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知识论到存在论——论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批判与“变革”
1
作者 时家贤 张晶晶 裴雨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9,129,159,共10页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存...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存在论层面根基。如果说黑格尔面对的问题是真理与对象能否“符合”,海德格尔则认为真理在于作为存在者本身如何去除对“存在”的遮蔽。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理(alēthei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命题真理,不是符合论的真理,而是存在之真理。达成真理即是要完成对存在本身的领悟,达成存在意义的“显现”——作为澄明的无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存在论 真理观 海德格尔 黑格尔
下载PDF
福禄贝尔的经验课程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慧芳 彭虹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福禄贝尔的经验课程是经验课程论一个重要的理论形态。“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在福禄贝尔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活动观与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是一脉相承的,该观念强调知识的形式是主体先天所有的;教育就是生长的过程... 福禄贝尔的经验课程是经验课程论一个重要的理论形态。“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在福禄贝尔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活动观与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是一脉相承的,该观念强调知识的形式是主体先天所有的;教育就是生长的过程,儿童的天性是自我活动,通过活动达到生命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禄贝尔 经验课程 生长
下载PDF
哲学的经验与情感:从黑格尔那里寻求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合法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萧洪恩 萧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34-442,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黑格尔是西方学界否认中国有哲学的最权威学者之一,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合法性问题从根源性上说即是由此而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30多年的研究、探索,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合法...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黑格尔是西方学界否认中国有哲学的最权威学者之一,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合法性问题从根源性上说即是由此而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30多年的研究、探索,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合法性问题研究成果丰硕,但其研究结果仍然值得反思。本文以黑格尔《小逻辑》为依据,根据黑格尔对哲学内容与哲学精神的关系分析及哲学的经验与情感问题探索,认可和肯定黑格尔强调的人们是"天生的形而上学家"、哲学是一种"人性中最伟大的无条件的兴趣"等思想,从而认为黑格尔的哲学观事实上支持了中国哲学,从而也支持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 哲学研究 合法性 黑格尔
下载PDF
从有机的音高结构到多变的音响组织--析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一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涓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4,共10页
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 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自由无... 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 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自由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第一首。分析结果说明,这首作品不仅自身具有严谨的音高逻辑,作为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也对后面四首作品作了音高材料的预置,是整体结构的暗示与缩影。同时,韦伯恩不仅利用核心集合组织作品的音高结构,也用来组织音响结构。表层看似变化多端的音响组织,深层却出自统一的音高结构,在创作构思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了新维也纳乐派倡导的"永恒的展开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恩 音级集合 音高结构 音响组织
下载PDF
论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中所蕴含的“结构对位” 被引量:1
5
作者 明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41,共10页
文章运用多重分析视角对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的结构进行研究,以期管窥该作品的结构途径、"结构对位"现象、艺术特色以及通过具体分析所引发的关于"结构对位"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 威伯恩 《六首管弦乐小品》Op.6 No.6 “结构对位” 艺术特色 创新学术价值
下载PDF
施莱格尔兄弟对莎士比亚的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伟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9,共6页
施莱格尔兄弟的浪漫主义莎评在世界莎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在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中将莎士比亚戏剧视为浪漫主义的杰作。他们对莎剧艺术成就的认识是世界莎学宝库中的不朽遗产,对我们认识莎剧的艺术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浪漫主义 弗·施莱格尔 威·施莱格尔 戏剧艺术
下载PDF
批判自由主义的不公平何以可能?——兼论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
7
作者 张士海 周田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1,共8页
黑格尔以理性自由主义扬弃了古典自由主义,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并试图以“伦理国家”拯救市民社会的不公平危机,但最终被围困在自己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内,无法找到解决不公平问题的现实出路。青年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的... 黑格尔以理性自由主义扬弃了古典自由主义,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并试图以“伦理国家”拯救市民社会的不公平危机,但最终被围困在自己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内,无法找到解决不公平问题的现实出路。青年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的理性自由主义主张,批判其对社会公平认识的阶级局限性,深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阶级本质以及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剥削本质,指出私有权社会不公平存在的始源性与绝对性。同时,青年马克思洞察无产阶级中蕴含的革命力量,指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人的解放”才是解决不公平问题的终极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自由主义 社会公平 黑格尔
下载PDF
马克思对现代政治的批判性分析及其当代启示
8
作者 姜佑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11,17,共6页
"建构性政治"概念的提出是恰当理解当下中国政治生活现实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理论主张。黑格尔对现代政治的哲学分析以及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和现代政治自身的批判,对于理解"建构性政治"概念的确切内涵具有重要的启... "建构性政治"概念的提出是恰当理解当下中国政治生活现实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理论主张。黑格尔对现代政治的哲学分析以及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和现代政治自身的批判,对于理解"建构性政治"概念的确切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虽然中西方文明有着根本不同的伦理精神基础,但黑格尔和马克思共同认可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基本理论框架,对分析中国政治传统与当下政治现实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黑格尔的国家主义立场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本位恰好构成"建构性政治"之"建构性"的两个基本维度,而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则提示我们在注重"建构性政治"的现存性和结构性维度的同时,不应遗忘政治生活本身的历史性和过程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马克思 现代政治 国家 市民社会
下载PDF
黑格尔社会历史观论析
9
作者 任忠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32-38,共7页
黑格尔作为近代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对西方古典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基础。通过对辩证法、理性、自由、国家与个体的关系等论题的探究,黑格尔构建起了自己的宏大的哲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令人仰慕的... 黑格尔作为近代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对西方古典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基础。通过对辩证法、理性、自由、国家与个体的关系等论题的探究,黑格尔构建起了自己的宏大的哲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令人仰慕的历史文化遗产。后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他的社会历史观可以探知其历史哲学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古典哲学 社会历史观 理性 自由
下载PDF
哲学革命与现实概念的嬗变: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龙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相继的哲学革命导致现实概念成为争执的焦点。黑格尔将现实提升为哲学研究的内容。现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是精神实体的对象化存在。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进行哲学革命后,现实... 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相继的哲学革命导致现实概念成为争执的焦点。黑格尔将现实提升为哲学研究的内容。现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是精神实体的对象化存在。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进行哲学革命后,现实的根本规定由理性转变为感性,从绝对精神的对象化存在转变为直接性的存在。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与经验主义的革命中,现实成为劳动的对象化存在,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进程也是现实概念之意蕴不断变迁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 哲学革命
下载PDF
论鲍桑葵《美学史》对“丑”的梳理
11
作者 邢涵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7-59,共3页
依照黑格尔的辩证美学,鲍桑葵《美学史》对"丑的理论"做了历史性的梳理与批判,认为丑与美的辩证统一才能全面地显现理念,由于世界之矛盾地生成的最高目的是至善、绝对公正的持存性系统,所以,没有绝对的丑,只有相对的丑,而且... 依照黑格尔的辩证美学,鲍桑葵《美学史》对"丑的理论"做了历史性的梳理与批判,认为丑与美的辩证统一才能全面地显现理念,由于世界之矛盾地生成的最高目的是至善、绝对公正的持存性系统,所以,没有绝对的丑,只有相对的丑,而且如果没有丑,美的具体变化就不能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桑葵 黑格尔
下载PDF
浅析“市民社会”——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12
作者 郑亚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2期36-38,共3页
"市民社会"这个词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明确地将市民社会作为政治国家的对立物,这一区分启发了马克思,但马克思没有停留在这一区分上,而是站在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深入到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层面继续... "市民社会"这个词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明确地将市民社会作为政治国家的对立物,这一区分启发了马克思,但马克思没有停留在这一区分上,而是站在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深入到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层面继续深化了市民社会的内涵。虽然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对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有着一个启发的意义,但二者出发的立足点是有着根本上的不同的。在现实意义层面上,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认识则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马克思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巴特早期神学中的社会主义思想初探
13
作者 李志雄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19年第1期70-89,共20页
一、问题缘起1972年马库尔德(Friedrich-Wilhelm Marquardt,1928-2002)出版了他的著作《神学与社会主义:以卡尔·巴特为例》(Theologie und Sozialismus:Das Beispiel Karl Barths)。他直言:"早在当今的基督徒与马克思主义者... 一、问题缘起1972年马库尔德(Friedrich-Wilhelm Marquardt,1928-2002)出版了他的著作《神学与社会主义:以卡尔·巴特为例》(Theologie und Sozialismus:Das Beispiel Karl Barths)。他直言:"早在当今的基督徒与马克思主义者对话之前,巴特在他的神学中已发展出了社会主义内容(sozialistischen Gehalt)。"(1)由此,德语神学界掀起了一场持久不休的激烈争论,并因此而分裂为左翼和右翼巴特神学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L Barth’s Early THEOLOGY CHRISTIAN SOCIALISM GOSPEL SOCIALISM in Praxis MARXISM friedrich-wilhelm Marquardt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异化观:从早期到后期 被引量:3
14
作者 文兵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0,共7页
学术界近年来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又有了一些新的探讨。不同以往的是,这些探讨力图将异化理论纳入历史唯物主义之中,但在这些探讨中存在着对于唯物史观理解上的偏差,因而,对于异化理论的重新评价也可能存在偏... 学术界近年来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又有了一些新的探讨。不同以往的是,这些探讨力图将异化理论纳入历史唯物主义之中,但在这些探讨中存在着对于唯物史观理解上的偏差,因而,对于异化理论的重新评价也可能存在偏差。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虽然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断然放弃了《手稿》中的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但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并没有完全放弃"异化"这一概念。马克思在后期则是认为异化的产生和消灭都要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分工的发展;异化及其克服本身不再是历史的力量,不再是一种本体论层次上的解释性因素,而只是一种现象学层面上的描述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异化 分工 唯物史观 黑格尔
原文传递
尼采哲学的意义生存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2,共5页
尼采的生存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存模式,即生命—创造—生成—超人—永恒轮回。其中权力意志是生命存在价值的内在动力,它激活生命,不断能动地为生命创造、生成各种可能性的意义存在。生命的本质内涵是自我创造,不断生成和... 尼采的生存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存模式,即生命—创造—生成—超人—永恒轮回。其中权力意志是生命存在价值的内在动力,它激活生命,不断能动地为生命创造、生成各种可能性的意义存在。生命的本质内涵是自我创造,不断生成和毁灭,这一过程永恒轮回,在永恒轮回中有可能生成为最高的意义存在即超人。这一生存模式由于夸大感性和意志而忽视了人存在的社会性与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哲学 生命意义 意义生存模式
原文传递
精神的实现与现实的精神: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9,共8页
经历了对黑格尔精神实现论的追随和批判之后,在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精神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精神解放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在对资本现代性的总体性批判中,马克思深入批判了感性至上和欲望主宰的现代原则、嵌入精... 经历了对黑格尔精神实现论的追随和批判之后,在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精神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精神解放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在对资本现代性的总体性批判中,马克思深入批判了感性至上和欲望主宰的现代原则、嵌入精神领域的"抽象统治",以及现代性的"双重虚无"状态。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精神哲学道路,在"现代化·欲望·精神"的整体性框架中,可以从八个相辅相成的环节探寻走出现代性精神困境之路:精神与现代化的沟通互动、生产力容许范围内的精神自由、社会关系决定下人的发展程度、从"异化劳动"到"真正自由的劳动"、以观念变革为核心的内在世界转型、自由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以真正的共同体为空间舞台、精神与欲望协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马克思 现代性 欲望 精神
原文传递
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布兰顿式转化
17
作者 杨兴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6,共10页
在诸多对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当代解释与选择性使用中,来自分析传统的布兰顿是独特醒目的。但布兰顿的这种转化式利用,在多大程度上是符合黑格尔的思想原旨与观念架构体系,这既体现"大陆——分析传统"寻求融合所要面临的问题症结... 在诸多对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当代解释与选择性使用中,来自分析传统的布兰顿是独特醒目的。但布兰顿的这种转化式利用,在多大程度上是符合黑格尔的思想原旨与观念架构体系,这既体现"大陆——分析传统"寻求融合所要面临的问题症结,也反映英美分析传统厌倦了形式化分析进路后寻找切入现实问题解释的发展冲动。带着分析哲学传统的布兰顿及匹兹堡学派的思想家们在"语言转向"后的思想基调中来重新发掘黑格尔哲学的承认理论,这会带来诸多后效以及待商榷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承认理论 布兰顿 匹兹堡学派 分析化使用
原文传递
如何摆脱贫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
18
作者 田书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9,共9页
黑格尔认为,相对贫困是个体自然差异的外在表现,无法被消灭。绝对贫困是个体脱离分工体系后的遭遇,导致了社会解体,必须予以消灭。遗憾的是,慈善事业、社会救济或通过惩戒逼迫贱民成为劳动者等方式,都无助于消灭绝对贫困,消灭现代社会... 黑格尔认为,相对贫困是个体自然差异的外在表现,无法被消灭。绝对贫困是个体脱离分工体系后的遭遇,导致了社会解体,必须予以消灭。遗憾的是,慈善事业、社会救济或通过惩戒逼迫贱民成为劳动者等方式,都无助于消灭绝对贫困,消灭现代社会成了维护现代社会的唯一方式。黑格尔陷入了困境。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的逻辑前提,认为相对和绝对贫困都是阶级压迫的产物,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依据唯物史观,指出贫困问题得以解决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也克服了黑格尔的资产阶级立场,指出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步,劳动者在“阶级意识”的作用下,能够通过革命消灭阶级压迫,改变自身贫困境遇。同时,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个体自然差异将无法成为个体获得财富多寡的最终根据。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的困境,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马克思 贫困 现代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