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雪 刘蕾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洪堡特和荷尔德林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的原因及特征。本文认为,施氏等理论家的翻译思想深深地浸润着赫尔德思想的影响。在赫尔德的影响下,他们的翻译理论不... 文章主要探讨了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洪堡特和荷尔德林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的原因及特征。本文认为,施氏等理论家的翻译思想深深地浸润着赫尔德思想的影响。在赫尔德的影响下,他们的翻译理论不仅呈现出哲学思辨的色彩,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赫尔德的这一影响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理论家们在"译事"耕耘的基础上,对译论进行积极思考的同时,在赫尔德那里找到了结合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德 施莱尔马赫 洪堡特 荷尔德林 翻译语言观
下载PDF
荷尔德林、尼采与里尔克艺术精神之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典 《武陵学刊》 2011年第3期96-101,共6页
荷尔德林和尼采有强烈的先知情结,里尔克没有先知情结。三位诗人受希腊精神和德国新教精神的影响很大。荷尔德林是德国浪漫派诗人的代表,荷尔德林从德国新教虔敬主义的视角理解希腊,尼采接受了德国浪漫派和德国古典人文主义者的希腊观,... 荷尔德林和尼采有强烈的先知情结,里尔克没有先知情结。三位诗人受希腊精神和德国新教精神的影响很大。荷尔德林是德国浪漫派诗人的代表,荷尔德林从德国新教虔敬主义的视角理解希腊,尼采接受了德国浪漫派和德国古典人文主义者的希腊观,里尔克是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精神的角度接受尼采和荷尔德林的希腊观,相比荷尔德林和尼采,里尔克更加追求艺术的唯美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尔德林 尼采 里尔克 希腊 艺术精神
下载PDF
论鲍桑葵《美学史》对“丑”的梳理
3
作者 邢涵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7-59,共3页
依照黑格尔的辩证美学,鲍桑葵《美学史》对"丑的理论"做了历史性的梳理与批判,认为丑与美的辩证统一才能全面地显现理念,由于世界之矛盾地生成的最高目的是至善、绝对公正的持存性系统,所以,没有绝对的丑,只有相对的丑,而且... 依照黑格尔的辩证美学,鲍桑葵《美学史》对"丑的理论"做了历史性的梳理与批判,认为丑与美的辩证统一才能全面地显现理念,由于世界之矛盾地生成的最高目的是至善、绝对公正的持存性系统,所以,没有绝对的丑,只有相对的丑,而且如果没有丑,美的具体变化就不能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桑葵 黑格尔
下载PDF
在与古希腊意识的对峙中获得自我--《饼与葡萄酒》与荷尔德林后期诗歌中的“新神话”诗学构想
4
作者 刘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9,共10页
十八和十九世纪欧洲知识分子们提出“新神话”,意欲对启蒙理性与感性神话进行改造:要将哲学神话化以使其具有感性化的特质而能被民众接受与感知。荷尔德林用诗学的表达方式对“新神话”做出了回应与阐释。荷尔德林的诗学与古希腊传统有... 十八和十九世纪欧洲知识分子们提出“新神话”,意欲对启蒙理性与感性神话进行改造:要将哲学神话化以使其具有感性化的特质而能被民众接受与感知。荷尔德林用诗学的表达方式对“新神话”做出了回应与阐释。荷尔德林的诗学与古希腊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伽达默尔认为,古希腊文化并不是荷尔德林的“教育材料”,两者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是一种强力的相遇。荷尔德林在他的后期诗歌《饼与葡萄酒》中通过这种与古希腊意识对峙的方式展现了其“新神话”的诗学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神话 荷尔德林 古希腊 《饼与葡萄酒》
下载PDF
荷尔德林对费希特“绝对自我”的批判
5
作者 佘诗琴 《哲学分析》 2013年第5期50-61,198,共12页
18世纪90年代初期,存在着关于在康德摧毁古典形而上学以后能否建立一种基础哲学的争论。荷尔德林反对建立这种基础哲学,他从费希特的主体问题出发,认为费希特作为哲学原则的"我是我"不过是被描述成区分的意识。在对费希特的&q... 18世纪90年代初期,存在着关于在康德摧毁古典形而上学以后能否建立一种基础哲学的争论。荷尔德林反对建立这种基础哲学,他从费希特的主体问题出发,认为费希特作为哲学原则的"我是我"不过是被描述成区分的意识。在对费希特的"绝对自我"的批判中,他揭示出:意识只有通过"我"与自我的区分才可能,而主体和对象的区分不是最原初的,因为它的前提是一个既先于主体也先于客体的"统一体"——"存在";自我意识不能再被看作哲学推论的原则,"存在"也永远不能被意识所领会。荷尔德林通过对判断与自我意识的批判试着在一切思考关系以外设定一个"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尔德林 费希特 德国唯心主义 绝对自我 《判断与存在》
下载PDF
荷尔德林《莱茵河》中的卢梭之声与现世观
6
作者 大卫·凯诺森 柳燕(译) 《跨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64-81,234,共19页
本文讨论了让-雅克·卢梭的良心论对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8世纪,灵魂被视为个人精神生活的源泉,引领智慧的教化。卢梭认为这些良心之声会产生崇高的道德。良心不仅是道德指南,更是自我意识的基础。死欲和爱... 本文讨论了让-雅克·卢梭的良心论对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8世纪,灵魂被视为个人精神生活的源泉,引领智慧的教化。卢梭认为这些良心之声会产生崇高的道德。良心不仅是道德指南,更是自我意识的基础。死欲和爱欲会导致毁灭,但对于荷尔德林来说,将这二者建设性地合而为一,便可以形成良心,使人在历史发展中掌握主动权。在诗歌《莱茵河》中,荷尔德林受卢梭影响,找到了克服爱欲和死欲破坏性吸引力之道。此外,荷尔德林对卢梭良心论的肯定,为《莱茵河》中诗意的自我反思奠定了基础:这揭示了人类意识与现世神迹之间的世俗性和现象性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荷尔德林将诗歌实践与历史能动性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让-雅克·卢梭 良心 现世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