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Frost-Free Days and Length of Crop Growing Season across Southern Ontario
1
作者 Ramesh Pall Rudra Rituraj Shukla +2 位作者 Trevor Dickinson Pradeep Kumar Goel Jaskaran Dhima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23年第4期700-718,共19页
Climate change has an impact on various climatic variables. In this study our focus is mainly on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parameter. In temperate and humid regions like southern Ontario, the effect of cl... Climate change has an impact on various climatic variables. In this study our focus is mainly on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parameter. In temperate and humid regions like southern Ontario,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Frost-free days in winter is distinctive.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is going upward but the extreme increase is in the winter temperature. Winter average temperature is going up by about 2˚C. However, extrem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is going up by more than 3˚C. This climate effec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nature of precipitation and length of frost-free days. The snowfall over winter months is decreasing and the rainfall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 number of frost-free days during late fall months, early winter months, late winter months and early spring months are increasing. This result reveals an increase in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change in climatic variables on Frost-free days in Southern Ontario. Therefore,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effect of change in climate Frost-free conditions on length of crop growing in winter season for potential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Minimum Temperature frost-free Days SNOWFALL Crop Growing Season Southern Ontario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Change Trends of Temperature and Frost-free Period in Xingtai in Recent 53 Years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G Xiao-hui Xingtai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in Hebei Province,Xingtai 054000,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7期38-40,共3页
[Objective] The changes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frost-free period in Xingtai in recent 53 years were studied.[Method]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data of Xingtai City and Nangong County in 1958-2010,the changes trend of... [Objective] The changes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frost-free period in Xingtai in recent 53 years were studied.[Method]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data of Xingtai City and Nangong County in 1958-2010,the changes trend of the temperature,the first and the last frost day,and the frost-free days in Xingtai were studi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frost-free days in Xingtai in recent 53 years were studied.[Result] No matter in city or countryside,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increasing.The climate tendency rates in Xingtai and Nangong were about 0.5 and 0.2 ℃/10 a respectively.Especially,since 1996,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rend was about 1.0 ℃/10 a.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four seasons was also climbing and was similar to the increasing span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span was the largest in winter.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winter was the largest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winter.The urban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side,which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island effect.No matter in the city or the countryside,the early frost day,final frost day and frost-free day showed same tendency,namely,the delay of early frost day,advance of final-frost day,extension of frost-free day;the day of urban early frost was late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side,and the final frost day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side,the frost-free days were longer than that of countryside and indirectly influenced by urban heat effect.[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Xingt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gtai region TEMPERATURE frost-free period Trend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frost-free period in China from 1951 to 2012 被引量:2
3
作者 NING Xiaoju LIU Gangjun +3 位作者 ZHANG Lijun QIN Xiaoyang ZHOU Shenghui QIN Yaoche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23-42,共20页
The frost-free period(FFP)first frost date(FFD) and last frost date(LFD) have been regard as the important climate variabl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FFPFFD and ... The frost-free period(FFP)first frost date(FFD) and last frost date(LFD) have been regard as the important climate variabl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FFPFFD and LFD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harmfu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nhance the agricultural adapt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s for 823 national-leve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calculated the values of FFDLFD and FFP for station-specific and region-specific from 1951 to 2012estimated the gradients of linear regression for station-specific moving averages of FFDLFD and FFPand assessed station-specific time series of FFP and detected the abrupt change. The results as follows: at both the station level and the regional levelthe FFP across China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atitude from south to north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from east to west generally. At the station levelthe inter-annual fluctuations of FFDLFD and FFP in south and west agricultural regions a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north and east. At the regional levelexcluding the QT regiontemporal changes of FFP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both the low-latitude and the high-latitude regionsbut for the mid-latitude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linear trend gradients of the moving average values of station-specific FFDLFD and FFPFFD was delayedLFD advancedand FFP extended gradually over the 80% of China. Furthermorethe change magnitudes for FFDLFD and FFP in the north and east agricultural regions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and western. Among the 659 station-specific time series of FFP examined by the Mann-Kendall test341 stationslocated mainly in the north regionhave one identifiable and significant abrupt change. And at the 341 stations with identified abrupt changesmost(57%) abrupt changes occurred during 1991–2012followed by the periods of 1981–1990(28%)1971–1980(12%)and 1951–1970(3%).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FFDLFD and FFP would provide important guidance to agricultural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无霜期 中国 农业生产 FFP 移动平均 时间序列 日最低气温
原文传递
冰箱内外压差变化对冰箱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崔培培 魏邦福 +2 位作者 邓萍萍 陈开松 余涛 《家电科技》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冰箱制冷运行过程中存在“呼吸效应”,箱内外气体会随“呼吸效应”产生热质交换。通过压差实验的方法,研究单循环风冷冰箱制冷过程中箱内风机、风门、压缩机开停切换,冰箱状态变化等对箱内外压差形成机制影响。经验证:通过封闭化霜排水... 冰箱制冷运行过程中存在“呼吸效应”,箱内外气体会随“呼吸效应”产生热质交换。通过压差实验的方法,研究单循环风冷冰箱制冷过程中箱内风机、风门、压缩机开停切换,冰箱状态变化等对箱内外压差形成机制影响。经验证:通过封闭化霜排水管,可改变外界高温高湿气体进入箱体内的途径,增大冷藏室进气量,延长外界气体进入箱内的路径,从而提升冷藏室的相对湿度,对蔬菜水果保鲜有利,同时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差 冰箱性能 风冷冰箱 呼吸效应 热质交换
下载PDF
1960-2019年河南省霜冻日期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张志高 刘晴 +3 位作者 刘慧颖 郭超凡 蔡茂堂 尹纪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8,共9页
基于1960-2019年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 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霜冻日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R/S分析法预测霜冻日期的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960-2019年河南... 基于1960-2019年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 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霜冻日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R/S分析法预测霜冻日期的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960-2019年河南省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8日,终霜日期为3月28日,平均无霜期224 d. 60年来初霜日以2.66 d/10a的速率推迟,终霜日以-2.88 d/10a的速率提前,无霜期以5.54 d/10a的速率显著延长. 21世纪10年代初霜日最晚,终霜日最早,无霜期最长.初霜日期于2004年发生突变,终霜日和无霜期于1998年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南省初霜日自南向北逐渐提前,终霜日自南向北逐渐推迟,无霜期自南向北逐渐缩短.未来河南省初霜日期推迟,终霜日提前和无霜期延长的趋势将会延续,初、终霜日和无霜期主要受纬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 终霜日 无霜期 时空变化特征 河南省
下载PDF
高寒地区后张PC梁孔道冻胀损伤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宝林 杨永清 +4 位作者 黄胜前 高玉峰 余小华 李凯 杨成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6-413,共8页
预应力孔道内压浆料浆液及自由水冻胀致使混凝土沿纵向开裂,是高寒地区后张预应力混凝土(PC)梁特有的病害,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为了明确病害特征,对冻胀受损梁体进行钻孔和解剖检测,进一步精细定量地研究冻胀效应,采... 预应力孔道内压浆料浆液及自由水冻胀致使混凝土沿纵向开裂,是高寒地区后张预应力混凝土(PC)梁特有的病害,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为了明确病害特征,对冻胀受损梁体进行钻孔和解剖检测,进一步精细定量地研究冻胀效应,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孔道冻胀非线性模型,开展压浆料浆液冻胀行为分析和自由水冻胀参数分析,研究孔道内压浆液冻胀率和自由水体积的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地区后张PC结构孔道压浆后,受冻并先后发生压浆料浆液冻胀和自由水冻胀,致使孔道周围混凝土反复受拉而沿纵向开裂;压浆料浆液的体积膨胀率宜控制在0.80%以内,最高不得超过1.73%;泌水体积比宜控制在0.04%以内,最高不得超过0.52%,由此可有效降低孔道内压浆液及自由水冻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后张PC梁 纵向裂缝 检测 孔道 压浆料浆液冻胀 自由水冻胀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换热器溶液除霜技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钟天明 何志林 +3 位作者 丁力行 白浩贤 罗玉和 杨俊荣 《暖通空调》 2023年第3期42-47,共6页
综述了溶液再生方法、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突破,并评估了溶液除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已有研究总结了影响溶液喷淋和溶液再生的因素,结果表明,溶液喷淋的单位迎风面积最佳抑霜风速为0.13~0.16 m/s。总结分析了溶液浓度对除霜效率的影... 综述了溶液再生方法、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突破,并评估了溶液除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已有研究总结了影响溶液喷淋和溶液再生的因素,结果表明,溶液喷淋的单位迎风面积最佳抑霜风速为0.13~0.16 m/s。总结分析了溶液浓度对除霜效率的影响,得出当溶液质量分数为31%~65%时,溶液除霜可满足除霜要求,并在溶液质量分数为50%时,溶液除霜的效率最高。最后分析了溶液除霜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溶液除霜可作为常态化辅助减霜和抑霜手段,构建绿色除霜环境,或基于溶液除霜构建近零结霜空气源热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结霜 无霜化 溶液除霜 溶液再生 除霜效率
下载PDF
金属基无氟超疏水颗粒涂层构造及抗结霜性能
8
作者 陈双双 张静 +4 位作者 刘浩钥 广靖 井一凡 张志伟 陈诚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7,共5页
通过不饱和脂肪酸高温处理微米级还原铁粉以进行疏水性修饰,再将其作为微米级种球,借助相似相容原理向该种球体系中引入单体(DVB)及引发剂(AIBN),并在负载过程中共混无机纳米材料,再采用滴涂方式使负载粒子涂覆于基材表面,基于热引发作... 通过不饱和脂肪酸高温处理微米级还原铁粉以进行疏水性修饰,再将其作为微米级种球,借助相似相容原理向该种球体系中引入单体(DVB)及引发剂(AIBN),并在负载过程中共混无机纳米材料,再采用滴涂方式使负载粒子涂覆于基材表面,基于热引发作用发生聚合反应,无需黏合剂作用就可直接形成具有抗结霜功能的金属基无氟超疏水颗粒涂层,同时在抗污自清洁领域显现良好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涂层 金属基 超疏水 无氟 抗结霜
下载PDF
近48 a浙江省不同气候态下无霜期特征对比分析
9
作者 楼俊伟 王可欣 +3 位作者 张智利 李正泉 曹峻烽 陈俊达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6期59-65,共7页
采用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71—2018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利用常规气象统计方法,对浙江省平均初终霜日和无霜期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基于不同气候态、年代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特征上,近48 a浙江省平均初霜日显著推迟... 采用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71—2018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利用常规气象统计方法,对浙江省平均初终霜日和无霜期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基于不同气候态、年代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特征上,近48 a浙江省平均初霜日显著推迟,平均终霜日显著提前,平均无霜期显著延长;1981—2010年气候态的平均初终霜日和无霜期推迟、提前、延长的趋势都最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平均初霜日在2003年发生突变,终霜日在1997、2004年发生突变,无霜期在2002年发生突变。空间特征上,近48 a浙江省初霜日在空间上,整体呈现西东晚、北中南早的格局;1981—2010年和21世纪00年代终霜日表现为自浙南向浙北逐步推迟的趋势;1981—2010年和21世纪00年代无霜期整体分布上呈现出西东南长、中北短的特点;1981—2010年和21世纪00年代初霜日整体有推迟的趋势,终霜日整体有提前的趋势,无霜期整体有延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终霜日 无霜期 时空变化 气候态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03
10
作者 吴晓雯 罗晶 +1 位作者 陈家宽 李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584,共9页
认识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对预测入侵的影响和入侵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空间格局,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强... 认识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对预测入侵的影响和入侵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空间格局,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强度对中国32个省级空间单位(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中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物种数从南到北逐渐减少,导致这一格局的主要因子为无霜期;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由东南海岸向内陆递减,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交通密度;纬度是解释中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组成变异的主要因子,因此中国32个省区可归为低、中、高纬度区3大类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中国东南部地区有遭受更多外来植物入侵的可能;此外,交通发达的区域也将成为外来植物入侵的热点区,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密度 空间格局 人类活动 纬度 无霜期 植物入侵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志华 王沣浩 +3 位作者 郑煜鑫 李晶超 郇超 王志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8,共7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霜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其利用固体干燥剂较强的除湿特性,使室外空气含湿量低于结霜条件来实现无霜运行;其次,利用相变蓄热装置对冷凝余热进行回收,使之作为再生模式下的低温热...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霜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其利用固体干燥剂较强的除湿特性,使室外空气含湿量低于结霜条件来实现无霜运行;其次,利用相变蓄热装置对冷凝余热进行回收,使之作为再生模式下的低温热源,对干燥剂进行再生,以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系统的可行性,并与传统除霜系统相比,在环境工况为0℃/80%下,其COP比热气旁通除霜系统和电除霜系统分别高7.25%和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霜空气源热泵 热水器 除湿 相变蓄热
下载PDF
间冷式冰箱冷冻室内流场的PIV测试和计算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俞炳丰 费继友 +2 位作者 孟祥兆 赵蕊 周艳蕊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6,共5页
冰箱内温度分布是间冷式冰箱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评价指标 ,而温度分布与流场紧密相关。在国内首次应用PIV技术测量了间冷式冰箱冷冻室内部流场 ,采用K -ε紊流模型进行了计算模拟 ,通过与测量结果的比较 ,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间冷式冰箱 冷冻室 流场 PIV测试 计算模拟 K-ε模型
下载PDF
1961-2014年华北平原二十四节气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蓓 胡琦 +7 位作者 潘学标 何奇瑾 姜会飞 乔宇 王潇潇 魏培 赵海涵 张熙庭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通过推算历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时间,利用华北地区6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每个节气期间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0℃积温的线性变化趋势;基于春分、秋分日计算分析研究区各站点无霜期的终/始日与春分/秋分日差值... 通过推算历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时间,利用华北地区6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每个节气期间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0℃积温的线性变化趋势;基于春分、秋分日计算分析研究区各站点无霜期的终/始日与春分/秋分日差值和无霜期≥0℃积温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最高为大、小暑节气,最低为小、大寒节气。无霜期由北向南递增,终霜日平均发生在春分节气,沿纬度方向由南向北推迟,初霜日平均发生在霜降节气,沿纬度方向由南向北提前。1961-2014年华北地区二十四节气内热量资源(气温、≥0℃积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冬春季的节气升温幅度大于夏秋季。雨水节气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增幅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大,分别为0.63、0.74和0.53℃·10a^(-1)。最低气温增幅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对气候增暖的贡献较大。近54a来研究区无霜期内≥0℃积温平均增加442.8℃·d。气候变暖同时延长了华北地区的无霜期,研究区无霜期气候倾向率平均为3.9d·10a^(-1),该变化由初/终霜日的变化共同作用引起,且春季终霜日提前(气候倾向率为2.1d·10a^(-1))比秋季初霜日推迟(气候倾向率为1.9d·10a^(-1))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二十四节气 气温 积温 无霜期
下载PDF
蓄热除湿耦合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郝鹏飞 王沣浩 +1 位作者 王志华 王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1,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该系统在传统系统基础上增加了除湿换热器和蓄热装置,其运行方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再生模式两种。针对此新型系统,本文搭建了实验台,并通过研究发现,该系统在室外温度为-3℃、0℃和3℃、RH(相...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该系统在传统系统基础上增加了除湿换热器和蓄热装置,其运行方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再生模式两种。针对此新型系统,本文搭建了实验台,并通过研究发现,该系统在室外温度为-3℃、0℃和3℃、RH(相对湿度)为85%的工况下可以保持无霜运行时间分别为32 min、34 min和36 min;且在再生模式下能够满足干燥剂的再生,保证系统了的持续供热。此外,与逆循环除霜系统相比,在-3℃和3℃,RH为85%下,COP分别高17.9%和3.4%,表明在低温环境下,该系统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无霜 固体干燥剂 蓄热装置 热水器
下载PDF
1961—2010年宁夏无霜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磊 张晓煜 +2 位作者 李红英 袁海燕 王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1-805,共5页
利用1961—2010年宁夏全区20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计算了各站逐年的无霜期。采用基础统计方法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全区及不同区域的无霜期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宁夏无霜期的空间差... 利用1961—2010年宁夏全区20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计算了各站逐年的无霜期。采用基础统计方法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全区及不同区域的无霜期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宁夏无霜期的空间差异明显,多年平均无霜期最长达166 d(吴忠站),最短仅有117 d(隆德站),空间差异最大为49 d;从时间上分析,1972年全区平均无霜期最短,只有121 d,2000年和2001年最长,达167 d,年际间最大相差46 d;在3个区域中,多年平均无霜期以及80%和90%保证率的界限值均是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近50年来,全区平均无霜期以4.7d/10 a的速率延长,3个区域的无霜期均呈延长趋势,其中南部山区的延长速率最快,达5.8 d/10 a;全区的无霜期在1982年发生突变,其中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的突变年与全区一致,南部山区的突变年提前了2年;从年代际看,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无霜期最短,21世纪初的最长,两个年代相差20 d。宁夏无霜期呈现明显延长趋势,这与1961年以来宁夏平均气温明显升高的趋势保持一致,春、秋季的平均气温均在升高使得终霜日提前、初霜日推迟是无霜期延长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无霜期延长对宁夏的农业生产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霜期 变化特征 气候诊断
下载PDF
一种复合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凡 吴薇 +1 位作者 王琴 罗倩妮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2-87,共6页
从抑制结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该系统。分析了室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采用电加湿的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为79%时,随着室外空气温度从-4℃升高到5℃,系统性能系数COPs从2... 从抑制结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该系统。分析了室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采用电加湿的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为79%时,随着室外空气温度从-4℃升高到5℃,系统性能系数COPs从2.2升高到4.1,与采用电加湿的传统空气源热泵相比,COIPs可提高24%~41%;相对湿度对COPs的影响不大,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COPs会略有增加;与传统空气源热泵相比,该系统在冬季湿冷地区应用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 溶液 除湿 再生 模型 性能系数
下载PDF
风冷冰箱蒸发器除霜特性及箱温回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学强 黄东 +2 位作者 龚勤勤 白连社 魏邦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85,108,共6页
为了探究风冷冰箱除霜过程动态特性及其对箱温回升的影响,对某单循环风冷冰箱稳定运行时的除霜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蒸发器温度升高到0℃的预热阶段,霜层堵塞翅片间隙,箱温基本无回升;在温度维持在0℃左右的融霜阶段,除霜电... 为了探究风冷冰箱除霜过程动态特性及其对箱温回升的影响,对某单循环风冷冰箱稳定运行时的除霜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蒸发器温度升高到0℃的预热阶段,霜层堵塞翅片间隙,箱温基本无回升;在温度维持在0℃左右的融霜阶段,除霜电加热被布置在蒸发器下方以及霜层"上疏下密"分布使底部霜层最早开始融化,融化结束时刻比顶部提前8min,融霜时翅片间空气流通面积逐渐增大,进入箱体内部的热空气量增多,箱温在9.34min内平缓上升5.7℃;在温度高于0℃的排水阶段,因蒸发器右上方冷藏送风风道存在凸起,热空气会积聚在此处,导致阶段结束时该部位比左上温度高17.1℃,此时翅片间空气流通面积达到最大,箱温在6.5min内快速上升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冰箱 除霜 箱温回升
下载PDF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杜春英 宫丽娟 +4 位作者 张志国 赵慧颖 吴双 田宝星 赵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势必对寒地农作物生产环境、生长发育及种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71—2014年67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0℃活动积温和≥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积温)及无霜期等农业热量指标,采用线性... 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势必对寒地农作物生产环境、生长发育及种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71—2014年67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0℃活动积温和≥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积温)及无霜期等农业热量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累计距平、M-K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0℃积温和≥0℃积温分别以86.7℃?d?(10a)-1和80.5℃?d?(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无霜期呈延长趋势[倾向率为3.8 d·(10a)-1];≥10℃积温和无霜期在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后二者初日提前,终日延后。≥10℃积温和≥0℃积温的增加幅度西部大于东部,无霜期延长幅度中西部大于东北部,农业热量资源变化幅度大的地区亦是热量敏感区域。热量资源增加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农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适宜水稻和玉米种植的区域向北、向西扩张,大豆种植重心北移;原适宜种植极早熟、早熟品种的区域逐步被中熟、中晚熟品种替换。热量增加使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积温 无霜期 热量资源 作物种植带 作物生育期 作物产量 黑龙江
下载PDF
山西省近50年无霜期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范晓辉 王麒翔 王孟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93-2397,共5页
根据山西省108个地面站近50 a(1959—2008年)的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系列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对山西省近50 a无霜期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全省108个地面站的平均无霜期在124.6~232.9 d之间。Mann-Kend... 根据山西省108个地面站近50 a(1959—2008年)的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系列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对山西省近50 a无霜期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全省108个地面站的平均无霜期在124.6~232.9 d之间。Mann-Kendall检验结果显示,在所有地面站中,77个站初霜日推后,78个站终霜日提前,87个站无霜期延长,其中35个站显著延长。全省初霜日显著推后(+1.41 d/10 a),终霜日显著提前(-2.57 d/10 a),无霜期显著延长(+3.72 d/10 a)。初霜日推后和终霜日提前对无霜期延长的贡献约分别为1/3和2/3。Pearson相关分析证明,在全省范围内,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与年平均气温、纬度和海拔具有密切关系。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气温每升高1℃,初霜日迟4.7 d,终霜日早4.1 d,无霜期延长8.8 d。纬度每北移1o,初霜日早6.1 d;终霜日迟4.5 d;无霜期短10.6 d。海拔每升高100 m,初霜日早3.4 d;终霜日迟2.8 d;无霜期短6.2 d。对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这些特点的认识,对本区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管理、生态恢复和生态工程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 终霜日 无霜期 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山西省
下载PDF
1961—2007年我国霜冻变化特征 被引量:176
20
作者 叶殿秀 张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利用1961—2007年我国577个测站的均一化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结果显示: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标准差和极差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偏小;全国大部地区终霜冻日期的年际间差异... 利用1961—2007年我国577个测站的均一化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结果显示: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标准差和极差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偏小;全国大部地区终霜冻日期的年际间差异比初霜冻日期大,无霜冻期的年际变化又比终霜冻日期大;从线性变化趋势看,近47年,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早2.0d/10a,初霜冻日期推迟1.3d/10a,无霜冻期延长3.4d/10a;终霜冻日期提早幅度大于初霜冻日期推迟幅度;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提早,初霜冻日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推迟,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早时间明显比初霜冻日期推迟时间长;同终霜冻期年代际变化一样,全国平均无霜冻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终霜冻 无霜冻期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