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危害及对策
1
作者 陈刚 张洋 +3 位作者 余冉冉 章文婧 匡健 周志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寻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对人体的危害,研究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总结核污染水的危害,参照应急处置办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特点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核污染水会通过吸入、食入和皮肤沾染照射等途径对人体造成躯体和遗传... 目的 探寻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对人体的危害,研究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总结核污染水的危害,参照应急处置办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特点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核污染水会通过吸入、食入和皮肤沾染照射等途径对人体造成躯体和遗传的辐射效应。应对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摸清排放源项,做到心中有数;运用扩散模型,提高风险预判;建立应急预案,确保有备无患。结论 核污染水对人体有辐射损害,应科学预案和应对,做好综合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电站 核污染水 排放 应对措施
下载PDF
浅析核电厂周围人口分布的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端节 李冰 +1 位作者 陈晓秋 熊小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30-233,共4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核电厂半径30km和80k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现状,并对我国大陆拟建核电厂与全球核电厂周围人口的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滨海核电厂周围陆域人口密度整体上高于内陆核电厂。其中,分布于人口数较低区间的核电厂(约占... 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核电厂半径30km和80k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现状,并对我国大陆拟建核电厂与全球核电厂周围人口的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滨海核电厂周围陆域人口密度整体上高于内陆核电厂。其中,分布于人口数较低区间的核电厂(约占90%)中,滨海与内陆核电厂周围的人口相当;分布于人口数较高区间的核电厂(约占10%)中,滨海核电厂周围人口显著高于内陆核电厂。在厂址选择过程中,建议对核电厂周围人口给予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人口分布 福岛核事故 应急计划
下载PDF
对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应急响应及对中心应急准备工作的改进建议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玲 岳会国 +2 位作者 林权益 李冰 郜建伟 《核安全》 2011年第3期33-38,共6页
本文简述了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期间的应急响应活动,并根据此次的响应情况结合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现状,提出了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在应急计划;应急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改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应急响应 应急计划 应急准备 福岛核事故
下载PDF
AP1000非安全级系统的监管要求(RTNSS)探析
4
作者 李永华 赵德鹏 +2 位作者 白晋华 贺克羽 赵树峰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3-700,共8页
根据核行业经验和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美国核管会在2014年将用于审查美国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的《标准审查大纲》新增了19.3章"非能动先进轻水堆非安全级系统的监管要求"。其中"增强的设计标准"从纵深防御的角度全... 根据核行业经验和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美国核管会在2014年将用于审查美国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的《标准审查大纲》新增了19.3章"非能动先进轻水堆非安全级系统的监管要求"。其中"增强的设计标准"从纵深防御的角度全面提高了非能动先进轻水堆事故72h后和地震后所使用的重要非安全级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非能动先进轻水堆AP1000设计与标准审查大纲的一致性评估是核安全监管当局的审查重点,也是核电厂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介绍了非安全级系统监管要求的演变历程和实施步骤,其次评估了AP1000设计与《标准审查大纲》19.3章要求的一致性,并进一步从可用性、抗震能力、飓风、内部灾害以及水淹防护等多个因素重点分析AP1000设计能否满足"增强的设计标准"要求。最后针对AP1000无法满足《标准审查大纲》19.3章的情况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NSS 标准审查大纲 AP1000 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
下载PDF
核能战略背景下Pu在中国海岸带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志勇 马仁锋 +4 位作者 李宇坤 赖剑辉 张睿涵 黄亚楠 王殳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96-1511,共16页
人工放射性元素Pu在中国海岸带中的传输关系到国家核安全应急与海洋生态安全,在放射化学、海洋学、生态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中国海岸带处于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区域,其强浊流环境的特征使得在该环境中洋流传输来的放射... 人工放射性元素Pu在中国海岸带中的传输关系到国家核安全应急与海洋生态安全,在放射化学、海洋学、生态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中国海岸带处于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区域,其强浊流环境的特征使得在该环境中洋流传输来的放射性物质Pu或其他人工放射性物质与海水中的悬浮物发生迅速的清除廓清作用。Pu在海洋沉积环境中发生明显的迁移作用,对其同位素指纹特征与其他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能迅速判别出放射性污染物质的来源与各自比率关系。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Pu在中国海岸带环境中的研究进展,海岸带Pu的研究有助于国家核电战略与复杂外部海洋等环境下的海岸海洋核安全、地球环境变化的瞬时评估、突发核事故状态下的核应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规划 中国海岸带 福岛核事故 污染迁移 核应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