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ecent applications of several sediment-analysis techniques in palaeolimnological studies-dry bulk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mineral magnetism, carbonate content, and content of total organic carbon,nitrogen content and carbon/ni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Hong-ya (Dep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Geophysical Laboratory, Do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arhus, Finlandsgade 8. DK- 8200, Aarhus N, Denmark)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0年第1期28-36,共9页
Determination of dry bulk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x) and saturation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SIRM), determination of carbonate cont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total o... Determination of dry bulk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x) and saturation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SIRM), determination of carbonate cont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nitrogen content (N%) and carbon/nitrogen (C/N) ratio are some of the technique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lacustrine-sediment analyses. The techniques,complemented by others, are usually useful for reveal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sediments and thus for postulating hydrological regimes in the lak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human activity around it in palaeolimnological studies. A very brief review is presented on recent applications of these techniques in palaeolimnological work with English literatures published mainly since 1985 and focus given on interpretations of results of these analyses related to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s. Low dry bulk density and high water content often imply relatively warm and wet conditions. High X and SIRM are usually resulted from reduced dilutions in the lake and intensified erosions on its catchment. both of which can be in turn attributed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While variations in patterns of X and SIRM may give further insight on mineral magnetism and thus implications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reased carbonate content seems likely to associate to warm and dry conditions.Increased TOC content is virtually used as one of indicators of warm and wet conditions and variations in C/N ratio may hint variations in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sources,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to the total organic matter in lake sediments and hence to lake-level fluctuations and climat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bulk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mineral magnetism carbonate content.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nitrogen content carbon/nitrogen ratio
下载PDF
Effect of Initial Soluble Salt Composition of Saline Soil on Salinity Tolerance of Barley Plant 被引量:3
2
作者 SHENQI-RONG LIUZHAO-P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55-362,共8页
A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a marine saline soi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itial soluble Na/Ca ratio of saline soil on the salinity tolerance of barley pla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Na/Ca ratio affected... A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a marine saline soi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itial soluble Na/Ca ratio of saline soil on the salinity tolerance of barley pla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Na/Ca ratio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dry weight of the plant at an earlier stage of growth,the critical values of initial Na/Ca ratio at which the plant could grow normally on soils containing salts of 2.5,3.5 and 4.5g kg^-1 were 30,20 and 15,respectively;(2)smaller Na/Ca ratio resulted in a considerable decrease in Na accumulation but a great increase in K accumulation in the barley plant;and (3) the plasmallema of barley leaf were badly injured when the Na/Ca ratio was more than 30 and the increase of Na content of plant caused an exudation of K from the leaf cells.Some critical indexes were suggest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barley plant on marine saline soils and could be used as reference in the biological reclamation of marine saline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盐渍土 Na/Ca比率 耐盐性 盐分含量
下载PDF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Various Salinities on Evapor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Soils in Songnen Plain,Northeast China
3
作者 ZHU Wendong ZHAO Dandan +6 位作者 YANG Fan WANG Zhichun DONG Shide AN Fenghua MA Hongyuan ZHANG Lu TIBOR Tóth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141-1152,共12页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port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area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alinity on evaporation and...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port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area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alinity on evapora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ongnen Plain,Northeast China,five levels of groundwater sodium adsorption ration of water(SARw)and total salt content(TSC mmol/L)were conducted in an oil column lysimeters.The five treated groundwater labeled as ST0:0,ST0:10,ST5:40,ST10:70 and ST20:100,were prepared with NaCl and CaCl2 in proportion,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e groundwater evaporation(GWE)and soil evaporation(SE)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oundwater salinity.The values of GWE and SE in ST10:70 treatment were the highest,which were 2.09 and 1.84 times the values in the ST0:0 treatment with the lowest GWE and SE.There was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GWE and the Ca^(2+)content in groundwater,with R^(2)=0.998.The soil water content(SWC)of ST0:0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P<0.05)less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 during the test.The SWC of the ST0:0 and ST0:10 treatmen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while the other treatments showed the opposite trend.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e SWC in the 0–60 cm soil lay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oundwater TSC and its ion contents during the test.Salt accumulation occurred in the topsoil and the salt accumulation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as significantly(P<0.05)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ubsoil.This study revealed the effects of the salinity level of groundwater,especially the Ca^(2+)content and TSC of groundwater,on the GWE and distributions of soil water and salt,which provided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reclamation of soil salinization and sodificat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total salt content ion composition soil salinization water and salt dynamics Songnen Plain China
下载PDF
脱萼剂对“浙梨6号”果实品质与着果率的影响
4
作者 曾少敏 黄新忠 +3 位作者 陈小明 胡宁三 黄保平 姜翠翠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1,206,共6页
针对“浙梨6号”因部分萼片宿存或残存、果顶尖凸等而影响果实品相问题,选择PBO、氟硅唑、丙环唑3种脱萼剂,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脱萼剂处理果实的脱萼率提高23.27~26.01百分点,果顶尖凸率降低24.55~26.44百分... 针对“浙梨6号”因部分萼片宿存或残存、果顶尖凸等而影响果实品相问题,选择PBO、氟硅唑、丙环唑3种脱萼剂,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脱萼剂处理果实的脱萼率提高23.27~26.01百分点,果顶尖凸率降低24.55~26.44百分点,扁圆果占比、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33.19~37.66百分点、37.9~57.1 g和0.68~0.94百分点,但果实偏斜度、全锈果率分别偏高0.54~0.74和18.36~19.23百分点,端正果率、着果率分别下降15.89~21.07和5.43~6.62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上述3种脱萼剂分别选择4000、333.3、444.4 mg·L^(-1)和花序分离期进行喷施,在保证脱萼防凸效果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对着果率及果形端正度等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萼剂 尖凸率 偏斜度 可溶性固形物 着果率
下载PDF
滨海黏质盐渍土饱和泥浆与不同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响应关系分析
5
作者 王璐 胡鑫慧 +4 位作者 张岸清 郭洪海 郭徽 刘振林 贾曦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8,共7页
为统一和精准判定耐盐作物种植地块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并针对饱和泥浆制备时饱和点的不确定性及其电导率测定的不稳定性等问题,本试验采用室内化验与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饱和泥浆与饱和土壤溶液两者间含水量和电导率的响应关系,以及饱... 为统一和精准判定耐盐作物种植地块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并针对饱和泥浆制备时饱和点的不确定性及其电导率测定的不稳定性等问题,本试验采用室内化验与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饱和泥浆与饱和土壤溶液两者间含水量和电导率的响应关系,以及饱和泥浆电导率、全盐含量与土水比1∶0.5、1∶1、1∶2.5、1∶3.5、1∶5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全盐含量的响应和换算关系。结果表明:在滨海黏质盐渍土区,利用计算田间土壤孔隙度得到的饱和土壤溶液含水量、电导率不能直接代替饱和泥浆含水量、电导率,尽管二者的响应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饱和泥浆电导率、全盐含量分别与土水比1∶1和1∶0.5土壤浸提液的数值差异最小,且与土水比1∶0.5~1∶5间各处理土壤浸提液的相应指标均呈极显著的响应关系;饱和泥浆电导率与土水比1∶5土壤浸提液的电导率、饱和泥浆全盐含量与土水比1∶1土壤浸提液全盐含量相关性最高,可分别用最佳拟合线性模型进行换算,模型分别为ECe(mS/cm)=5.406EC1∶5-0.284 4,TSe(g/kg)=0.836 4TS1∶1-0.13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盐渍土 土水比 饱和泥浆 土壤浸提液 电导率 全盐含量
下载PDF
水泥熟料水溶性铬(Ⅵ)浸出量与熟料总铬含量的定量研究
6
作者 陈仕奇 赵帅飞 +1 位作者 王方伟 王晓君 《水泥》 CAS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本文利用数据统计方法对熟料水溶性铬(Ⅵ)的浸出量与熟料总铬含量进行研究,发现少量添加污染土或危废时水泥熟料的总铬含量无明显变化,但熟料水溶性铬(Ⅵ)的浸出量出现明显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熟料水溶性铬(Ⅵ)的浸出率与熟料总铬含... 本文利用数据统计方法对熟料水溶性铬(Ⅵ)的浸出量与熟料总铬含量进行研究,发现少量添加污染土或危废时水泥熟料的总铬含量无明显变化,但熟料水溶性铬(Ⅵ)的浸出量出现明显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熟料水溶性铬(Ⅵ)的浸出率与熟料总铬含量呈现稳定的负相关性,该相关性除受入窑原料的影响外,还与窑工艺参数密切相关,且窑工艺参数为该相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后续验证试验表明:当窑工艺参数不变时,通过降低入窑原料的总铬含量可以有效降低熟料水溶性铬(Ⅵ)的浸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熟料 总铬含量 水溶性铬(Ⅵ)含量 数据统计
下载PDF
牛粪与秸秆干式厌氧共发酵性能与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佩琪 宁志芳 +3 位作者 李再兴 叶炳南 冯晶 孟海波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4-1302,共9页
为了研究牛粪(CM)与玉米秸秆(CS)连续干式共发酵的性能与物料流变特性,在卧式不锈钢横推流式反应器中,将CM与CS分别按照2∶1,1∶1,1∶2的总固体(TS)质量比混合,在进料TS含量分别为20%,25%和30%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共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牛粪(CM)与玉米秸秆(CS)连续干式共发酵的性能与物料流变特性,在卧式不锈钢横推流式反应器中,将CM与CS分别按照2∶1,1∶1,1∶2的总固体(TS)质量比混合,在进料TS含量分别为20%,25%和30%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共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M与CS干式共发酵的最佳进料TS含量为25%,最佳CM和CS配比为1∶2,容积CH4产量最高为1.63 L/(L·d),发酵后期稳定在1.46~1.61 L/(L·d);随着进料TS含量的增加,进料表现出更高的剪切应力,在进料TS含量为25%的条件下,发酵物料的黏度达到30 Pa·s左右,但未观察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进料TS含量升高至30%时,发酵物料的黏度达到35 Pa·s左右,共发酵效率下降,物料的高黏度可能是导致CM与CS混合共发酵效率下降的原因;发酵物料的黏度随着CM占比的增加而增大,CM对物料流动的不利程度高于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厌氧发酵 总固体含量 物料配比 流变特性
下载PDF
《地下水管理条例》实施后的金属指标检测样品采集及前处理规范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敏 姜洋 +3 位作者 陈维 刘兆莹 常淼 沈秀娥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9-236,共8页
《地下水管理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但是由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未明确其中的金属指标是检测可溶态含量还是总量,导致各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的采样和前处理环节存在较多不确定之处。梳理了国内外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管理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但是由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未明确其中的金属指标是检测可溶态含量还是总量,导致各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的采样和前处理环节存在较多不确定之处。梳理了国内外地下水监测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了实验比对,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铜、铅、锌、铁、锰的可溶态含量和总量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铁和铅检测结果的差异最明显,铁和锰检测结果的差异会影响地下水质量类别判定。《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金属指标应检测可溶态,包括汞、砷和硒。充分洗井后采集的地下水样品存在一定的浑浊度是合理的。完成采集的地下水金属指标检测样品中不应包含沉淀相。测定地下水可溶态汞、砷和硒时,如采用原子荧光法,则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则无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采样及前处理关键环节和地下水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金属指标 采样 前处理 可溶态含量 总量 消解
下载PDF
近红外导数光谱测定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及固酸比
9
作者 赖晅 赖昭胜 曾明生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4-68,共5页
近红外导数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赣南脐橙进行无损检测,分别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构建回归模型.将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得出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对比显示,二阶导数光谱模型获得最优预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测试集的... 近红外导数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赣南脐橙进行无损检测,分别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构建回归模型.将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得出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对比显示,二阶导数光谱模型获得最优预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测试集的相关系数为0.915 8,方均根误差为0.42 Brix,固酸比测试集相关系数为0.986 3,方均根误差为0.33.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二阶导数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适用于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及固酸比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导数光谱 赣南脐橙 可溶性固形物 固酸比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实验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泽钦 朱迎 +2 位作者 刘亭亭 蔡志业 邓金梅 《广州建筑》 2023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文为研究不同标准中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的检测方法的差异,选取了19组混凝土配合比样品,测试其配合比碱含量、可溶性碱含量和总碱含量的结果。结果表明,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与可溶性碱含量的结果相对偏差基本在10%以内,最高为12.80%;混... 本文为研究不同标准中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的检测方法的差异,选取了19组混凝土配合比样品,测试其配合比碱含量、可溶性碱含量和总碱含量的结果。结果表明,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与可溶性碱含量的结果相对偏差基本在10%以内,最高为12.80%;混凝土的有效碱含量约占总碱含量的30%~50%以内,但有效碱与总碱之间无明确的数量关系。混凝土的配合比碱含量能有效反映可溶性碱含量的结果,该方法对大批量样品的检测效率更高,对碱-骨料反应进行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碱含量 总碱量 可溶性碱含量 火焰光度计
下载PDF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及相关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姜丽娜 邵云 +3 位作者 张霞 李春喜 明红 李向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2001~2002年选用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籽粒总戊聚糖含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探讨了戊聚糖含量的遗传特性及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专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的籽粒... 2001~2002年选用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籽粒总戊聚糖含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探讨了戊聚糖含量的遗传特性及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专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的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总戊聚糖含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遗传进度较大;结实小穗数与总戊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穗粒重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聚糖含量 相关遗传 小麦籽粒 小麦品种 穗粒重 小穗数 生态环境条件 水溶性戊聚糖 选用 测定
下载PDF
土壤质地对小麦旗叶部分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巧霞 郭天财 +2 位作者 阎凌云 冯伟 王永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9-642,共4页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生态区划提供依据,在黏、壤、砂三种土壤质地池栽条件下对豫麦49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开花15 d之后砂土地均低于其他...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生态区划提供依据,在黏、壤、砂三种土壤质地池栽条件下对豫麦49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开花15 d之后砂土地均低于其他两种土壤质地,黏土条件下种植的较高;旗叶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砂土>黏土>壤土;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开花15 d之后及整个灌浆期间旗叶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黏土>壤土>砂土;花后35 d至成熟粒重表现为壤土>砂土>黏土,成熟时粒重为壤土46.10 mg,砂土43.59 mg,黏土41.05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质地 硝酸还原酶活性 全氮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下载PDF
荆门膨胀土的水稳定性及其力学效应 被引量:81
13
作者 孔令伟 郭爱国 +1 位作者 赵颖文 陈善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732,共6页
本文针对湖北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在室内开展了原状土在脱湿吸湿过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演化特征与击实土的胀缩性状及力学效应试验研究,发现原状膨胀土的工程性状同时受含水率与裂隙性的耦合影响,耦合程度随裂隙发育程度和膨胀潜势等级... 本文针对湖北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在室内开展了原状土在脱湿吸湿过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演化特征与击实土的胀缩性状及力学效应试验研究,发现原状膨胀土的工程性状同时受含水率与裂隙性的耦合影响,耦合程度随裂隙发育程度和膨胀潜势等级而各异;膨胀土的CBR值随其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击实曲线,但CBR峰值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并非压实度最大时CBR值也最大,CBR值取决于击实膨胀土浸水膨胀后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以及结构所处状态;膨胀土路堤填筑除考虑压实度与CBR值要求外,尚需考虑胀缩总率的影响,为深入认识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R值 膨胀土路堤 水稳定性 压实度 击实 膨胀潜势 胀缩性 含水率 力学效应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大葱种质材料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艳荣 胡晓红 +3 位作者 姜伟 张颖力 陈春梅 张少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3期75-78,共4页
为了进行品质育种,分析了不同来源材料大葱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全 S、VC 和干物质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材料,其全 S 含量有明显差异,含量高的两份材料为胭脂红和四季高白香葱。葱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葱... 为了进行品质育种,分析了不同来源材料大葱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全 S、VC 和干物质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材料,其全 S 含量有明显差异,含量高的两份材料为胭脂红和四季高白香葱。葱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葱白,含量高的为托县孤葱、细香葱和四季高白香葱。葱白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葱叶,含量高的为托县孤葱、四季高白香葱和胭脂红。游离氨基酸含量则为葱白高于葱叶,含量高的为四季高白香葱、托县孤葱和胭脂红,所有测试材料的 VC 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大葱营养生长,葱白和葱叶干物质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葱白干物质增加的比率高于葱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游离氨基酸 S VC 干物质
下载PDF
新疆16个地方杏品种特性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乐 章世奎 +4 位作者 李文慧 安小琴 苗昊翠 阿曼古丽.吾斯曼 李利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6-2201,共6页
【目的】为新疆的杏资源开发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鲜食兼加工优良品种轮台小白杏为对照,对15个新疆地方杏品种的物候期、单果重、出仁率、果实VC含量、总糖、糖酸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测定了轮台小白杏和15个... 【目的】为新疆的杏资源开发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鲜食兼加工优良品种轮台小白杏为对照,对15个新疆地方杏品种的物候期、单果重、出仁率、果实VC含量、总糖、糖酸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测定了轮台小白杏和15个新疆杏地方品种的物候期、单果重、果实营养品质等各项指标,发现新疆杏各地方品种花期较集中,但是果实成熟期、单果重以及营养品质相差较大,开发潜力大。【结论】毛拉肖和贾格达玛伊桑都是甜仁,出仁率高、核壳薄,适合加工;堪及玉吕克的极晚熟性可配合其他优良品种尝试培育一些中晚熟杏新品种;除堪及玉吕克、莎车黑叶杏、洛浦2号外,其余品种鲜食性都较好,其中贾格达玛伊桑鲜食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含量 总糖 糖酸比
下载PDF
小麦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形成的生理特性差异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艳霞 杨卫兵 +7 位作者 尹燕枰 郑孟静 陈金 杨东清 骆永丽 庞党伟 李勇 王振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5-1724,共10页
为探明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形成的生理机制,明确限制小穗上位弱势粒充实的主要原因,本试验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TN1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0(SN20)为材料,调查检测了灌浆过程中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全... 为探明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形成的生理机制,明确限制小穗上位弱势粒充实的主要原因,本试验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TN1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0(SN20)为材料,调查检测了灌浆过程中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与籽粒柄连接处横面的组织结构与不同粒位籽粒粒重的关系。花后籽粒灌浆过程中灌浆速率与籽粒内GA和IAA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小穗基部籽粒中较高的GA和IAA含量可使蔗糖向淀粉转化开始早,籽粒分化快,灌浆速率高,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高的生理机制;扫描电镜图显示小麦籽粒灌浆初期小穗基部籽粒柄维管束横面面积明显大于上位籽粒,微观空隙小且排列较整齐,有利于同化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的运输,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增长快、灌浆速率高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位 粒重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全氮含量
下载PDF
用单站探空资料分析对流层气柱水汽总量 被引量:56
17
作者 杨红梅 葛润生 徐宝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8-11,共4页
使用北京地区1996、1997年7月中至8月上旬常规探空(标准层和特性层)资料,计算了各层气柱的水汽混合比,绘制了水汽垂直分布廓线,并据水汽廓线分布把大气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对各层水汽混合比积分,算出该时段每日08、2... 使用北京地区1996、1997年7月中至8月上旬常规探空(标准层和特性层)资料,计算了各层气柱的水汽混合比,绘制了水汽垂直分布廓线,并据水汽廓线分布把大气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对各层水汽混合比积分,算出该时段每日08、20时的北京单站对流层气柱累积水汽量,研究气柱水汽总量与降水的关系,为预报降水量级、降水范围提供依据。这一分析结果可与辐射仪遥感水汽技术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并为应用其它新的探测技术(如GPS)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气柱 水汽总量 降水范围 探空数据
下载PDF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徐颂 吴铎 +2 位作者 吕凡 邵立明 何品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2-368,共7页
通过林可霉素菌渣的中温厌氧消化摇瓶实验,比较不同的含固率(3%、5%、8%、10%)和接种比(0.5、1、2、3)对菌渣产甲烷能力的影响,以确定菌渣厌氧消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产生... 通过林可霉素菌渣的中温厌氧消化摇瓶实验,比较不同的含固率(3%、5%、8%、10%)和接种比(0.5、1、2、3)对菌渣产甲烷能力的影响,以确定菌渣厌氧消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产生;经过10d的培养,在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时的工况中,菌渣的挥发性固体(VS)累计净产甲烷量最高,为106mL/g;而含固率>5%、接种比<2的工况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林可霉素菌渣的厌氧消化应采用含固率<5%、接种比>2的液态发酵工艺,此条件既能保证厌氧消化不受消化产物(胺和挥发性有机酸)积累的抑制,也可以缓冲菌渣中残留林可霉素对消化微生物可能产生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菌渣 厌氧消化 含固率 接种比 产甲烷能力
下载PDF
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可见/近红外漫反射与漫透射在线检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燕德 吴明明 +2 位作者 李轶凡 孙旭东 郝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24-2429,共6页
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是苹果内部品质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为此进行苹果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对比检测研究。180个冰糖心和红富士样品被分成建模集和预测集(136∶44),分别用于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和验证模型的预... 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是苹果内部品质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为此进行苹果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对比检测研究。180个冰糖心和红富士样品被分成建模集和预测集(136∶44),分别用于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和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在运动速度5个/秒时,采集了冰糖心和红富士两种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和漫透射可见近红外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基线校正等预处理后,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未参与建模的44个样品用于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经比较,漫透射检测方式优于漫反射检测方式,主要因为漫透射检测方式能更有效地克服杂散光。可溶性固形物模型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3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476°Brix;糖酸比模型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78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0.94。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可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在线检测。为大宗水果内部品质分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漫透射 漫反射 可溶性固形物 糖酸比
下载PDF
土壤中Cu和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邰托娅 林玉锁 贺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85-1990,共6页
采用蚯蚓毒性试验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蚓种,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u和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学诊断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 采用蚯蚓毒性试验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蚓种,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u和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学诊断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Cu和Pb单一作用时,对蚯蚓体内的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现不同变化。单独添加Cu处理时,随着Cu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升高趋势,SOD活性表现出下降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均降低;单独添加Pb处理时,随着Pb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降低趋势,SOD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延长暴露时间,未观察到蚯蚓体内的SOD活性有明显变化规律。以不同浓度Cu作为背景与Pb复合时,Cu和Pb的复合效应与暴露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组合密切相关,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也就不同。与单一Pb作用相比,与Cu复合使蚯蚓体内SOD酶活性有所升高,说明这两种重金属复合后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PB 单一 复合污染 蚯蚓 蛋白含量 S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