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Students' Opinions About History Subjects in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1
作者 Hamza AKENGiN Meltem Elif CENDEK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347-1353,共7页
Social studies combines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and has the purpose of raising effective citizen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areas integrated in social studies including history, geography, philosophy and p... Social studies combines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and has the purpose of raising effective citizen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areas integrated in social studies including history, geography,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Social studies i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produced by these areas in framework of a curriculum.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is a multi-dimensional program.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rogram is to raise individuals who know about their past and shape their future with the help of the lessons they learn from history. In this contex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sixth grade students' perspective to the history subjects in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learn the place of history in their lives and see how history subjects are taught in classrooms. This study is limited to the 2014-2015 academic year. The participan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random sampling, a probability-based sampling method. This is a qualitative study. The study includes interviews with eight sixth graders, of whom four were female and four were male. The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interviews were recorded and transcrib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enjoyed learning history, had positive opinions about their history grades and their teachers continued to teach history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They also felt that history contributed to their lives.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the study makes specific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topics social studies students' opinions
下载PD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Studie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2
作者 Qinghai Fu Ping Liu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4期611-626,共16页
Since its revival in the mid-1980s,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has enjoyed steady growth and prominence as an emerging field.Its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ince its revival in the mid-1980s,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has enjoyed steady growth and prominence as an emerging field.Its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first is the rejuvena-tion stage,when“social history”started to gain ground as a new branch of study and developed into regional and cultural histories.The second stage started around the 1990s when the study of“new social history”arose to break away from the old paradigms and establish new approaches for a self-sustained branch of study.Due to its narrowly targeted narrative framework,obscure jargon,and exclusive rhetoric,it was later reduced to new historical research that focused on investigating concepts without due emphasis on revisiting the origin of the study.The third stage featured the rise of historical anthropology,which sprang up in the late 1990s and brought forth new ideas that spread across the country in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th extensive influence.Hence,social history,4<new social history,and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mark the three different yet connected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studies.Each played a significant part in history with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and issues raised for further inqui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history New social history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Crisis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原文传递
鲁滨逊的史学愿景与“1916年社会科委员会报告”
3
作者 张卓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鲁滨逊强调史学之现实功用,期望通过对传统史学的现代化改造和面向公众的普及,实现民众思想之现代化,进而以公众理性推进社会改良。“1916年社会科委员会报告”作为鲁滨逊“新史学”推广的主要载体,将其史学愿景和社会改革构想有效链接... 鲁滨逊强调史学之现实功用,期望通过对传统史学的现代化改造和面向公众的普及,实现民众思想之现代化,进而以公众理性推进社会改良。“1916年社会科委员会报告”作为鲁滨逊“新史学”推广的主要载体,将其史学愿景和社会改革构想有效链接,集中呈现了其史学改革、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内在逻辑。但在报告颁行后的70余年间,在社会科课程框架下的美国历史教育却持续衰落,实践与愿景的悖离出乎鲁滨逊之预期,是美国社会急剧转型、进步主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以及“新史学”与课程文本自身局限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滨逊 新史学 “1916年社会科委员会报告”
下载PDF
回顾与省思:2023年近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4
作者 赵晓阳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3-9,共7页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些新的学术增长热点,主要包括新革命生活史,全球史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借鉴社会史、社会经济史研究撰写某行业专业史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史研究理论探索明显滞后、研究“同质化“”碎片化”状态仍比较普遍等问题。期待未来社会史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和理论,甚至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为历史研究视野和解释能力的深度拓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新革命生活史 全球史 行业史
下载PDF
美国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问题的百年探究
5
作者 周仕德 高思超 王澎珂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美国是全球最早在基础教育领域开设综合型社会科课程国家,其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以20世纪2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论著成果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考察美国百年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问题发现,聚焦四大主题:价值(地位)论、历史教学(实施... 美国是全球最早在基础教育领域开设综合型社会科课程国家,其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以20世纪2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论著成果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考察美国百年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问题发现,聚焦四大主题:价值(地位)论、历史教学(实施)论、教科书历史(内容)建构论、历史深度认知论,呈现三大特征:融通社会科的素养教育使命、关注社会科中历史教育微观、凸显历史(核心)概念指引教学,对我国综合型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推进具有重要启示:争鸣分歧中达成社会科中历史教育价值共同意识;持续推进中加强社会科中历史教育多维研究;迈向核心素养课程实施中重视核心概念引领历史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社会科课程 历史教育问题
下载PDF
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 被引量:9
6
作者 行龙 胡英泽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新时期中国史学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社会史的复兴与发展。30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整体社会史、区域社会史、新社会史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断反思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三十而立,回顾与前瞻同样重要。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史 研究
下载PDF
共同推动古文书学与乡土文献学的发展——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四人谈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新民 朱荫贵 +1 位作者 阿风 冯祖贻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3-79,共7页
清水江文书是徽州文书之后,目前所见第二大民间契约文书系统。它不仅充实或完善了中国民事法权体系的认知内容,而且丰富或扩大了明清以迄民国社会经济史的探讨题域,既提供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资料来源凭借,也初步奠定了形成国际性显学—... 清水江文书是徽州文书之后,目前所见第二大民间契约文书系统。它不仅充实或完善了中国民事法权体系的认知内容,而且丰富或扩大了明清以迄民国社会经济史的探讨题域,既提供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资料来源凭借,也初步奠定了形成国际性显学——清水江学——的基础。扎实认真地开展清水江文书的整理研究工作,不仅标志着中国古文书学又有了新的资料与成果的积累,而且象征着创建乡土文献学基础学科已势在必行,必须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前期性的拓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清水江学 苗疆走廊 乡土文献学 社会经济史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的革命——评赵世瑜著《小历史与大历史》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祥森 张香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0,共16页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的新的解读模式、新的阐释视角,而且强调"走向历史现场",倡导"整体史"和"结构过程史"的史学理念,因此对于质疑、重新思考甚至颠覆传统史学的政治史范式、历史叙述框架以及历史阐释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称做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的一场"区域社会史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世瑜 大历史 小历史 区域社会史 整体史 史学范式 史学方法论
下载PDF
鄯善国社会性质再议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富学 徐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9,共6页
传统史料对鄯善国的记载绝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的仆去卢文文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可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鄯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地主阶级,他们向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农奴收取地租,农民或农奴... 传统史料对鄯善国的记载绝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的仆去卢文文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可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鄯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地主阶级,他们向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农奴收取地租,农民或农奴是鄯善国最基本的劳动生产者,说明魏晋时期的鄯善国已经迈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同时还应看到,当时鄯善国社会还保留着一定的奴隶制残余,存在着"奴仆"和"私属",从仆去卢文文书看,这部分人一般不参加生产劳动,具体劳动性质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吐鲁番学 怯卢文 鄯善 楼兰 尼雅 租佃关系 社会性质
下载PDF
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民间信仰问题是当前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使得民间信仰成为了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当然,研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概念运用的随意性太大。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受到了包括... 民间信仰问题是当前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使得民间信仰成为了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当然,研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概念运用的随意性太大。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受到了包括社会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也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研究 社会史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95,共9页
以往中国史研究过于拘泥王朝体系或其他概念体系,并以此区分学科领域和研究问题,忽略了对划分学科领域的这些概念体系进行反思和检讨,也忽略对历史时期之间连续性的探讨。事实上,对于某些问题,我们会更关注它们向此后的延伸;而面对另一... 以往中国史研究过于拘泥王朝体系或其他概念体系,并以此区分学科领域和研究问题,忽略了对划分学科领域的这些概念体系进行反思和检讨,也忽略对历史时期之间连续性的探讨。事实上,对于某些问题,我们会更关注它们向此后的延伸;而面对另一些问题时,我们则可能更注意它们向此前的溯源。事件史的研究者比较容易把问题的解决放在一个较短的时段内,但从社会史的视角提出问题的研究者则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史 宋元史 史学史 社会史
下载PDF
从区域史研究走向区域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唐力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9,共6页
建国之后的30余年里,我们的史学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史学的路子,将研究集中在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政治精英和重大历史事件上。近20年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社会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研究者的目光开始向下,关... 建国之后的30余年里,我们的史学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史学的路子,将研究集中在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政治精英和重大历史事件上。近20年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社会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研究者的目光开始向下,关注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仪式、组织、结构、区域、普通人的生活、地方社会对国家的制衡等等,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审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主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史的研究必然导向区域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研究 区域史研究 区域比较研究
下载PDF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发展──访林甘泉研究员 被引量:7
13
作者 邹兆辰 江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1,共7页
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对待过去史学的发展。要科学地看待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价值,它是唯物史观的基石。不同学 术思想的学者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百家争鸣;研究方... 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对待过去史学的发展。要科学地看待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价值,它是唯物史观的基石。不同学 术思想的学者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百家争鸣;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史学要 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大师级的史学家一定会在21世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实证研究 学术批评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区域社会生活史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宏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7,共6页
区域社会生活史是区域社会史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是区域社会中人们社会生活的历史,亦即区域城乡居民日常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社会史尤其是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新取向,区域社会生活史是有其相对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并不能完全... 区域社会生活史是区域社会史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是区域社会中人们社会生活的历史,亦即区域城乡居民日常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社会史尤其是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新取向,区域社会生活史是有其相对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并不能完全取代社会结构史、社会功能和社会制度史等社会史分支领域的研究。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尤其是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加强,区域社会生活史有望成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且处于核心地位的分支学科;日常生活方式研究虽然是区域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但就历史使命和学科建设两方面而论,中国区域社会生活史应当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借鉴运用全新的理论与方法,从区域生活环境研究、区域生活方式研究、区域生活观念研究、区域消费结构研究、社会生活史的区域比较研究和区域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诸多层面,积极开展学术探索,从而构建出具有本土立场的区域社会生活史学科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生活史 区域社会史 研究对象 学科地位 研究内容
下载PDF
宋庆龄社会福利实践与社会福利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左芙蓉 刘继同 《社会工作》 2006年第9期5-11,共7页
宋庆龄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战士。她的社会福利思想博大精深,体系恢宏,历史影响广泛深远。她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贡献毕生精力,实现福利思想与服务... 宋庆龄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战士。她的社会福利思想博大精深,体系恢宏,历史影响广泛深远。她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贡献毕生精力,实现福利思想与服务的完美统一。在社会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宋庆龄福利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理论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庆龄研究 民国史研究 社会史研究 福利思想体系 福利服务实践
下载PDF
试论壮族著名史学家黄现璠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实践与建设的贡献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吉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104,共17页
20世纪中国“新史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特别是作为“新史学”实践与建设核心内容的社会史研究,几乎从20世纪初一直持续到现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影响十分广泛,因而当今学林众贤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实践与建设成果的回顾和经验总结的探... 20世纪中国“新史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特别是作为“新史学”实践与建设核心内容的社会史研究,几乎从20世纪初一直持续到现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影响十分广泛,因而当今学林众贤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实践与建设成果的回顾和经验总结的探讨成果层出叠见。本文就史学名家黄现璠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实践与建设做出的开拓创新贡献作了全面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现璠 新史学 社会史 实践与建设
下载PDF
社会科课程体系中的历史教育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亚夫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49,共6页
历史知识及方法关乎人们认识自我和社会的深度,关乎公民教育的质量,以至凡涉及人的权利、义务、道德、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时,历史知识及方法就成了理解人、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之所以为人,除了历史成就的人... 历史知识及方法关乎人们认识自我和社会的深度,关乎公民教育的质量,以至凡涉及人的权利、义务、道德、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时,历史知识及方法就成了理解人、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之所以为人,除了历史成就的人文文化外,还因我们有推进自己的历史不断文明且更具智慧、更有道德、更为人道主义的愿望和能力。公民教育正是依靠这种愿望和能力养成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因此,与其说社会科教育需要包含历史教育——作为人的基本的知识素养,不如说公民教育要求社会科必备良好的历史教育——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与现代意识养成密切关联的一整套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 公民教育 历史教育
下载PDF
中美社会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兼评社会科课程世界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稚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9-96,共8页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设社会科课程的国家,20世纪进入90年代,全美社会科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推出全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跨入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课,走的是...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设社会科课程的国家,20世纪进入90年代,全美社会科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推出全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跨入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课,走的是一条独自发展的创新之路。中关两国课程的比较研究,尤其是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能够找到两国各自的特点以及共同之处,并探讨综合社会科课程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 历史与社会 课程结构 课程标准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意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炳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8,共7页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具有历史意识:既要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历史,也要了解研究成果的积累历程。另一方面,历史研究也需要方法论等理论的指导,提升研究的水平与理论的层次。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尤其是从传统教育向...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具有历史意识:既要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历史,也要了解研究成果的积累历程。另一方面,历史研究也需要方法论等理论的指导,提升研究的水平与理论的层次。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尤其是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角度,可以明确:历史意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把握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脉络、找到研究的思路和视角、最终确定研究问题的作用。在教育研究中,方法的采用取决于研究对象和依据的材料,但是有些方法也具有普遍意义。教育史学与教育学史是两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教育史学是对教育史研究进行的研究,其建立的缘起是对教育史研究进行理论指导,以提升理论层次与深度,使教育史研究具有"学"的味道;而教育学史是对教育学历史发展的梳理与归纳。这两门学科共同完善着教育学科,为教育学向着理论与事实的结合方向发展,增强了教育学研究的历史意识,提升了研究的理论水平与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方法论 历史意识 教育史学 教育学史
下载PDF
社会文化史的检视: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52,共7页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新问题。对潜藏于社会基层的大量灰色记忆材料的发掘和重读,或许是探寻1950年代上海社会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灰色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