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翔县博物馆藏隋《韩舒墓志》考释
1
作者 魏宏利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6,43,共6页
《韩舒墓志》为凤翔县博物馆藏隋代墓志。韩舒以汉族关陇豪右的身份加入北周的府兵系统,并因战功获得拔擢,这在事实上标志着西魏以来建立的以鲜卑族为核心的府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鲜卑族对汉族的依靠说明民族的隔阂正在消失,民族融合的... 《韩舒墓志》为凤翔县博物馆藏隋代墓志。韩舒以汉族关陇豪右的身份加入北周的府兵系统,并因战功获得拔擢,这在事实上标志着西魏以来建立的以鲜卑族为核心的府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鲜卑族对汉族的依靠说明民族的隔阂正在消失,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不可阻挡。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韩舒的婚姻关系中,其夫人娄氏出身鲜卑族,胡汉联姻成为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北朝后期的这一发展为隋唐帝国的建立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墓志 府兵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唐代府兵“六驮马”“八驮马”“十驮马”释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彦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2,共6页
唐朝府兵制有“火(十人)备六驮”的规定,以往学界一直认为“六驮”是指六匹马(驴或骡),传统文献中的“八驮”亦因此而被认为是八匹。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十人买十驮马一匹”之语,使我们能对“六驮”“八驮”的含义重新审读。“六驮”... 唐朝府兵制有“火(十人)备六驮”的规定,以往学界一直认为“六驮”是指六匹马(驴或骡),传统文献中的“八驮”亦因此而被认为是八匹。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十人买十驮马一匹”之语,使我们能对“六驮”“八驮”的含义重新审读。“六驮”“八驮”“十驮”指马驴骡的负重能力,“六驮马”是指能承载起重量为“六驮”的马,“八驮马”“十驮马”依此类推。“火备六驮”指一火十人共备能负载六驮重量的一匹马或一头驴、骡。《唐六典》“火备六驮之马”含义最为准确,其他传统文献因省“之”字而致后人误解。《武周天册万岁二年(696)第一第二团牒为供马驴食料事》(73TAM508:9),第一团是完整的,共计廿九匹头马驴;一团为六队、三十个火,正可证明确是火(十人)备一匹(头)马驴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兵制 火备六驮 吐鲁番文书
原文传递
宇文泰“关中化”政策及其对华夏文化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小甫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8,共13页
本文一一考证辨析陈寅恪所谓"关中本位政策"的内容和性质:府兵制初期并非是鲜卑部落兵制,其兵农分离改变了内迁北人的镇民府户身份,有利于北族编民化从而融入华夏社会;所谓"八柱国"和"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 本文一一考证辨析陈寅恪所谓"关中本位政策"的内容和性质:府兵制初期并非是鲜卑部落兵制,其兵农分离改变了内迁北人的镇民府户身份,有利于北族编民化从而融入华夏社会;所谓"八柱国"和"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一类措施,全是宇文泰在创业过程中超压同侪、势逼帝尊的掩耳盗铃手段;李虎家族确曾移镇武川,并同宇文泰家族一道卷入葛荣之乱;宇文泰改西迁有功汉将之山东郡望为关内郡望,本意是要以首望统领乡兵,而非"以断绝其乡土之思"。这些表明,宇文泰的"关中化"其实是汉化政策,是其北族南徙内迁过程的继续;其改用《周官》要在返本开新,冲击荡涤"魏晋以来门第之政治社会制度风气",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相应,推动了华夏文化更新和社会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族 内迁 府兵制 李唐氏族 《周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