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姚如婕 尹鹭峰 +5 位作者 谢秋蓉 盛博 李镇辉 陈青 李楠 王芗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目的 用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和治疗组(针刺+康复训练)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 目的 用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和治疗组(针刺+康复训练)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用Kinect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前臂放桌面、伸肘、喝水3个动作的运动时间(motor time,MT)、运动单位数量(motor unit number,MUN)、曲率指数(index of curvature,IC)、肘关节屈曲角度(elbow flexion angle,EFA)、肩关节屈曲角度(shoulder flexion angle,SFA)与肩关节内收角度(shoulder adduction angle,SAA)的变化。结果 经过6周治疗,治疗组患者MBI和FMA分数、WMFT总分数及伸肘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BI和FMA分数、WMFT总分数、前臂放桌面、伸肘及喝水分数组内比较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3个动作的MT、MUN、IC、EFA、SFA、SAA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前臂放桌面、伸肘动作的EFA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T、MUN、IC、SFA、SAA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两组患者喝水动作的EFA、SFA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T、MUN、IC、SAA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Kinect能精准反映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变化,适合运用于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Wolf运动功能测试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 KINECT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极限学习机的Fugl-Meyer量表自动评估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景丽 李亮 +2 位作者 郁磊 王计平 方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7-910,914,共5页
为实现脑卒中上肢居家康复评定的自动化和定量化,针对临床上最常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了FMA量表得分自动预测模型。选取FMA肩肘部分中的4个动作,采用固定于偏瘫侧前臂和上臂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 为实现脑卒中上肢居家康复评定的自动化和定量化,针对临床上最常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了FMA量表得分自动预测模型。选取FMA肩肘部分中的4个动作,采用固定于偏瘫侧前臂和上臂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采集24名患者的运动数据,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基于遗传算法(GA)和ELM进行特征选择,分别建立单个动作ELM预测模型和综合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对FMA肩肘部分得分进行精确的自动预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1849分。该方法突破了传统评定中主观性、耗时性的限制及对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依赖性,可方便用于居家康复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居家康复 Fugl-Meyer评定 加速度传感器 遗传算法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于俊 阮树莉 杜媛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6-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91例,常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91例,常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住院时间,出院前对患者康复训练知识和技能的准确性、干预前、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生活运动能力评分、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康复训练口述及动作演示准确性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常规组相比较均升高(P<0.05);住院期间、出院后的时间依从率和次数依从率与常规组相比较均升高(P<0.05);康复训练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煅炼的掌握程度,提升患者康复煅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训练 视频宣教 回授法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Bathel指数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彩虹 李小军 +3 位作者 周彩莲 刘莹莹 唐杰 周苗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9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 6例、对照1组7 6例和对照2组7 4例。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予反射...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 6例、对照1组7 6例和对照2组7 4例。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1疗程,3组均连续治疗2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等级、Berg平衡评分(BB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等级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P<0.0 5);3组BB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BBS、BI、FMA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能显著降低患侧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反射性抑制模式 改良Ashworth分级 Fugl-Meyer运动量表(fma)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下载PDF
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琳 徐守宇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大秦艽汤。治疗4周后,比较...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大秦艽汤。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肢痉挛改善率、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上肢痉挛总改善率观察组为70.59%,对照组为51.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HI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血清Hcy与NSE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cy与NSE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可以改善患者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和上肢功能,缓解神经受损,降低卒中相关蛋白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对卒中后肢体重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瘫痪 风痰瘀阻 大秦艽汤 综合康复 Fugl-Meyer评估量表(fm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下载PDF
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卒中后肩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乐琳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治疗4周后评...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治疗4周后评估肩痛、上肢运动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效果,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4.281,P<0.05)。治疗前,2组被动肩外展角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被动肩外展角度较治疗前明显扩大,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被动肩外展角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有助于扩大患者肩外展角度,缓解肩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肩痛 针灸 阿是超声波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 日常生活能力(ADL)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博 杜烨 沈晶晶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脑心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临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扎尼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分析脑心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临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扎尼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B、PT、TT、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FIB、PT、TT、APTT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FMA、MBI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脑心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脑心通胶囊 等速肌力训练 凝血功能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 改良Barthel指数(BMI)
下载PDF
针刺筋结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丹 董宝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筋结点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三组。康复组30例治疗脑卒中配合康复训练:1体位控制、2上肢负重、3患侧躯干牵张训练、4肩胛骨主动... [目的]观察针刺筋结点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三组。康复组30例治疗脑卒中配合康复训练:1体位控制、2上肢负重、3患侧躯干牵张训练、4肩胛骨主动运动训练、5冈上肌刺激手法,训练时间45~50min/次。经穴组30例针刺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臑会、曲池、合谷、外关,留针30min,1次/d;康复训练同康复组。经筋组30例按《中国经筋学》查找筋结点方法在患侧肩关节及上肢循按,针刺疼痛较重或伴肿胀黏连、条索状部位筋结点,重点循按筋结点:肩峰、天髎次、天宗次、肩内陵次、极泉次、肩痛点次、举肩次、肩前,留针30min,1次/d;康复训练同康复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价、肩峰与肱骨头间隙、肩关节复位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经筋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经穴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0%;康复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0%。临床疗效经筋组优于经穴组和康复组(P〈0.05)。Fugl-Meyer(FMA)评分三组均有改善(P〈0.05),经筋组优于经穴组和康复组(P〈0.05)。复位率经筋组优于经穴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针刺筋结点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脱骱 肩痹 针刺 筋结点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价法 肩峰与肱骨头间隙 肩关节复位率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大接经法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信君 梁家彬 +1 位作者 陆彦青 刘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930-1934,共5页
【目的】观察大接经法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现代康复训练,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大接经法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现代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软瘫期分期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大接经法联合软瘫期分期针刺治疗,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病例脱落,均能完成全部试验。(2)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FMA评分和MBI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大接经法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分期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接经法 分期针刺治疗 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丽 王惠 +1 位作者 董江涛 高艳华 《农垦医学》 2019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脑出血的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脑出血的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行动作观察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患者感觉传导通路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指数均明显小于治疗8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I指数在治疗8周后情况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SEP的N9、N2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变大;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N9、N20的潜伏期缩短值明显大于对照组,N9、N20的波幅增大值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康复有良好效果,上肢活动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和SEP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脑出血 上肢康复效果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下载PDF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西梅 安军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8期948-95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影响,寻找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统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影响,寻找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统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采用ND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以及观察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ND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优于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 中风 NDS量表评分 fma量表评分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益气法对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均仪 王袖平 +3 位作者 徐珊 常虹 林敏霞 方亮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法对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加服胞二磷胆碱钠片,治疗组加用益气法方... 目的:观察益气法对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加服胞二磷胆碱钠片,治疗组加用益气法方药益气消疲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简化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益气法方药益气消疲汤治疗卒中后疲劳,可有效缓解症状、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疲劳 气虚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气消疲汤 简化Fugl-Meyer量表(fma) 改良Barthel指数(MBI)
下载PDF
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洪慧毓 喻学春 刘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治疗组实际完成治疗及观察的患者共35例,对照组共36例。治疗组予小针刀松解肌筋...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治疗组实际完成治疗及观察的患者共35例,对照组共36例。治疗组予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2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予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CSI明显降低,FMA、ADL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及肢体痉挛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作用优于毫针针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脑卒中 针刀松解术 肌筋膜触发点 Ashworth肌张力分级 痉挛指数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简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头穴丛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琼帅 张钰 +3 位作者 汲广成 徐晓红 王宇峰 宋柏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观察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脱落5例)和对照组(36例,脱落6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前顶向百会、囟会向前... 目的: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观察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脱落5例)和对照组(36例,脱落6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前顶向百会、囟会向前顶等穴线透刺,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表(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及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肢及下肢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头穴丛刺可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痉挛程度,提升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肢体痉挛 头穴丛刺 改良Ashworth评分表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 改良BARTHEL指数
原文传递
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瑞雨 王瑞先 +4 位作者 肖凌勇 张悦欣 庞志喜 王庆新 戴晓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评价急性期不同时机介入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急性期内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时间自然形成早暴露组(51例)和晚暴露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1对匹配患... 目的:评价急性期不同时机介入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急性期内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时间自然形成早暴露组(51例)和晚暴露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1对匹配患者,即早暴露组31例,晚暴露组31例。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每日1次,不限定疗程。早暴露组于发病1~3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晚暴露组于发病11~14 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发病30、60 d观察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于治疗前、发病30d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分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针刺介入时机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60 d m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 d FM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针刺时机与患者发病30 d残障状态、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发病60 d残障状态独立相关(P<0.05)。与晚暴露组比较,早暴露组发病3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增加(OR=22.882,95%CI:4.034~129.778),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转为正常的可能性增加(OR=22.320,95%CI:3.454~144.213),发病6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亦增加(OR=8.650,95%CI:2.437~30.696)。结论:针刺介入时机是影响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残障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独立因素,早介入针刺疗效可能优于晚介入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刺 介入时机 改良Rankin量表评级 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梅思 吴丹丽 +5 位作者 李奎 马晓丹 陈培荣 沈鲁希 范萌 黄鹏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 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躯干功能训练,每次20min,每周5次,共4周;试验组接受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训练,每次20min,每周5次,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躯干障碍量表(TIS)和Fugl-Meyer平衡评分(FMA-B)分别对2组患者的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IS、FMA-B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的TIS、FMA-B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步行机器 躯干 平衡 躯干障碍量表 Fugl-Meyer平衡评分
原文传递
头针结合热敏灸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3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荣 杜小正 袁薇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热敏灸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头针治疗,治疗组配合头针结合热敏灸治疗...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热敏灸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头针治疗,治疗组配合头针结合热敏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 d,间隔1 d,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81.25%(2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热敏灸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头针 热敏灸 手软瘫 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 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老年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伟 夏文广 +1 位作者 郑婵娟 张阳普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老年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每天1次,每...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老年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上肢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及生存质量(SF-36)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sEMG、FMA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MBI及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MA评分改变值与MBI及SF-36改变值明显相关(r=0.891,P<0.01;r=0.723,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促进老年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原文传递
通元药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万宏 孙文玉 +3 位作者 毕鸿雁 徐朦婷 陈玉萧 郝世杰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通元药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通元药灸治疗。1次/d,30 min/次,每... 目的观察通元药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通元药灸治疗。1次/d,30 min/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33%,治疗组为90.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通元药灸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脑卒中 通元药灸 常规康复训练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 改良BARTHEL指数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音乐疗法对改善外伤性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林梅 彭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4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外伤性脑损伤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观察组则在常规运动康复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外伤性脑损伤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观察组则在常规运动康复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FI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对外伤性脑损伤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外伤性脑损伤 运动功能 音乐疗法 运动康复 康复治疗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功能独立性评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