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 treatment of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 afte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Quan-Lai Zhao Kun-Peng Hou +2 位作者 Zhong-Xuan Wu Liang Xiao Hong-Guang X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期656-662,共7页
BACKGROUND Few reports have described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induced radiculopathy after treatment by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FESS)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n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comp... BACKGROUND Few reports have described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induced radiculopathy after treatment by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FESS)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n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We herein report such a case,including the patient’s treatment process and doctor’s surgical experience.CASE SUMMARY A 79-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of radiculopathy after sustaining L4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Imaging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L4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L3/4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The patient’s symptoms were low back pain with pain in the lateral left leg.Although many reports have described radiculopathy induced by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he use of FESS combined with PVP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This case report indicat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FESS and PVP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LFS-induced radiculopathy afte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his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has great potential to replace traditional lumbar fixation and decompression surgery.Thus,we suggest the continued accumulation of similar cases to discuss the wider application of FESS.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and LFS,PVP and FESS can be used to restore the vertebral height and reduce the pressure around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Additionally,the combination of FESS and PVP can treat the pain or numbness of the low back and lower limbs and allow for recovery in a short time with excellent postoperative effects.In general,FESS is a good treatment for radiculopathy caused by foraminal stenosis after OV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 RADICULOPAT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SMAS folded flap and allograft dermal matrix repairing parotid bed following parotidectomy to prevent facial deformity and Frey's syndrome 被引量:4
2
作者 CHEN Wei-liang YANG Zhao-hui HUANG Zhi-quan WANG Yong-jie LI Jin-son ZHANG Bin WANG Jian-guang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5-269,共5页
PURPOSE: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outcome of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 and allograft dermal matrix(ADM) in preventing facial deformity and Frey's syndrome following parotidectomy.METHODS:Forty-six... PURPOSE: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outcome of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 and allograft dermal matrix(ADM) in preventing facial deformity and Frey's syndrome following parotidectomy.METHODS:Forty-six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tid tumo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4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1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total parotidectomy;The AMD group consisted of 1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total parotidectomy and underwent intraoperative placement of ADM within the parotid bed;SMAS group consisted of 11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total parotidectomy and SMAS folded flaps to repair parotid bed;and SMAS plus AMD group consisted of 1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total parotidectomy and intraoperative placement of ADM to repair parotid bed with SMAS folded flaps.All 46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via a short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perception of a facial contour deformity,Frey's syndrome,modified Minor's starch-Iodine test(MSIT)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RESULTS:Twelve months of follow-up was conducted after the treatment,the rates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post-operative facial contour were 33.3%(4/12) ,40.0%(4/10) ,91.9%(10/11) and 100%(13/13)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AMD group,SMAS group and SMAS plus AMD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MAS plus AMD group and the former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incidences of objective Frey's syndrome by MSIT were 50.0 %(6/12) ,20.0%(2/10) ,27.3%(3/11) and 7.7%(1/13)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MAS plus AM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SMAS folded flap is clinically simple to perform,which can prevent depressed facial deformity.Combination of SMAS folded flap and ADM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rey's syndr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arotidec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脸部畸形 表面肌腱膜系统 脱细胞真皮基质 Frey氏综合症
下载PDF
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畅 徐涛 +3 位作者 王栋 彭笑 郑嫣然 张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价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6例。术后随访1~3年,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 目的:评价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6例。术后随访1~3年,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涎瘘、耳周麻木和腮腺区皮肤麻木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耳周麻木和腮腺区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涎瘘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更少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并发症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区域性切除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对患者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吕大为 朱浩 +1 位作者 向媛媛 张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 探究区域性切除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对患者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和... 目的 探究区域性切除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对患者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腮腺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术后面部肌肉情况、腮腺分泌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分别为(109.26±23.48) min、(52.16±5.98) mL、(9.41±2.49) cm、(2.19±0.35)支,均低于对照组[(146.06±23.15) min、(72.55±7.04) mL、(14.26±3.16) cm、(4.21±0.63)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面神经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26%、7.02%、8.77%,均低于对照组(57.14%、64.29%、98.21%),House-Back-mann面神经损伤分级评分为(1.78±0.66)分,低于对照组[(2.67±0.78)分],Portmann评分为(17.88±2.63)分,高于对照组[(13.65±3.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两组组间腮腺分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研究组患健侧腮腺分泌差值分别为15.59±5.11、16.02±5.46,均低于对照组(38.21±3.16、36.46±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下积液、Frey综合征、面瘫及面部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3.51%、10.53%、7.02%、7.02%,均低于对照组(21.43%、32.14%、26.79%、28.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手术对腮腺混合瘤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降低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损伤的风险,同时可以减少对腮腺功能的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混合瘤 区域性切除 全腮腺切除术 面部神经功能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腺体切除范围的病理依据 被引量:145
5
作者 温玉明 陈润良 王昌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目的 为腮腺多形性腺瘤腺体切除范围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通过显微镜对 2 5例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连续病理切片的观察 ,尤其是重点观察和测量腺瘤包膜外浸润、出芽生长情况 ,并探讨有无原发多中心分布。结果 ①包膜外浸润及出芽生长... 目的 为腮腺多形性腺瘤腺体切除范围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通过显微镜对 2 5例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连续病理切片的观察 ,尤其是重点观察和测量腺瘤包膜外浸润、出芽生长情况 ,并探讨有无原发多中心分布。结果 ①包膜外浸润及出芽生长的具体扩展范围为 :0 0 9~ 0 2 9mm ,远小于腺体部分切除的安全边界 (5~ 10mm)。②原发多中心分布 2例 ,但具有分散程度小、有统一融合包膜的特点。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瘤体外 5~ 10mm的腺体部分切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切除范围 腺体部分切除术 病理学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改良术式 被引量:40
6
作者 赵洪伟 李龙江 +2 位作者 韩波 刘华 潘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 果。方法 2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94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式;2组: 42例患者采用保留筋膜加...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 果。方法 2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94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式;2组: 42例患者采用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3组: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皮下瓣(不保留腮腺嚼肌筋膜);4 组:33例患者采用不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患者术后随访2年,每2月1次。通过Minor试验和主 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评价患者耳垂麻木和耳垂区软组织凹陷情况。结果 味觉出汗综 合征的发生率1组(5.32%)或2组(4.76%)与3组(49.1%)或4组(51.5%)间在主观感受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05)。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与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淀粉碘试验检测示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 学差异(P<0.005)。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在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组和2 组或3组和4组间在防止耳垂凹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未采用胸锁乳突肌瓣的2组与4组间无统计学差 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术区出现麻木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 腮腺切除术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对 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显著效果。采用胸锁乳突肌瓣整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味觉出汗综合征 筋膜 并发症
下载PDF
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 被引量:46
7
作者 彭歆 俞光岩 +1 位作者 黄敏娴 马大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55-456,共2页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的应用价值 ,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 2 0 3例 ,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 (橡皮条引流 ) ( 78例 )与负压引流组 ( 12 5例 ) ,记录术后涎瘘发生情况 ,同时分析不同腮...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的应用价值 ,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 2 0 3例 ,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 (橡皮条引流 ) ( 78例 )与负压引流组 ( 12 5例 ) ,记录术后涎瘘发生情况 ,同时分析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 负压引流组的涎瘘发生率 ( 10 .4 0 % )低于传统方法组 ( 16.67% )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 ;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腮腺术后涎瘘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负压引流结合短暂的加压包扎能取代传统方法 ,预防腮腺术后涎瘘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涎瘘 负压引流 术后并发症 诊断
下载PDF
局段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梅金玉 杨见明 +1 位作者 余俊伟 刘业海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191-2194,共4页
目的评估局段“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人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段组32例和传统组32例。局段接受局段“S”形... 目的评估局段“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人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段组32例和传统组32例。局段接受局段“S”形切口行面神经局部解剖+腮腺肿瘤及浅叶区域性切除术,传统组接受传统“S”形手术切口行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局段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20.00,IQR=11.25,30.10)mL,传统组为(60.17,IQR=45.02,75.19)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81,P<0.05);局段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1.75±18.77)min,传统组为(120.28±29.5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9,P<0.05)。局段组术后耳部麻木时间、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主观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局段“S”形切口显著提高了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外观满意、手术范围小、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外科 口腔 腮腺切除术 传统腮腺手术切口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瘢痕
下载PDF
两种腮腺手术切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俞凯 杨钧 +2 位作者 李满敬 马宏斌 周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手术切口。方法选取40例需行腮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S”形手术切口,乙组20例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结果两组患者中,肿瘤大小及术后暂时性面瘫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手术切口。方法选取40例需行腮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S”形手术切口,乙组20例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结果两组患者中,肿瘤大小及术后暂时性面瘫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面部瘢痕满意度相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两种手术切口,均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腮腺及肿瘤,但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术后患者有较满意的面部外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传统手术切口有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传统腮腺手术切口 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 瘢痕
下载PDF
改良的腮腺切除术 被引量:64
10
作者 毛驰 俞光岩 +3 位作者 彭歆 刘林 何冬梅 张晔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除术。方法 该改良术式的要点为 :①采用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 ,避免了常规术式的耳前和颈部切口 ;②在SMAS筋膜下翻瓣 ,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 ;③采用总干法解剖面神经 ,减少了面神经周围支损伤的机率 ...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除术。方法 该改良术式的要点为 :①采用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 ,避免了常规术式的耳前和颈部切口 ;②在SMAS筋膜下翻瓣 ,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 ;③采用总干法解剖面神经 ,减少了面神经周围支损伤的机率 ;④暴露面神经总干后 ,根据肿瘤的位置 ,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而行腮腺部分切除术 ,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 ;⑤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腮腺切除后的凹陷区 ,避免了常规术式后的面部畸形。结果 采用该术式对 12例患者行腮腺切除术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随访 3~ 12个月 ,患者面部疤痕不明显 ,外形恢复良好 ,面神经损伤均完全恢复 ,且无 1例出现Frey综合征。 结论 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 ,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面神经 FREY综合征
下载PDF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小华 黄桂林 +3 位作者 易杰 张霓霓 姚礼 张立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保存功能性外科在腮腺深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17例腮腺深叶良性肿瘤患者,其中位于深叶者12例,累及浅深2叶者5例,直径均≤3 cm。采用制备筋膜腺体瓣并预留出将要切除的肿瘤及周围腺体的方法,完整切除腮腺深叶及... 目的:探讨保存功能性外科在腮腺深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17例腮腺深叶良性肿瘤患者,其中位于深叶者12例,累及浅深2叶者5例,直径均≤3 cm。采用制备筋膜腺体瓣并预留出将要切除的肿瘤及周围腺体的方法,完整切除腮腺深叶及肿瘤同时保存腮腺浅叶功能。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涎瘘,外形满意;暂时性面瘫发生2例(11.76%)。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面瘫基本消失。结论:应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能有效保存腺体功能,减少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切除术 功能性外科治疗
下载PDF
腮腺手术中面神经解剖术式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曹钟义 钱永 +2 位作者 张绚 习伟宏 邵益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手术中不同的面神经解剖术式与面神经功能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20例临床腮腺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面神经解剖术式,观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结果:经面神经总干的顺行法、经颧支... 目的:探讨腮腺手术中不同的面神经解剖术式与面神经功能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20例临床腮腺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面神经解剖术式,观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结果:经面神经总干的顺行法、经颧支或下颌缘支的逆行法面神经解剖术式,其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分别是:5%,2.58月;12.5%,2.82月;70%,6.52月。前2种术式之间,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恢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而前2种术式与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之间比较,神经损伤的发生率(P<0.01)及恢复时间(P<0.05)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经面神经总干及颧支解剖面神经,运用逆行和顺行解剖法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面神经解剖 损伤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飞 王力红 +3 位作者 李彬 梁传余 陈建超 王少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33-1335,1339,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腮腺切除术与改良腮腺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优缺点,以期寻找更适合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法。方法:将2001年5月~2004年6月10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术式(A组)与改良术式(B组),对两者的手术... 目的:比较传统腮腺切除术与改良腮腺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优缺点,以期寻找更适合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法。方法:将2001年5月~2004年6月10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术式(A组)与改良术式(B组),对两者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的面瘫、面部畸形、Frey's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周及3个月时,A组面瘫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术后1年以后两组面瘫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将耳前切口改为耳屏内切口,并将传统向颌下延长的"S"形切口改为向耳后延长,如此使得整个切口更为隐蔽,术后面部瘢痕不显著,对患者术后面容影响较小。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面部畸形的发生率和程度A组均高于B组(P<0.01)。Frey's综合征术后3个月时A组发生率为10%,B组发生率为2%,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在术后3年内的观察,可以减少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改良腮腺切除术 评价
下载PDF
腮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路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阎旭 彭滟 +2 位作者 韦海东 彭勃 芈大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在腮腺切除术40例中,顺行法(总干法)解剖显露面神经17例,逆行法(周围支法)解剖显露面神经23例,术后顺行法有1例、逆行法中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面瘫症状(P<0.05),提示顺行法更加安全可靠、快速简便。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面神经 解剖 腮腺切除术
下载PDF
耳大神经及腮腺筋膜解剖的再认识与腮腺切除手术的改良 被引量:38
15
作者 牙祖蒙 张纲 +1 位作者 王建华 谭颖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对耳大神经及腮腺筋膜解剖进行再认识,由此改良腮腺切除手术方法。方法:解剖成人尸体10侧,术中活体解剖20侧,对耳大神经和腮腺筋膜的解剖要素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改良腮腺切除术14例,即在腮腺筋膜表面翻瓣后,由前向后另翻... 目的:对耳大神经及腮腺筋膜解剖进行再认识,由此改良腮腺切除手术方法。方法:解剖成人尸体10侧,术中活体解剖20侧,对耳大神经和腮腺筋膜的解剖要素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改良腮腺切除术14例,即在腮腺筋膜表面翻瓣后,由前向后另翻腮腺筋膜瓣,切除腮腺后将筋膜瓣复位缝合,完整保留耳大神经和腮腺筋膜。结果:耳大神经在下颌角水平之上0~2cm依次分耳后、耳垂、耳前支,神经主干末段和分支起始段均分布于腮腺筋膜浅层表面,后者致密,其致密纤维包裹在神经周围。改良手术后2例(14.3%)发生轻度Frey’s综合征,无1例发生术区皮肤长期麻木、长期面瘫、涎瘘及肿瘤复发。结论:耳大神经各分支和腮腺筋膜具有不可代替的解剖生理功能,改良术式能将两者完好保留,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大神经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刀在腮腺浅叶肿瘤改良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建忠 任文豪 +4 位作者 高岭 李少明 薛令法 岳金 郅克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腮腺浅叶肿瘤改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浅叶肿瘤手术74例,其中应用超声刀行腮腺耳后小切口手术的患者为36例,应用传统电刀手术的患者38例,分别对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腮腺浅叶肿瘤改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浅叶肿瘤手术74例,其中应用超声刀行腮腺耳后小切口手术的患者为36例,应用传统电刀手术的患者38例,分别对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面瘫、涎瘘等)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与传统组对比超声刀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腮腺浅叶手术中应用超声刀与传统电刀相比既能使切口隐蔽美观又简单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面神经局部缺血对面神经核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薛景凤 王笑茹 张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为临床腮腺切除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用家兔,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模拟人腮腺切除手术。实验侧于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并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对照侧不破坏外血管系。术后2、3、4周分别取面神经核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 目的:为临床腮腺切除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用家兔,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模拟人腮腺切除手术。实验侧于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并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对照侧不破坏外血管系。术后2、3、4周分别取面神经核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实验侧术后3周,面神经核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而对照侧未见明显特异性变化。结论:游离面神经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可导致面神经核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这可能是腮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面瘫的另一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面神经 局部缺血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耳后区肌骨膜瓣的临床应用尸体解剖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谢山 余海 +1 位作者 刘德裕 李传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区肌骨膜瓣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取经过甲醛溶液固定、动静脉内分别灌注红色及蓝色乳胶的10具尸体半侧成人头颅标本,解剖耳后区解剖层次、血供来源及其分布。结果:耳后区耳后动脉的双层状供血形式及其伴行的耳后静脉能为... 目的:探讨耳后区肌骨膜瓣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取经过甲醛溶液固定、动静脉内分别灌注红色及蓝色乳胶的10具尸体半侧成人头颅标本,解剖耳后区解剖层次、血供来源及其分布。结果:耳后区耳后动脉的双层状供血形式及其伴行的耳后静脉能为耳后肌骨膜瓣提供良好的血供;制备的耳后肌骨膜瓣最大可达10.0 cm×6.0 cm×1.5 cm。结论:耳后肌骨膜瓣存在血液供应的解剖基础,可覆盖整个腮腺术区,其面积、容积、厚度均达到术区凹陷填充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肌筋膜骨膜瓣 耳后动静脉 腮腺切除术
下载PDF
保留腮腺筋膜的腮腺切除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新彬 计光旭 +1 位作者 郑灏 赵宏 《安徽医学》 2002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通过 2 1名患者术后随防 ,并通过Minor试验 ,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随访的 2 1名患者中 ,有 2例发生在患侧在潮红和出汗现象 ,与传统...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通过 2 1名患者术后随防 ,并通过Minor试验 ,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随访的 2 1名患者中 ,有 2例发生在患侧在潮红和出汗现象 ,与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发病率 (70 % )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腮腺切除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腮腺筋膜 腮腺切除术 味觉出汗综合征 腮腺手术 并发症预防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凤桐 杨学财 +3 位作者 尚伟 孙健 金晓明 冯元勇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等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396例,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200例)与正压引流组(196例),记录术后创口积液、涎瘘、血肿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同...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等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396例,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200例)与正压引流组(196例),记录术后创口积液、涎瘘、血肿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的引流方式与术后处理的关系。结果负压引流组的积液、涎瘘、血肿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正压引流组(15.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负压引流组术后不必加压包扎而不影响I期愈合。结论腮腺切除术后应用负压引流优于传统的正压引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疾病 腮腺切除术 负压引流 涎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