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ediate effect of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or low back pain 被引量:13
1
作者 FU Zhong-hua CHEN Xin-yuan +2 位作者 LU Li-juan LIN Jian XU Jian-gu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53-956,共4页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been reported to alleviate pain and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complement therapy for pain relief in the world.1In 1996, a novel acupuncture strategy,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been reported to alleviate pain and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complement therapy for pain relief in the world.1In 1996, a novel acupuncture strategy,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 was develop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 but quite different from it.2 In FSN, needles are penetrated and swayed in the subcutaneous layer, but not the muscular layer. The choosing of its insertion points doesn't obey the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date, FSN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clinicians in China for its good job in pain management though the systemic and rigorous studies are still l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minimal needling low back pain ACUPUNCTURE
原文传递
Clinical Study on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with Laser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被引量:1
2
作者 Guo Li-hong Chen Xiong +3 位作者 Huang Ping Liang Yong-cui Mu Jing-ping Han Chou-pi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FSN) with laser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d analyze its action mechanism. Methods: A total of 102 case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FSN) with laser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d analyze its action mechanism. Methods: A total of 102 case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51 in each group. FSN with laser was used for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ereas electroacupuncture was used for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action time and cure courses in recovery ca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ree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completed, a follow-up was done to compare relaps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covery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56.9% and 94.1% respectively, versus 35.3% and 68.6%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 the action time and cure cour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elaps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6.9%, versus 44.4%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FSN with laser can obtain better effect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han electroacupuncture and pose lower relapse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LAsERs Acupuncture Therapy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Postherpetic
原文传递
浮针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软骨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琼 李信明 +2 位作者 任正强 朱晓玲 牟建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及股骨内侧和外侧髁软骨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以及平衡功能的横向标准差和前后标准差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的稳定极限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膝关节内外侧髁软骨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横向标准差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极限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起效速度优于电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及提高膝关节功能,可改善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电针 骨关节炎 软骨 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浮针联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湘琼 陈锐 +1 位作者 陈闽湘 郑小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浮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浮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IBS-SSS)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腹胀与腹泻症状消退的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感觉阈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拟杆菌等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P物质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54/56),对照组为83.93%(47/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与腹泻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感觉阈值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感觉阈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拟杆菌数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P物质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P物质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强化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数量并改善胃肠黏膜屏障的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道功能 肠道菌群 胃肠黏膜屏障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浮针联合穴位敷贴对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应激介质的影响
5
作者 奉燕 何雪冬 +3 位作者 杨双 文琼梅 何惠 李薇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目的:探究浮针联合穴位敷贴对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应激介质的影响。方法:将96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三阶... 目的:探究浮针联合穴位敷贴对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应激介质的影响。方法:将96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三阶梯镇痛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浮针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每疗程7 d,治疗两个疗程共14 d。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相关血清学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39/48),较对照组62.50%(30/4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NRS)和描述性疼痛程度分级(VRS)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NRS评分和VRS分级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5HT和PGE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HIF-1和VEGF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KP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42%(17/48),较对照组68.75%(33/4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浮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晚期肝癌气滞血瘀型癌性疼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癌性疼痛 气滞血瘀证 浮针 穴位敷贴
下载PDF
基于CONSORT和STRICTA对浮针疗法随机对照研究的报告质量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贾文 雒琳 +5 位作者 何丽云 王钏 刘保延 刘佳 符仲华 李洪皎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1期83-87,共5页
目的:采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评价浮针疗法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的报告质量,从而为提升浮针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浮针疗法的随机... 目的:采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评价浮针疗法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的报告质量,从而为提升浮针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浮针疗法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以及提取信息,采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中的子项目对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53篇随机对照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的评价结果显示多数浮针研究文献未按照要求对样本量、随机化、盲法、分配隐藏、不良事件等进行规范报道,并且所有的研究均未进行临床注册;基于STRICTA标准的评价结果显示多数浮针研究文献未按要求对治疗方案依据、治疗的细节、其他方法、医师背景、对照组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规范报道。结论:虽然浮针疗法随机对照研究的数量日益增多,但多数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不佳,表明多数的浮针研究者未能重视对临床研究的规范报道,未来的研究者应重视研究方案细节的设计,并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报告规范进行报道。其次,浮针疗法的操作流程与传统针刺并不完全相同,因此STRICTA标准似乎并不完全适用于描述浮针疗法,研究者应在未来思考如何对浮针操作进行客观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随机对照研究 报告质量 CONsORT sTRICTA
下载PDF
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研究进展
7
作者 热依扎·奴尔叶克 马忠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51-2254,2260,共5页
近年来,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发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目前关于OAB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导致许多患者对该病不够重视,加上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近年,针灸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大家认可,现代医家通过单纯针刺、电针、... 近年来,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发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目前关于OAB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导致许多患者对该病不够重视,加上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近年,针灸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大家认可,现代医家通过单纯针刺、电针、温针灸、浮针等治疗OAB也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这种方法不仅安全、无副作用,而且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因此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未来对针灸治疗OAB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可为OAB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针灸治疗 浮针疗法
下载PDF
阿是穴理论初探
8
作者 宋雨洁 王娟 +2 位作者 张文锐 梁元政 衣华强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阿是穴理论是以阿是穴为核心的中医经典理论,临床上重视阿是穴的应用却常忽视其理论内涵。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及现代理论,总结阿是穴理论作为腧穴定位方法及针灸治疗选穴原则的内涵。比较阿是穴理论与激痛点理论、浮针医学理论、针刀医学... 阿是穴理论是以阿是穴为核心的中医经典理论,临床上重视阿是穴的应用却常忽视其理论内涵。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及现代理论,总结阿是穴理论作为腧穴定位方法及针灸治疗选穴原则的内涵。比较阿是穴理论与激痛点理论、浮针医学理论、针刀医学理论,发现这些理论与阿是穴理论本同末异,是对阿是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认为阿是穴是阿是穴理论的核心,阿是穴具有动态取治的性质,并提出阿是穴治未病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是穴 阿是穴理论 激痛点 浮针 针刀
下载PDF
浮针对骨骼肌挫伤小鼠肌肉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程子雯 陈寅生 +5 位作者 王锐雯 史辉燕 周辰 韩丹 唐冰 王清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36-344,共9页
目的探讨浮针对骨骼肌挫伤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机制。方法所有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浮针组(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group,FSN组)和针灸组(acupuncture group,ACP组)。除... 目的探讨浮针对骨骼肌挫伤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机制。方法所有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浮针组(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group,FSN组)和针灸组(acupuncture group,ACP组)。除了对照组,其他小鼠的左侧腓肠肌被挫伤损伤。FSN组每2 d治疗1次,配合再灌注方法,一共6次,分别为第1、3、5、7、9、11天。ACP组的治疗时间与FSN组相同。通过von Fery和Hargreaves实验评估痛觉过敏的改变,通过测量两侧腓肠肌湿重和周长评估肌肉水肿程度,通过组织学和RT-qPCR评估炎症和纤维化,使用流式细胞术评估巨噬细胞亚群。结果FSN组和ACP组的热痛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浮针干预明显减轻损伤肌肉的水肿程度,针灸治疗无明显影响。FSN治疗在第3天降低了炎症因子和浸润白细胞的基因表达。同时,在第7天和第14天,它减少了受损肌肉的纤维化面积。FSN组在第7天,M1巨噬细胞的数量减少,而M2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ACP组巨噬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结论骨骼肌挫伤后FSN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热痛觉过敏,减轻肌肉损伤中的早期炎症水平和肌肉水肿,还可以减少纤维化。这些可以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挫伤 纤维化 炎症 巨噬细胞 浮针 针灸 疼痛 小鼠
下载PDF
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涂焱华 时文远 施斌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CAG患者10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浮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原络通经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CAG患者10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浮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原络通经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GSRS评分、胃黏膜评分、PCS评分及血清GAS、MTL和SS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GSRS评分、胃黏膜评分及血清GAS、MTL和S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CAG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络通经针法 浮针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下载PDF
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成宇 王佳茜 赵长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5-7,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R)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保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或改善其临床症状,其中,浮针疗法作为一种简单、安全、起效快的疗法,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文针对浮针... 神经根型颈椎病(CR)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保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或改善其临床症状,其中,浮针疗法作为一种简单、安全、起效快的疗法,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文针对浮针治疗CR的研究近况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CR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疗法
下载PDF
浮针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杜丽英 肖卫平 +2 位作者 王浩 韩伟 李子琛 《中医康复》 2024年第8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咽异感症患者84例(脱落3例,完成81例),随机分为浮针组(40例)和针刺组(41例)。浮针组施以浮针疗法,针刺组施以普通针刺,每次30min,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咽异感症患者84例(脱落3例,完成81例),随机分为浮针组(40例)和针刺组(41例)。浮针组施以浮针疗法,针刺组施以普通针刺,每次30min,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爱丁堡咽喉症状评价量表(GET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GETS、HAMA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浮针组患者各评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浮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5.4%,浮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咽部异物感症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疗效好于普通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咽异感症 焦虑 抑郁 针刺
下载PDF
浮针结合悬吊训练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及血清IL-1β、NLRP3及β-EP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李玉实 朱春燕 +1 位作者 王红蕾 张波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22-26,共5页
目的:明确浮针结合悬吊训练(SET)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IL-1β、NLRP3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 目的:明确浮针结合悬吊训练(SET)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IL-1β、NLRP3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浮针组、SET组和浮针联合SET组(简称联合组),各30例。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1次/2 d,SET组给予SET治疗,1次/d,联合组给予浮针联合SET治疗,频率与浮针组及SET组相同。3组治疗以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VAS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检测血清中IL-1β、NLRP3及β-EP的含量,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采用VAS量表进行随访。结果:经2周治疗后,3组患者VAS及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及Oswestry评分低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浮针组为73.3%(22/30),悬吊训练组为80.0%(24/30),联合组高于浮针组和悬吊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L-1β、NLRP3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EP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血清IL-1β、NLRP3含量低于浮针组和SET组,血清β-EP表达高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VA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均未见明显变化,联合组VAS评分仍低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SET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腰椎活动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1β、NLRP3等炎症因子表达和提高β-E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浮针 悬吊训练 VAs Oswestry IL-1β NLRP3 Β-EP
下载PDF
腰痹通胶囊联合浮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活动度及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14
作者 陈韵瑶 王国书 赖秀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探讨腰痹通胶囊联合浮针针刺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活动度及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80例LDH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腰痹通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腰痹通胶囊联合浮针针刺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活动度及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80例LDH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腰痹通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针针刺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进汉化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分及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80.00%(32/40),组间比较(χ^(2)检验),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腰椎活动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对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腰椎功能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评分和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对ODI评分和RMDQ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疼痛程度评分方面,研究组治疗1周、2周和1个月后及对照组治疗2周和1个月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在治疗1周、2周和1个月后对疼痛程度VAS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腰背肌表面肌电参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积分肌电值(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对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MPF和IEMG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痹通胶囊联合浮针针刺治疗可显著提升LDH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提高腰背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痹通胶囊 浮针 腰椎间盘突出 血瘀证 腰椎活动度 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 疼痛
下载PDF
浮针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苏玲玲 姚晶晶 +2 位作者 邓眉敏 黄智胜 白艳甫 《中医康复》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物理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浮针联合物理治疗,...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物理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浮针联合物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Portmann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后患侧面神经肌电图检测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波幅、瞬目反射R1潜伏期,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Portman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MAP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1潜伏期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R1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浮针疗法可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物理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肌电图
下载PDF
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宾 尹力为 +7 位作者 朱欢欢 杨锐锋 黄雨欣 陈奇祺 朱娴琼 张芷童 黎祖鸣 庄礼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2108-2117,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 【目的】系统评价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科学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员自主完成论文文献筛选、资料选取、质量评估,通过RevMan 5.4和Stata 15.1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总计1050例试验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方面,多个试验组高于对照组[RR=1.15,95%CI(1.12,1.19),P<0.00001],其中浮针优于西药(阿米替林/维生素B12+卡马西平)[RR=1.44,95%CI(1.18,1.75),P=0.0003],浮针与其他针灸疗法(常规针刺/火针/电针)疗效无明显差异[RR=1.09,95%CI(0.99,1.20),P=0.007],浮针联合刺络拔罐优于常规针刺[RR=1.13,95%CI(1.04,1.22),P=0.003],浮针联合穴位注射疗效优于阿米替林[RR=1.23,95%CI(1.11,1.36),P<0.0001];试验组在降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方面效果比对照组更佳[MD=-1.32,95%CI(-1.72,-0.92),P<0.00001];在复发率方面,浮针试验组低于对照组[RR=0.4,95%CI(0.21,0.75),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缓解患者疼痛感,减少复发率。但被纳入本研究的证据级别及其质量方面较低,有较大的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因此尚需更多高质量、低偏倚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浮针扫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远峰 姜益常 杨雪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7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 观察浮针扫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浮针扫联合三期辨证牵引法)和对照组(针刺联合三期辨证牵引法)各41例。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 目的 观察浮针扫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浮针扫联合三期辨证牵引法)和对照组(针刺联合三期辨证牵引法)各41例。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简化McGill疼痛检测量表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0%,高于对照组的68.29%(P <0.05);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简化McGill疼痛检测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 <0.05);治疗组的症状、体征积分、简化McGill疼痛检测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含量、血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浮针扫散颈周患肌联合三期辨证牵引法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有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浮针 三期辨证牵引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浮针和毫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兔步态功能、β-内啡肽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封迎帅 刘百祥 +3 位作者 陈欲攀 阳大为 张子怡 李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7期24-27,62,共5页
目的比较浮针与毫针对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兔步态功能、β-内啡肽(β-EP)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采用自制的LIDH造模器制备... 目的比较浮针与毫针对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兔步态功能、β-内啡肽(β-EP)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采用自制的LIDH造模器制备家兔LIDH模型。造模后1 d,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5次;毫针组行毫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干预结束后1 d,比较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家兔步态功能;提取血清及髓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β-EP、前列腺素E_(2)(PGE_(2)),髓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造模后家兔步态评分低于造模前(P<0.01)。治疗后,浮针组、毫针组家兔步态评分高于造模后(P<0.01)。浮针组治疗前后步态评分差值显著高于空白组、模型组和毫针组(P<0.01)。浮针组、毫针组血清β-EP水平高于模型组,血清PGE_(2)、髓核TNF-α、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且浮针组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毫针组。结论浮针、毫针治疗LIDH家兔均有效,浮针疗效优于毫针,且浮针治疗的频率少于毫针,其机制可能是浮针配合导引功能活动,进一步诱导β-EP的释放,从而加速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毫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Β-内啡肽 前列腺素E_(2)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下载PDF
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莹 张惠 +2 位作者 朱美华 牛聪 张建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5期3-5,共3页
随着现代化医疗的发展,痛证治疗也从单一维度治疗组织损伤逐渐向感觉、情绪、认知、社会的多模式镇痛转变。该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疼痛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简要梳理了近10年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各类痛证的临床研究,从实践成果及操作特点出发... 随着现代化医疗的发展,痛证治疗也从单一维度治疗组织损伤逐渐向感觉、情绪、认知、社会的多模式镇痛转变。该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疼痛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简要梳理了近10年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各类痛证的临床研究,从实践成果及操作特点出发,从疼痛医学角度探究浮针疗法的理论依据及原理,并针对目前浮针疗法在疼痛领域的临床应用优势与不足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疼痛 镇痛
下载PDF
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洪婉仪 江钢辉 刘冰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61-270,共10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科学网(web of science)等各大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运用TSA 0.9软件对有效率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3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纳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对象共计9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浮针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总有效率[OR=4.11,95%CI(2.57,6.58),Z=5.90,P<0.00001]、愈显率[OR=3.49,95%CI(2.54,4.79),Z=7.71,P<0.00001]、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1.41,95%CI(-1.66,-1.16),P<0.00001]、疼痛面积[MD=-37.12,95%CI(-42.47,-31.77),Z=13.59,P<0.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序贯分析提示,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总有效率纳入的研究同时穿过TSA界值与传统界值,进一步肯定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结论】浮针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但本研究所纳入文献的数量较少,缺乏更多高质量文献佐证,因此在今后临床试验中仍需进一步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试验序贯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