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ucianism in Du Fu's Poetry and Sun Dayu's Translation
1
作者 YAN Xiao-ji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8期966-972,共7页
The great Chinese poet Du Fu's poetry in the Dang Dynas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culture. Confucianism is the main theme of his poetry, which penetrates connotation of benevolence,... The great Chinese poet Du Fu's poetry in the Dang Dynas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culture. Confucianism is the main theme of his poetry, which penetrates connotation of benevolence, love of all life and self-cultivation. The famous poet Sun Dayu strived to highlight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in Du Fu's poetry through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text and careful choice of words, Sun Dayu mainly used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explan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target readers know the spirit of Confucianism. Hi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showed solicitude for national destiny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IsM Du fu's poetry sun Dayu's translation
下载PDF
“三维转换”视角下的杜甫诗歌两译本对比研究
2
作者 高芬 荣琳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1-317,共7页
选取许渊冲及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杜甫诗歌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采用自建语料库,结合量性与质性研究方法,根据生态翻译学中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这一概念,从“三维转换”视角对比分析两译本,一方面展现了两位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 选取许渊冲及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杜甫诗歌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采用自建语料库,结合量性与质性研究方法,根据生态翻译学中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这一概念,从“三维转换”视角对比分析两译本,一方面展现了两位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所作的适应性选择的异同,另一方面映现出其译本背后的翻译思想。研究旨在通过两译本的对比分析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探索出一条适于中国诗歌对外传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语料库 许译本 宇文译本 “三维转换”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30年的中国比较文学
3
作者 纪建勋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28-148,共21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三十年往往被视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薄弱时期,乐黛云、王向远、徐志啸、徐扬尚等将其定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沉潜期”“滞缓期”甚至“沉寂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三十年往往被视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薄弱时期,乐黛云、王向远、徐志啸、徐扬尚等将其定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沉潜期”“滞缓期”甚至“沉寂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这个特殊时期,依旧有部分学者以赤子之心在孤独中负重前行,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赓续做出了贡献,创造了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因此,在所谓“沉潜期”内进行的研究即使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不应被忽略。譬如处于“沉潜期”的中国比较文学,整体而言缺少系统论著,但在中印以至东方各国文学文化关系这一研究领域,以季羡林、吴晓铃、常任侠为代表的学者及其论著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缺陷有所弥补;而虽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受到不同的政治制度影响,港台地区的学者们极力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复兴发展,积极将中国比较文学纳入与国际比较文学的对话与互动;本时期内中俄文学文化的交流也值得重视,尤其鲁迅与俄苏文学的专题研究产出了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翻译领域,傅雷和钱锺书等人在翻译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成为这一时期比较文学一抹惊艳的亮色。这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值得我们今天在推进国际比较文学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工作中予以好好发掘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30年 东方文学 中俄文化 翻译文学 “神似”论 傅雷
下载PDF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态翻译学思想探论
4
作者 董亭亭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9-104,共6页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在中国得以经典化的传播,与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密切相关。傅雷以流畅的语言和本土化的叙说方式充分彰显了他的生态翻译理论思想。他不但追求一种翻译主客体生态“和谐浑然”的翻译理念,而且注重自身...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在中国得以经典化的传播,与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密切相关。傅雷以流畅的语言和本土化的叙说方式充分彰显了他的生态翻译理论思想。他不但追求一种翻译主客体生态“和谐浑然”的翻译理念,而且注重自身翻译修养及翻译语境转化的适应选择,还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实现了译本生命的“长生长存”。以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爬梳《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译境”“译者”及“译本”维度的翻译特征,可对傅雷的翻译研究提供个体研究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境和谐 译者中心 译本长存 傅译本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下载PDF
Collisions of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Texts, and History
5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ll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4期581-615,共35页
This article begins by articulat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rgu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well-know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outlined by Yan... This article begins by articulat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rgu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well-know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outlined by Yan Fu 严复 (1854-1921)--namely, faithfulness (xin 信), conveyance (da 达), and elegance (ya 雅)--should in fact be the one that is least often discussed, da. The author principally interprets da as "conveying" the mood and then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position is then illustrated by specific examples from Lu Xun's (1881-1936) emotive and highly allusive classical-style poetry, engaging issues regarding its annotation, exegesis, and translation which have arisen in Chinese literary and scholarly circle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since the deployment of affective images has often been designated as an essential and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oetry,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into Western languages must make an effort to engage with the original images--not simply resorting to paraphrases or substitutions--and concludes that poetry in translation can and does have important and lasting effect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Lin shu Yan fu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eory 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Lu Xun's poetry
原文传递
傅雷: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艺术翻译家--纪念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2
6
作者 佘烨 夏高琴 佘协斌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傅雷视翻译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以自己显赫的译绩、别树一帜的译论、精益求精的译技、自成一家的翻译风格和堪称楷模的译德,奠定了他法国文学特别是巴尔扎克作品权威翻译家的地位,在中国译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傅雷视翻译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以自己显赫的译绩、别树一帜的译论、精益求精的译技、自成一家的翻译风格和堪称楷模的译德,奠定了他法国文学特别是巴尔扎克作品权威翻译家的地位,在中国译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翻译家 文学
下载PDF
论傅雷的后期翻译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云霞 李寄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2,共5页
论文论述了傅雷后期(1949~1966)的翻译。在翻译路线上,傅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傅雷的后期翻译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制控。论文还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并进而探... 论文论述了傅雷后期(1949~1966)的翻译。在翻译路线上,傅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傅雷的后期翻译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制控。论文还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并进而探讨傅雷的身份以及绝望弃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身份
下载PDF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被引量:21
8
作者 修文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6-69,共4页
傅雷先生(1908—1966)是中国一代翻译巨匠,他一生译著丰厚,为译学后辈留下了光辉厚重的研究遗产。除了对傅译文本(text)本身进行研究之外,学者们近年也开始从相继出版的傅雷家书、文艺著述、甚至对其子傅聪和傅敏的访谈这些外文本(extra... 傅雷先生(1908—1966)是中国一代翻译巨匠,他一生译著丰厚,为译学后辈留下了光辉厚重的研究遗产。除了对傅译文本(text)本身进行研究之外,学者们近年也开始从相继出版的傅雷家书、文艺著述、甚至对其子傅聪和傅敏的访谈这些外文本(extratexts)着手探求先生的翻译思想。本研究的切入点是与前两者并列的第三种文本——副文本(paratext),试图通过对傅译序言、献辞等副文本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以求和文本、外文本的研究成果相互参照,互为补充。傅雷先生虚怀若谷的译德、严肃严谨的译风,以及关注读者、引导读者、对读者负责的译旨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译 副文本 翻译观 读者观
下载PDF
论傅雷的艺术翻译观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勤 王晓利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我国著名中法翻译家傅雷,一生都在不断丰富和培养自己在艺术各个领域的修养。傅雷深厚的艺术涵养及其艺术鉴赏力对他翻译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傅雷的艺术翻译观主要表现在译者的艺术修养,译本的选择和翻译标准的提出三个方面。... 我国著名中法翻译家傅雷,一生都在不断丰富和培养自己在艺术各个领域的修养。傅雷深厚的艺术涵养及其艺术鉴赏力对他翻译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傅雷的艺术翻译观主要表现在译者的艺术修养,译本的选择和翻译标准的提出三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当今译学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艺术修养 艺术翻译观 启示
下载PDF
论傅雷的后期翻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云霞 李寄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在翻译路线上,傅雷的翻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他的后期翻译(1949-1966)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控制,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
关键词 傅雷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身份
下载PDF
鲁迅与傅雷翻译观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28,共3页
鲁迅的基本翻译观可以概括为"功利翻译观",即其翻译是以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为原则的;傅雷的翻译观也带有这一印迹,但他更强调为艺术而翻译。两种主导思想差异较大,但在二人的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方法及读者观等四个方面,... 鲁迅的基本翻译观可以概括为"功利翻译观",即其翻译是以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为原则的;傅雷的翻译观也带有这一印迹,但他更强调为艺术而翻译。两种主导思想差异较大,但在二人的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方法及读者观等四个方面,也不乏差异之外的共性。从这四个方面对二者的翻译观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两人的翻译观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傅雷 翻译观 功利性 艺术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傅译《欧也妮·葛朗台》风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秋艳 宋学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3,共7页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入手,通过对比傅译《欧也妮·葛朗台》(1951)与穆译《欧贞尼·葛郎代》(1936),探讨傅雷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傅译本在语言形式上一方面注意隐化,另一方面虽趋向归化,却在效果上基本实...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入手,通过对比傅译《欧也妮·葛朗台》(1951)与穆译《欧贞尼·葛郎代》(1936),探讨傅雷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傅译本在语言形式上一方面注意隐化,另一方面虽趋向归化,却在效果上基本实现译文风格和原文风格的一致。研究还尝试从源语透过效应、时代背景、翻译目的及策略、目标读者几个方面分析两个译本翻译风格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傅雷 《欧也妮·葛朗台》 翻译风格
下载PDF
浅谈傅雷翻译思想的艺术内涵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立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67-369,共3页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理论直接论述了翻译与艺术的紧密关系,傅雷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艺术人格对其翻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理论与艺术的行云流水、绘画的用笔丰富和色彩变化一一对应,把翻译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翻译思想 艺术 法国文学 西方文明史
下载PDF
他们仨:翻译连着你我他——傅雷、钱锺书、杨绛之间的翻译轶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全红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4,共5页
傅雷、钱锺书、杨绛皆我国翻译名家,他们不仅各自从事翻译实践和进行翻译研究,彼此之间也时有翻译"过从"甚或"唱和",具体内容包括出谋划策,切磋技艺,解惑答疑,品头论足,记述历史,等等。所有这些,傅、杨、钱以及其... 傅雷、钱锺书、杨绛皆我国翻译名家,他们不仅各自从事翻译实践和进行翻译研究,彼此之间也时有翻译"过从"甚或"唱和",具体内容包括出谋划策,切磋技艺,解惑答疑,品头论足,记述历史,等等。所有这些,傅、杨、钱以及其他知情人的笔下都有一定的记载。本文即对相关文字进行梳理,以求将傅、钱、杨三人之间"剪不断"的翻译联系较为清晰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钱锺书 杨绛 翻译 联系
下载PDF
论傅雷翻译理念中的几个层面 被引量:2
15
作者 惠燕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50-52,56,共4页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包括;“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视文学翻译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翻译态度要“特别郑重”;译者“趣味”要...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包括;“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视文学翻译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翻译态度要“特别郑重”;译者“趣味”要“广”,“涵义”要“杂”而“精”;文学翻译“文字问题基本上也是艺术眼光问题”等几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翻译 翻译理念
下载PDF
跨文化的“翻译诗学”对话:傅雷、本雅明与梅肖尼克之理论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丹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4-81,共8页
本文旨在跨文化对话的视野中重新解读中国现代翻译家傅雷(1908-1966)的翻译理念,尤其从"神似""气韵/节奏"等角度将傅雷的翻译观点与西方翻译理论家本雅明、梅肖尼克的理论观点相比较,并在对话的基础上深度探讨了在... 本文旨在跨文化对话的视野中重新解读中国现代翻译家傅雷(1908-1966)的翻译理念,尤其从"神似""气韵/节奏"等角度将傅雷的翻译观点与西方翻译理论家本雅明、梅肖尼克的理论观点相比较,并在对话的基础上深度探讨了在傅雷的翻译观中种种悖论的结合与融通,最终化用审美"境界说"的术语将傅雷的翻译诗学的境界归结为一种"忘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翻译与诗学 本雅明 梅肖尼克 神似 节奏 气韵 境界
下载PDF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应用——以杜甫诗《赠卫八处士》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符元兰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4-147,150,共5页
对翻译的理解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标准,同时判断译文质量的方法也不同。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评估译文质量提供了方法。笔者借用这一理论,以杜甫诗《赠卫八处士》的许渊冲译文和辜鸿铭译文为例,在语场、语旨和语... 对翻译的理解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标准,同时判断译文质量的方法也不同。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评估译文质量提供了方法。笔者借用这一理论,以杜甫诗《赠卫八处士》的许渊冲译文和辜鸿铭译文为例,在语场、语旨和语式上分析译文与原文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方面的偏离程度,判断译文质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量化指标 杜甫诗译文 比较
下载PDF
“神似”与“化境”何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考辨
18
作者 王密卿 赵长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8-152,共5页
傅雷据自己的翻译经验并借用中国传统画论提出了翻译应求"神似"。其内容包括:用中文创作;译笔流畅;风格近似等。故此,"神似"应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因为它有具体内容,可用来衡量译文。而钱钟书的"化境"... 傅雷据自己的翻译经验并借用中国传统画论提出了翻译应求"神似"。其内容包括:用中文创作;译笔流畅;风格近似等。故此,"神似"应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因为它有具体内容,可用来衡量译文。而钱钟书的"化境"则为最高理想,因为"化境"有消解或解构翻译的倾向,既不可实现,也不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翻译理想 神似 化境 傅雷
下载PDF
严复翻译会通研究——以《社会通诠》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辛格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88-90,共3页
以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为例,分析近代西方先进思想如何通过翻译会通传入中国并被人接受,且总结出当时主要的翻译会通策略,包括加按语、加注释、删减和增译等,同时揭示了晚清西学会通的经世致用的特征和时代意义,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 以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为例,分析近代西方先进思想如何通过翻译会通传入中国并被人接受,且总结出当时主要的翻译会通策略,包括加按语、加注释、删减和增译等,同时揭示了晚清西学会通的经世致用的特征和时代意义,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古今文化的会通创新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中西 文化融合 严复《社会通诠》
下载PDF
傅雷论张爱玲
20
作者 程凯华 邓竞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6-82,共7页
傅雷既是著名的翻译家,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文章以他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为基础,从论说缘起、得失、影响三个层面考察,分析傅雷论张爱玲的正确性和缺失性,从而给予傅雷的张爱玲论以一个科学的文学批评史地位。
关键词 傅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 缘起 得失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