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Fuhe River and Baiyangdian Lake,North China 被引量:19
1
作者 Guocheng Hu Zhencheng Xu +5 位作者 Jiayin Dai Bixian Mai Hong Cao Jianshe Wang Zhimin Shi Muqi X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833-1839,共7页
Ninetee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aiyangdian Lake and its inflowing river (Fuhe River) in North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and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DBDPE).... Ninetee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aiyangdian Lake and its inflowing river (Fuhe River) in North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and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DBDP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BDEs and DBDPE in sediments ranged from 5.5 to 300.7 ng/g dry weight (dw) and 1.1 to 68.2 ng/g dw, respectively. Their levels in sediments in Fuhe Riv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Balyandian Lake. Compared to data from other regions, the PBDE level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Baiyangdian Lake and Fuhe River were in the medium to lower range. Among the PBDE congeners, BDE209 was predominant, with contributions to the total PBDEs ranging from 79.4% to 97.3% in sediment samples. For the lowly brominated congeners (tri- to hepta-BDE), BDE47 and BDE99 were the most abundant, which contributed 52.1% and 44.1% to the sum of tri- to hepta-BDEs in the sediments from Baiyangdian Lake and Fuhe River, respectively. The compositional patterns of PBDEs in Baiyangdian Lake sediments indicated that technical deca-BDE mixture was the major pollutant sources with a minor contribution of penta-BDE mixture.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Fuhe River as a possibly potential sources of PBDEs contamination in Baiyangdian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CONTAMINATION profile Baiyangdian Lake fuhe river
原文传递
基于水情变化的河流生态流量阈值及多时间尺度保障率计算
2
作者 陈雪 徐富刚 +4 位作者 李琴 肖睿 谢亨旺 邓海龙 贾卓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6,156,共10页
为加强河流生态流量阈值及保障率计算对天然水文情势变化的适应性,提出了基于水文集合分位数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根据河流长序列实测径流数据,在年际和年内划分不同水文情景,基于生态流量水文集合的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确定年内汛期、... 为加强河流生态流量阈值及保障率计算对天然水文情势变化的适应性,提出了基于水文集合分位数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根据河流长序列实测径流数据,在年际和年内划分不同水文情景,基于生态流量水文集合的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确定年内汛期、非汛期生态流量阈值下限,以丰、平水年组的计算结果分别作为平、枯水年组的生态流量理想值,结合生态流量中长期和短期保障率,计算分析河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抚河下游应用结果表明:综合水情变化的生态流量阈值和多时间尺度保障率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天然河流年际和年内水情变化,更准确识别河流水文健康状况;丰、平、枯水年组抚河下游年均生态流量阈值下限分别为156.49、90.43、29.54 m 3/s;不同时间尺度下抚河下游生态流量的保障程度均较低,中长期保障率大于短期保障率,中长期和短期保障率分别为63.64%~93.11%、42.50%~9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阈值 生态流量保障率 水文情势 抚河下游
下载PDF
府河汛期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3
作者 吴浩 葛京 陈新永 《河北渔业》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常年有水入白洋淀的府河为研究对象,从河流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鱼类、大型维管束植物等方面开展汛期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通过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FEQI结果显示: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为上游良好、中游... 以常年有水入白洋淀的府河为研究对象,从河流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鱼类、大型维管束植物等方面开展汛期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通过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FEQI结果显示: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为上游良好、中游和下游中等。研究发现,不同水文条件下水生生物密度及生物量存在局部差异;府河的生物多样性趋于平稳。总体来看,保定市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态在中等-良好之间,上游段良好,中游下游河段水质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府河 水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
下载PDF
上游干支流洪水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的影响——以鄱阳湖抚河为例
4
作者 江聪 刘章君 温天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2-1240,I0028,I0029,共11页
较大流域下游的洪水往往是由上游干支流洪水叠加形成,而上游洪水变量一般会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为揭示流域不同来源洪水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选取江西省抚河流域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广义回归模型构建下游洪水变量... 较大流域下游的洪水往往是由上游干支流洪水叠加形成,而上游洪水变量一般会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为揭示流域不同来源洪水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选取江西省抚河流域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广义回归模型构建下游洪水变量对上游干支流洪水变量的条件分布,以此刻画上下游洪水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二维Copula函数建立上游干支流洪水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最后由全概率公式推导出下游洪水频率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洪水频率分布推导法对抚河李家渡站的洪水频率分布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是影响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相关性的强度与尾部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的均值没有影响,但均对偏态系数C_(v)与峰度系数C_(s)等高阶统计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的C_(v)值会随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的增强呈现增加趋势,上尾相关性越强,C_(v)和C_(s)越大;流域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强度及上尾相关性的增强都会导致下游极端洪水风险升高,此外,重现期较长的极端水文设计值对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的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频率分布 洪水变量相关性 全概率公式 COPULA函数 抚河
下载PDF
气候与社会经济变化下抚河流域氮磷负荷变化
5
作者 王媛 苏布达 +2 位作者 姜彤 王艳君 单敬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目前对氮磷预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不变的假定,缺少考虑社会经济动态变化对氮磷负荷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和社会经济共同作用下氮磷负荷的变化,选取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情景完善的5个气候模式中的7个气候情景... 目前对氮磷预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不变的假定,缺少考虑社会经济动态变化对氮磷负荷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和社会经济共同作用下氮磷负荷的变化,选取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情景完善的5个气候模式中的7个气候情景SSPs(SSP1-1.9、SSP1-2.6、SSP2-4.5、SSP3-7.0、SSP4-3.4、SSP4-6.0、SSP5-8.5),采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变化共同作用下抚河流域2021~2050年氮磷负荷相对基准期(1995~2014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社会经济变化是氮磷负荷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1981~2020年气候对总氮负荷变化的贡献率从14.4%上升到18.2%,对总磷负荷变化的贡献率从13.5%上升到17.8%,表明气候变化对总氮总磷负荷的影响在增加,社会经济变化对总氮总磷负荷的影响减小。②抚河流域多年平均总氮负荷量约9333.4 t,1995~2014年以-113.7 t/a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对于基准期,流域总氮负荷量在2021~2050年预计呈显著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总氮负荷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干流附近,中游东部和西部总氮负荷较低。③抚河流域多年平均总磷负荷量约1632 t,1995~2014年以2.1 t/a速率呈上升趋势;2021~2050年流域总磷负荷量相比基准期将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在流域出口及中下游总磷负荷浓度较高,中游东部和上游总磷负荷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负荷 未来预估 气候变化 社会经济 CMIP6 SWAT模型 抚河流域
下载PDF
抚河流域极端降水变化及其对输沙量的影响
6
作者 肖谷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3期3-10,共8页
本文基于抚河流域1960—2018年逐日降水和输沙量的历史数据,分析极端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对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抚河流域8种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增长趋势;8种极端降水指数空间上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三种格局;... 本文基于抚河流域1960—2018年逐日降水和输沙量的历史数据,分析极端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对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抚河流域8种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增长趋势;8种极端降水指数空间上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三种格局;抚河输沙量呈不显著减小趋势(Z=-1.48),人类活动是流域输沙量减小的主导因素;极端降水指数和输沙量呈正相关,总体上存在1年、4年、16年的周期性显著共振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输沙量 抚河流域 影响评估
下载PDF
白洋淀主要来水河流之一:府河水环境治理效果评估
7
作者 周洲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府河作为白洋淀的主要来水河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了多项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本研究对修复后府河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基于获得数据,结合PCA分析及模糊层次评价法分析了府河水质现状和首要水质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 府河作为白洋淀的主要来水河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了多项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本研究对修复后府河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基于获得数据,结合PCA分析及模糊层次评价法分析了府河水质现状和首要水质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治理前后府河水质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河 水质评价 首要水质影响因素 治理效果评估
下载PDF
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金丽 周祖昊 +3 位作者 刘佳嘉 严子奇 李国文 王钦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6,105,共8页
农业干旱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研究其影响机制是科学应对农业干旱的前提。以长江流域的抚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二元水循环模型评估了农业干旱的演变规律,并采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农业干旱演变... 农业干旱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研究其影响机制是科学应对农业干旱的前提。以长江流域的抚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二元水循环模型评估了农业干旱的演变规律,并采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农业干旱演变的贡献。结果表明:抚河流域农业干旱呈现减少趋势,在1980年出现突变现象。相对于1956~1980年,1981~2019年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的月平均干旱历时和月平均干旱强度均减少,其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起到减缓的作用。具体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灌区单元农业干旱历时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1.0%和-69.0%,对干旱强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3.5%和-66.5%;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他单元农业干旱历时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4.3%和-25.7%,对干旱强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0.1%和-39.9%。降水作为导致干旱发生的关键因素,其变化期年均值高于基准期年均值,因此使得气候变化在农业干旱演变过程中起到减缓的作用。相应地,在表征人类活动的各项指标中,水库库容增加能一定程度保证干旱发生时的农业用水量,同时社会经济取用水量和灌溉面积的增加能弥补作物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的不足,保证作物的正常发育,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缓解农业干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多因素归因分析方法 抚河流域
下载PDF
白洋淀流域府河夏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水质的指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仲伟 陈思宝 +2 位作者 汪家鑫 熊飞 喻记新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探究白洋淀入淀河流府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现状,于2020年夏季对府河5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并基于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对府河夏季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府河夏季共鉴定出浮游植... 为探究白洋淀入淀河流府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现状,于2020年夏季对府河5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并基于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对府河夏季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府河夏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11种属,群落组成以绿藻门、硅藻门为主,其次是蓝藻门,优势种包括微囊藻(Microcysti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冠盘藻(Stephanodiscus sp.)和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各采样断面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为13.51×10^(6)ind/L、5748.8×10^(-3)mg/L,各采样断面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均值分别为2.36、3.25和0.59,显示夏季府河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高.根据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夏季府河整体水质状况为中-富营养;根据H、D值,夏季府河整体水质状况为β-中污染;根据J值,夏季府河整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夏季府河水质状况为轻-中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 生物学评价 府河 白洋淀
下载PDF
“双碳”情景下抚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媛 苏布达 +3 位作者 王艳君 占明锦 杨晨辉 姜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1,共8页
根据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SSPs-RCPs分为“双碳”情景(SSP1-1.9、SSP1-2.6、SSP2-4.5、SSP4-3.4、SSP4-6.0)和高碳情景(SSP3-7.0、SSP5-8.5)。采用SWAT水文模型,分析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 根据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SSPs-RCPs分为“双碳”情景(SSP1-1.9、SSP1-2.6、SSP2-4.5、SSP4-3.4、SSP4-6.0)和高碳情景(SSP3-7.0、SSP5-8.5)。采用SWAT水文模型,分析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抚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以期为“双碳”目标下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建议。研究表明:(1)1961—2019年,抚河流域实测年平均气温以0.18℃/(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年降水以-32.8 mm/(10 a)速率显著下降。(2)“双碳”情景下,相较基准期(1995—2014年),近期、中期、末期抚河流域年均气温增幅依次加大;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同期年平均流量呈上升趋势;9月份至次年2月份平均流量增加,3—7月份平均流量呈下降趋势;日流量的丰水极值下降,枯水极值则有所增加,水文极端事件发生可能性降低。(3)与“双碳”情景对比,高碳情景下年均气温增幅更大;近期和末期年降水增幅明显;年平均流量整体增幅大于“双碳”情景,5—10月份平均流量增幅明显;丰水极值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温降水变化 “双碳”情景 未来预估 抚河流域
下载PDF
抚河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影响机制研究
11
作者 郑金丽 周祖昊 +3 位作者 刘佳嘉 严子奇 李国文 王钦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4,共8页
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发生的前兆,探究影响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主要因素对建立有效的基于气象干旱的水文干旱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抚河流域为例,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分别评估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并构建基于流域... 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发生的前兆,探究影响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主要因素对建立有效的基于气象干旱的水文干旱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抚河流域为例,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分别评估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并构建基于流域分布式二元水循环模型的干旱传播评估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影响贡献量分解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干旱传播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建立的抚河流域分布式二元水循环模型模拟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纳什效率系数大于0.85,相对误差在5%之内;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关系变化的时间是1980s—1990s。相对于1956—1990年,1991—2019年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的传播率降低了8.3%;在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影响中,气候变化的减缓作用占主导地位,贡献量为-9.9%;其次是人类活动的加剧作用,贡献量为1.6%;降水作为干旱的主要致灾因子,变化期增加了144.3 mm,这对于减弱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敏感性起到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传播规律 影响机制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二元水循环模型 抚河流域
下载PDF
抚河南昌段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喻成功 章艳红 +2 位作者 陈俊华 孙凯璇 方梦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9,共9页
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6月在抚河南昌段分别采集了地表水样31个和地下水样11个,对水体中的9种离子(K^(+)、Ca^(2+)、Na^(+)、Mg^(2+)、Cl^(-)、SO_(4)^(2-)、HCO_(3)^(-)、CO_(3)^(2-)、NO_(3)^(-))、pH及TDS进行了测定,运用统计分析、Pi... 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6月在抚河南昌段分别采集了地表水样31个和地下水样11个,对水体中的9种离子(K^(+)、Ca^(2+)、Na^(+)、Mg^(2+)、Cl^(-)、SO_(4)^(2-)、HCO_(3)^(-)、CO_(3)^(2-)、NO_(3)^(-))、pH及TDS进行了测定,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水质评价进行水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离子含量和pH受季节影响明显,枯水期和丰水期阴、阳离子分别以HCO_(3)^(-)和Ca^(2+)为主;枯水期各离子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差异性大于丰水期;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Na-HCO_(3)^(-),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密切且转化频繁;水化学控制因素以岩石风化为主,但在丰水期具有向大气降水控制型过渡的趋势;不同离子参数间整体具有显著相关性;适宜性评价结果整体为优良,丰水期优于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控制因素 灌溉适宜性 地下水 抚河南昌段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偏好的用水冲突协调方法
13
作者 王发强 付湘 +2 位作者 靳伟荣 谢亨旺 刘双郡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分析利益相关者目标间的冲突得到非劣解集,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偏好、非合作偏好和合作偏好,在非劣解的基础上建立用水冲突协调模型,获得其偏好的协调解,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偏好对不同用水部... 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分析利益相关者目标间的冲突得到非劣解集,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偏好、非合作偏好和合作偏好,在非劣解的基础上建立用水冲突协调模型,获得其偏好的协调解,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偏好对不同用水部门的影响。以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模型求解,结果表明:非劣解集上的模型解提升环境效用是以降低经济效用为代价的;平等偏好模型与非合作偏好模型得到的协调解与合作偏好模型的协调解近似,说明在利益相关者难以达成合作的情况下,在非劣解集上的平等偏好模型解与非合作偏好模型解可替代合作偏好模型解;相比于传统总效用最大的决策方法,3种偏好模型都更注重环境效用;赣抚平原灌区的缺水量主要由农业用水部门分担,原因在于农业用水部门用水量占比约为40%,排污量占比约为30%,为了减少总排污量,需要减少排污量较大的部门用水量,也是需要的节水量。研究成果为节水优先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实用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 冲突协调方法 平等偏好 非合作偏好 合作偏好 赣抚平原灌区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抚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活化策略研究--以抚州市金溪县城湖村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步青 涂潇蓝 黄子越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86-88,共3页
抚河流域历史悠久,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是江西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城湖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城湖村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城湖村空间形态特征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活化利用策略... 抚河流域历史悠久,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是江西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城湖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城湖村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城湖村空间形态特征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活化利用策略,以期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抚河流域 传统村落 活化利用
下载PDF
江西抚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15
作者 廖恒 马中元 +3 位作者 刘懿枢 陈鲍发 谭睿 郭建华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2期79-82,94,共5页
文章介绍了研究资料的来源,阐述了统计分析、天气学原理、雷达气象学原理等方法以及流域分布情况,并利用以上资料和方法,对江西抚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分析结果为做好江西抚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 文章介绍了研究资料的来源,阐述了统计分析、天气学原理、雷达气象学原理等方法以及流域分布情况,并利用以上资料和方法,对江西抚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分析结果为做好江西抚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流域 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回波特征
下载PDF
抚河周边龙头山地区土-水系统中重(类)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16
作者 章艳红 喻成功 +2 位作者 唐玉红 孙凯璇 时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2-1932,共11页
选择抚河南昌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抚河周边龙头山地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6月共采集土壤样品16个,地表水及沉积物样品各5个,地下水样品4个,利用ICP-OES测试分析As、Cd、Cr、Cu、Ni、Pb、Zn等7种重(类)金属含量,采用反距离插值法研... 选择抚河南昌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抚河周边龙头山地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6月共采集土壤样品16个,地表水及沉积物样品各5个,地下水样品4个,利用ICP-OES测试分析As、Cd、Cr、Cu、Ni、Pb、Zn等7种重(类)金属含量,采用反距离插值法研究土-水系统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主要集中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其含量普遍高于上地壳金属浓度(UCC),与其他流域相比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空间离散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整体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抚河沿岸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邻近土壤和沉积物中采样点间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邻近土壤/沉积物和地表水/地下水间无显著相关性;重金属Cu、Cr、Pb、Ni、Zn主要来源于自然因素中的岩石风化,As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Cd则来源于工农业复合污染.研究结果可为抚河流域土-水体系统中重金属来源分析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水系统 空间分布 来源分析 抚河
下载PDF
府河-白洋淀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39
17
作者 胡国成 许木启 +4 位作者 许振成 戴家银 曹宏 彭晓武 齐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含量水平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华北平原的府河和白洋淀中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研究了19个沉积物样品和3个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含量水平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华北平原的府河和白洋淀中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研究了19个沉积物样品和3个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生物效应浓度法评估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并初步分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受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Zn、Pb、Cu和Cd污染较为严重,府河沉积物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强于白洋淀。相关分析显示府河和白洋淀重金属污染具有相似污染源,保定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府河沿岸金属冶炼企业很可能是白洋淀地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从城市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修复、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白洋淀区域重金属污染控制对策与建议,为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沉积物 府河 白洋淀
下载PDF
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中DDTs的分布特征和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国成 李凤超 +5 位作者 戴家银 罗孝俊 麦碧娴 陈社军 曹宏 许木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91-896,共6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府河和白洋淀共计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W(DDTs)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W(DDTs)为1.74~51.33ng/g(以干质量计),平均值为11.01ng/g,其分布特征呈现从府河到白洋淀逐渐递减的趋势.与...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府河和白洋淀共计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W(DDTs)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W(DDTs)为1.74~51.33ng/g(以干质量计),平均值为11.01ng/g,其分布特征呈现从府河到白洋淀逐渐递减的趋势.与国内其他地区沉积物相比,府河和白洋淀地区DDTs的污染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P,P′-DDT所占比例较大,是最主要的异构体.大部分样品中W(DDD)/w(DDE)大于1,而W(DDT)/W(DDE+DDD)小于1,说明研究区DDT处于厌氧环境条件,且没有新的DDT输入.该地区DDTs主要来源于农田土壤侵蚀及工业废水排放.潜在风险评估表明,府河和白洋淀的表层沉积物中DDTs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DDTs) 分布特征 风险评估 沉积物 府河 白洋淀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抚河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罗蔚 张翔 +1 位作者 邹大胜 黄燕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82,共8页
抚河是鄱阳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其径流变化研究对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鄱阳湖流域抚河上、中、下游8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抚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Mann—... 抚河是鄱阳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其径流变化研究对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鄱阳湖流域抚河上、中、下游8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抚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几十年内抚河年、月径流变化规律及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抚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但不均匀性在流域内空间差异较小;(2)受水利工程调蓄影响,径流年内分配越来越均匀;(3)不同年代年径流特性存在差异,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径流相对稳定,90年代中期到2002年,呈较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后,表现为下降趋势;(4)月径流变化有增有减,基本规律为枯水期(11月一次年3月)月径流量基本呈上升趋势,洪水期(4~6月)月径流基本呈下降趋势;(5)抚河的年降水量在2002年附近发生突变减少,与年径流量突变时间基本吻合,说明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流域抚河入湖径流的减少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抚河 Mann—Kendall 径流 年内分配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山洪预警临界雨量计算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淑雅 江善虎 +3 位作者 任立良 沈鸿仁 袁飞 郑巍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390,共7页
以抚河流域3个山丘小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进行精细化模拟,利用率定后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临界雨量试算,得出各流域不同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预警时段组合条件下临界雨量。将计算所得临界雨量与实测暴雨洪... 以抚河流域3个山丘小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进行精细化模拟,利用率定后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临界雨量试算,得出各流域不同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预警时段组合条件下临界雨量。将计算所得临界雨量与实测暴雨洪水过程和设计暴雨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临界雨量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说明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可应用于抚河流域山洪预警临界雨量确定,并为抚河流域山洪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雨量 新安江模型 土壤含水量 山洪预警 抚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