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GENOMICS COMBINED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VEALS THE METHANOGENIC POTENTIAL OF FRESH CORN STRAW UNDER THERMOPHILIC AND HIGH OLR
1
作者 Jinzhi HUANG Xiaoting YAN +5 位作者 Zhen LIU Mengyi WANG Yangyang HU Zhenyu LI Minsong LIN Yiqing YAO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CD 2023年第3期403-423,共21页
Dry corn straw(DCS)is usually used in anaerobic digestion(AD),but fresh corn straw(FCS)has been given less consideration.In this study,the thermophilic AD of single-substrate(FCS and DCS)and co-digestion(straw with ca... Dry corn straw(DCS)is usually used in anaerobic digestion(AD),but fresh corn straw(FCS)has been given less consideration.In this study,the thermophilic AD of single-substrate(FCS and DCS)and co-digestion(straw with cattle manure)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FCS was used as the single-substrate for AD,the methane production was 144 mL·g^(−1)·VS^(−1),which was 7.5%and 19.6%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DCS and FCS with cattle manure,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structure of FCS was loose and coarse,which was easier to be degraded than DCS.At the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stages,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7 and Sporosarcina promoted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leading to volatile fatty acids(VFAs)accumulation.Methanosarcina(54.4%)activated multifunctional methanogenic pathways to avoid the VFAs inhibition,which was important at the CH_(4) production stage.The main pathway was 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esis,with genes encoding formylmethanofuran dehydrogenase(K00200-K00203)and tetrahydromethanopterin Smethyltransferase(K00577-K00584).Methanosarcina also activated acetotrophic and methylotrophic methanogenesis pathways,with genes encoding acetyl phosphate(K13788)and methyl-coenzyme M reductase(K04480,K14080 and K14081),respectively.In the co-digestion,the methanogenic potential of FCS was also confirmed.This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gulating AD of crop str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corn straw high solid anaerobic digestion METAGENOMICS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RMOPHILIC
原文传递
Changes of moistur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in fresh ear corn during storage 被引量:14
2
作者 WANG Hao LIU Jing-sheng +2 位作者 MIN Wei-hong ZHENG Ming-zhu LI H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644-2651,共8页
Understanding of moisture changes in fresh ear corn(Zea mays L.)during storage is imperative for maintaining fresh corn quality.The changes of moistur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in fresh ear corn during storage were ... Understanding of moisture changes in fresh ear corn(Zea mays L.)during storage is imperative for maintaining fresh corn quality.The changes of moistur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in fresh ear corn during storag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Water loss was greater than water migration in fresh ear corn within the first hour of storage;thereafter,water loss was weaker than water migration.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time,the signal intensity of MRI in different parts of sliced fresh corn with cob showed a downward trend,and the rate of signal intensity reduction was higher in the peripheral area than at the central part of sliced fresh corn with cob.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bound water increased with a concomitant drop in that of free water,when the total water content reduced in fresh ear corn under storage.In conclusion,NMR and MRI are useful and non-destructive tools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moisture distribution,migration,and loss in fresh ear corn during storage to assess its quality.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future design of the preserving and processing conditions for fresh ear co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EAR corn NMR MRI MOISTURE distribution MOISTURE MIGRATION
下载PDF
Rapid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esh Sweet Corn
3
作者 林玉婵 冯会胜 +1 位作者 陈孟君 黄子敬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0期1696-1698,1702,共4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ct al organophosphate, organochlorine and pyrethroid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esh sweet corn in one determination using a gas chromatograph. [Method] The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esh s...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ct al organophosphate, organochlorine and pyrethroid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esh sweet corn in one determination using a gas chromatograph. [Method] The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esh sweet corn were ex-tracted and loaded to simultaneously the gas chromatograph Agilent 6890N which was equipped with two autosamplers, two columns and two detectors. [Result] Al the 26 pesticides were completely separated and eluted out within 25 min. The re-coveries of standard addition of the 26 pesticides ranged from 76% to 106%,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 ranging from 0.5% to 8.9%.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it wel from 0.050 to 1.500 mg/L corn extract (r2&gt;0.996).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accuracy,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esh sweet co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sweet corn PESTICIDE Multiple residue Rapid determination Gas chromatography
下载PDF
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范文广 陈少青 +3 位作者 周新原 郑鄢燕 左进华 王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5,共9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选用京科糯2000、京科糯768以及农科糯336为材料,研究其在20℃常温贮藏条件下感官品质、硬度、失重率、色泽、V_(C)、可溶性固形物、糖类物质、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 为探究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选用京科糯2000、京科糯768以及农科糯336为材料,研究其在20℃常温贮藏条件下感官品质、硬度、失重率、色泽、V_(C)、可溶性固形物、糖类物质、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天数的延长,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均出现不同程度地籽粒失水皱缩、风味散失、光泽和甜度下降等现象,京科糯768表面劣变最为严重,其次是农科糯336,京科糯2000籽粒表面劣变程度最轻。三个品种鲜食糯玉米的硬度、L*值、V_(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失重率、b*值、淀粉和丙二醛含量总体升高。农科糯336中V_(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幅度最小,且淀粉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最小,并且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著高于京科糯2000与京科糯768(P<0.05),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显著高于京科糯768(P<0.05)。综上,农科糯336在贮藏期间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贮藏品质,并且还具有较高的POD活性。京科糯2000在贮藏期间,果实内部葡萄糖、果糖以及L*值的下降幅度和b*值上升幅度均最小,感官品质较好。而京科糯768能更好地维持玉米籽粒硬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 鲜食糯玉米 贮藏品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碰撞特性的鲜食玉米摘穗装置对比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梅 陈博 +3 位作者 胡经营 李志杰 何勋 王万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目的】探究缓冲弹簧和柔性触穗表面两种摘穗机构在摘取果穗中的低损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传统玉米收获用板式摘穗机构和具有缓冲弹簧加柔性触穗表面的柔性摘穗机构为2种摘穗结构,以刚性触穗表面、柔性橡胶触穗表面、柔性发泡材料触... 【目的】探究缓冲弹簧和柔性触穗表面两种摘穗机构在摘取果穗中的低损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传统玉米收获用板式摘穗机构和具有缓冲弹簧加柔性触穗表面的柔性摘穗机构为2种摘穗结构,以刚性触穗表面、柔性橡胶触穗表面、柔性发泡材料触穗表面为3种触穗表面,得出6种摘穗机构,进行鲜食玉米果穗碰撞试验,采集和分析碰撞时间、碰撞加速度峰值,计算碰撞冲量,统计籽粒破碎率。【结果】柔性摘穗机构能够有效降低鲜食玉米果穗受到的碰撞时间,从而降低鲜食玉米果穗的籽粒破碎率。缓冲弹簧可缩短鲜食玉米果穗的碰撞时间,当柔性摘穗机构表面为柔性橡胶和柔性发泡材料时,碰撞时间分别比板式摘穗机构降低了66.2%、70.1%和70.1%。碰撞冲量分别降低了67.6%、77.9%和79.7%。籽粒破碎率降低了71.2%、51.3%和83.6%。对于柔性摘穗机构,鲜食玉米果穗与柔性橡胶、柔性发泡材料触穗表面的碰撞时间比刚性触穗表面分别延长了58.7%和63.2%。碰撞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62.5%和68.7%。碰撞冲量分别降低了42.4%和54.5%。籽粒破碎率分别降低了47.4%和68.4%。【结论】通过降低收获过程中鲜食玉米果穗受到的碰撞时间和碰撞加速度,从而有效降低了鲜食玉米果穗的籽粒破碎率,为鲜食玉米低损收获机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柔性摘穗 低损 碰撞试验
下载PDF
莴笋+鲜食玉米轮作模式下高效设施栽培模式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斌 付从贵 +4 位作者 贺宏达 郭锐 陈华锋 张秀 冯友仁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天津市为了有效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丰富蔬菜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种植效益,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总结了“莴笋-鲜食玉米-鲜食玉米”和“莴笋—鲜食玉米—莴笋”两种一年多茬的轮作栽培模式,包括作物茬口安排、田间种植管理技... 天津市为了有效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丰富蔬菜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种植效益,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总结了“莴笋-鲜食玉米-鲜食玉米”和“莴笋—鲜食玉米—莴笋”两种一年多茬的轮作栽培模式,包括作物茬口安排、田间种植管理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利用冷棚设施栽培,大大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种植经济收益。通过2年的试验示范,收到了良好效果,可为京津冀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区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鲜食玉米 设施农业 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鲜食玉米收获机高净度清选智能测产装置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彬 董学虎 曹文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为改善国内小区鲜食玉米育种测产机械装备缺乏、小区鲜食玉米种子清选和测产过程完全依靠人工的现状,设计一种小区鲜食玉米种子高净度清选智能测产装置。该装置采用双层网筛、风力清选、智能测产流程完成高净度清选及测产作业,实现种子... 为改善国内小区鲜食玉米育种测产机械装备缺乏、小区鲜食玉米种子清选和测产过程完全依靠人工的现状,设计一种小区鲜食玉米种子高净度清选智能测产装置。该装置采用双层网筛、风力清选、智能测产流程完成高净度清选及测产作业,实现种子高净度清选和智能测产的作业要求。以上筛夹角、下筛夹角和螺旋分离装置入口风速为试验因素,以作业时千克籽粒含杂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建立因素与指标的响应面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上筛夹角为14.0°,下筛夹角为4.0°,螺旋清选装置入口风速为27.0 m/s时为最佳作业组合,此参数组合下,鲜食玉米籽粒千克籽粒含杂率为1.2%,籽粒残留清理合格率为99.69%,测产平均误差为0.412%,籽粒含水率测量平均误差为3.57%,玉米种子千粒质量测量平均误差为0.276%。为小区鲜食玉米种子的高净度清选以及智能测产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收获机 智能测产 籽粒清选 气吹式清理装置
下载PDF
不同保鲜方式下鲜食玉米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8
作者 赵琳 陈玉 +2 位作者 骆乐谈 石江 王道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2-3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保鲜方式下鲜食玉米各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选取常温(25℃)、保鲜温度(4℃)2种温度下真空包装(蒸煮、非蒸熟)、普通保鲜袋、特制袋子、仪器等不同处理,通过试剂盒测定... 目的探究不同保鲜方式下鲜食玉米各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选取常温(25℃)、保鲜温度(4℃)2种温度下真空包装(蒸煮、非蒸熟)、普通保鲜袋、特制袋子、仪器等不同处理,通过试剂盒测定不同处理下氨基酸、淀粉、糖类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0 d时,甜玉米(钱江甜1号)蒸煮后氨基酸含量升高,而糯玉米(晋糯20号)和甜糯玉米(钱江糯3号)蒸煮后氨基酸含量降低;甜玉米(钱江甜1号)蒸煮后可溶性糖和葡萄糖含量变高,糯玉米(晋糯20号)蒸煮后蔗糖含量变高,甜糯玉米(钱江糯3号)蒸煮后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高;短期保鲜时,可以采用4℃真空和4℃特制袋子+保鲜剂+吸水纸两种处理。结论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在不同保鲜时间、不同处理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同,短期保鲜时,4℃真空不需额外添加保鲜剂,而4℃特制袋子+保鲜剂处理中一定要添加吸水纸,否则保鲜效果将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保鲜 贮藏 筛选
下载PDF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9
作者 王延兵 李魁英 +5 位作者 安洪周 宋炜 和剑涵 魏剑锋 付文涛 高增玉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鲜食玉米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种植简单、周期较短、附加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从种植产区分布、主栽品种、种植模式、加工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河北省鲜食玉米存在的问题,如遗传基因狭窄、... 鲜食玉米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种植简单、周期较短、附加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从种植产区分布、主栽品种、种植模式、加工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河北省鲜食玉米存在的问题,如遗传基因狭窄、缺乏优异品种、栽培技术集成度低、缺乏统一标准、加工企业品牌意识弱、甜加糯型玉米加工工艺不成熟等,并提出了培育优良品种、集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拓宽鲜食玉米利用途径、打造知名品牌、发展订单农业等发展对策,为河北省乃至北方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留层加工关键工艺研究
10
作者 牛虎利 张昊宇 +4 位作者 常宏杰 田伟 郭明昊 张高帅 闫海鹏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为了最大程度延长并保持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对玉米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了需要保留玉米内部2~4片苞叶的加工要求;其次,以冀糯173甜加糯型鲜食玉米为研究对象,掌握了鲜食玉米苞叶包覆状态及其在穗柄上的生长分布规... 为了最大程度延长并保持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对玉米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了需要保留玉米内部2~4片苞叶的加工要求;其次,以冀糯173甜加糯型鲜食玉米为研究对象,掌握了鲜食玉米苞叶包覆状态及其在穗柄上的生长分布规律,提出了先定位切割再利用内外层苞叶附着力的差异去除外层苞叶的加工工艺;然后,在开展鲜食玉米外部形态尺寸测量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环状定位结构,并搭建了去苞叶设备;最后,通过合理留层试验对所提出的加工工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先经定位环定位切割穗柄,再经去苞叶设备处理的玉米能够苞叶合理留层2~4片,定位环参数为大内径53 mm、小内径41 mm、接触区8 mm、保护区2 mm、厚度2.5 mm。先定位切割再去除外层苞叶的加工工艺合理可行,能够实现甜加糯型鲜食玉米合理保留内层苞叶的加工目标。鲜食玉米留层加工工艺可为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留层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学 甜加糯鲜食玉米 玉米形态学 玉米加工工艺 苞叶合理留层
下载PDF
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种植表现
11
作者 苏彩霞 栾春荣 +4 位作者 张旭 陈维娟 赵本真 洪斌 刘明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气候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在双穗率、空秆率等植株性状及千粒鲜重、出籽率、结实率等产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其中晶白甜糯、虞珑糯1612、苏玉糯5号、苏科糯1801、苏科糯1901这5个品种结实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苏甜糯818、斯达糯41、扬甜糯104结实率较低,表现出较低的耐高温能力。复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332~1144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晶白甜糯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1.53%~34.58%之间,以苏甜糯818、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清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638.89~14828.7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1.42%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0.95%~47.75%之间,以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天气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品种 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温州市鲜食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研究
12
作者 黄业昌 曾玮 +2 位作者 邓力章 康玉柳 潘彬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36-540,共5页
为指导温州市鲜食玉米科学合理施肥,提升生产效益,研究开展“3414”田间肥效试验,发现不同土壤条件下,影响产量的关键肥料因素不同,开展鲜食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意义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基础产量和提升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产... 为指导温州市鲜食玉米科学合理施肥,提升生产效益,研究开展“3414”田间肥效试验,发现不同土壤条件下,影响产量的关键肥料因素不同,开展鲜食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意义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基础产量和提升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产中尤其要注重有机肥和普通化肥的配合施用。本地区肥料施用效益较高,但在实际生产中要避免唯产量论,需追求收益最大化,在确保最佳收益水平下,减少肥料用量。根据模型,本研究2个试验点每667 m^(2)最大效益值分别可达到3285.59、3129.29元,鹿城区相应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22.40、15.56、26.68 kg,文成县相应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26.25、15.98、19.50 kg。结合土壤肥力情况,整体来看温州地区每667 m^(2)施用N 25 kg、P 15 kg、K 25 kg,即N∶P∶K为1.67∶1∶1.67,作为基础施肥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鲜食玉米产区土壤成分进行施肥量调整,可以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测土配方施肥 产量 收益
下载PDF
鲜食玉米收获机械发展阶段判定研究——基于收获效率与果穗损失视角
13
作者 孙大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5期35-38,共4页
为促进鲜食玉米的高效低损收获,对鲜食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收获效率与果穗损失2个方面构建特征模式,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一种阶段划分方法,并结合4YZ-6型鲜食玉米收获机田间试验对该方法进行检验与可行性分析。结果... 为促进鲜食玉米的高效低损收获,对鲜食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收获效率与果穗损失2个方面构建特征模式,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一种阶段划分方法,并结合4YZ-6型鲜食玉米收获机田间试验对该方法进行检验与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收获机收获效率与果穗损失率均低于2470型收获机,与判定的低效低损阶段相符。该阶段划即判定方法的提出,有助于加快我国鲜食玉米收获机械的高效低损发展,补全国内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短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 果穗损失 鲜食玉米 阶段 模糊数学
下载PDF
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飞 徐婷婷 +7 位作者 胡本进 苏贤岩 耿丽丽 毕思佳 吴振晨 彭辉 朱克旭 徐丽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对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探索一套适用于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分别于苗期、心叶期、吐丝期开展田间防治研究,评价防治效果、鲜穗产量及增产率,以达到减少化学用药、挽回产量,实现全... 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对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探索一套适用于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分别于苗期、心叶期、吐丝期开展田间防治研究,评价防治效果、鲜穗产量及增产率,以达到减少化学用药、挽回产量,实现全程绿色防控的目标。结果表明,播前40%溴氰虫酰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玉米种子出苗率增加19.25%、苗后14 d防治效果可达74.48%;心叶初期、末期分别施用G033A颗粒剂、10%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90.62%;吐丝期PS3可湿性粉剂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减量20%)联合使用,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78.42%。全生育期相对于农户自防区减少化学用药4次,其中生物农药替代1次;平均穗粒重最高为253.82 g,籽粒增产率为5.69%;鲜穗产量最高为16243.70 kg/hm^(2),鲜穗增产率为4.86%。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对玉米生长安全,综合防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药,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草地贪夜蛾 绿色防控 防治效果 增产率
下载PDF
酸性硫酸钙处理对采后鲜糯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春芳 王娟紫 +5 位作者 柳洪入 刘晨霞 张怡 乔勇进 韩晴 范晓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6,共7页
为探究新型防腐杀菌保鲜剂酸性硫酸钙(acidic calcium sulfate,ACS)对鲜糯玉米的保鲜效果,本文研究了ACS稀释液(10-3倍)浸泡处理对鲜糯玉米采后低温贮藏(4℃)期间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CS浸泡处理鲜糯玉米10 min能有... 为探究新型防腐杀菌保鲜剂酸性硫酸钙(acidic calcium sulfate,ACS)对鲜糯玉米的保鲜效果,本文研究了ACS稀释液(10-3倍)浸泡处理对鲜糯玉米采后低温贮藏(4℃)期间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CS浸泡处理鲜糯玉米10 min能有效地抑制糯玉米失重率的上升,显著减缓果皮硬度的增加(P<0.05),维持采后鲜糯玉米的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并通过保持非酶抗氧化物质(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和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减少玉米籽粒H2O2含量的积累。综上所述,ACS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鲜糯玉米的营养品质,并通过维持玉米籽粒抗氧化活性减缓果实衰老。该研究旨在为鲜糯玉米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借鉴,为鲜糯玉米保鲜剂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糯玉米 酸性硫酸钙 低温贮藏 营养品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美玲 李伟 +7 位作者 林秀蔚 刘文 黄萌 朱元芳 丁得利 李青莹 王艳菲 韩永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7-1996,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纤维素酶)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以鲜食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照组不添加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Ⅰ组添加20 g/kg糖蜜,Ⅱ组添加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Ⅲ组添加20 g/kg糖...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纤维素酶)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以鲜食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照组不添加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Ⅰ组添加20 g/kg糖蜜,Ⅱ组添加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Ⅲ组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Ⅳ组添加4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在第0天(青贮前)、第15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的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第60天时对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青贮第6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青贮第6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pH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青贮第60天时,Ⅱ、Ⅲ、Ⅳ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第3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好氧性细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和添加4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均可改善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所以从生产实际和节约成本2方面考虑,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蜜 复合菌酶制剂 鲜食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鲜食玉米果穗含水率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影响因素
17
作者 张永立 杨光辉 +6 位作者 王美蟠 韩镇宇 朱广飞 师建芳 刘轩 韩太林 周新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62-270,共9页
为了获取鲜食玉米果穗高质量近红外光谱,该研究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开展试验参数对鲜食玉米果穗光谱特征影响及建模验证探究。根据果穗棒状特征,搭建多维度综合试验装置,采集光源类型、光强大小、探测距离和光源角度共4类不同参数... 为了获取鲜食玉米果穗高质量近红外光谱,该研究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开展试验参数对鲜食玉米果穗光谱特征影响及建模验证探究。根据果穗棒状特征,搭建多维度综合试验装置,采集光源类型、光强大小、探测距离和光源角度共4类不同参数下的900~1700 nm光谱数据,进行卤素灯杯与光纤光源、卤素灯杯功率20与40 W、探测距离10~50 mm和30°、45°及60°卤素灯杯夹角的对比试验,分析光谱差异及曲线分布规律,采用标准差和光谱面积极差指标进行光谱质量评价。进一步开展建模验证试验,针对30°和45°卤素灯杯夹角下的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和趋势校正(detrending,DT)预处理后,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方法建立了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对建模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卤素灯杯、功率20 W、探测距离40 mm对应所选果穗的光谱响应充分、干扰少,与果穗特征相匹配,曲线采用标准差和光谱面积极差分别为0.83和187.2,综合光谱曲线质量评价和建模性能对比,卤素灯杯夹角45°优于30°。通过SNV预处理后的SVM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校正集和预测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43、0.88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08、0.932,剩余预测偏差为2.956。该研究结果可为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的鲜食玉米果穗内在品质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鲜食玉米 近红外光谱 漫反射检测 含水率 建模方法
下载PDF
2种鲜食黑糯玉米营养组分及香气的比较
18
作者 项雅科 杨梦蝶 +3 位作者 孙海斓 席嘉佩 陈潇 赵立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03,共8页
为了比较2种鲜食黑糯玉米的营养组分和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对海南产地与江苏产地连黑甜糯2110和江苏产地苏科糯1505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和检... 为了比较2种鲜食黑糯玉米的营养组分和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对海南产地与江苏产地连黑甜糯2110和江苏产地苏科糯1505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和检测,结合气味活度值(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鲜食黑糯玉米中灰分、淀粉、总糖和花色苷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鲜食黑糯玉米中共鉴定出了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特征性风味物质包括1-辛烯-3-醇、异戊醛、戊醛、正己醛、2-辛烯醛、壬醛、2-壬烯醛、癸醛和3-羟基-2-丁酮;最后确定了正己醛、庚醛、2-庚酮和3-辛烯-2-酮是区分不同品种鲜食黑糯玉米的标志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黑糯玉米 营养组分 风味成分
下载PDF
鲜食玉米地放养对籽鹅生产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19
作者 杨家圆 马驰 +7 位作者 陈贝妮 周亮 侯佳妮 刘靓 刘春杰 牛淑玲 孙学奇 张永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探究鲜食玉米地放养对籽鹅生产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56只42日龄体重相近(1.44±0.29) kg的健康母籽鹅,随机分为舍饲对照组和放养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对照组棚下舍饲,饲喂基础日粮自由采食;试验组在基础... 为探究鲜食玉米地放养对籽鹅生产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56只42日龄体重相近(1.44±0.29) kg的健康母籽鹅,随机分为舍饲对照组和放养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对照组棚下舍饲,饲喂基础日粮自由采食;试验组在基础日粮限制10%的情况下鲜食玉米地放养。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籽鹅末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极显著提高11.43%和19.99%(P<0.01),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分别极显著降低9.99%和23.06%(P<0.01)。同时试验组籽鹅屠体重、半净膛重分别极显著提高14.57%和16.67%(P<0.01),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腹脂重分别显著提高14.97%、5.71%、2.85%和33.33%(P<0.05)。试验组籽鹅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分别极显著提高22.47%和54.59%(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下降9.60%(P<0.01)。试验组籽鹅盲肠菌群中柔壁菌门丰度显著上调89.79%(P<0.05);瘤胃球菌属、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分别极显著上调123.60%和88.42%(P<0.01);互养菌门丰度显著下调50.63%(P<0.05)。综上所述,鲜食玉米地放养可以改善籽鹅肠道形态、调节盲肠菌群,并对籽鹅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籽鹅 生产性能 盲肠菌群
下载PDF
节粮减损背景下国内鲜食玉米低损收获现状及路径探究
20
作者 李志博 叶彤 +3 位作者 聂美玲 兰海涛 赵伟 张鑫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7期93-96,共4页
减少鲜食玉米收获机收获作业时果穗的损失是推动鲜食玉米收获机械优化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文结合当前国内机收鲜食玉米低损收获现状,针对鲜食玉米收获机田间收获作业果穗损失较大的问题,阐述了鲜食玉米果穗的多种损失形式及产生原因... 减少鲜食玉米收获机收获作业时果穗的损失是推动鲜食玉米收获机械优化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文结合当前国内机收鲜食玉米低损收获现状,针对鲜食玉米收获机田间收获作业果穗损失较大的问题,阐述了鲜食玉米果穗的多种损失形式及产生原因,并结合多种果穗损失形式提出了一系列鲜食玉米低损机收的实现路径,为推动鲜食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鲜食玉米产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收获机械 低损收获 果穗损失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