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情景的闽三角地区林地生态网络构建
1
作者 肖瑶 刘渺渺 +3 位作者 梁冠敏 胡喜生 林森 巫志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50-1759,共10页
探索不同尺度情景下的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揭示其空间分布和特征差异,为区域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闽三角地区为例,借助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探讨2000、2010和2020年森林景观结构动态变化;根据动物迁徙特点设置多... 探索不同尺度情景下的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揭示其空间分布和特征差异,为区域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闽三角地区为例,借助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探讨2000、2010和2020年森林景观结构动态变化;根据动物迁徙特点设置多尺度情景[小(栖息地面积60 hm^(2),扩散距离10 km)、中(300 hm^(2),30 km)、大(500 hm^(2),60 km)、超大(1000 hm^(2),100 km)],利用Linkage Mapper提取不同尺度情景下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分析生态网络的适用性和特征。结果表明,1)近20年来,闽三角地区林地核心区面积比重下降0.63%,破碎化程度增加;核心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地丘陵地带,而东部沿海地区核心区斑块较少。2)近20年来,修正中介中心性指数和斑块重要性指数均增大,说明闽三角地区生态源地连通性有所增强,且两个指数均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尺度越大,生态源地连通性越高。3)以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网络,小、中、大和超大尺度情景下提取生态源地分别为1.044×10^(4)、1.005×10^(4)、0.989×10^(4)和0.964×10^(4)km^(2);生态廊道1006、305、208和118条;不同尺度情景下生态源地、生态廊道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尺度越大,建成区密集的中心区源地和廊道越少;不同尺度情景下生态网络连通性有明显差异,大尺度情景生态网络的网络封闭度、连通性和复杂程度均优于其他尺度。4)在小、中、大和超大尺度情景下识别生态节点分别有233、79、70和35处;生态节点随着尺度的增加,数量减少,越容易修复,表明小尺度物种更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情景 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生态廊道 生态节点 闽三角地区
下载PDF
闽三角地区森林景观及其生态服务价值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林金煌 吴思佳 +2 位作者 陈文惠 程瑞彤 陈增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5,共8页
基于闽三角地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提取4期的森林景观数据,从森林景观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异2个方面,对2000-2015年闽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不同景观之间的相互转移和生态服务价值评... 基于闽三角地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提取4期的森林景观数据,从森林景观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异2个方面,对2000-2015年闽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不同景观之间的相互转移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闽三角地区的森林景观面积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动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向森林景观转移最多的是农田景观,而森林景观向其他景观转移最多的是城市景观;森林景观主要分布于闽三角地区的西北内陆地带,而东南沿海地带则较为稀少,且不同县(市、区)森林景观的面积变动及其速率存在着较大差异;森林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减少了71 068. 1万元,其中森林景观向城市景观转移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71 810. 5万元,是闽三角地区森林景观生态服务价值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生态服务价值 遥感监测 闽三角地区 生态安全
下载PDF
闽三角地区农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林金煌 吴思佳 +4 位作者 陈文惠 王智蕊 程瑞彤 陈增文 余锦慧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194-202,共9页
基于闽三角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TM/ETM+/OLI影像提取农田景观数据,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从景观面积、空间分异、斑块特征以及总体格局4个方面,对比研究了2000—2015年闽三角地区农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并... 基于闽三角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TM/ETM+/OLI影像提取农田景观数据,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从景观面积、空间分异、斑块特征以及总体格局4个方面,对比研究了2000—2015年闽三角地区农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并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闽三角地区的农田景观以平原水田和丘陵水田为主,面积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其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地域上主要集中于泉州市和漳州市;丘陵水田和平原水田的斑块数目最多,斑块面积最大,而平原旱地和山区旱地的斑块数目最少,斑块面积也最小,其中丘陵水田和平原水田更为集中连片,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农田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度增加、丰富度下降、类型单一化以及聚集度下降的总体趋势;闽三角地区的农田景观格局演变会降低其供给、调节、文化以及支持等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生态服务功能 闽三角 生态安全
下载PDF
闽南金三角崛起的基础与发展战略构想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勇志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90年代末以来, 闽南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相对缓慢, 呈现被“边缘化”的倾向。但闽南地区仍具有发展的各种优势, 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闽台交流、港口经济和制造业发达等。为此, 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 把本地区建设... 90年代末以来, 闽南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相对缓慢, 呈现被“边缘化”的倾向。但闽南地区仍具有发展的各种优势, 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闽台交流、港口经济和制造业发达等。为此, 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 把本地区建设成为城市的新区和重要功能区、外资民资的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必须以发展产业集群、进行城市分工与协作、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以及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为战略举措, 加快闽南的崛起, 使之成为全省乃至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颗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金三角 发展优势 战略构想 区域整合 产业布局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与引力模型的闽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明珠 曾坚 曾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0期68-74,104,共8页
文章首次以区县为研究对象对闽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与联系进行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城市群聚集特征,并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的空间联系,探究闽三角城市群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闽三角城市群尚处于发育初级阶段,城市... 文章首次以区县为研究对象对闽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与联系进行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城市群聚集特征,并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的空间联系,探究闽三角城市群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闽三角城市群尚处于发育初级阶段,城市集聚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规模较小;城市空间联系核心一边缘特征明显,海一陆差异较大,内陆地区处于城市关系网络末梢,缺乏发展机遇;城市群圈层结构单一,等级结构不明显。整体网络联系过度依赖厦门岛的辐射带动,缺乏合理的梯度层级。最后为未来闽三角城市群发展提出加强经济空间联系、着重构建梯度层级城市体系、延伸海岸经济带和扩大腹地纵深等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引力模型 经济联系 闽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闽三角地区土地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胡珊珊 陈增文 陈文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7,共11页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闽三角地区遥感影像和2000年土地类型数据,借助遥感技术,空间统计方法以及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分析不同时段土地覆盖变化的特征,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土地覆盖变...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闽三角地区遥感影像和2000年土地类型数据,借助遥感技术,空间统计方法以及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分析不同时段土地覆盖变化的特征,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土地覆盖变化及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林地在闽三角地区的分布最为广泛,都在66%以上;近几年,闽三角地区的林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相对增多,反映了城市的不断发展;景观多样性不减反增,说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视;在驱动力上,闽三角地区景观格局的变化,除了自身调节失衡以外,在短期内或局部区域受到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干扰,加剧了闽三角景观格局变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三角地区 遥感技术 动态监测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群医疗与居住空间协同发展研究--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洁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8-462,共5页
探索城市群医疗与居住空间协同发展问题,可为城市群公共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提供参考。运用闽三角城市群医疗与居住POI数据,通过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4个角度进行空间协同分析,并基于城市群内部与整体两个层面讨论了协同发展未来方向... 探索城市群医疗与居住空间协同发展问题,可为城市群公共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提供参考。运用闽三角城市群医疗与居住POI数据,通过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4个角度进行空间协同分析,并基于城市群内部与整体两个层面讨论了协同发展未来方向。结果表明:闽三角城市群内部医疗与居住空间协同发展情况不同,需要把握各自特点,积极整合医疗资源。未来,医疗与居住空间协同发展需要以厦门市为核心,发挥“厦泉”与“厦漳”的区域优势,同时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闽三角城市群 医疗 居住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气候韧性及适灾承洪理论——以闽三角地区为例
8
作者 曾坚 田健 +1 位作者 王倩雯 孙柯柯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3-1727,共15页
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满足国家对城市安全及韧性治理提出的新要求,运用韧性城市理论,融合遥感解译、GIS及智能算法等技术方法,构建了契合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的韧性规划理论框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 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满足国家对城市安全及韧性治理提出的新要求,运用韧性城市理论,融合遥感解译、GIS及智能算法等技术方法,构建了契合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的韧性规划理论框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的韧性规划原则,论述了城市群、流域、街区等多尺度的韧性承洪设计内容,构建了智慧识别风险及生态适灾承洪的技术路线,创新了韧性国土及智慧承洪规划理论.在此基础上,以闽三角地区为例,提出了发挥区域及城市群生态海绵、城市半人工-半自然海绵的滞洪泄洪功能,耦合高密度城区的智慧排水网及立体海绵径流消减作用,协同蓝-灰-绿基础设施的韧性承洪承涝的规划响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韧性防灾 承洪韧性 智慧减灾 闽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闽三角城市群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金煌 张岸 +2 位作者 邓超 陈文惠 梁春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6-1297,共12页
生态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的根本保障,然而地质灾害会对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闽三角城市群进行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坡度、高程、土壤类型、NDVI、岩性、多年平均降水量、距主要公路距离和5 km格... 生态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的根本保障,然而地质灾害会对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闽三角城市群进行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坡度、高程、土壤类型、NDVI、岩性、多年平均降水量、距主要公路距离和5 km格网内的地质灾害点数目这8个指标,基于SPCA、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对闽三角城市群的地质灾害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闽三角城市群整体处于中度敏感,不同敏感性的面积大小顺序为:中度敏感>高度敏感>轻度敏感>极敏感>不敏感,占比分别为26.96%、25.67%、23.89%、11.75%和11.72%;地质灾害敏感性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现出由不敏感向极敏感逐渐过渡的整体趋势,并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不同县(市、区)间及其内部的地质灾害敏感性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地质灾害敏感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为显著正相关,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在德化县、永春县、安溪县和南靖县为高高聚集,在惠安县、丰泽区、鲤城区、晋江市和石狮市为低低聚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地质灾害敏感性综合指数大小顺序为:林地>草地>未利用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整体处于中度敏感,水域、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整体处于轻度敏感;多年平均降水量、坡度、距主要公路距离、地质灾害点数目、岩性和土壤类型是研究区地质灾害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CA Moran’S I 地质灾害 敏感性 闽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金煌 陈文惠 +2 位作者 祁新华 程瑞彤 陈增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0,共8页
生态安全是城市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然而目前城市群生态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本文选取2000、2005、2010和2015年Landsat TM/ETM+OLI影像,提取闽三角城市群土地覆盖/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并结合社会经济要素,从生态系统的面... 生态安全是城市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然而目前城市群生态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本文选取2000、2005、2010和2015年Landsat TM/ETM+OLI影像,提取闽三角城市群土地覆盖/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并结合社会经济要素,从生态系统的面积变动、类型转移和空间格局三方面探讨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5年,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呈正增长态势,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呈负增长态势,灌丛、湿地、草地和其他生态系统基本保持稳定,各生态系统面积占比顺序为森林>农田>城镇>灌丛>湿地>草地>其他生态系统;2000—2005年,各生态系统类型之间相互转移强度小;2005—2010年,生态系统相互转移强度大,城镇生态系统的转入量最大,其他生态系统转出量最大;2010—2015年,生态系统相互转移强度也较大,其他生态系统的转出量最大,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入量最大;2000—2015年,森林生态系统不均匀分布于各区域,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与水系基本保持一致,草地、灌丛和其他生态系统分布相对零散,且其景观格局特征基本保持稳定,在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以及集聚化特征等方面均变化不大,但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000—2015年,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而不同生态系统呈现非均衡变化,不同时期各生态系统的转移强度有显著差异。经济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和城市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的格局演变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 格局演变 驱动机制 闽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