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研究 被引量:593
1
作者 陈瑞全 吴建贤 沈显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建立中文版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下肢部分和总分)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方法同时使用校标法和分布法来确定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结果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目的建立中文版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下肢部分和总分)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方法同时使用校标法和分布法来确定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结果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下肢部分、总分)的组内重测信度分别为0.997、0.989和0.997,组间重测信度分别为0.993、0.952和0.990,MCID分别为4.58、3.31和6.0。结论通过本研究获得了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有助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人员识别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评定的变化值的真实性,能够确定是否符合临床意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脑卒中
下载PDF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评估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石艳 杨杭 +2 位作者 高真真 周晔 毛雅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 建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Fugl-Meyer(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 使用校标法和基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可视化方法确定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结果 使用校标法计算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 目的 建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Fugl-Meyer(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 使用校标法和基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可视化方法确定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结果 使用校标法计算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FMA-LE)得分的MCID为5.9,而ROC曲线中使用FAC(敏感度90%,特异度70%)发现FMA-LE的MCID得分为6(AUC=0.743,P=0.015),使用李克特分级(敏感度93%,特异度67%)发现FMA-LE的估计MCID得分为5(AUC=0.781,P=0.008).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为6分,在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达到6分变化的患者将感知到下肢功能有意义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脑卒 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下载PDF
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东林 邱周凌潇 +3 位作者 刘婉 寇智君 楚佳梅 包烨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观察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傍针刺组。康复组采用平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傍针刺组在康复组基础上采用传统针刺加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治... 目的观察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傍针刺组。康复组采用平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傍针刺组在康复组基础上采用传统针刺加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星期5次,连续治疗4星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星期后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10 m步行时间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4星期后两组Fugl-Meyer评分、10 m步行时间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傍针刺组Fugl-Meyer、10 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均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基础上,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步行安全性,从而减少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 头针平衡区 电针 卒中 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 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下载PDF
改良太极拳在中风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梅梅 戴馨 张轩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895-896,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太极拳在中风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中风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基... 目的观察改良太极拳在中风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中风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康复行改良太极拳康复技术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8 d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FMA量表上肢评分、下肢评分、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改良太极拳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运动功能康复 改良太极拳 fugl-meyer评定量表 BERG平衡量表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肢肿胀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燕 江露 吴蓓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175-179,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对气滞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肢肿胀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5例,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76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9例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护理模式干预。疗程均为30 d,...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对气滞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肢肿胀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5例,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76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9例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护理模式干预。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患肢肿胀程度、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自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生活质量[脑卒中专门化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语言晦涩、偏身麻木、肢体疼痛、面色发白、胸胁胀痛、舌脉象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CA、MCA、PCA V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3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肢肿胀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肢体功能,缓解其患肢肿胀等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患肢肿胀 穴位贴敷 中药足浴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早期神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友招 李煜 +2 位作者 袁玮 龚政 刘毅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6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利川仁济骨科医院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取神经科室的常规手段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利川仁济骨科医院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取神经科室的常规手段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神经科室的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神经康复医治,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能力不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神经康复 急性脑卒中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FM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4
7
作者 莫林宏 刘爱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3期4065-40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对照...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步态、平衡能力、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患肢/健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患肢/健肢)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上肢、下肢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和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步态,促进平衡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经颅磁刺激 康复功能训练 步态 平衡能力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
下载PDF
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FMA评分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兰兰 宋曼萍 耿翊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 探讨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焦氏头针... 目的 探讨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血清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BBS、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BS、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100β、BDN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100β、BDN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可减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元修复,改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障碍 头针 腹针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BERG平衡量表
下载PDF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国红 《国医论坛》 2015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足内翻(脑卒中后并发症)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足内翻(脑卒中后并发症)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足内翻角度、Fugl-Meyer(FMA-L)下肢功能评分及步行功能量表(FAC)评分情况,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足内翻角度显著降低(P<0.05),而且FMA-L下肢功能评分及FAC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足内翻角度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没有观察组明显;FMA-L下肢功能评分及FAC评分也有所提高,但升高幅度没有观察组明显。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运动疗法 足内翻 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 步行功能量表评分
下载PDF
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踝背屈功能障碍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濮芷怡 艾炳蔚 高润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踝背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采用巨刺法健患侧针刺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单纯患侧针刺治疗),各35例,两组均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踝背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采用巨刺法健患侧针刺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单纯患侧针刺治疗),各35例,两组均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每组治疗4周,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运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并测量腓肠肌内、外侧头的最大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比较iEMG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20.886±4.807)分,高于对照组[(17.686±4.588)分](t=2.849,P<0.01),两组健侧腓肠肌内侧头iEMG[(28.437±14.365)vs(31.200±13.587)μ·Vs]、外侧头iEMG[(37.100±17.254)vs(46.265±37.845)μ·V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侧腓肠肌内侧头i EMG[(18.725±6.453)vs(22.357±7.352)μ·Vs]、外侧头iEMG[(23.036±9.993)vs(30.738±14.375)μ·Vs]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2、-2.603,均P<0.05)。结论巨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改善卒中后踝背屈功能、缓解拮抗肌(腓肠肌)痉挛方面均有明显临床疗效,巨刺法相较常规针刺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踝背屈功能障碍 巨刺 fugl-meyer 下肢运动量表评分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六式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静 汪伍 +3 位作者 厉坤鹏 苏剑清 王晓蕾 冯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4周六式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六式太极拳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通过B... 目的:观察4周六式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六式太极拳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通过Balance Manager平衡测试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稳定极限测试、坐-站测试,通过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别评估患者的平衡、下肢功能与步行能力。结果:4周治疗后,稳定极限测试中两组患者向后和患侧的方向控制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坐-站测试的重心转移时间和重量对称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BS、FMA和FAC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BBS、FMA和FAC量表评分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周的六式太极拳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纯的常规康复训练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部分姿势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姿势平衡 太极拳 BERG平衡量表 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功能性步行量表
下载PDF
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玉玺 张同锴 齐瑞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0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方案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病残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2组BI评分及病残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BI评分及病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对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针刺 推拿 运动疗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对偏瘫患者FMA评分的影响和机制探讨
13
作者 王亚茹 魏凤才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对偏瘫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47例,镜像...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对偏瘫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47例,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将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BI)量表评分,以及Berg量表评分,治疗前后血清血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以及治疗前后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74%,比对照组的80.43%高;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而BI、Berg评分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T-3、NGF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下肢FMA评分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偏瘫患者,有助于减轻神经受损状况,加速肢体功能、平衡功能的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水平,改善神经细胞因子,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治疗 BOBATH技术 偏瘫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影响 机制
下载PDF
伸肌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陈汉基 冯重睿 +1 位作者 张新斐 陈汉波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18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伸肌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运动治疗、中频电刺激、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伸肌强化训练... 目的:探讨伸肌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运动治疗、中频电刺激、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伸肌强化训练,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伸肌强化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伸肌强化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fugl-meyer评分
原文传递
高压氧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朱振杰 胡玉明 +3 位作者 郭爱松 沈光宇 陈伟观 任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47-494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改善效果,以及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综合康...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改善效果,以及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及心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开始为每次1片,晨服;3 d后为每次1片,晨、午各服1次,共服用4周;治疗过程中不合并给予其他抗抑郁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方式,采用纯氧治疗,压力为0.12 MPa,治疗时间为90 min,qd,每周5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压氧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改善PSD症状,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高压氧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下载PDF
手部经络操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金璇 王妍 温晓彤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9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手部经络操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部经络操,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 目的:观察手部经络操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部经络操,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应用手部经络操可提高脑梗死患者ES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经络操 康复护理 脑梗死 ESCA评分 BARTHEL指数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
下载PDF
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芹 张淑青 杨科朋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血清Glu、GAB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74.60%(P<0.05)。治疗后,2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Glu水平较治疗前降低,GAB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lu水平低于对照组,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可有效调节血清Glu、GAB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针灸 中药湿热敷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下载PDF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媛 段登海 +7 位作者 周再华 尹平 王婧 许晓东 革康成 郭兴韬 谭方 陈琰东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1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解除肢体偏瘫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中风 针刺疗法 头针 体针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丽 王惠 +1 位作者 董江涛 高艳华 《农垦医学》 2019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脑出血的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脑出血的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行动作观察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患者感觉传导通路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指数均明显小于治疗8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I指数在治疗8周后情况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SEP的N9、N2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变大;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N9、N20的潜伏期缩短值明显大于对照组,N9、N20的波幅增大值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康复有良好效果,上肢活动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和SEP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脑出血 上肢康复效果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下载PDF
中医康复训练结合情志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莉亚 雷群芳 陈芬兰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7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予以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予以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2组均干预至出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Berg平衡量表(BBS)、跌倒功效量表(MFE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分别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负性情绪、平衡能力、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于治疗前及出院前1天分发自拟调查问卷,评估2组对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OTCA、BBS、MFES、Barthel指数、FMA评分及疾病知识、预防跌倒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认知功能、平衡能力及运动能力,起到预防跌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跌倒 中医康复训练 情志干预 认知功能评定量表 跌倒功效量表 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