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kin Friction Reduction of Flat Plate by Formation of Air Cavity
1
作者 Wencai Dong Rixiu Guo(University of Naval Engineering,Wuhan 430033,P.R.China)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1999年第S1期21-27,共7页
The effects on the local skin friction of smooth flat plate by formation of air cavity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everal variations of air injection angle,pore size,porous surface area an... The effects on the local skin friction of smooth flat plate by formation of air cavity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everal variations of air injection angle,pore size,porous surface area and transverse step.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local skin friction of downstream of the porous section could be reduced at extent ranging from 50% to 90%,by injection air through pore or slot,with free stream velocities from 2 to 6 m/s.The pore size and area of air injection surface have small effect on skin friction reduction,step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skin friction reduction.The mechanism of the skin friction reduction i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ir cavity,mixed with air and water,between the flat plate and its water boundary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CAVITY SKIN friction FLAT plate step PORE INJECTION SLOT INJECTION
下载PDF
NONLINER VIBRATION ANALYSIS OF THE PLATE WITH DRY FRICTION SUPPORT CONDITION
2
作者 RenYongsheng ZhangHongbing LiuLiho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The rigid-interface friction model is usually used in the nonlinear vibrationof the rectangular plate with dry friction support edge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n extensionby using a hysteretic spring friction model... The rigid-interface friction model is usually used in the nonlinear vibrationof the rectangular plate with dry friction support edge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n extensionby using a hysteretic spring friction model and taking account of the stick-slip motion of theplate. Results for a range of problem parameters have been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nonlinear frequency response behavior of the system can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igid-interfacefriction model. The effects of the stiffness at friction interfaces and the stick-slip motion on thenonlinear vibration of the plate are significant and hence cannot be neg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Dry friction Nonlinear vibration
下载PDF
Skin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 of liquid jet over a continuous moving horizontal hot plate 被引量:1
3
作者 LiancunZheng JichengHe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The skin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 occurring in the laminar boundary layerwhich caused by a vertical liquid jet impinging on a continuously moving horizontal plate werestudied. Similarity solutions for shear stress a... The skin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 occurring in the laminar boundary layerwhich caused by a vertical liquid jet impinging on a continuously moving horizontal plate werestudied. Similarity solutions for shear stress and heat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hooting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kin friction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of velocityparameter, the evolving of thermal boundary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in Prandtl number, but increasewith increasing of velocity par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jet skin friction heat transfer similarity solutions movinghorizontal plate
下载PDF
Friction and Wear Performances of Cathodic Arc Ion Plated TiAlSiN Coating under Oil Lubricated Condi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沈辉 KONG Weicheng +2 位作者 TANG Chengjian LI Baomin 孔德军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7年第6期1301-1305,共5页
TiAlSiN coating was deposited on H13 hot work mould steel using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CAIP). The surface-interface morphologies and phases of the obtained coating were analyzed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 TiAlSiN coating was deposited on H13 hot work mould steel using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CAIP). The surface-interface morphologies and phases of the obtained coating were analyzed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respectively, and the morphologies, distributions of chemical elements and profiles of worn tracks were also research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 and optical microscope(OM), respectively. The friction-wear performances of TiAlSiN coating under oil lubricated and dry fiction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wear mechanisms of TiAlSiN coating were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 is primarily composed of(Ti, Al)N, AlTiN, and TiN hard phases, Si_3N_4 exists between the(Ti, Al)N crystal grains, increasing the coating microhardness to 3200 HV. The TiAlSiN coating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s of reducing friction and wear resistance,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COF) of TiAlSiN coating under oil lubricated condition is only 0.05, lowered than the average COF of 0.211 under dry friction condition, the wear rate decreases by about 81.2%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dry friction condition. The wear mechanism of TiAlSiN coating under oil lubricated and dry friction conditions is composed of abrasive wear, fatigue wear, and abrasive wear, respectively.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oil lubrication is a main factor of decreasing fatigue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 (CAIP) TiAISiN coating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COF) oillubrication dry friction
下载PDF
枪管用环保镀层摩擦行为研究
5
作者 徐京 胡春东 +4 位作者 陆恒昌 邓亚辉 薛钧 韦习成 董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1-661,共11页
传统枪管内膛表面采用的六价铬镀层,高温耐磨性好,但对环境污染严重。为开发环保镀层,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室温和高温(400℃)摩擦磨损试样,对比分析了六价铬、三价铬、钴-镍和镍-钨四种电镀层的磨损特征。研究... 传统枪管内膛表面采用的六价铬镀层,高温耐磨性好,但对环境污染严重。为开发环保镀层,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室温和高温(400℃)摩擦磨损试样,对比分析了六价铬、三价铬、钴-镍和镍-钨四种电镀层的磨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500℃定性回火后,三价铬、镍-钨、六价铬和钴-镍镀层硬度依次递减,与六价铬层相比,三价铬层脆性大,镍-钨和钴-镍镀层韧性高;室温下与H62黄铜对摩后,六价铬和三价铬镀层摩擦程度较轻,钴-镍和镍-钨镀层呈现明显粘着特征,二者摩擦系数高于两种铬层;400℃下与08Al钢对摩后,六价铬呈粘着磨损特征,摩擦程度较大;三价铬层摩擦系数相对较高;镍-钨镀层呈磨粒磨损特征,摩擦系数与六价铬接近,摩擦程度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管 电镀层 磨损 摩擦系数 高温摩擦
下载PDF
复合(组合)消能器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周云 方东健 +1 位作者 商城豪 李家乐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5-43,共9页
阐述复合(组合)消能器的定义,给出复合(组合)消能器实现途径与设计原则,介绍几种典型复合(组合)消能器的构造、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当前复合(组合)消能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复合(组合)消能器在未来创新研究与应用中应加... 阐述复合(组合)消能器的定义,给出复合(组合)消能器实现途径与设计原则,介绍几种典型复合(组合)消能器的构造、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当前复合(组合)消能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复合(组合)消能器在未来创新研究与应用中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组合)消能器 黏弹性 摩擦 钢板
下载PDF
根部加强的镁合金搅拌摩擦焊分析
7
作者 任大鑫 丛凌翔 +2 位作者 韩荣豪 宋刚 刘黎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I0004,I0005,共10页
常规搅拌摩擦焊中,不同厚度的材料所适配的最佳搅拌针长度也不相同,搅拌针过长或过短都会对焊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在焊缝背面添加适当厚度同种材料垫板的新型焊接工艺,在该工艺中,搅拌针长度大于被焊板材... 常规搅拌摩擦焊中,不同厚度的材料所适配的最佳搅拌针长度也不相同,搅拌针过长或过短都会对焊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在焊缝背面添加适当厚度同种材料垫板的新型焊接工艺,在该工艺中,搅拌针长度大于被焊板材厚度,将垫板与母材焊接在一起,一方面,降低了对搅拌针长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可消除焊缝减薄产生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析1.5 mm厚AZ31B镁合金的对接焊,接头抗拉强度最大可达母材的91.19%,此外,分析了焊缝横截面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分布,通过所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接头抗拉强度随参数变化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获取了最佳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AZ31B镁合金 垫板 神经网络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连续铸轧板材搅拌摩擦搭焊接头组织研究
8
作者 董芬 李铁龙 +1 位作者 许宝卉 王付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149,154,共6页
对AZ31B镁合金连续铸轧板材进行搅拌头逆时针与顺时针相结合的二道搅拌摩擦搭接焊。经对其搭接接头横截面的焊缝宏观及不同部位微观组织对比来分析二道搅拌摩擦焊对焊接接头塑性组织及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核区等轴晶粒组织特别细小... 对AZ31B镁合金连续铸轧板材进行搅拌头逆时针与顺时针相结合的二道搅拌摩擦搭接焊。经对其搭接接头横截面的焊缝宏观及不同部位微观组织对比来分析二道搅拌摩擦焊对焊接接头塑性组织及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核区等轴晶粒组织特别细小、均匀;过渡区晶粒组织大小起伏较大,略大于焊核,较小于母材组织;前进侧界面迁移呈现大弧度卷起,比较突兀与焊核隔断,形成钩状缺陷,而后退侧界面迁移线缓缓渗入中部焊核区,渐渐消失于焊核组织内;前进侧迁移线的成形特点相比于孔洞隧道缺陷,成为整个焊接接头最薄弱部分;前进侧界面迁移线边的组织融合影响了对焊接头的成形;二道搅拌摩擦搭接两次搅拌头旋转方向同为逆时针时,能得到表面良好、组织熔合紧密、强度较高接头;当搭接接头上板为后退侧时,与上板为前进侧相比,搭接接头能够承受更大剪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连铸板材 搅拌摩擦搭接焊 界面迁移
下载PDF
旋翼轴用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
9
作者 刘李 孙炫琪 +3 位作者 陈子豪 戴庆文 黄巍 王晓雷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针对国内航空传动系统翻修间隔时间短的不足,以硬质颗粒Al_(2)O_(3)和润滑材料PTFE作为微粒,采用电刷镀技术在旋翼轴常用过渡层金属材料T2紫铜片表面,制备Ni−Al_(2)O_(3),Ni−PTFE,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 针对国内航空传动系统翻修间隔时间短的不足,以硬质颗粒Al_(2)O_(3)和润滑材料PTFE作为微粒,采用电刷镀技术在旋翼轴常用过渡层金属材料T2紫铜片表面,制备Ni−Al_(2)O_(3),Ni−PTFE,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表征分析镀层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分布及硬度;采用自制的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镀层试样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镀层摩擦学性能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Al_(2)O_(3)颗粒含量的提高,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表面微晶单元尺寸减小,硬度提高,Ni−Al_(2)O_(3)−PTFE(3∶1)显微硬度最大为236 HV,相比于Ni−PTFE复合镀层提升约66%;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结合了Al_(2)O_(3)和PTFE两者的优势,在具有减摩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Ni−Al_(2)O_(3)−PTFE(1∶1)复合镀层的减摩性能最优,相比于Ni−Al_(2)O_(3)其摩擦系数降低约52%;Ni−Al_(2)O_(3)−PTFE(3∶1)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最优,相比于Ni−PTFE其磨损率降低约85%;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的磨损形式主要是机械磨损,存在轻微的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复合镀层表面微凸体的塑性变形可为摩擦表面提供润滑膜,其中PTFE是自润滑颗粒,Al_(2)O_(3)颗粒起到支撑与强化的作用,保护镀层免受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传动系统 旋翼轴 复合镀层 Al_(2)O_(3) PTFE 电刷镀 摩擦磨损
下载PDF
炮钢表面电弧离子镀Cr涂层的制备及磨损性能
10
作者 李冬冬 卢旭东 +2 位作者 郭策安 李建普 陈玉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7-72,79,共7页
为了增强炮钢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炮钢表面沉积硬Cr涂层和软Cr/硬Cr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炮钢和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以及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硬度和耐磨性方面,硬Cr涂层和软Cr/硬Cr... 为了增强炮钢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炮钢表面沉积硬Cr涂层和软Cr/硬Cr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炮钢和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以及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硬度和耐磨性方面,硬Cr涂层和软Cr/硬Cr涂层较炮钢基体均显著提升,其中软Cr/硬Cr涂层的纳米硬度最高,相较于炮钢,硬度提升了173%,并具有较高的H^(3)/E^(2)和H^(3)/E^(2 )值;在磨损方面,炮钢的磨损量最高,其次是硬Cr涂层,而软Cr/硬Cr涂层的磨损量最低。炮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硬Cr涂层为轻微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而软Cr/硬Cr涂层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钢 Cr涂层 电弧离子镀 摩擦磨损
下载PDF
盘式制动器摩擦片厚度监测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11
作者 倪鸿 王铁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3期65-68,共4页
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的研究,设计出一款基于霍尔传感器的可以用来监测盘式制动器摩擦片剩余可用厚度的机械装置。首先,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监测装置,并用CATIA软件画出监测装置和盘式制动器主要零件的三维模型;... 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的研究,设计出一款基于霍尔传感器的可以用来监测盘式制动器摩擦片剩余可用厚度的机械装置。首先,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监测装置,并用CATIA软件画出监测装置和盘式制动器主要零件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分析霍尔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系统的搭建;最后,通过监测原理的分析并用Keil进行编码,并将文件上传到单片机系统中。通过模拟仿真发现完整的机械装置与单片机系统的协作可以达到实时监测制动器厚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传感器 厚度监测 盘式制动器 摩擦片
下载PDF
摩擦因数对超薄316L不锈钢双极板热冲压数值模拟的影响
12
作者 闫卓奇 侯泽然 +3 位作者 郭楠 王文垚 张翔鹭 闵峻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9,共6页
构建了一个高温摩擦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厚度仅为0.1 mm的超薄316L不锈钢双极板在5种不同温度下的名义摩擦因数。实验结果表明,在200℃时,超薄不锈钢板的名义摩擦因数为1.05,远高于室温条件下的摩擦因数(0.29)。基于摩擦因数随温度变化的... 构建了一个高温摩擦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厚度仅为0.1 mm的超薄316L不锈钢双极板在5种不同温度下的名义摩擦因数。实验结果表明,在200℃时,超薄不锈钢板的名义摩擦因数为1.05,远高于室温条件下的摩擦因数(0.29)。基于摩擦因数随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建立了双极板热冲压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温度相关摩擦因数模拟了0.1 mm厚316L不锈钢双极板在热冲压成形后的微流道厚度分布。结果显示,相比于使用恒定摩擦因数的模型,采用摩擦因数随温度变化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微流道截面的厚度分布,其预测准确性提高了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压 摩擦因数 数值模拟 双极板
下载PDF
不同载荷下镀镍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希瑞 李恒青 刘洋赈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表面镀Ni,随后采用快速热压方法制备10 mass%镀Ni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对复合材料开展了载流摩擦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而从磨损表面形貌特征分析其损伤机制。结果表... 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表面镀Ni,随后采用快速热压方法制备10 mass%镀Ni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对复合材料开展了载流摩擦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而从磨损表面形貌特征分析其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在石墨表面成功镀覆了致密且均匀的Ni金属层,化学镀镍有效改善了石墨和铜之间的润湿性;镀镍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为石墨和铜基体两相,石墨在铜基体中呈弥散分布,未形成连续网状结构;随载荷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磨痕宽度和磨损率逐渐升高,载流效率和载流稳定性逐渐下降;在低载荷下(20和40 N),复合材料的损伤机制以显微切削为主;随着载荷的增加(60和80 N),电侵蚀加剧,成为主要的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Ni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载流摩擦 损伤机制 化学镀
下载PDF
含黄铁矿填料的高速铁路路基上拱特性与机理
14
作者 邓逆涛 陈锋 +5 位作者 张千里 尧俊凯 王鹏程 刘景宇 张栋 郭云龙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黄铁矿氧化膨胀对建筑物、铁路、公路等结构的影响较大,易引发结构物上拱。通过现场勘察、矿物成分分析和变形监测,系统研究含黄铁矿填料路基上拱病害特征,探究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路基填料高度对路基上拱变形的影响,分析黄铁矿氧化... 黄铁矿氧化膨胀对建筑物、铁路、公路等结构的影响较大,易引发结构物上拱。通过现场勘察、矿物成分分析和变形监测,系统研究含黄铁矿填料路基上拱病害特征,探究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路基填料高度对路基上拱变形的影响,分析黄铁矿氧化膨胀反应机理和膨胀特性,以明确路基上拱原因。结果表明:所有上拱区段路基填料均检测出含有少量黄铁矿和石膏;上拱变形主要产生在路基高度范围内,线路开通后路基以0.13~0.46 mm·m^(-1)的速率持续上拱;半填半挖区段轨道结构的上拱量沿路基横向随填方高度的降低呈递减关系;路桥过渡段范围轨道垂向变形特征与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密切相关,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对路基上拱变形存在抑制作用;黄铁矿氧化是一个长久且持续过程,其生成硫酸盐引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伴随的体积膨胀是造成路基上拱的主要原因;为彻底消除该隐患,应对含黄铁矿填料采取暗挖置换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上拱 黄铁矿氧化 摩擦板 端刺结构 变形监测 矿物成分分析
下载PDF
耐磨零部件的电刷镀铬修复
15
作者 许剑飞 喻世臣 +5 位作者 朱平 黄宁 王宏锋 沈长斌 徐常恩 黄诗铭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目的]某耐磨镀铬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在服役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腐蚀等问题,对其进行修复再制造不仅符合绿色制造的理念,更可以大幅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减少材料消耗。[方法]使用电刷镀铬技术对该零部件进行修复,对比了修复件和全新件表... [目的]某耐磨镀铬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在服役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腐蚀等问题,对其进行修复再制造不仅符合绿色制造的理念,更可以大幅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减少材料消耗。[方法]使用电刷镀铬技术对该零部件进行修复,对比了修复件和全新件表面Cr镀层的微观组织、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以探究电刷镀铬修复用于该零件的可行性。[结果]修复件的Cr镀层为光亮的银灰色,其微观形貌、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和耐蚀性都与全新件的Cr镀层相近,耐磨性则更优。[结论]电刷镀铬可用于修复该类零件,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相应设备的国产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耐磨零部件 修复 摩擦磨损 显微硬度
下载PDF
镀铜石墨对铜基制动闸片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周亚军 张鑫 +2 位作者 张永振 张玉娟 申凯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83,共11页
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鳞片状石墨表面镀铜来改善铜基制动闸片中石墨和铜基体的界面结合,制定了化学镀铜配方及工艺,并研究了4种不同镀液温度对镀铜效果的影响。对镀铜后的石墨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可知:随镀液温度的升高,镀铜效果... 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鳞片状石墨表面镀铜来改善铜基制动闸片中石墨和铜基体的界面结合,制定了化学镀铜配方及工艺,并研究了4种不同镀液温度对镀铜效果的影响。对镀铜后的石墨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可知:随镀液温度的升高,镀铜效果先升后降,最好的施镀温度为50℃。用热压烧结法制备出镀铜石墨/铜基制动闸片(FM1)与非镀铜石墨/铜基制动闸片(FM0),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测试以及制动测试,并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制动闸片在制动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与FM0相比,FM1中石墨分布更细小均匀,因此样品的致密度较高,硬度、抗压强度和热导率也随之增大。在不同制动初速度下,随制动初速度的提高,两种闸片的摩擦系数均出现先略微增高、后平稳,然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但FM1的摩擦系数总体比FM0的摩擦系数更高且稳定,线磨损率也相对较小。在350 km/h高速制动条件下,由于摩擦热引起的材料表面软化,两种制动闸片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铜石墨 化学镀 铜基制动闸片 施镀温度 摩擦系数
下载PDF
国内粉末冶金闸片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7
作者 张智钦 曹秋萍 +3 位作者 付雷杰 左鹏军 曹岩 白瑀 《机械》 2024年第3期1-10,51,共11页
粉末冶金闸片广泛应用于高铁、动车组列车、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中,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核心零件。从学术、专利、产业化三个方向对粉末冶金闸片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学术方面,系统分析了摩擦材料、摩擦性能、检修工艺的研究进... 粉末冶金闸片广泛应用于高铁、动车组列车、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中,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核心零件。从学术、专利、产业化三个方向对粉末冶金闸片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学术方面,系统分析了摩擦材料、摩擦性能、检修工艺的研究进展;在专利方面,对闸片的加工制造和结构展开了具体分析;在产业化方面,总结并分析了国内主要粉末冶金闸片生产公司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在粉末冶金闸片领域的进展情况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最后,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从新型闸片研究、极端条件产品开发、促进专利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对粉末冶金闸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闸片 轨道交通 摩擦材料
下载PDF
基于灰度图二值化的汽车制动器摩擦片残缺检测方法
18
作者 杨秀娥 金卢佳 +1 位作者 徐路平 陈昂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由于传统方法在汽车制动器摩擦片残缺检测应用中正检率比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提出基于灰度图二值化的汽车制动器摩擦片残缺检测方法。采用CCD工业相机采集到摩擦片图像信息,通过对摩擦片灰度图二值化处理,提取到摩擦片图像前... 由于传统方法在汽车制动器摩擦片残缺检测应用中正检率比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提出基于灰度图二值化的汽车制动器摩擦片残缺检测方法。采用CCD工业相机采集到摩擦片图像信息,通过对摩擦片灰度图二值化处理,提取到摩擦片图像前景区域,利用递增函数计算出摩擦片轮廓连通域,提取到摩擦片残缺特征,从而识别检测出摩擦片残缺。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正检率在95%以上,在汽车制动器摩擦片残缺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图二值化 汽车制动器 摩擦片 残缺检测 递增函数
下载PDF
中厚板阻尼单辊驱动轧制的接触摩擦特性研究
19
作者 宋苑菁 王琛 +1 位作者 江连运 赵春江 《重型机械》 2024年第4期33-36,54,共5页
为了发挥中厚板的单辊驱动轧制优势,对单辊驱动轧制进行改进,使用电机仅驱动下辊时,在上辊系添加阻尼。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中厚板加阻尼式单辊驱动轧制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并对不同摩擦系数下的多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 为了发挥中厚板的单辊驱动轧制优势,对单辊驱动轧制进行改进,使用电机仅驱动下辊时,在上辊系添加阻尼。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中厚板加阻尼式单辊驱动轧制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并对不同摩擦系数下的多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接触面摩擦因数越大,材料流动速度分布不对称性、搓轧区长度、摩擦应力差值和轧制压力均增大,接触弧长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辊驱动 中厚板轧制 摩擦系数 有限元模型 搓轧区
下载PDF
应变法在摩阻试验中的应用与研究
20
作者 宗成思 何明星 崔鑫 《上海公路》 2024年第2期99-103,I0012,共6页
预应力孔道的成孔质量和锚下有效预应力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重难点。为掌握孔道弯曲半径和关键点定位坐标准确性,以及预应力施工张拉质量,采用应变法对摩阻试验和反拉法的各试验参数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预应力施工张拉质量... 预应力孔道的成孔质量和锚下有效预应力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重难点。为掌握孔道弯曲半径和关键点定位坐标准确性,以及预应力施工张拉质量,采用应变法对摩阻试验和反拉法的各试验参数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预应力施工张拉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下有效预应力 摩阻试验 锚口和锚垫板摩阻 孔道摩阻 应变法 反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