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改款车型的前保横梁设计研究
1
作者
鹿涛
宋永乐
佟林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8期61-64,共4页
当代社会大家对于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关于汽车的安全碰撞性能,也成为顾客购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前保横梁为涉及整车安全的部件,在设计时要确保低速碰撞时,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保证前端各电器元件及主要零部件的功能正常。因此,文章总...
当代社会大家对于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关于汽车的安全碰撞性能,也成为顾客购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前保横梁为涉及整车安全的部件,在设计时要确保低速碰撞时,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保证前端各电器元件及主要零部件的功能正常。因此,文章总结低速碰撞的要求及特点,归纳前保横梁的设计关键要素。结合某车型开发案例,对前保横梁进行轻量化及安全的优化设计,也为后续车型的前保横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前保横梁
低速碰撞
轻量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工况的乘用车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君媛
刘茜
张乐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2-260,共9页
对影响整车正面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前防撞梁总成中的前防撞横梁和吸能盒,进行轻量化设计。根据前防撞梁总成在整车碰撞中的变形过程、吸能特点以及各部件之间的截面力传递关系,将防撞梁总成从整车碰撞工况下解耦,建立了防撞梁总成独立...
对影响整车正面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前防撞梁总成中的前防撞横梁和吸能盒,进行轻量化设计。根据前防撞梁总成在整车碰撞中的变形过程、吸能特点以及各部件之间的截面力传递关系,将防撞梁总成从整车碰撞工况下解耦,建立了防撞梁总成独立评价条件;并基于独立评价条件,通过改变结构截面形状与材料,对前防撞梁总成进行轻量化设计,将轻量化方案与整车集成通过Ls-Dyna进行碰撞仿真与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轻量化方案使碰撞波形、侵入量与平均结构力得到优化,轻量化效果达到30%;因而,该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方案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被动安全
前防撞横梁
轻量化设计
吸能盒
独立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化集成系统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吉清
钟海云
+1 位作者
兰凤崇
马芳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7,共8页
通过隐式参数化软件SFE CONCEPT进行参数化建模,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iSIGHT集成SFE CONCEPT、求解器LS-DYNA和数据处理器Matlab,建立优化集成系统平台,以实现产品开发过程优化的快速、自动化.以新开发车型前保险杠横梁为例,在保证碰...
通过隐式参数化软件SFE CONCEPT进行参数化建模,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iSIGHT集成SFE CONCEPT、求解器LS-DYNA和数据处理器Matlab,建立优化集成系统平台,以实现产品开发过程优化的快速、自动化.以新开发车型前保险杠横梁为例,在保证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针对保险杠横梁的轻量化问题,对横梁空间形状、截面高度、宽度以及厚度进行优化.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碰撞压缩量与车体加速度峰值为约束条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和模拟退火算法,通过优化集成系统平台对模型进行40%偏置、刚性墙、刚性柱三类低速碰撞仿真分析,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优化
隐式参数化
前保险杠横梁
碰撞安全
轻量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旭飞
谭飞
+3 位作者
焦登宁
周鹏
刘怡帆
刘菊蓉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
为了保证保险杠横梁优良的碰撞性能,并使其质量更小和结构简单,研究了一种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使用LS-DYNA软件对保险杠横梁进行摆锤正面冲击数值模拟,经对比发现,钢铝双材横梁相比相同结构单一材料的横梁在正面碰撞中显示出良好的...
为了保证保险杠横梁优良的碰撞性能,并使其质量更小和结构简单,研究了一种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使用LS-DYNA软件对保险杠横梁进行摆锤正面冲击数值模拟,经对比发现,钢铝双材横梁相比相同结构单一材料的横梁在正面碰撞中显示出良好的平衡性和碰撞性能;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发现,横梁前后帽的厚度和法兰的位置对其碰撞性能有显著影响;以最优拉丁超立方算法建立38组设计点,基于Kriging算法构建近似模型,并使用NSGA-II算法,以碰撞性能最优、质量最小为目标对横梁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碰撞性能更优、质量更小,其总吸能为838.28 J,载荷峰值为18.31 kN,质量为2.08 kg,侵入量为24.78 mm,碰撞时间为0.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铝双帽型
保险杠横梁
正面摆锤冲击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响汽车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
被引量:
2
5
作者
曾婷
吴沈荣
+1 位作者
张林波
涂金刚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7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汽车前部40%偏置碰设计中,要求纵梁不能更改的前提下,希望纵梁前段由折弯变形改进为压溃变形.通过竞品车研究和CAE仿真,确定除纵梁本身的设计外,能较大影响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为前保横梁的强度、纵梁与吸能盒间安装板的强度,以及...
在汽车前部40%偏置碰设计中,要求纵梁不能更改的前提下,希望纵梁前段由折弯变形改进为压溃变形.通过竞品车研究和CAE仿真,确定除纵梁本身的设计外,能较大影响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为前保横梁的强度、纵梁与吸能盒间安装板的强度,以及纵梁与安装板间的连接方式等.进一步的仿真分析发现,适当加强这些部位有利于纵梁的稳定压溃变形,并提升前端结构的能量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耐撞性
前纵梁
压溃变形
折弯变形
前保横梁
安装板
能量吸收
仿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分析
被引量:
7
6
作者
陈则尧
吴宪
丁巨岳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4年第3期16-20,共5页
将原来的汽车前防撞横梁材料替换成超高强度钢后,在确保低速碰撞性能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进行轻量化分析.建立前防撞梁有限元模型,用LS-DYNA进行低速碰撞仿真.在此基础上以横梁和吸能盒的厚度作为变量进行试验设计.构建各项碰撞性能的2...
将原来的汽车前防撞横梁材料替换成超高强度钢后,在确保低速碰撞性能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进行轻量化分析.建立前防撞梁有限元模型,用LS-DYNA进行低速碰撞仿真.在此基础上以横梁和吸能盒的厚度作为变量进行试验设计.构建各项碰撞性能的2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质量和吸能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与原设计相比,求出的优化方案在保证低速碰撞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前防撞梁减重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低速碰撞
前防撞梁
吸能盒
轻量化设计
响应面模型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参数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吸能盒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
6
7
作者
方永利
黄洁
+1 位作者
张峰
石荡赫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81-186,共6页
对影响车辆低速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前防撞梁吸能盒进行参数化结构优化设计。根据车辆结构不同区域在碰撞过程中性能要求的不同,结合前防撞梁在低速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和吸能特性,将防撞梁总成从整车低速碰工况下进行解耦简化,用于创建参...
对影响车辆低速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前防撞梁吸能盒进行参数化结构优化设计。根据车辆结构不同区域在碰撞过程中性能要求的不同,结合前防撞梁在低速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和吸能特性,将防撞梁总成从整车低速碰工况下进行解耦简化,用于创建参数化优化模型。对吸能盒板件厚度、吸能诱导缺口位置进行参数化建模进而进行吸能盒结构优化设计。最终通过对比简化模型与整车碰撞模型的结果验证简化模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吸能盒进行参数化结构优化后,最大峰值碰撞力降低23.0%,SEA提升20.2%,轻量化效果达14.6%。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吸能盒结构设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防撞梁
吸能盒
参数化
优化设计
轻量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铝合金前防撞梁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性能优化
被引量:
1
8
作者
黄兴
杨宏
+3 位作者
陈东
耿富荣
李永祥
吴纯福
《汽车工程师》
2020年第11期24-28,共5页
某纯电SUV在软模(ET)试验阶段进行偏置可变形壁障(ODB)碰撞试验时,其铝合金前防撞梁出现了横梁断裂以及右侧非碰撞区吸能盒与横梁焊缝撕开的不良表现。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FTA)从产品设计和制造两方面分析了问题原因,根据确定的失效原...
某纯电SUV在软模(ET)试验阶段进行偏置可变形壁障(ODB)碰撞试验时,其铝合金前防撞梁出现了横梁断裂以及右侧非碰撞区吸能盒与横梁焊缝撕开的不良表现。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FTA)从产品设计和制造两方面分析了问题原因,根据确定的失效原因对前防撞总成进行了材料升级、结构设计以及生产工艺的优化,并开展了碰撞仿真分析验证。优化后的前防撞梁总成在硬模(PT)阶段的ODB碰撞试验中呈现了较好的变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防撞梁
铝合金
故障树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乘用车前保横梁总成的布置设计
9
作者
梁泽华
席远军
+1 位作者
刘洪峰
史英鹏
《机械工程师》
2014年第9期233-234,共2页
阐述了乘用车前保横梁总成布置设计的要点,论述了实现其功能及符合法规要求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前保横梁总成的布置,提高效率,降低设计开发成本。
关键词
乘用车
前保横梁总成
布置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薄壁结构棱边强化效果
被引量:
2
10
作者
郑玉卿
朱西产
+1 位作者
胡强
刘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5,共9页
基于方管理想化折叠单元模型、塑性挤压过程能量耗散分解法与棱边强化薄壁方管在轴向静态压溃作用下的能量平衡修正方程,分别导出了棱边强化薄壁方管的平均压溃力、吸能预测与棱边强化效果的理论表达式。建立了系列棱边强化薄壁方管准...
基于方管理想化折叠单元模型、塑性挤压过程能量耗散分解法与棱边强化薄壁方管在轴向静态压溃作用下的能量平衡修正方程,分别导出了棱边强化薄壁方管的平均压溃力、吸能预测与棱边强化效果的理论表达式。建立了系列棱边强化薄壁方管准静态轴向压溃有限元模型,导入LS-DYNA程序进行弹塑性动力学仿真,获得了平均压溃力,分析了棱边应力强化的敏感性。将棱边强化技术应用于某车前保横梁和吸能盒相应棱边强度设计中,采用超高应力强化棱边和普通延性钢板组合去置换较高强度钢薄壁结构,在冲击试验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棱边强化前保险杠子结构独立评价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棱边强化模型和原始模型的50km·h^(-1)正碰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导出的平均压溃力公式可以预测棱边与平板屈服强度比为1~4的棱边强化薄壁方管轴向压溃力学特性,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的最大偏差不超过5.66%;由前保险杠子结构正碰仿真结果得到了棱边强化前后近似的塑性变形模式与传力路径,能量吸收差值不超过0.3kJ。可见,选择性棱边应力强化后的普通延性钢前保险杠子结构有望实现等效置换较高强度钢前保险杠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薄壁结构
棱边强化
数值仿真
力学特性
前保横梁
吸能盒
原文传递
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拉深成形过程仿真分析
被引量:
4
11
作者
邵瑞影
逯振国
钟佩思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4,共4页
针对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起皱、拉裂等缺陷,采用Dynaform软件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防撞梁零件的成形极限、成形厚度变化和应力应变状态进行研究,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成形零件进...
针对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起皱、拉裂等缺陷,采用Dynaform软件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防撞梁零件的成形极限、成形厚度变化和应力应变状态进行研究,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成形零件进行对比,特别对零件变形较大部位的厚度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对比,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实际变形基本保持一致,研究表明,采用仿真分析可以避免防撞梁在拉深成形中的起皱和拉裂缺陷,提高产品质量,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
拉深
仿真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改款车型的前保横梁设计研究
1
作者
鹿涛
宋永乐
佟林
机构
浙江智马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8期61-64,共4页
文摘
当代社会大家对于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关于汽车的安全碰撞性能,也成为顾客购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前保横梁为涉及整车安全的部件,在设计时要确保低速碰撞时,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保证前端各电器元件及主要零部件的功能正常。因此,文章总结低速碰撞的要求及特点,归纳前保横梁的设计关键要素。结合某车型开发案例,对前保横梁进行轻量化及安全的优化设计,也为后续车型的前保横梁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安全
前保横梁
低速碰撞
轻量化
Keywords
Safety
front bumper beam
Low-speed collision
Lightweight
分类号
U463.83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工况的乘用车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君媛
刘茜
张乐
机构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2-260,共9页
基金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F16152)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0101269JC)
文摘
对影响整车正面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前防撞梁总成中的前防撞横梁和吸能盒,进行轻量化设计。根据前防撞梁总成在整车碰撞中的变形过程、吸能特点以及各部件之间的截面力传递关系,将防撞梁总成从整车碰撞工况下解耦,建立了防撞梁总成独立评价条件;并基于独立评价条件,通过改变结构截面形状与材料,对前防撞梁总成进行轻量化设计,将轻量化方案与整车集成通过Ls-Dyna进行碰撞仿真与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轻量化方案使碰撞波形、侵入量与平均结构力得到优化,轻量化效果达到30%;因而,该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方案是可行性的。
关键词
汽车
被动安全
前防撞横梁
轻量化设计
吸能盒
独立评价
Keywords
automobile
passive safety
front bumper beam
system
light-mass design
crash box
independent evaluation
分类号
U461.7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化集成系统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吉清
钟海云
兰凤崇
马芳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7,共8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G03B02)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基金项目[2011]14
文摘
通过隐式参数化软件SFE CONCEPT进行参数化建模,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iSIGHT集成SFE CONCEPT、求解器LS-DYNA和数据处理器Matlab,建立优化集成系统平台,以实现产品开发过程优化的快速、自动化.以新开发车型前保险杠横梁为例,在保证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针对保险杠横梁的轻量化问题,对横梁空间形状、截面高度、宽度以及厚度进行优化.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碰撞压缩量与车体加速度峰值为约束条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和模拟退火算法,通过优化集成系统平台对模型进行40%偏置、刚性墙、刚性柱三类低速碰撞仿真分析,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集成优化
隐式参数化
前保险杠横梁
碰撞安全
轻量化
Keywords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implicit parametric
front bumper beam
safety of collision
lightweight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旭飞
谭飞
焦登宁
周鹏
刘怡帆
刘菊蓉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省工业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020JM-600)
陕西省工业自动化重点实验室项目(18JS020)。
文摘
为了保证保险杠横梁优良的碰撞性能,并使其质量更小和结构简单,研究了一种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使用LS-DYNA软件对保险杠横梁进行摆锤正面冲击数值模拟,经对比发现,钢铝双材横梁相比相同结构单一材料的横梁在正面碰撞中显示出良好的平衡性和碰撞性能;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发现,横梁前后帽的厚度和法兰的位置对其碰撞性能有显著影响;以最优拉丁超立方算法建立38组设计点,基于Kriging算法构建近似模型,并使用NSGA-II算法,以碰撞性能最优、质量最小为目标对横梁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碰撞性能更优、质量更小,其总吸能为838.28 J,载荷峰值为18.31 kN,质量为2.08 kg,侵入量为24.78 mm,碰撞时间为0.10 s。
关键词
钢铝双帽型
保险杠横梁
正面摆锤冲击
多目标优化
Keywords
steel-aluminum double-hat
bumper
beam
front
pendulum impact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H12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汽车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
被引量:
2
5
作者
曾婷
吴沈荣
张林波
涂金刚
机构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
出处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7年第1期13-19,共7页
文摘
在汽车前部40%偏置碰设计中,要求纵梁不能更改的前提下,希望纵梁前段由折弯变形改进为压溃变形.通过竞品车研究和CAE仿真,确定除纵梁本身的设计外,能较大影响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为前保横梁的强度、纵梁与吸能盒间安装板的强度,以及纵梁与安装板间的连接方式等.进一步的仿真分析发现,适当加强这些部位有利于纵梁的稳定压溃变形,并提升前端结构的能量吸收.
关键词
汽车耐撞性
前纵梁
压溃变形
折弯变形
前保横梁
安装板
能量吸收
仿真
Keywords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front
rail
collapse deformation
bending deformation
front bumper beam
connection plate
energy-absorbing
simulation
分类号
U463.32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分析
被引量:
7
6
作者
陈则尧
吴宪
丁巨岳
机构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
出处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4年第3期16-20,共5页
基金
上海市信息委员会专项资金(201201015)
文摘
将原来的汽车前防撞横梁材料替换成超高强度钢后,在确保低速碰撞性能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进行轻量化分析.建立前防撞梁有限元模型,用LS-DYNA进行低速碰撞仿真.在此基础上以横梁和吸能盒的厚度作为变量进行试验设计.构建各项碰撞性能的2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质量和吸能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与原设计相比,求出的优化方案在保证低速碰撞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前防撞梁减重36%.
关键词
汽车
低速碰撞
前防撞梁
吸能盒
轻量化设计
响应面模型
多目标优化
Keywords
automobile
low speed crash
front bumper beam
crash box
lightweight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odel
muf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U465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U467.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参数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吸能盒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
6
7
作者
方永利
黄洁
张峰
石荡赫
机构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出处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81-186,共6页
文摘
对影响车辆低速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前防撞梁吸能盒进行参数化结构优化设计。根据车辆结构不同区域在碰撞过程中性能要求的不同,结合前防撞梁在低速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和吸能特性,将防撞梁总成从整车低速碰工况下进行解耦简化,用于创建参数化优化模型。对吸能盒板件厚度、吸能诱导缺口位置进行参数化建模进而进行吸能盒结构优化设计。最终通过对比简化模型与整车碰撞模型的结果验证简化模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吸能盒进行参数化结构优化后,最大峰值碰撞力降低23.0%,SEA提升20.2%,轻量化效果达14.6%。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吸能盒结构设计开发。
关键词
前防撞梁
吸能盒
参数化
优化设计
轻量化
Keywords
front bumper beam
crash box
parameterized
optimization design
leightweight
分类号
U467.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铝合金前防撞梁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性能优化
被引量:
1
8
作者
黄兴
杨宏
陈东
耿富荣
李永祥
吴纯福
机构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出处
《汽车工程师》
2020年第11期24-28,共5页
文摘
某纯电SUV在软模(ET)试验阶段进行偏置可变形壁障(ODB)碰撞试验时,其铝合金前防撞梁出现了横梁断裂以及右侧非碰撞区吸能盒与横梁焊缝撕开的不良表现。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FTA)从产品设计和制造两方面分析了问题原因,根据确定的失效原因对前防撞总成进行了材料升级、结构设计以及生产工艺的优化,并开展了碰撞仿真分析验证。优化后的前防撞梁总成在硬模(PT)阶段的ODB碰撞试验中呈现了较好的变形模式。
关键词
前防撞梁
铝合金
故障树分析
结构优化
Keywords
front bumper beam
Aluminum alloy
Fault tree analysis
Structur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U469.7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乘用车前保横梁总成的布置设计
9
作者
梁泽华
席远军
刘洪峰
史英鹏
机构
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
天津华尚思坦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出处
《机械工程师》
2014年第9期233-234,共2页
文摘
阐述了乘用车前保横梁总成布置设计的要点,论述了实现其功能及符合法规要求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前保横梁总成的布置,提高效率,降低设计开发成本。
关键词
乘用车
前保横梁总成
布置设计
Keywords
passenger car
front bumper beam
assembly
layout design
分类号
U463.8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壁结构棱边强化效果
被引量:
2
10
作者
郑玉卿
朱西产
胡强
刘觐
机构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5,共9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11302)
江西省交通厅重点工程项目(2015C0008)
文摘
基于方管理想化折叠单元模型、塑性挤压过程能量耗散分解法与棱边强化薄壁方管在轴向静态压溃作用下的能量平衡修正方程,分别导出了棱边强化薄壁方管的平均压溃力、吸能预测与棱边强化效果的理论表达式。建立了系列棱边强化薄壁方管准静态轴向压溃有限元模型,导入LS-DYNA程序进行弹塑性动力学仿真,获得了平均压溃力,分析了棱边应力强化的敏感性。将棱边强化技术应用于某车前保横梁和吸能盒相应棱边强度设计中,采用超高应力强化棱边和普通延性钢板组合去置换较高强度钢薄壁结构,在冲击试验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棱边强化前保险杠子结构独立评价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棱边强化模型和原始模型的50km·h^(-1)正碰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导出的平均压溃力公式可以预测棱边与平板屈服强度比为1~4的棱边强化薄壁方管轴向压溃力学特性,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的最大偏差不超过5.66%;由前保险杠子结构正碰仿真结果得到了棱边强化前后近似的塑性变形模式与传力路径,能量吸收差值不超过0.3kJ。可见,选择性棱边应力强化后的普通延性钢前保险杠子结构有望实现等效置换较高强度钢前保险杠子结构。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薄壁结构
棱边强化
数值仿真
力学特性
前保横梁
吸能盒
Keywords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hin-walled structure
ridgeline strengthen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front bumper beam
crashbox
分类号
U463.0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拉深成形过程仿真分析
被引量:
4
11
作者
邵瑞影
逯振国
钟佩思
机构
青岛黄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4,共4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1EEM014)
文摘
针对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起皱、拉裂等缺陷,采用Dynaform软件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防撞梁零件的成形极限、成形厚度变化和应力应变状态进行研究,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成形零件进行对比,特别对零件变形较大部位的厚度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对比,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实际变形基本保持一致,研究表明,采用仿真分析可以避免防撞梁在拉深成形中的起皱和拉裂缺陷,提高产品质量,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关键词
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
拉深
仿真
Keywords
anti-collision
beam
of vehicle
front
bumper
deep drawing
simulation
分类号
TG386.3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改款车型的前保横梁设计研究
鹿涛
宋永乐
佟林
《汽车实用技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多工况的乘用车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
张君媛
刘茜
张乐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优化集成系统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陈吉清
钟海云
兰凤崇
马芳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多目标优化
王旭飞
谭飞
焦登宁
周鹏
刘怡帆
刘菊蓉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影响汽车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
曾婷
吴沈荣
张林波
涂金刚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分析
陈则尧
吴宪
丁巨岳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参数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吸能盒结构优化设计
方永利
黄洁
张峰
石荡赫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铝合金前防撞梁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性能优化
黄兴
杨宏
陈东
耿富荣
李永祥
吴纯福
《汽车工程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乘用车前保横梁总成的布置设计
梁泽华
席远军
刘洪峰
史英鹏
《机械工程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薄壁结构棱边强化效果
郑玉卿
朱西产
胡强
刘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11
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拉深成形过程仿真分析
邵瑞影
逯振国
钟佩思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