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一致性和敏感性检验及其优越性体现(英文)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海波 曾湘豫 +4 位作者 张文记 秦斌 郑剑晖 李淑华 王新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62-763,共2页
目的:对反映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分量表——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分量(motordysfunctionratingscaleforParkinson'sdiseaese,MDR-SPD)的一致性和敏感性的评定,体现其优越性。方法:对5个评定者之间用MDRSPD评价20例帕金森病... 目的:对反映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分量表——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分量(motordysfunctionratingscaleforParkinson'sdiseaese,MDR-SPD)的一致性和敏感性的评定,体现其优越性。方法:对5个评定者之间用MDRSPD评价2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的评分结果做Kappa检验;对另20例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该量表15个项目的Kappa检验,最低K=0.66,最高K=0.97;20例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分别为(19.68±7.94),(16.03±7.19)分,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13,P<0.001)。结论:MDRSPD评定者之间一致性良好,且能敏感地反映出病情变化,可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分量 敏感性检验 治疗
下载PDF
综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文龙 余瑞云 薛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抑郁状况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较治疗显著升高(P<0.01),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综合心理干预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汉密顿抑郁量 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分量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1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可显著提高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技术 运动发育迟缓 BERG平衡量 Barthel指数分量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脑-肢协同调控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4
作者 姚先丽 李坤彬 +3 位作者 刘亚鸽 温小鹏 吴志远 焦冰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36-41,共6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脑-肢协同调控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脑-肢协同调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脑-肢协同调控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脑-肢协同调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流变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HC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P、Hcy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2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Fib、血浆黏度、HCT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3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FMA、BBS、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脑-肢协同调控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肌力、肌张力下降等症状,减轻炎症,促进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补阳还五汤 脑-肢协同调控 fugl-meyer运动功能分量
下载PDF
中医推拿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莹 孟蓓毅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0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记录2组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为5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为(32.17±4.97) d,对照组为(39.85±5.9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疗法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中医推拿 运动康复训练 Lysholm膝关节功能分量
下载PDF
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宁 郄淑燕 +1 位作者 郑广昊 公维军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靳三针疗法,选取病灶侧头部...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靳三针疗法,选取病灶侧头部行颞三针,患侧上肢行肩三针、手三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MVF。治疗6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等级判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评估手部精细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9.3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上肢部分)、UE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部分)、UEFT、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MVF相较单一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疗法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 脑卒中 上肢偏瘫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分量 Carroll手功能 改良BARTHEL指数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晓莉 杨莎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期108-110,共3页
目的脑卒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6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采... 目的脑卒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6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采取常规护理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利用Fugl-Meyer评分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分别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肢体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常规护理 康复护理 fugl-meyer分量 肢体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临床路径的疗效研究: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邹颖 王红星 +14 位作者 付娟娟 任彩丽 刘守国 伊文超 夏楠 蔡德亮 陈伟 万春晓 沈光宇 潘化平 冯玲 项洁 苏敏 王德强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从临床功能角度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临床路径康复方案的效果,为脑卒中社区康复临床路径的优化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随机分为临床路... 目的:从临床功能角度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临床路径康复方案的效果,为脑卒中社区康复临床路径的优化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129例)和常规康复组(118例)。临床路径组进入社区康复临床路径并执行相应康复治疗方案,常规康复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不进入临床路径,对康复治疗内容及时间不做要求。主要结局指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次要结局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对两组患者ADL能力、综合功能水平、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康复治疗前后的MBI差值、MBI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FMA差值及FMA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临床路径结合规范化的康复方案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改善患者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脑卒中 社区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良BARTHEL指数 fugl-meyer运动功能分量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彩虹 李小军 +3 位作者 周彩莲 刘莹莹 唐杰 周苗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9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 6例、对照1组7 6例和对照2组7 4例。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予反射...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 6例、对照1组7 6例和对照2组7 4例。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1疗程,3组均连续治疗2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等级、Berg平衡评分(BB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等级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P<0.0 5);3组BB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BBS、BI、FMA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能显著降低患侧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反射性抑制模式 改良Ashworth分级 fugl-meyer运动(fma) 神经功能缺损分(NIHSS)
下载PDF
改良药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玲 王丽丽 +4 位作者 陈惠珍 郭翠萍 张玉峰 黄裕金 郭思敏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2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药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伴有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改良药熨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2组肩痛视觉模拟评... 目的:观察改良药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伴有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改良药熨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2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和治疗2疗程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F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药熨疗法相较于常规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体现中医康复护理的特色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肩手综合征 药熨疗法 视觉模拟分(VAS) fugl-meyer运动功能(fma)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卒中后肩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乐琳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治疗4周后评...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治疗4周后评估肩痛、上肢运动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效果,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4.281,P<0.05)。治疗前,2组被动肩外展角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被动肩外展角度较治疗前明显扩大,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被动肩外展角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阿是超声波治疗有助于扩大患者肩外展角度,缓解肩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肩痛 针灸 阿是超声波 视觉模拟疼痛分(VAS) fugl-meyer运动功能分量(fma) 日常生活能力(ADL)
下载PDF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丹丹 彭辰 陆宇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前后采用HAMD、FMA评定...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前后采用HAMD、FMA评定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脑卒中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运动功能 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 fugl-meyer运功功能价量(fma)
原文传递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介入溶栓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丽伟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总结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脑梗死介入溶栓后的患者,做好溶栓术前准备,溶栓术后予以亚低温治疗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置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及运动功能评分(... 目的总结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脑梗死介入溶栓后的患者,做好溶栓术前准备,溶栓术后予以亚低温治疗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置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及运动功能评分(FMA)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结合系统的护理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 局部亚低温 神经功能 欧洲卒中分量 运动功能 护理
下载PDF
中国南北方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疗效的差异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颖 王红星 +8 位作者 付娟娟 任彩丽 陈伟 万春晓 沈光宇 冯玲 项洁 苏敏 王德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96-259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位置带来的自然环境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方法以淮河为界,收集南京、无锡、苏州、绍兴等南方地区和徐州、滨州、天津等北方地区的111例患者,分为南方组(n=70)和北方组(n=41),进行规范的8 ...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位置带来的自然环境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方法以淮河为界,收集南京、无锡、苏州、绍兴等南方地区和徐州、滨州、天津等北方地区的111例患者,分为南方组(n=70)和北方组(n=41),进行规范的8 w社区康复治疗。分别于入组时、社区康复治疗8 w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南、北方患者经过8 w的临床路径社区康复治疗,MBI、FMA、SS-QOL评分较康复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0.05);两组8 w末与入组时的MBI、FMA评分增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S-QOL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北方在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功能的疗效上不受地域因素影响;但南方在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优于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社区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良BARTHEL指数 fugl-meyer运动功能分量
下载PDF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运动障碍中心的一种简易规范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检查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莉 王培芝 +1 位作者 王铭维 StanleyFahn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59-662,共4页
本文所介绍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检查方法,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运动障碍及相关疾病中心Fahn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简易规范的门诊检查方法。经Fahn教授的授权,本文的中国籍作者进行了翻译,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本文所介绍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检查方法,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运动障碍及相关疾病中心Fahn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简易规范的门诊检查方法。经Fahn教授的授权,本文的中国籍作者进行了翻译,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了适当的修订,在我刊上正式发表。国际上通用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运动检查第18~31项的相关内容,在本文介绍的检查方法中均有体现,且还多包含了针对脑神经的检查项目。此外,颈部肌张力检查、手指抖动试验、躯干摇晃检查等项目的内容也都更为详尽,并增加了画螺旋试验和书写检查的项目。本文虽是很不错的临床经验总结,但检查项目内容略为偏多、稍显繁琐,其在我国帕金森病门诊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何,则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我们也期待着在门诊实践中使用该方法的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分量 哥伦比亚大学 运动功能 运动障碍 查方 美国 检查项目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中医康复训练结合情志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莉亚 雷群芳 陈芬兰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7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予以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予以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2组均干预至出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Berg平衡量表(BBS)、跌倒功效量表(MFE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分别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负性情绪、平衡能力、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于治疗前及出院前1天分发自拟调查问卷,评估2组对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OTCA、BBS、MFES、Barthel指数、FMA评分及疾病知识、预防跌倒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干预联合中医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认知功能、平衡能力及运动能力,起到预防跌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跌倒 中医康复训练 情志干预 认知功能定量 跌倒功效量 fugl-meyer运动分量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王华 孙树乾 +1 位作者 黄哲 张源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天训练2次,1次30分钟,1周训练6天,共两周;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天训练2次,1次30分钟,1周训练6天,共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1天1次,1周针刺6天,共两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价肩痛缓解情况,FMA-U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评分评价患侧上肢活动改善情况以及评价患肩关节的前屈、外展主动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痛程度缓解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痛程度缓解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提升更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相比,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减轻PSSP疼痛程度、提高患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提升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卒中 肩痛 视觉模拟 运动功能分量
下载PDF
应用恩卡他朋辅助左旋多巴治疗稳定性帕金森病的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
18
作者 Olanow C.W. Kieburtz K. +1 位作者 Stern M. 郭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61-62,共2页
Background: The catechol O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entacaponeacts by exte nding the elimination half life of levodopaand is currently approved as an adju nct to levodopa for the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Background: The catechol O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entacaponeacts by exte nding the elimination half life of levodopaand is currently approved as an adju nct to levodopa for the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PD) with mo torfluctuation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if the addition of entacapone administr ation provides benefit to levodopa treated PD patients who have a stable respon se to levodopa and do notexperience motor complications. Design: Prospective, do ubleblind,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Setting: Outpatient multicenter study. Pati ents: Female and male patients 30 years or older with idiopathic PD receiving st able doses of levodopa or carbidopa with or without other dopaminergic therapies and who did not experience motor fluctuations were eligible for the study. Main Outcome Measures: Parkinsonian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addit ion of entacapone did not improve motor scores on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 se Rating Scale in levodopa treated PD patients who did not experience motor fl uctuations. The mean ±SE adjusted change between baseline and final treatment v isitwas -0.9±0.35 in the entacapone group and -0.8 ±0.35 in the placebo grou p (P = .83).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ith entacapone treatment was detected in s everal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including the Parkinson Disease Questionnaire 39, the 36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the Parkinsons Symptom Inventory, and investigator and subject Clinical Global Assessments. The drug was well tolerated by patients in this population . Conclusions: The 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entacapone, used as an adjunct to levodopa in PD patients who do not experience motor fluctuations, doe s not improv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otor scores but does im prove a variety of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卡他 安慰剂对照 双盲研究 多巴胺能药物 分量 辅助用药 运动功能 症状调查
下载PDF
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早期帕金森病:对3525例患者17项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
19
作者 Ives N.J. Stowe R.L. +1 位作者 Marro J. 黄卫东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2,共2页
Objective: To quantify more reliably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monoamine oxidase type B inhibitors (MAOBIs)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Data sources: Searches of the Cochrane Library, Medline, Embase, PubMed, and W... Objective: To quantify more reliably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monoamine oxidase type B inhibitors (MAOBIs)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Data sources: Searches of the Cochrane Library, Medline, Embase, PubMed, and We b of Science for years 1966-2003, plus major journals in the field, abstract bo oks, and proceedings of meetings, for randomised trials comparing MAOBIs with pl acebo or levodopa. Data extraction: Available data on mortality, motor complicat ions, side effects,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linician rated disability (for ex ample, unified Par 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were extracted from 17 trial s and combined using standard meta analytic methods.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 fference in mortality existed between patients on MAOBIs and control patients (o dds ratio 1.13, 95%confidence interval 0.94 to 1.34; P=0.2). Patients randomise d to MAOBIs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total scores, motor score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ores on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at three month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aking placebo; they were also less likely to nee d additional levodopa (0.57, 0.48 to 0.67; P < 0.00001) or to develop motor fluc tuations (0.75, 0.59 to 0.95; P = 0.02). No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 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or withdrawal of patients. Conclusions: M AOBIs reduce disability, the need for levodopa, and the incidence of motor fluct uations, without substantial side effects or increased mortality. However, becau se few trials have compared MAOBIs with other antiparkinsonian drugs, uncertaint y remains about the relative benefits and risks of MAOBIs. Further large, long t erm comparative trials that include patient r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are n 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帕金森 B型单胺氧化酶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荟萃分析 运动症状 临床功能 抗帕金森病药物 分量 随机试验
下载PDF
滑膜炎片联合尼美舒利治疗对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王鹏 焦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2089-2093,共5页
目的探讨滑膜炎片联合尼美舒利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滑膜炎100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0.1 g/次,2次/d。在... 目的探讨滑膜炎片联合尼美舒利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滑膜炎100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0.1 g/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滑膜炎片,3片/次,3次/d。两组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KSS)和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评分表(SF-36)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肿胀、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KSS评分和ST-36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而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MMP-3、PGE2、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美舒利与滑膜炎片协同治疗,能较快的纠正临床症状状态,膝关节活动功能提升明显,局部炎症反应减弱,生活质量显著增强,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片 尼美舒利分散片 膝关节滑膜炎 关节运动功能 疼痛视觉模拟分量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