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福州瓠社词人“赋比兴”抒情方式探析 |
杨祖望
|
《闽江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葛覃》的主旨与“归宁”的本义 |
陈心怡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汪榕培《诗经》英译中的“赋比兴” |
于阳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4
|
刘勰对《诗经》赋比兴的认识 |
葛光辉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5
|
“把中国的还给中国”——“隔与不隔”与“赋、比、兴”的一种对位阅读 |
罗钢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6
|
《周易》中的赋、比、兴及其思维基础 |
于春海
杨昊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7
|
赋比兴的发生与心理辨析 |
孙绿江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8
|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 |
叶嘉莹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9
|
论“赋比兴”的语言结构和修辞系统 |
张进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0
|
论赋比兴的叙事学意义 |
罗坚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1
|
刘勰的“赋比兴”论及其承前启后意义 |
祁志祥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2
|
赋、比、兴略辨 |
杨昊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
5
|
|
13
|
《诗经》修辞手法在壮族山歌的表现及积极作用 |
黄明光
蒋玲玲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4
|
《离骚》名物表现手法之新论 |
施仲贞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
15
|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三块基石——《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探讨 |
李芳
卢锐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6
|
六诗考 |
朱渊清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01 |
3
|
|
17
|
蒙古族腾飞的赞歌——《草原晨曲》赏析 |
王茂元
周秉高
|
《职大学报》
|
2012 |
1
|
|
18
|
论《诗经》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 |
徐笑一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19
|
学《诗》以言,魅力倍增——略谈《论语》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
刘颇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20
|
《诗经》“赋比兴”的五种阐释 |
李秀梅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