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采动巨厚松散层全断面监测及内部变形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平松 许时昂 +1 位作者 傅先杰 吴荣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8-644,共17页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对于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而言,巨厚松散层的移动变形控制与采动减损评价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机制,明确其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淮南新集矿区某井田为研...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对于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而言,巨厚松散层的移动变形控制与采动减损评价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机制,明确其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淮南新集矿区某井田为研究区,通过采用分布式光纤与并行电法联合测试技术,构建超过600 m深度全断面钻孔监测系统,探究巨厚松散层变形特征和内部移动规律。全断面监测系统能够获取煤层采动区域巨厚松散层内部应变、位移信息及监测钻孔周围电阻率变化情况,量化地层监测断面松散层内部移动变形时空关系和渗流场变化数据,分析松散层内地层变形特征与发育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多参量联合测试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巨厚松散层移动变形的监测效率和变形定位的准确性,获得了工作面回采位置与松散层内部变形时空演变关系。并根据松散层变形特征,将采动影响过程划分为超前影响期、弱采动影响期、强采动影响期、采后沉稳期4个阶段,揭示了超前影响变形表现“台阶状”形态与采动影响期的“反向3字型”移动特征,同时分析了“反向3字型”移动模式的构成条件、影响因素。基于全断面监测数据,提出巨厚松散层变形多场可测信息量化评价方法,阐明了巨厚松散层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分层应力积累与释放的规律。研究内容为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变形的精细化监测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全断面监测技术的应用,也可为采动损害过程监测与评价、矿山生态源头减损与减沉、沉陷区土地规划与复垦以及松散层内注浆改造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特征 全断面监测 巨厚松散层 开采沉陷 分布式光纤感知
下载PDF
小转弯曲线隧道TBM选型与掘进姿态调控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杜立杰 郝洪达 +5 位作者 杨亚磊 李青蔚 张卫东 刘家驿 冯宏朝 贾连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6-1115,共10页
小转弯隧道施工时全断面隧道掘进机(full-section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的选型设计和掘进姿态控制具有特殊性,目前还缺乏通用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针对此问题,首先,对传统类型TBM小转弯选型进行研究,结合已有项目数据和几何模拟... 小转弯隧道施工时全断面隧道掘进机(full-section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的选型设计和掘进姿态控制具有特殊性,目前还缺乏通用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针对此问题,首先,对传统类型TBM小转弯选型进行研究,结合已有项目数据和几何模拟,确定传统类型TBM能适应的最小转弯半径。然后,对双盾敞开式TBM的推进系统和导向系统进行针对性设计,通过分析双盾敞开式TBM推进系统结构和实际施工,提出转弯时双盾敞开式TBM推进油缸内外侧行程差值的理论计算方法和施工过程中的姿态调控方法。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当隧道转弯半径小于200 m时,敞开式TBM适应难度较大,需要采用双盾敞开式TBM;2)结合抚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实际施工情况,提出的双盾敞开式TBM的理论计算方法和姿态调控方法确保了转弯段隧道的轴线偏差在要求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选型设计 双盾敞开式TBM 小转弯掘进 姿态调控
下载PDF
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光纤多参量精细化监测——以杭州萧山区山末址村为例
3
作者 雷廷 马青山 +2 位作者 葛伟亚 邢怀学 李云峰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452-465,共14页
为了科学防控地面沉降,文章以杭州萧山区山末址村地面沉降重点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其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钻孔全断面光纤多参量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示范点,识别了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变化特征和主要沉降层位,探究了弱透... 为了科学防控地面沉降,文章以杭州萧山区山末址村地面沉降重点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其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钻孔全断面光纤多参量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示范点,识别了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变化特征和主要沉降层位,探究了弱透水层与含水砂层在不同水位变化模式下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①示范点处当前主要沉降层位集中在第二弱透水层和第I2承压含水层,平均沉降量占比分别为29.59%和33.21%,且有增大的趋势;②监测期内随着地下水位的持续回升,第I2承压含水层主要表现为弹性变形,且存在较小的残余变形;③第二弱透水层变形明显滞后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具有塑性变形和蠕变的特点。实践表明,建立的监测示范点能够准确获取地面沉降发育过程中高精度的多参量数据,可为地面沉降的机理研究和模型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全断面地层 多参量精细化监测 光纤监测 土体变形特征
下载PDF
超材料天线罩雷达散射截面特性分析
4
作者 张强 孙红兵 +2 位作者 李钊 王立超 李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以超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崛起,大大推进了天线罩的技术进步,与往常天线罩不同的是,超材料天线罩改进了天线系统的散射特性。多年来,人们注重于天线罩的传输特性而忽略了散射特性研究,一方面原因是控制天线罩的散射性能的需求不甚迫切... 以超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崛起,大大推进了天线罩的技术进步,与往常天线罩不同的是,超材料天线罩改进了天线系统的散射特性。多年来,人们注重于天线罩的传输特性而忽略了散射特性研究,一方面原因是控制天线罩的散射性能的需求不甚迫切,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准确分析耗时费力,难度很大,特别是电大尺寸的天线罩的散射特性几乎无法精确计算。虽然高频光学近似在分析天线罩传输特性方面,精度较高,基本满足设计需求,但是在分析天线罩散射特性方面,偏差较大,很难满足设计需求。针对超材料天线罩雷达散射特性分析需求,文中首先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对于介质天线罩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计算结果的差别,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采用特征模型结合全波分析方法,计算了超材料天线罩散射特性,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包络符合较好,验证了在天线罩中采取吸收措施能明显降低其RCS,可供超材料天线罩设计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罩 超材料 雷达散射截面 全波分析
下载PDF
H形钢构件双向压弯下全过程弯矩计算模型
5
作者 程欣 杜辉波 +1 位作者 王彤彤 陈以一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9,共13页
为探究可发展全截面塑性的H形钢构件在双向压弯加载全过程中塑性应力及两主轴弯矩的发展机制,基于经由已有实验数据校核过的建模方法,采用ABAQUS建立了不同轴压比、腹板和翼缘宽厚比的H形截面构件在不同加载角度下的参数分析模型。结合... 为探究可发展全截面塑性的H形钢构件在双向压弯加载全过程中塑性应力及两主轴弯矩的发展机制,基于经由已有实验数据校核过的建模方法,采用ABAQUS建立了不同轴压比、腹板和翼缘宽厚比的H形截面构件在不同加载角度下的参数分析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考察了双向压弯下H形截面钢构件的塑性应力发展规律,引入平截面假定,对其应力分布形式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进一步,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相关参数,建立加载位移、塑性发展程度和宏观承载能力三者之间内在联系,构建H形钢构件双向弯矩的理论计算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截面尺寸、位移加载方向角、轴压比和加载位移的影响。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可得到构件在加载任意时刻的应力分布形式,并为考虑一定截面塑性发展的双向抗弯设计提供更为简便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模型 全塑性截面 H形截面 双向压弯 截面中性轴
下载PDF
盾构穿越软土地层预加固数值模拟与变形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永哲 靳贻杰 +2 位作者 张志宇 王岩梓 杨平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依托佛山地铁3号线创驹区间盾构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加固方式下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研究了盾构穿越全断面软土地层时的变形规律,提出一套盾构安全穿越加固建议,并结合现场实测,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盾构在全... 依托佛山地铁3号线创驹区间盾构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加固方式下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研究了盾构穿越全断面软土地层时的变形规律,提出一套盾构安全穿越加固建议,并结合现场实测,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盾构在全断面软土地层中推进时,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值均不断增大,且主要发生在盾构通过时及盾尾管片脱出后,同时该段也是预加固的主要作用范围;先行隧道对地表沉降影响大于后行隧道;盾构穿越未加固土层时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最大值分别为27.7 mm、13.78 mm、10.57 mm,采用超前预注浆加固时各变形分别为未加固的57.0%、69.1%、61.0%,采用三轴搅拌桩预加固时各变形分别为未加固的32.1%、50.2%、43.0%,预加固可有效控制变形,且三轴搅拌桩变形控制优于超前预注浆加固。当盾构区间地面环境复杂,不具备地面加固条件时,建议采用超前预注浆加固控制地表沉降量及隧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软土 盾构掘进 预加固方案 数值模拟 变形控制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北京宋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综合监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沙特 罗勇 +2 位作者 雷坤超 田芳 王新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67,共9页
针对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地质体变形的连续监测,且无法通过地面沉降、地裂缝的综合监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宋庄... 针对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地质体变形的连续监测,且无法通过地面沉降、地裂缝的综合监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宋庄地区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宋庄地面沉降主要受到地下水开采影响,含水砂层抽水发生压缩变形,地裂缝两侧均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且差异沉降显著;差异沉降量和地裂缝变形量均持续增大,但增大速率放缓。地面沉降、地裂缝同步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裂缝发育主要受地层差异沉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差异沉降 北京
下载PDF
三模式掘进机全断面岩层段TBM模式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文达 梁红兵 +2 位作者 陈乔松 郭永顺 马经哲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04,共9页
为研究三模式掘进机使用TBM模式在全断面岩层中的施工技术,以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萝岗站—水西站盾构区间工程为研究背景,分别从出渣方式、掘进参数控制、刀具管理和稳定器应用4个方面对三模式掘进机TBM模式施工技术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 为研究三模式掘进机使用TBM模式在全断面岩层中的施工技术,以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萝岗站—水西站盾构区间工程为研究背景,分别从出渣方式、掘进参数控制、刀具管理和稳定器应用4个方面对三模式掘进机TBM模式施工技术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本工程中三模式掘进机使用镶齿滚刀施工,相对光面滚刀的消耗更少,刀盘转矩更低;2)三模式掘进机TBM模式采用泥浆循环和螺旋输送机双通道出渣,可显著降低泥浆管堵塞的概率,提高出渣效率;3)三模式掘进机在前盾、中盾安装稳定器和撑靴,可保证全断面硬岩地层中掘进盾体不发生滚动,同时增强盾体稳定性;4)在全断面岩层中采用三模式掘进机TBM模式开挖隧道,刀盘转速为3.0 r/min,总推力约15000 k N,转矩可控制在1300 k N·m,推进速度为8~12 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三模式掘进机 硬岩段 掘进效率 全断面岩层
下载PDF
服役钢轨轨底缺陷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案及装置设计
9
作者 李烨斌 张书增 +2 位作者 赵宝 李光耀 汪恒康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201,共7页
我国铁路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发展对服役钢轨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服役钢轨缺陷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及时有效检测服役钢轨中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主要采用超声方法对服役钢轨轨头、轨腰及轨底中部的缺陷进行检测,尚未有适用于轨... 我国铁路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发展对服役钢轨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服役钢轨缺陷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及时有效检测服役钢轨中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主要采用超声方法对服役钢轨轨头、轨腰及轨底中部的缺陷进行检测,尚未有适用于轨底两侧缺陷的超声自动化检测方法,轨底两侧缺陷因无法被有效检出而持续扩展,成为钢轨断轨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轨底缺陷检测的不足,提出适用于服役钢轨轨底缺陷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并研制设计相应的检测装置。以检测轨底两侧的横向裂纹为主,通过对超声探头主声束覆盖范围的分析,制定轨底缺陷全面检测的方案;考虑轨底扣件等影响,设计专用的装夹装置,确保探头处于可检测位置,提出淋水耦合方法解决轨底耦合的难题。选取60 kg/m钢轨,在轨底不同位置设计并人工加工为横向裂纹,通过改进的钢轨探伤车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缺陷的有效检测。研究成果为后续服役钢轨轨底缺陷乃至全断面缺陷的自动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服役钢轨 轨底缺陷 全断面检测 横向裂纹 钢轨探伤车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全断面竖井掘进机锥形刀盘载荷特性
10
作者 王帅 郭庚鑫 +5 位作者 李阁强 董振乐 李东林 韩伟锋 焦雷 宋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22-7130,共9页
全断面竖井掘进机锥形刀盘在竖井施工中具有导向性好、姿态调整方便等优点,滚刀作为竖井掘进机施工中最直接的破岩工具,获取其载荷分布规律对于竖井掘进机的刀盘刀具系统的合理设计和掘进过程中装备姿态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DAMS... 全断面竖井掘进机锥形刀盘在竖井施工中具有导向性好、姿态调整方便等优点,滚刀作为竖井掘进机施工中最直接的破岩工具,获取其载荷分布规律对于竖井掘进机的刀盘刀具系统的合理设计和掘进过程中装备姿态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DAMS建立了全断面竖井掘进机锥形刀盘与岩体耦合模型,合理施加约束条件对正常掘进工况进行仿真,获取了竖井掘进机锥形刀盘刀具的载荷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安装方式的不同,正滚刀所受到的侧向力和滚动力均大于中心滚刀,对正滚刀刀座与辐条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正滚刀在刀盘上安装半径的增大,其受到的垂直力也增大。中心滚刀所受到合力载荷稳定性较正滚刀明显较好,波动更小;随着滚刀在刀盘上安装半径的增加,滚刀所受到的合力载荷大小波动更大,载荷稳定性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竖井掘进机 ADAMS动力学仿真 锥形刀盘 滚刀载荷 雨流计数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软岩巷道全断面锚注支护技术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11
作者 赵磊 杨志 +2 位作者 陈新明 孙天恩 张留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53-58,共6页
针对软岩巷道分析其失稳变形破坏过程,提出全断面锚注支护技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赵固一矿在原支护方案和全断面锚注支护方案下的塑性区分布及垂直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在原支护方案下,底板塑性区破坏深达4 m,两帮处的集中应力分布明... 针对软岩巷道分析其失稳变形破坏过程,提出全断面锚注支护技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赵固一矿在原支护方案和全断面锚注支护方案下的塑性区分布及垂直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在原支护方案下,底板塑性区破坏深达4 m,两帮处的集中应力分布明显,最大集中应力系数为1.48。当采用全断面锚注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形成统一整体,底板塑性区范围减小至1 m以内,两帮处的集中应力基本消失。结合现场监测发现,顶板离层在支护后期基本趋于稳定,巷道日均表面变形量约为2 mm/d,巷道围岩状态整体稳定,支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全断面锚注支护 数值模拟 塑性区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基于新意法理念的隧道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超毅 孙家军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重心的逐步西移,所涉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应力情况愈发复杂,运用传统隧道施工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难以克服大变形问题、无法在施工过程中精准预测隧道变形特征等。新意法理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推广...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重心的逐步西移,所涉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应力情况愈发复杂,运用传统隧道施工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难以克服大变形问题、无法在施工过程中精准预测隧道变形特征等。新意法理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推广新意法施工设计理念,系统性论述了新意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设计施工相关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与传统工法相比其优势所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新意法 全断面施工 超前核心土
下载PDF
平面KK型矩形钢管节点静力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陈元坤 李宏胜 +3 位作者 何波 陈晓强 张满辉 朱爱珠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42,109,共9页
依托某主题广场月牙形艺廊单层网壳钢屋架结构,选取其最不利受力节点,设计了中心插板节点和毂节点两种KK型矩形钢管节点,分别对其足尺模型进行静载试验,测试分析模型节点区域的应变及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支管端部的位移变化。结果表明... 依托某主题广场月牙形艺廊单层网壳钢屋架结构,选取其最不利受力节点,设计了中心插板节点和毂节点两种KK型矩形钢管节点,分别对其足尺模型进行静载试验,测试分析模型节点区域的应变及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支管端部的位移变化。结果表明:1)设计荷载水平下,两个节点均满足受力要求;毂节点和中心插板节点的最大试验荷载约为等效设计荷载的2.85倍和3.25倍,节点安全储备较高;2)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两个节点支管根部与中心构件相贯焊缝附近部分均不同程度地屈服,毂节点圆筒内加劲肋焊缝局部出现开裂;3)相同荷载作用下,中心插板节点相应位置应力应变水平相对较低,故中心插板节点的承载强度较高;4)由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分析得出毂节点的各肢平均位移比中心插板节点约大13.3%,表明中心插板节点弹性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K型矩形钢管节点 中心插板节点 毂节点 足尺模型试验 承载力
下载PDF
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足尺模型抗弯试验及极限弯矩计算研究
14
作者 吴红林 孙向东 +2 位作者 季振明 蒋峰 马玉全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为了解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简称组合梁)的抗弯性能,以2座组合梁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制作25 m长工字形组合梁及30 m长箱形组合梁足尺模型进行抗弯试验,研究组合梁在弯曲荷载下的裂缝发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及不同截面高度应变... 为了解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简称组合梁)的抗弯性能,以2座组合梁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制作25 m长工字形组合梁及30 m长箱形组合梁足尺模型进行抗弯试验,研究组合梁在弯曲荷载下的裂缝发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及不同截面高度应变等。结果表明:2种组合梁最终受弯破坏时,1条主裂缝快速发展为贯穿弯曲裂缝,组合梁裂缝细密;荷载~挠度曲线较为饱满,刚度折减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明显推迟,结构性能更为优良;开裂前组合梁截面受力发展满足平截面假定,出现主裂缝后逐渐不满足平截面假定。为考虑组合梁截面在极限状态不满足平截面假定的情形,基于UHPC材料本构关系,提出采用体外预应力筋极限理论推导组合梁极限弯矩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平截面假定理论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组合梁极限弯矩计算方法较平截面假定理论计算方法能更好地反映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RC组合梁 预应力无腹筋梁 裂缝发展 平截面假定 极限弯矩 足尺模型试验 计算方法
下载PDF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一项基于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涂舒婷 林嘉滢 +4 位作者 庄金阳 乡靖楠 魏栋帅 谢勇 贾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29-2837,共9页
背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会极大限制脑卒中患者各个阶段的康复,并导致患者活动参与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的基于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理念,通过调查PSCI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年龄及疾病时期下的PSCI差异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 背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会极大限制脑卒中患者各个阶段的康复,并导致患者活动参与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的基于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理念,通过调查PSCI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年龄及疾病时期下的PSCI差异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7月在全国不同地区27家医院的康复科住院抽取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根据研究标准最终纳入402例患者,根据我国统计局标准将患者分为青中年组(18~64岁,n=234)和老年组(≥65岁,n=168),根据国际卒中康复联盟定义的脑卒中恢复分期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1~7d,n=25)、亚急性期组(8~180d,n=338)、慢性期组(>180d,n=39)。通过访谈、评估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计算每个认知领域的得分和量表总分。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HADS-A),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HADS-D)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身体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不同年龄与疾病时期下PSCI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PSCI患病率为76.4%(307/402),其中老年患者PSCI患病率为81.0%(136/168),青中年患者PSCI患病率为73.1%(171/234);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患病率为56.0%(14/25),亚急性期患者78.4%(265/338),慢性期患者71.8%(28/39);不同年龄与疾病时期分组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延迟回忆得分及MoCA总分比青中年组更低(P<0.05);亚急性期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延迟回忆得分及MoCA总分低于急性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总分与文化程度(rs=0.314)、脑卒中类型(rs=0.114)、FMA-UE(rs=0.245)、FMA-LE(rs=0.242)、BBS(rs=0.265)、MBI(rs=0.293)呈正相关(P<0.001),与性别(rs=-0.107)、年龄(rs=-0.103)、高血压史(rs=-0.112)、偏瘫侧(rs=-0.139)、病程(rs=-0.135)、NIHSS(rs=-0.107)、HADS-A(rs=-0.239)、HADS-D(rs=-0.280)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在文化程度、NIHSS以及FMA-UE、FMA-LE、BBS、MBI、HADS-A、HADS-D均与MoCA总分相关(P<0.05)。急性期患者中,病程、FMA-UE、HADS-A与MoCA总分相关(P<0.05);亚急性期患者中,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饮酒史、脑卒中类型、偏瘫侧、病程、NIHSS以及FMA-UE、FMA-LE、BBS、MBI、HADS-A、HADS-D与MoCA总分相关(P<0.05);慢性期患者中,文化程度、高血压、HADS-D与MoCA总分相关(P<0.05)。结论PSCI与脑卒中患者年龄、疾病发展时期、文化程度、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焦虑抑郁水平关系密切,应根据不同分层认知潜在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和干预方案,并在疾病早期至康复后期提高对认知的筛查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功能 全周期 康复 多中心研究 横断面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Spearman秩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预约出行仿真
16
作者 许琰 李天琦 +3 位作者 杨洋 王瑞梅 孟飞 刘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5-1006,共12页
为研究分析实施轨道交通预约进站机制对乘客出行效率的影响,通过对乘客乘坐轨道交通全过程进行仿真推演,选取北京轨道交通早高峰时段预约进站试点沙河站所在线路——昌平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自动售检票(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 为研究分析实施轨道交通预约进站机制对乘客出行效率的影响,通过对乘客乘坐轨道交通全过程进行仿真推演,选取北京轨道交通早高峰时段预约进站试点沙河站所在线路——昌平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自动售检票(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AFC)刷卡数据和列车运行方案对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排队进站方式,预约进站机制可有效减少乘客的站外排队时间,并且随着预约人数占所有进站乘客数比例的增加,乘客站外等待时间减少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可提高相应列车的区间满载率,这是由于将部分在站外等待的乘客调整至其他时段进站,提高了列车资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乘客需求,但前提是部分乘客的出行习惯将被改变。仿真结果可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实施更大规模的预约进站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约出行 轨道交通 仿真分析 预约有效性 出行效率 区间满载率
下载PDF
公路隧道衬砌全断面拆换施工病害处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迪 《北方交通》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随着隧道运营年限的增加以及不良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隧道衬砌结构性病害逐年增多。以辽宁西部地区某运营公路隧道为背景,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分析病害成因,提出全断面衬砌拆换的处治方案。采取以超前支护注浆和分段拆除恢复为核... 随着隧道运营年限的增加以及不良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隧道衬砌结构性病害逐年增多。以辽宁西部地区某运营公路隧道为背景,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分析病害成因,提出全断面衬砌拆换的处治方案。采取以超前支护注浆和分段拆除恢复为核心的变形控制措施,和以锚杆注浆稳定膨胀性围岩、轻质混凝土回填背后空腔、加强初期支护和二衬为重点的恢复措施,辅以围岩压力监测、锚杆轴力监测和钢架内力监测为手段的长期监测,并论述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点和技术要点。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衬砌脱空 全断面拆换 变形控制 病害处治
下载PDF
深井软岩巷道顶帮强力适时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18
作者 赵复翔 张浩文 陈新明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6-10,15,21,共7页
为解决软岩巷道支护锚杆受强剪破坏及锈蚀问题,提出以全长锚固为基础的顶帮强力适时锚注支护技术,在原有支护结构上设计了顶帮补强锚索支护技术。结合适时注浆理论和现场测量数据通过Maple计算出最佳注浆时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对比... 为解决软岩巷道支护锚杆受强剪破坏及锈蚀问题,提出以全长锚固为基础的顶帮强力适时锚注支护技术,在原有支护结构上设计了顶帮补强锚索支护技术。结合适时注浆理论和现场测量数据通过Maple计算出最佳注浆时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对比了端头锚固支护与全长锚固支护情况下的巷道围岩位移、应力及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以全长锚固为基础的全断面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顶板下沉,采用全长锚固的锚杆能够在有效防止腐蚀的情况下抵抗强剪破坏,最佳注浆时间为巷道开挖后的10~20 d。结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顶帮强力适时锚注支护下,整体矿压及顶板下沉量基本稳定,锚杆主动支护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长锚固 全断面支护 数值模拟 适时注浆理论
下载PDF
长距离引水隧洞TBM掘进及施工布置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小亮 孙凯宇 《陕西水利》 2024年第7期138-141,145,共5页
依托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某水电站工程,开展在该工程中应用全断面隧洞掘进(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施工的技术分析,论证在地层岩性复杂、掘进距离长等条件下,引水隧洞采用TBM施工的可行性。据此拟定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支洞布置... 依托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某水电站工程,开展在该工程中应用全断面隧洞掘进(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施工的技术分析,论证在地层岩性复杂、掘进距离长等条件下,引水隧洞采用TBM施工的可行性。据此拟定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支洞布置、辅助洞室的开挖及TBM出渣方案。工程中TBM掘进长度为11.35 km,最大埋深为260 m,隧洞开工至今施工基本顺利,工程进度满足预期要求,对指导工程后续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亦可对长距离引水隧洞TBM掘进及施工布置的设计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隧洞掘进(TBM) 施工布置 施工支洞 TBM出渣
下载PDF
深部煤系软岩大巷全断面锚注修复技术研究
20
作者 何尚森 刘瑞鹏 +2 位作者 丁鹏 余宏 宋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159,共11页
为解决深部煤系软岩大巷变形剧烈、持续时间长且支护困难的问题,以王洼煤矿8煤层南深部集中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勘查、矿物组分分析、围岩应力测试、数值模拟分析等方式,揭示了造成深部煤系软岩大巷产生强烈变形的主要原因,得... 为解决深部煤系软岩大巷变形剧烈、持续时间长且支护困难的问题,以王洼煤矿8煤层南深部集中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勘查、矿物组分分析、围岩应力测试、数值模拟分析等方式,揭示了造成深部煤系软岩大巷产生强烈变形的主要原因,得出加强深部煤系软岩大巷支护的控制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煤系软岩的劣化程度和支护失效特征,提出了基于全断面高强锚索支护+喷浆+全断面注浆锚索锚注支护+钢棚支护的主被动联合补强修复支护方案,并建立了修复支护的“三个阶段、四个步骤”工艺体系。研究结果表明:8煤层南深部集中运输大巷围岩成分复杂、质地软弱、遇水易膨胀崩解,且处于高地应力环境,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46,总体表现出变形速率快、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大的特点;原支护设计存在支护强度不足、未针对软岩特性采取有效措施的缺陷,导致顶板、巷帮部分锚杆锚索破断失效;进行全断面锚注修复支护后,形成高强度、范围大、连续性强的预应力场,预应力场有效影响深度增大至原支护的1.5倍。现场试验监测显示:补强修复支护后,大巷巷帮及顶底板变形趋于稳定,表明全断面锚注修复支护工艺对深部煤系软岩大巷的稳定性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软岩 剧烈变形 全断面支护 锚索 预应力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