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eudocercospora leaf and fruit spot disease of citru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itrus industry: A review 被引量:2
1
作者 Mohammed Yesu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7期324-328,共5页
Citruses are the worlds’ second fruit crops by volume next to banana.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dity in tropical Africa as source of foreign currency, raw material for agro-industries and source of employm... Citruses are the worlds’ second fruit crops by volume next to banana.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dity in tropical Africa as source of foreign currency, raw material for agro-industries and source of employment. Th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citrus in tropical Africa including Ethiopia are critically threatened by a number of diseases. Among others, pseudocercospora leaf and fruit spot of citrus caused by a fungus Pseudocercospora angolensis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of citrus. Literature reviews have been made by searching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leaf and fruit spot of citrus. Journal articles, research papers, workshop proceedings, Thesis research, manuals, and quarantine regulations were among the information sources of the review. The disease is widespread in 22 African countries including Ethiopia with a single report around Yemen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Scattered research efforts have been made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 in Africa mainly dealing with it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biolog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Fungicides, plant extracts/essential oils, and host resistance are among the research efforts made for the control of P. angolensis. Even though the disease is not yet reporte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becomes a serious concern as an important quarantine pest thereby critically affecting the world trade and germplasm exchange of the citrus industry.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ile the scattered information on various aspects of leaf and fruit spot of citrus mainly to avail the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ers, development workers and policy people. Moreover, this review will suggest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wards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and fruit Spot p. Angolensis CITRUS TROpICAL Africa
下载PDF
Star fruit extract and C-glycosylated flavonoid components have potential to prevent air pollutant-induced skin inflammation and premature aging
2
作者 Ping Wu Hiroyasu Iwahashi +5 位作者 Hai-Hui Xie Ying Wang Yan-Yang Zhou Akinori Kiso Yoshihito Kawashima Xiao-Yi Wei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2022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Air pollution adversely affects skin,leading to skin inflammation and premature skin aging.Plant derived antioxidant compound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promising in discovery of effective agents for the protection o... Air pollution adversely affects skin,leading to skin inflammation and premature skin aging.Plant derived antioxidant compound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promising in discovery of effective agents for the protection of skin from the damage by air pollutants.Our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Averrhoa carambola fruit(known as star fruit)is rich in flavonoid C-glycosides with unique structures and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Thus,the star fruit extract(SFE)and main flavonoid C-glycoside components,carambolasides I,J,and P(1-3),carambolaflavone B(4),and isovitexin 2″-O-α-l-rhamnoside(5),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activity against air pollutant stress in human epidermis.As a result,SFE and compounds 1-5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protein carbonylation in oxidative-stressed stratum corneum with the best activity being shown by compound 3.SFE and compounds 2-5 were also active against engine exhaust-induced protein carbonylation in stratum corneum.When further evaluated,SFE and com-pound 3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gene expression of the key inflammation mediators IL-1αand COX-2 in PM-stressed keratinocyt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FE and the flavonoid C-glycosides are potentially effective against air pollutant-induced skin inflammation and premature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 fruit Carambolaside p Air pollution protein carbonylation Skin inflammation premature skin aging
下载PDF
Electrophoresis(SDS-PAGE)as a Method for Screening Species of Passiflora Using Seed Proteins as Molecular Markers
3
作者 Marilia Penteado Stephan Ana Maria Costa +3 位作者 Tatiana De Lima Azevedo Jeane Santos Da Rosa Alexsandro Araújo Dos Santo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22年第2期40-47,共8页
Brazil is the center of diversity and dispersion of species of the genus Passiflora.Two species of passion fruit Passiflora tenuifila BRS VT(passiflora garlic)and another of Passiflora setacea BRS PC were used in this... Brazil is the center of diversity and dispersion of species of the genus Passiflora.Two species of passion fruit Passiflora tenuifila BRS VT(passiflora garlic)and another of Passiflora setacea BRS PC were used in this study.The plants were grown on the Embrapa Cerrados experimental farm.The fruits were washed,minimally cut and their constituents separated.Both species differed in the proportion of wet mass between husk,seed,and pulp.As expected,both species ha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husks and seeds and a lower amount of pulp.A semi-purification procedure for the proteins present in the seeds and husks was described and the molecular aspects were analyzed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The quantification of soluble protein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Bradford method.The analysis of the soluble protein extracted from the seeds and husks showed that these values are up to 70 times higher for the seeds of P.tenuifila and 28.5 times for P.setacea,in the husks.It was verified that both species present a similar protein profile,observed by the intense and diverse bands found in the polyacrylamide gel,mainly in the range of 32 to 19 kDa.This work opens up an unexplored field of tracking bioactive proteins and/or peptides including forms of nanostructure systems that protect other bioactive molecules.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present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to semi-purify seed proteins of two Passiflora species and use electrophoresis as an analysis tool for further screening of their protein profiles and selection of a molecular marker to differentiate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screening method bioactive peptides seeds p.setacea p.tenuifila mass distribution on fruit
下载PDF
不同NPK配比施肥处理对新疆红富士苹果糖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伟 郭艺鹏 +3 位作者 陈波浪 何琼 司宏章 李建贵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6,59,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营养配比对新疆红富士苹果糖分积累的影响情况,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霍城县的6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氮N、磷P、钾K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施肥试验设计,在苹果树生育期内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对苹果的总糖、蔗糖... 为了研究不同营养配比对新疆红富士苹果糖分积累的影响情况,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霍城县的6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氮N、磷P、钾K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施肥试验设计,在苹果树生育期内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对苹果的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与果实糖分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红富士苹果为己糖积累型果实,不同生育期新疆红富士苹果果实糖分积累都以果糖为主,占总糖含量的52%~67%;在幼果期和膨大期,氮肥和磷肥对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较大,而在着色期和成熟期,钾肥的作用则较为明显;各种营养元素对苹果总糖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磷>氮,且氮和磷对其总糖含量的影响是正面效应的,而磷与钾对其有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 氮、磷、钾 果实品质 新疆伊犁
下载PDF
鸦胆子油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宋逍 段玺 +3 位作者 唐志书 王昌利 赵鹏 权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以及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卡波姆93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凝胶基质,以黏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磁力搅拌法制备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并采用半透膜透析法,研究药物累积释放率随时...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以及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卡波姆93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凝胶基质,以黏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磁力搅拌法制备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并采用半透膜透析法,研究药物累积释放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探讨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选用0.5%卡波姆与0.5%HPMC作为基质制得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该制剂体外释放行为接近一级方程模型(r=0.9978)。结论:成功制得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且其按照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 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 体外释放
下载PDF
鸦胆子油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处方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宋逍 段玺 +3 位作者 熊莎莎 赵鹏 唐志书 王昌利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0期127-130,共4页
目的:筛选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最佳处方,为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提供基础。方法:以卡波姆93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SHE50、SHE15、SHK4M、SHK100M为基质,以吐温-80、N-甲基吡咯烷酮为增溶剂,通过黏度实验进行... 目的:筛选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最佳处方,为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提供基础。方法:以卡波姆93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SHE50、SHE15、SHK4M、SHK100M为基质,以吐温-80、N-甲基吡咯烷酮为增溶剂,通过黏度实验进行原位凝胶制剂的处方筛选,并在不同的p H、不同基质浓度的条件下,优化处方。结果:p 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黏度随着p H、基质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加入人工鼻液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优选结果为卡波姆浓度最佳为0.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SHE50最佳浓度为0.25%,10.44 g吐温-80、2.18 g N-甲基吡咯烷酮,可使5 m L鸦胆子油完全溶解。结论:以0.5%卡波姆、0.2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SHE50为凝胶基质,以吐温-80,N-甲基吡咯烷酮为增溶剂,可成功制备鸦胆子油p H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凝胶 鸦胆子油 鼻用 pH敏感型
下载PDF
不同苦瓜品种降糖多肽-P粗提物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新军 杨博智 +2 位作者 粟建文 袁祖华 李勇奇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98-100,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的苦瓜中降糖多肽-P含量的基本特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了14种不同品种苦瓜果实和种仁中降糖多肽-P粗提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苦瓜果实中降糖多肽-粗提物含量不同,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89-4,含量最低的品种为221-2,前...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的苦瓜中降糖多肽-P含量的基本特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了14种不同品种苦瓜果实和种仁中降糖多肽-P粗提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苦瓜果实中降糖多肽-粗提物含量不同,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89-4,含量最低的品种为221-2,前者含量约为后者的7倍,所有品种降糖多肽-P粗提物含量平均值为0.541 mg/g FW;不同品种苦瓜种仁中降糖多肽-P粗提物含量也不同,含量最高的品种为226,含量最低的品种为175,前者含量约为后者的15倍,所有品种降糖多肽-P粗提物含量平均值为40.42 mg/g F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果实 种仁 降糖多肽-p
下载PDF
p-茴香醛抑制柑橘酸腐病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路 李蔚 +2 位作者 车金鑫 欧阳秋丽 陶能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为探讨p-茴香醛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本实验结合体外实验和活体实验测定了p-茴香醛对病原菌的抑制能力,以菌丝体细胞壁、细胞膜和菌丝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茴香醛对病原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p-茴香醛能显著抑制柑橘酸... 为探讨p-茴香醛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本实验结合体外实验和活体实验测定了p-茴香醛对病原菌的抑制能力,以菌丝体细胞壁、细胞膜和菌丝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茴香醛对病原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p-茴香醛能显著抑制柑橘酸腐病菌菌丝体生长,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4.48 g/L;果蜡中添加10 MFC p-茴香醛能有效降低柑橘果实酸腐病发病率,接种13 d后发病率仅为30%,显著低于对照的100%(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p-茴香醛诱导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上升,破坏酸腐病菌菌丝体细胞壁完整性,添加保护剂山梨醇也无法缓解其对病原菌的抑制;碘化丙啶染色实验表明p-茴香醛对病原菌细胞膜造成损伤;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茴香醛处理的酸腐病菌菌丝呈现褶皱、干瘪、不规则扭曲状。以上结果说明:p-茴香醛能有效抑制柑橘酸腐病菌的生长,并能有效延缓柑橘酸腐病的发病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茴香醛诱导病原菌菌丝体细胞壁和细胞膜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茴香醛 酸腐病菌 抑菌作用 柑橘果实 抑菌机理
下载PDF
矮化李树果实膨大、新梢旺长期光合产物与磷素吸收分配的^(14)C、^(32)P示踪研究
9
作者 刘明彰 陈文椒 +5 位作者 廖康 季瑞根 陈祖培 朱树秀 杨茂秋 冯固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51-56,共6页
本研究以^(14)C和^(32)P标记矮化李树,观察其果实膨大与新梢旺长期的光合产物的分配与磷的吸收。结果表明:光合产物及磷的吸收首先运输到生长旺盛部位,并随生长的减慢运输也减慢终止。正在生长的嫩叶、嫩梢的光合产物不供给其它组织和... 本研究以^(14)C和^(32)P标记矮化李树,观察其果实膨大与新梢旺长期的光合产物的分配与磷的吸收。结果表明:光合产物及磷的吸收首先运输到生长旺盛部位,并随生长的减慢运输也减慢终止。正在生长的嫩叶、嫩梢的光合产物不供给其它组织和部位。停长叶的光合产物首先满足本枝,而后才运向侧枝。光合产物与磷素的吸收随着时问的延长逐渐向根部转移和积累。矮化李果实中吸收^(14)C和^(32)P的量均明显超过乔化李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化李 果实 新梢 p>14p>C p>32p>p 示综、放射强度
下载PDF
外源p-香豆酸处理对采后桃果实苯丙烷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姚瑶 曹毛毛 +2 位作者 王小璐 苏金龙 高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7-232,共6页
为探究外源p-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处理对采后桃果实冷害和相关机制的影响,本实验以‘沙红’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0、0.5、1.0 mmol/L p-CA浸泡处理对采后桃果实于4℃贮藏期间冷害指数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得出最优浓度(0.5 mmo... 为探究外源p-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处理对采后桃果实冷害和相关机制的影响,本实验以‘沙红’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0、0.5、1.0 mmol/L p-CA浸泡处理对采后桃果实于4℃贮藏期间冷害指数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得出最优浓度(0.5 mmol/L),在此条件下继续研究其对桃果实苯丙烷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p-CA处理延缓了桃果实冷害的发生和丙二醛的生成;p-CA处理激活了莽草酸脱氢酶、苯丙氨酸脱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力,并抑制了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这使桃果实中总酚含量增加,进而提高了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O2-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p-CA处理对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的延缓作用与其对苯丙烷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香豆酸 桃果实 冷害 苯丙烷代谢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欧洲李不同品种授粉结实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斐 卢春生 +5 位作者 张平 何健 王继勋 郝庆 马凯 杨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筛选欧洲李适宜授粉品种,为新疆欧洲李研究和生产上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法兰西、斯泰勒和女神3个欧洲李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自花坐果率、自然坐果率和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1... 【目的】筛选欧洲李适宜授粉品种,为新疆欧洲李研究和生产上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法兰西、斯泰勒和女神3个欧洲李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自花坐果率、自然坐果率和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1)3个欧洲李品种自花坐果率为O%~3.05%;(2)不同的人工异花授粉组合坐果率比对照提高了-4.59%.11.49%;【结论】3个品种自花坐果率低或极低,均为自交不亲和品种;法兰西自然坐果率低,斯泰勒和女神中等;最佳授粉组合为法兰西×女神,斯泰勒和女神可互为授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李 品种 授粉 坐果率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果和果酱中的6种对羟基苯甲酸酯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皑 何乔桑 +5 位作者 王萍亚 周勇 黄鹂 许镇坚 赵华 张薇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4-808,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同时测定水果和果酱中6种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含量的方法。经Oasis HLB固相萃...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同时测定水果和果酱中6种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含量的方法。经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的样品采用HPLC分离,优化的色谱条件为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柠檬酸缓冲液-甲醇(体积比为48∶5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8nm,测定温度40℃。6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线性范围为0.1~20.0mg/L(r=0.999 9),回收率为82.8%~115.5%,相对标准偏差为0.2%~6.8%(n=6)。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检出限(S/N=3)为0.1mg/kg,定量限(S/N=10)为0.3mg/kg;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检出限为0.2mg/kg,定量限为0.6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水果及果酱中多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羟基苯甲酸酯 水果 果酱
下载PDF
海南黑胡椒果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3 位作者 李铁纯 杨梅 朱永强 刘晓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黑胡椒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黑胡椒挥发油的含量为 5 .0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从黑胡椒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 7种化学成分 ,占总检出量的 99.3 7%。其中 2 0种萜类化合物分别是单萜类 1 0种 ,占总检出量的 2 ... 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黑胡椒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黑胡椒挥发油的含量为 5 .0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从黑胡椒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 7种化学成分 ,占总检出量的 99.3 7%。其中 2 0种萜类化合物分别是单萜类 1 0种 ,占总检出量的 2 9.89% ;倍半萜类 8种 ,占总检出量的 44.62 % ;倍半萜氧化物 2种 ,占总检出量的 4.41 %。石竹烯的含量为 3 1 .66% ,比文献报道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黑胡椒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海南 蒸馏-萃取法 挥发性物质 萜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文献报道 检出量 挥发油 单萜类 氧化物 倍半萜 石竹烯 分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库尔勒香梨果7种重要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3 位作者 蒋平安 孙霞 盛建东 何传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田间条件下,进行了给20年树龄的库尔勒香梨树施用不同配比氮、磷、钾肥,对其梨果的Ca、Mg、Fe、Zn、Cu、Mn、Na 7种重要元素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其树体施用配比的氮、磷、钾肥能明显提高梨果的Ca、Mg、Fe、Zn、Cu、Mn、N... 在田间条件下,进行了给20年树龄的库尔勒香梨树施用不同配比氮、磷、钾肥,对其梨果的Ca、Mg、Fe、Zn、Cu、Mn、Na 7种重要元素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其树体施用配比的氮、磷、钾肥能明显提高梨果的Ca、Mg、Fe、Zn、Cu、Mn、Na元素的含量,其中施用氮肥对梨果中的Mg、Zn、Cu、Na元素含量的提高效果显著,施用磷肥对梨果中Ca元素含量的提高效果显著,施用钾肥对梨果中Mn元素含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当施用的氮、磷、钾配比较为适当时,果实中的Fe元素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还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中,Ca、Mg、Fe、Na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Zn、Cu、Mn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钾肥配比 梨果 重要元素含量
下载PDF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果蔬汁和调味料中脱氢乙酸及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测定 被引量:15
15
作者 林泽鹏 林晨 +5 位作者 王李平 方丽 张方圆 李雪莹 汤逊尤 潘云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44-147,共4页
以食品果蔬汁、调味料为分析对象,建立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果蔬汁、调味料中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酸化、提取、浓缩处理后,供气相色谱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各防腐剂在DB-1... 以食品果蔬汁、调味料为分析对象,建立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果蔬汁、调味料中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酸化、提取、浓缩处理后,供气相色谱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各防腐剂在DB-1701柱(30 m×320 mm×0.25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在10μg/m L^2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 9~0.999 9;加标回收率为91.2%~98.1%;检出限为0.87 mg/kg^3.6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609%~6.65%。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靠,抗干扰性好、分析时间短,广泛应用于食品果蔬汁、调味料的常规分析和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柱 气相色谱法 果蔬汁 调味料 脱氢乙酸 对羟基苯甲酸酯
下载PDF
山茱萸果核醇提物对大鼠肾性高血压及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方伟进 冯建芳 +5 位作者 路西明 吕茂平 曹珊珊 李瑞芳 李艳 李晓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85-1989,共5页
目的:观察山茱萸果核甲醇提取物对大鼠肾性高血压及其所致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性高血压(2K2C)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山茱萸果核醇提物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术后4w进行药物处理,给药4 w后测各组大鼠... 目的:观察山茱萸果核甲醇提取物对大鼠肾性高血压及其所致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性高血压(2K2C)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山茱萸果核醇提物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术后4w进行药物处理,给药4 w后测各组大鼠血压及左室体质量指数(LVM/BM)、心肌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Nox4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压及LVM/BM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显著下降;给予山茱萸果核醇提物后,各组大鼠血压及LVM/BM显著降低,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显著升高,心肌细胞肥大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弱;模型大鼠P47phox、Nox4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而山茱萸果核组大鼠左心室P47phox、NOX4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山茱萸果核醇提物具有显著降压作用,并能显著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和Nox4的表达,这可能是山茱萸果核醇提物改善心脏功能,减缓心肌重构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山茱萸果核醇提物 心肌肥厚 NAD(p)H氧化酶 p47phox NOX4
下载PDF
乙酰水杨酸对采后玉露桃果实成熟衰老进程和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蔡冲 陈昆松 +3 位作者 贾惠娟 张玉 胡亚东 丁建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20℃下用1.0mmol/L(pH3.5)的乙酰水杨酸(ASA)处理玉露桃Prunuspersica(L.)Batsch果实,分析其对果实成熟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衰老,LOX活性、超氧自由基()生成速率、ACC合成酶、ACC氧化酶活性和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 20℃下用1.0mmol/L(pH3.5)的乙酰水杨酸(ASA)处理玉露桃Prunuspersica(L.)Batsch果实,分析其对果实成熟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衰老,LOX活性、超氧自由基()生成速率、ACC合成酶、ACC氧化酶活性和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化,果实硬度迅速下降,组织电导率持续上升;ASA处理显著抑制了峰前相应的LOX、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乙烯释放,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 水杨酸 玉露桃 乙烯 果实软化
下载PDF
西洋参果中配糖体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平亚 郝秀华 李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63-565,共3页
从西洋参果中分得 6个配糖体。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 20(S)-Rg_3(Ⅰ)、20(R)-Rg3(Ⅱ)、-Re(Ⅲ)、-Rd(Ⅳ)、-Rb3(Ⅴ)和胡萝卜苷(Ⅵ)。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的... 从西洋参果中分得 6个配糖体。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 20(S)-Rg_3(Ⅰ)、20(R)-Rg3(Ⅱ)、-Re(Ⅲ)、-Rd(Ⅳ)、-Rb3(Ⅴ)和胡萝卜苷(Ⅵ)。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果 配糖体 人参皂苷
下载PDF
蔓荆子反相薄层色谱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子忠 袁久荣 +4 位作者 卫云 吕青涛 高鲁霞 尹佩玉 陆懋荪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对不同产地、不同时间采收的蔓荆子中牡荆素和对羟基苯甲酸进行了反相薄层色谱定量分析、比较。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分析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实验条件,用于蔓荆子中上述两成分的分析,简便,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9%、9... 本文对不同产地、不同时间采收的蔓荆子中牡荆素和对羟基苯甲酸进行了反相薄层色谱定量分析、比较。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分析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实验条件,用于蔓荆子中上述两成分的分析,简便,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9%、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薄层色谱 蔓荆子 牡荆素 对羟基苯甲酸
下载PDF
小叶石楠果实中低极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忠泉 义祥辉 +2 位作者 谭东明 罗星晔 杨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8-570,共3页
采用溶剂提取法从小叶石楠果实中提取低极性化学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已确认了25种成分,占果实中低极性化学成分的96.04%,其主要... 采用溶剂提取法从小叶石楠果实中提取低极性化学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已确认了25种成分,占果实中低极性化学成分的96.04%,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3.11%)、邻苯二甲酸二辛醇酯(10.13%)、角鲨烯(9.19%)、维生素E(8.67%)、十九烷(8.03%)。所鉴定的化合物多为该种植物中首次发现,为小叶石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石楠果实 低极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