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Grid-Styl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1
作者 Xing Wang Li Zhang Shaohua Ca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8期163-168,共6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effects and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the grid-styl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ar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Eight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to ...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effects and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the grid-styl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ar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Eight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May 2020 and May 202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grid group,each with 40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tradi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while the grid group adopted a grid-styl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The quality of care,quality of life,nursing satisfaction,and treatment adh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gri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quality of care and quality of life(P<0.001);in term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the score of the grid group was 8.26±0.8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65±0.77)(P<0.001);90.00%(36 patients)of the grid group showed good treatment adherence,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0.00%(28 patients)of the control group(P<0.001).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id-styl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quality of life,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and effectively promote patients’treatment adherence.These positive result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 clinical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styl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critical illnesses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凌鹤 李晓 冯丹丹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75例)分为对照/观察组(37/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75例)分为对照/观察组(37/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转复时间、心率改善情况,护士核心能力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转复时间为(12.23±2.16)min,观察组患儿转复时间为(10.11±2.04)min,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4.371,P<0.001)。观察组患儿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92.11%(35/38)vs70.27%(26/37)],(P<0.05)。观察组护士各项核心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94.74%(36/38)vs75.68%(28/37)],(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儿转复时间,提高心率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救 小儿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OEC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
作者 李东倩 刘彩霞 沙美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5期61-65,共5页
目的构建并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OEC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海尔OEC管理理念与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进行整合,从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三方面入手,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OEC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OEC护理管理模式前后... 目的构建并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OEC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海尔OEC管理理念与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进行整合,从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三方面入手,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OEC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OEC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护士的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结果、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患者和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项目实施后,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测评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除分级护理落实维度外,护士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OEC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护士的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患者和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C管理模式 急诊 危重症患者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颜小玲 蔡益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37-1839,184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心境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CU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心境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CU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干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根据《睡眠图描述与分期标准》对ICU患者的睡眠潜伏期(SL)、觉醒次数(AT)进行测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干预可以提升ICU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者 罗伊适应模式 护理 睡眠质量 睡眠进程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王芸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94-96,共3页
目的:评估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黔西南州贞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1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评估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黔西南州贞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1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肺啰音、气促、发热、呼吸困难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9)。干预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O_(2)、SaO_(2)水平高于干预前,PaCO_(2)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小儿重症肺炎 血气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联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洁 郝小丹 《西藏医药》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 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联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120例伴呼吸衰竭老年AECOPD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联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120例伴呼吸衰竭老年AECOPD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管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酸碱值(pH值)];干预期间住院情况[有创通气(IMV)时间、无创通气(NI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aO_(2)水平、p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IMV时间、NI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联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可改善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专职团队护理模式 呼吸机集束化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Caprini模型在神经重症颅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冉 蔡卫新 +7 位作者 石广志 王君 冯雅笛 袁媛 赵经纬 杨燕琳 孙雪 陶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Caprini模型在神经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7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 目的探讨Caprini模型在神经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7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150例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2成组匹配方法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生DVT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依据Caprini模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评分及DVT风险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Caprini模型得分及不同风险分级患者的DVT发生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aprini模型筛查DVT的价值。结果Caprini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病例组Caprini模型平均评分为(5.88±1.98)分,高于对照组的(4.11±1.7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0例患者Caprini模型DVT风险分级均为中危及以上,其中中危组93例(20.7%)、高危组121例(26.9%)、极高危组236例(52.4%),病例组高风险的暴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极高危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是中危患者的5.75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Caprini模型得分、D-二聚体是神经重症颅脑术后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aprini模型筛查神经重症颅脑手术患者D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0.696~0.796);以模型得分>5.5为筛查界值,其筛查DVT的灵敏度为61.3%,特异度为79.3%,筛查结果与彩色B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404),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结论Caprini模型可用于神经重症颅脑术后患者术后7 d内DVT的初步筛查,但是该模型灵敏度较低且DVT风险分级需优化,未来应进一步开展研究,为筛查或预测神经重症颅脑术后患者DVT的发生提供有效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模型 颅脑手术 神经重症 深静脉血栓 筛查价值 护理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丽 刘小玲 张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8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新生儿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新生儿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机械通气效果、呼吸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机械通气效果,有利于促进患儿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机械通气 并发症 氧疗时间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危重症病人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萌萌 魏花萍 +1 位作者 靳修 王冕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5期2734-2738,共5页
通过综述危重症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预测模型的构建与研究进展,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不同的模型构建过程、不同量表的使用为出发点,阐述了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以期为危重症病人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的探讨和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通过综述危重症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预测模型的构建与研究进展,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不同的模型构建过程、不同量表的使用为出发点,阐述了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以期为危重症病人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的探讨和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进而减少危重症病人压力性损伤的恶化,减轻病人的住院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病人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综述 护理
下载PDF
团队管理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晶晶 费明爱 石玉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8期20-22,26,共4页
目的探究团队管理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衡阳市中心医院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团队管理模... 目的探究团队管理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衡阳市中心医院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团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士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团队管理模式 呼吸与危重症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魏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20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188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组;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15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实施后组,转运交接...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188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组;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15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实施后组,转运交接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转运交接情况和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得分。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科室间电话询问次数、责任推诿次数和危急值漏交次数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总评分为(94.3±1.8)分,明显高于实施前(81.2±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后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使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更为顺畅,且差错次数减少,为临床抢救节约了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急诊科 急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在神经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薇 陈巧玲 +2 位作者 林菁 林阳 吴发学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6期3730-3732,3744,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在神经重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名本科、专科护生分为对照组47人和观察组46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采取传统常规教学辅以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的教学方法,引导护生结合模... 目的:探讨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在神经重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名本科、专科护生分为对照组47人和观察组46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采取传统常规教学辅以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的教学方法,引导护生结合模型思考相关疾病症状体征的发生机制及护理要点。学习时间1个月,评价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业务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重症护理教学中应用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实现了个性化护理教学,可促进教学双方有效互动,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效果,有助于护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可作为传统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3D虚拟模型 实体模型 颅脑 临床护理教学
下载PDF
“三清”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利萍 顾君玲 俞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9期2880-2883,共4页
目的探讨“三清”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39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管理;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本院重症医学科4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三清”... 目的探讨“三清”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39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管理;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本院重症医学科4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三清”交接班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组交接耗时、护士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护士对交接班效果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对护士沟通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交接耗时为(10.25±1.02)min,短于对照组的(15.82±1.13)min(P<0.05)。观察组护士专业知识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总分为(73.11±5.28)分,高于对照组的(62.06±5.17)分(P<0.05)。观察组专科护理、病情观察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3.26±0.79)分、(32.72±0.67)分、(95.93±0.8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沟通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三清”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可显著缩短交接耗时,增强护士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提高护士交接班效果及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清”模式 危重症 交接班管理 专业知识理论水平 护理工作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体的镇静管理模式对机械通气患儿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婷 王丽婵 马柱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体的镇静管理模式对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及镇静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以医师为主体的镇静模式;试验组采用以...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体的镇静管理模式对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及镇静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以医师为主体的镇静模式;试验组采用以护士为主体的镇静管理模式。将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转出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体的镇静管理模式,能收到更好的镇静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护理 管理模式 机械通气 危重患儿
下载PDF
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秀金 范志美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4期148-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45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50例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 目的探讨分析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45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50例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无缝隙导向型护理。结果实施相应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5.56%,超过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科室间询问率、责任推诿率以及危急值漏交率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积极实施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对于提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导向型模式 急危重症 急诊科 护理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春光 胡丽珍 吴淑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7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3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6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 目的: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3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6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危重症患者 SBAR沟通模式 护理质量 家属满意度
下载PDF
SHEL分析在预防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红 焦纪平 谌琴 《智慧健康》 2020年第35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SHEL分析在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至6月收治的52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到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实验... 目的探讨SHEL分析在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至6月收治的52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到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实验组在使用SHEL分析后,预见性采取防控措施预防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SHEL分析得出预防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措施,并应用于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可以降低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住院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模式 问题分析法 心血管科 重症患者 压力性损伤 医疗设备 护理安全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判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梦瑜 黄丽华 +2 位作者 沈丽娟 叶娟 姚海霞 《护理与康复》 2019年第8期6-12,共7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危重症严重程度评价系统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为新生儿室临床一线护士提供一个高效、便捷、可量化的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工具。方法 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室患儿200例,使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目的 分析新生儿危重症严重程度评价系统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为新生儿室临床一线护士提供一个高效、便捷、可量化的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工具。方法 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室患儿200例,使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其进行回顾性评估,并按标准分成非危重107例、危重78例、极危重15例,再分别对照改良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床边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进行评分并做记录。依据Fisher判别原理,分别建立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与3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模型,分析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与3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叉核实法以及逐一回代法验证模型的误判率。结果改良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床边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判别模型的特征值指标分别为1.076、2.225、1.351,正则相关性指标分别为0.720、0.831、0.758,Wilk’sλ检验值为0.475、0.241、0.393(P<0.001),床边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建立的判别模型特征值及正则相关性指标较高(P<0.001)。床边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判别模型的误判率为16.5%,优于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27.0%)、改良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30.0%);床边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工具建立的判别模型对新生儿危重程度为极危重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3.3%。结论床边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作为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辅助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危重症 早期预警 判别模型 护理评估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方然程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8月急诊科应用无缝隙导向型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构建前的120例患者及家属分为对照组,将2015年10~12月应用后的120例患者及家属分为观察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8月急诊科应用无缝隙导向型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构建前的120例患者及家属分为对照组,将2015年10~12月应用后的120例患者及家属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导向型模式 急危重症 急诊科 护理
下载PDF
基于梧桐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林秀珍 王霞 余盼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34-436,44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梧桐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88例老年危重症患者,患者均由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科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 目的探究基于梧桐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88例老年危重症患者,患者均由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科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基于梧桐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家属及患者对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2.27%)低于对照组(15.91%),意外事件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1.36%),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各组患者SF-36评分相当,P>0.05,干预后各组患者SF-36评分改善,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及患者满意率(95.45%)(97.73%)高于对照组(79.55%)、(79.55%),P<0.05.结论基于梧桐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极高,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危重症患者 梧桐模式 新型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质量 生活质量 满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