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春来 尚小明 +5 位作者 纪征 卢峰 孙淑娴 姜玉凤 张琦 刘长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主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组92例,非MACE组368例进入研究。一年随访发现,有92例(20%)发生MACE。本研究中采用12导联心电图的结果。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个人情况、住院信息、血脂水平、吸烟状况、超声心动图。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Kaplan-Meier分析。结果:cQTd绝对变化值非MACE组的中位数为31.7 ms,25和75分位数为12.1 ms和55.3 ms;MACE组的中位数为11.0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5.2 ms和33.3 ms;非MACE组高于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QTd相对变化值,非MACE组的中位数为40.1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13.6 ms和62.3 ms;MACE组的中位数为19.3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15.8 ms和52.3 ms;非MACE组高于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QTd绝对变化值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0.74(95%CI:0.68~0.8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QTd变化值越大MACE发生率越低。结论: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QTd绝对变化值对PCI后MACE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间期离散度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急诊PCI前后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和缺血性J波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周高亮 陈金国 +4 位作者 刘俊 陶春明 张军 周利民 沈童童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27-16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和缺血性J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5例,分为急诊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测量两组治...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和缺血性J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5例,分为急诊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24 h内的QTd、Tp-Te以及各导联J波的时限和波幅,分析两组治疗前后QTd、Tp-Te以及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和等级的变化。结果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QTd、Tp-Te以及缺血性J波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组术后QTd和Tp-Te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术后缺血性J波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263);急诊PCI术前小J波、大J波及巨大J波分别为90、31、4个,术后三者分别为92、1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P<0.05)。结论急诊PCI对AMI患者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可能无影响,但对QTd、Tp-Te的大小和缺血性J波的等级的变化有较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缺血性J波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晋坤 董文 +4 位作者 鲁玉明 周文汀 杜峰 杨静 熊宗华 《中国医药》 2012年第9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AMI成功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银杏达莫干预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分别在...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AMI成功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银杏达莫干预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前和再通治疗后1、5、10d做12导联心电图描记,计算QTd。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8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MI患者QTd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延长[(76±8)ms比(36±5)ms,P〈0.05]。2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各时间点QTd较再通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再通治疗后1、5、10d分别为(56±6)、(58±5)、(46±6)ms比(76±8)ms;银杏达莫干预组分别为(56±7)、(47±5)、(36±4)ms比(77±9)ms,均P〈0.05]。常规治疗组再通治疗后10dQTd明显低于再通治疗后1、5d(均P〈0.05)。银杏达莫干预组再通治疗后5dQTd低于再通治疗后1d,再通治疗后10d低于再通治疗后5d(均P〈0.05)。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5、10d,银杏达莫干预组QTd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有效降低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的QTd,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银杏达莫 冠状动脉再通 qt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万明勇 郑春华 邹思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6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后QT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成功实施PCI的AMI患者7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PCI前及术后2周检测QT...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后QT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成功实施PCI的AMI患者7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PCI前及术后2周检测QTd和HRV相关指标,对照组在入组时检测。HRV指标主要包括24 h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及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占总窦性心率的百分数(PNN50)等。结果 QTd及QT矫正离散度(QTcd)在正常对照组及AMI患者PCI治疗前后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0.300,F=499.095,P<0.05),观察组治疗后QTd及QTc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与对照组之间有关SDNN、SADNN、r MSSD及PNN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3.068,F=69.145,F=89.471,F=45.27,P均<0.05)。治疗前后HRV时域各指标比较,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P<0.05)。结论 HRV及QTd联合分析,可对AMI患者诊治和预后做相对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qt离散度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急诊PCI和延期PCI患者QT离散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志文 石蓓 +4 位作者 樊启财 李克强 沈长银 许官学 余国珍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时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患者根据PCI手术时间分为急诊PCI组和延期PCI组,计算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电图QTd及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然后观察两组术前... 目的对比不同时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患者根据PCI手术时间分为急诊PCI组和延期PCI组,计算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电图QTd及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然后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QTd及QTcd的差异。结果两组PCI组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缩短(P<0.05)。与延期PCI组术后QTd相比,急诊PCI组术后QTd及QTcd显著缩短(P<0.05)。结论急诊PCI和延期PCI均能缩短AMI患者的QTd,但与延期PCI相比,急诊PCI术后QTd缩短更显著,表明急诊PCI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离散度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可达龙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苏伟青 李忱 +6 位作者 李树裕 唐阳锋 林振 叶维聪 胡荣权 赵一俏 陈露雨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926-928,共3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可达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及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63例AC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指南给予可达龙+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程10d,观察两组ACS病人治...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可达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及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63例AC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指南给予可达龙+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程10d,观察两组ACS病人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以及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ACS病人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而稳心颗粒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稳心颗粒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更为明显(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可达龙可以明显降低ACS病人的QTcd,减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qt间期离散度 快速型心律失常
下载PDF
抗焦虑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静恩 蔡振荣 +5 位作者 王志华 胡菊芳 张玉平 黄丹华 倪晓萍 范静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90-391,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有焦虑障碍者经抗焦虑治疗后QT离散度变化。方法  5 8例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测评 ,按标准分大于 5 1分者为焦虑障碍。并对 42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非抗焦虑组两组。基础...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有焦虑障碍者经抗焦虑治疗后QT离散度变化。方法  5 8例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测评 ,按标准分大于 5 1分者为焦虑障碍。并对 42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非抗焦虑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抗焦虑组用黛力新 10 .5mg早晨、中午各 1次。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2周、第 4周测量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 ,并进行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结果  5 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有焦虑障碍者 42例 ,占 72 %。抗焦虑组和非抗焦虑组两组 ,治疗前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第 2周抗焦虑组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即有减少 ,与治疗前及非抗焦虑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而非抗焦虑组治疗后第 4周与治疗前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大多合并有焦虑障碍 ,焦虑患者与QT离散度值增大有着密切相关性 ,抗焦虑治疗能使QT离散度减少 ,从而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焦虑障碍 qt离散度 抗焦虑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旭龙 孙刚 +2 位作者 张昕 王峰 冯美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 选择32例AMI后成功的PTCA患者,分别记录术前1天、术后1天的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3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 选择32例AMI后成功的PTCA患者,分别记录术前1天、术后1天的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3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进行对照。 结果 AMI组行PTCA术前,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TCA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缩短;而单纯行冠脉造影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对心率亦无明显影响。 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成功的PTCA可使QTd及QTcd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前 AMI 患者 qt离散度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下载PDF
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对QT间期离散度和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党群 张广超 +4 位作者 张博雅 李永健 高陆 金喆 蔺宇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12期2020-2020,2022,共2页
目的:对QT间期离散度(△QT)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是否可通过测定△QT的变化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通。方法:对2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术后冠状动脉再通和89例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未再通的患者进行回颐性分析,... 目的:对QT间期离散度(△QT)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是否可通过测定△QT的变化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通。方法:对2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术后冠状动脉再通和89例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未再通的患者进行回颐性分析,对入院时和PCI术或溶栓后第三天的12导联心电图(EKG)进行分析,△QT为最大和最小QT间期的差值。结果:再灌注组△QT明显降低,从(45.24±3.45)ms降至(37.58±4.49)ms(P<0.001),未再灌注组△QT明显增加,从(44.08±1.83)ms增加至(49.77±4.54)ms(P<0.01)。△QT增高的未再通组住院病死率高于△QT降低的再通组。结论:△QT在AMI患者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患者中明显降低,在冠状动脉未再通的患者中明显增加,临床可通过测定△QT的变化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通;△QT增高预示住院病死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再通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迪俊 邱汉婴 吴波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或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AMI47例予以静脉内溶栓,于溶栓后90min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II级以...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或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AMI47例予以静脉内溶栓,于溶栓后90min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II级以下者,其中13例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溶栓前后作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分析QTd,并与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间QTd有极显著差异(83±12msvs60±12ms,P<0.01);前壁与下壁梗死之间QTd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溶栓后90min冠状动脉造影显示IRA血流达到TIMIII~III者,溶栓后2hQTd显著降低(70±13ms),而IRA未开通者,其QTd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IRA开通患者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之间的QTd差异无显著性。15例溶栓前有恶性心律失常者,其QTd明显高于无伴心律失常者(93±12msvs82±12ms,P<0.05),溶栓后或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其IRA血流均达TIMIIII级,室性心律失常消失。结论:成功地使IRA再灌注可使QTd显著降低,IRA早期再灌注,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溶栓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q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志红 沈卫峰 +3 位作者 张建盛 张大东 张瑞岩 张宪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和J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于静脉溶栓治疗后90min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估价梗塞相关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观测其溶栓前和溶栓后每30min直至2h的QT和JT离散度变化以及...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和J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于静脉溶栓治疗后90min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估价梗塞相关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观测其溶栓前和溶栓后每30min直至2h的QT和JT离散度变化以及72h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IRA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2~3级者,溶栓后2h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而24例IRA未开通者上述指标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18例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QT和J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125±47ms和110±35ms,84±45ms和81±40ms)(P均<0.01)。结论成功溶栓治疗可使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qt离散度 冠状动脉造影 AMI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沙宁 黄从新 +1 位作者 李凤翥 彭水先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静脉溶栓心肌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 (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VA)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入院时及溶栓治疗后 4周记录 15例溶栓成功及 17例溶栓未成功患者常规 12导... 目的 研究静脉溶栓心肌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 (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VA)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入院时及溶栓治疗后 4周记录 15例溶栓成功及 17例溶栓未成功患者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QTd及QTcd ,并行心电监测 ,记录住院期间发生的VA。结果 再通组 (15例 ) 4周后QTd与QTcd[(5 2 .9± 10 .4)ms、(5 8.7± 12 .3 )ms]与溶栓前QTd与QTcd比较 [(69.7± 15 .5 )ms ,(80 .5± 2 7.0 )ms]显著减小 (P <0 .0 5 )。 4周后再通组较溶栓失败冠脉未通组 (17例 )QTd与QTcd[(63 .7±15 .5 )ms ,(72 .3± 2 5 .4)ms]显著减小 (P <0 .0 5 )。再通组VA恶性程度与未通组比较有显著降低 ,死亡率亦降低。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成功心肌再灌注治疗可以显著减小心肌梗死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心肌梗死 急性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AMI患者QT离散度与急诊PCI及梗死面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杨 刘全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研究AMI患者心电图QTd与急诊PCI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比较住院期间AMI患者180例,将其中60例行急诊PCI者与60例未行介入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术前与术后相关血管恢复有效灌注后QTd、QTcd的变化,120例未经急诊PCI的AMI患者... 目的:研究AMI患者心电图QTd与急诊PCI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比较住院期间AMI患者180例,将其中60例行急诊PCI者与60例未行介入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术前与术后相关血管恢复有效灌注后QTd、QTcd的变化,120例未经急诊PCI的AMI患者QTd、QTcd与CK峰估计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AMI患者行急诊PCI再灌注治疗组术后第1、2、3天及1周时QTd、QTcd较未行再灌注治疗的AMI对照组同期QTd、QTcd明显缩短。经急诊PCI治疗组术后第1天QTd、QTcd较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第2、3天及1周时QTd、QTcd较术前缩短。AMI患者CK峰估计的心梗面积与QTd、QTcd呈正相关性。结论:QTd作为一种简单非侵入的方法对评价早期再灌注疗效有一定价值,对估计心肌梗死面积并评价心梗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梗死面积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巢淑波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2-183,186,共3页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中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9例(A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B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12导联...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中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9例(A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B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各组的QTd及心率校正后的QTd(QTcd)数值。结果 A组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和对照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及QTcd显著增加,QTd及QTcd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脑心综合征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影响
15
作者 江隆福 陈玉峰 +1 位作者 陈国方 冯海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1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应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 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 95例 AMI患者 ,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间心电图 ,计算校正 QTd(QTcd)。对比分析其中 68例 PTCA再通患者 (PTCA组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应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 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 95例 AMI患者 ,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间心电图 ,计算校正 QTd(QTcd)。对比分析其中 68例 PTCA再通患者 (PTCA组 )与 2 7例未行 PTCA或溶栓患者 (对照组 )不同时间 QTd与 QTcd的变化。结果  PTCA组再通即刻 QTd、QTcd较再通前明显延长 (P<0 .0 1 ) ,2小时后恢复到入院时水平 ,4小时后较入院时明显缩短 (P<0 .0 1 ) ,以后 2 4小时内相对稳定。对照组入院后 2 4小时内 QTd、 QTcd变化不大 (P>0 .0 5 )。结论  AMI患者应用成功的 PTCA治疗可以缩短心室复极的 QTd,但再灌注即刻可加重心室复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塞 qt离散离 AMI PTCA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16
作者 王旭渤 张冬青 +1 位作者 赵军 苗丽杰 《中国厂矿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成功实施了直接PCI术的AM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术前、术后心电图,计算各时期的QTd及QTcd...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成功实施了直接PCI术的AM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术前、术后心电图,计算各时期的QTd及QTcd。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QTd及QTc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成功PCI术后与术前比较,QTd及QTcd显著缩短(P<0.05)。结论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成功的直接PCI可使患者QTd及QTcd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的对比分析
17
作者 欧阳瑾 王冬梅 曲保忠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QT间期、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32例)患者的心电图,以校正的QTd为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QT离散度早期复极综合征为(43.43±13.26)ms...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QT间期、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32例)患者的心电图,以校正的QTd为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QT离散度早期复极综合征为(43.43±13.26)ms,急性心肌梗死为(69.7±30)ms,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比QTd具有无创、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作为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的一项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下载PDF
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QT离散度的影响
18
作者 方长太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比索洛尔治疗前后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6例ACS患者分成比索洛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4周后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量两组心率、QTd及校正的QTd...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比索洛尔治疗前后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6例ACS患者分成比索洛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4周后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量两组心率、QTd及校正的QTd,并随访用药4周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比索洛尔治疗组与服药前相比,服药4周后QTd明显缩短(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QTd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索洛尔组较对照组少,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因此可能有利于改善其近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比索洛尔 qt离散度
下载PDF
QT离散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及PCI术后QT离散度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超豪 吴继雄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QTcd)的变化、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行PCI术后及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其QTd及QTcd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份至2013年6月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QTcd)的变化、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行PCI术后及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其QTd及QTcd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份至2013年6月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分析其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把已行PCI术患者的QT离散度与其PCI术前的QT离散度进行对比,观察其变化。对行PCI术的36例未用替罗非班患者的QT离散度与30例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的QT离散度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数值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明显增大。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二支病变组比一支病变组增大,三支病变组大于双支病变组,心肌梗死组较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增大。PCI术后其QTd及QTcd较PCI术前明显降低,近似接近正常组。PCI术组应用替罗非班后其QTd及QTcd值较未用替罗非班组小,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肌的QT离散度,改善预后。结论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的改变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及心肌急性缺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造影 PCI术 替罗非班
下载PDF
AMI溶栓后QTd降低预示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生杰 贾国良 +1 位作者 陈士良 李兰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668-669,共2页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变化的研究,探讨溶栓后QTd变化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顺序选择AMI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住院患者66例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30例,CAG判断溶栓效果,测量并比较溶栓...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变化的研究,探讨溶栓后QTd变化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顺序选择AMI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住院患者66例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30例,CAG判断溶栓效果,测量并比较溶栓前后及CAG正常者标准12导联ECG上的QTd.结果:溶性前再通组与未通组的QTd分别为(83.33±29.61)ms和(7.76±19.14)ms(P=0.23),比对照组QTd(28.20±7.20)ms明显增高(P<0.01);再通组溶栓前与溶栓后1d,7d,1mo的QTd分别为(83.33±29.61)ms,(47.33±17.89)ms,(42.11±18.54)ms和(3.33±13.55)ms,说明溶栓后QTd明显降低(P<0.01).而未通组各时间点QTd降低不明显.再通组溶栓后24hQTd下降幅度最大,为(40.00±22.43)ms,未通组仅为(6.43±3.37)ms(P<0.01).与CAG对比,溶栓后24h内QTd下降≥20.00ms时冠脉再通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91%,准确性85%,阳性预告值95%,阴性预告值70%.结论:AMI溶栓前QTd明显增高,成功溶栓后明显降低;溶栓后24h内QTd下降≥20.00ms,提示梗塞相关血管再通,认为它可作为AMI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溶栓疗法 qt离散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