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容 王杰 +1 位作者 雷熙 陈冬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 目的探讨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层管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健康信念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DVT健康信念中疾病易得感、疾病严重性、健康行为益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MPV和PDW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APTT、PT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Fb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可增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信念,避免DVT风险的增加,改善血小板功能,纠正机体血凝状态,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预防操 预警分级管理 老年髋部骨折 卧床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中医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Meta分析
2
作者 张洪丽 顾晨丛 +6 位作者 杨晓敏 魏丽丽 杨毅捷 胡春娜 韩刚 杨桐 王利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8-43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 目的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2022年11月。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版)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研究,涉及1087例患者,其中研究组597例,对照组5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RR=0.18,95%CI(0.09~0.35),Z=5.03,P<0.00001]。中医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程度较常规护理明显[MD=-0.47,95%CI(-0.77~-0.16),Z=2.96,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凝血酶原时间[MD=1.86,95%CI(-1.64~5.36),Z=1.04,P=0.3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MD=3.77,95%CI(-1.84~9.38),Z=1.32,P=0.19]与常规护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效果,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但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方面,其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纳入范围和纳入研究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的试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META分析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孕产期运动方案用于剖宫产患者对于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3
作者 何雅萍 谢重阳 +1 位作者 王亚云 沈漪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孕产期运动护理对于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剖宫产分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快速康...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孕产期运动护理对于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剖宫产分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孕产期运动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盆底肌张力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张力分级中Ⅲ~Ⅴ级占比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孕产期运动方案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孕产期运动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下载PDF
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
作者 黄刚 秦琳雁 +2 位作者 杜国强 马思奇 徐亨浪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究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究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股静脉血流峰(tVmax)、血流平均速度(Vm)、凝血功能指标及患者预防DVT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Vmax、Vm、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DVT的知识、态度评分、遵医依从率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情况,预防DVT,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 踝泵运动 穴位贴敷疗法 下肢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中预防方案分析
5
作者 李双 宋秋英 +2 位作者 姚媛媛 张立维 陈晓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改良组(n=13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配合度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手术前后股静脉血流指标(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及术后LDVT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配合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室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术毕即刻,改良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组患者股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改良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D-D、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人员于术中应用改良方案能够改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手术配合度,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减轻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术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术后LDVT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6
作者 李娇 张忠晓 张桂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制治疗配合度调查问卷及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术后疼痛、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GAD-7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GAD-7、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可有效改善LEDVT患者行血栓清除术前的焦虑状态,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清除术 放松训练 呼吸操 术前焦虑 配合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孙皋 龙坚 +2 位作者 蒋雄一郎 董克芳 田心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1期84-89,共6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两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D-二聚体(D-D)、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肿胀消退情况(下肢周径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D-D、FIB低于对照组、APT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肢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VAS评分降低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事件2例,均为肌间静脉血栓,对照组7例,其中2例深静脉血栓,5例肌间静脉血栓;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低D-D、FIB水平,延长APTT时间,降低DVT形成,同时能缓解术后疼痛,加快消肿速率,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活血止痛汤 凝血功能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踝泵训练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卒中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性及安全性
8
作者 李叶子 余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616-621,共6页
目的 探讨踝泵训练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卒中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07—2022-09于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诊治的119例脑卒中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 探讨踝泵训练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卒中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07—2022-09于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诊治的119例脑卒中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40例、药物组40例及联合组39例,分别给予踝泵训练干预、低分子肝素钙干预及联合干预。分析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血液相关指标、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训练组(75.00%)及药物组(70.00%,P<0.05)。干预后,3组患者血液相关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低于训练组与药物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训练组与药物组(P<0.05)。干预后3组患者患者肢体功能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各指标高于训练组与药物组(P<0.05)。干预后3组患者患者ADL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各指标高于训练组与药物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明显低于训练组(22.50%)及药物组(22.50%,P<0.05)。训练组与药物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踝泵训练联合低分子钙素钙在脑卒中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能够显著减轻血液粘稠度,改善凝血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泵训练 低分子肝素钙 脑卒中 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祛湿化瘀汤加减联合中药封包外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任芬如 郑秀青 代雪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31-735,共5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祛湿化瘀汤加减联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时对患者静脉通畅效果、凝血功能、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两... 目的回顾性探讨祛湿化瘀汤加减联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时对患者静脉通畅效果、凝血功能、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中药封包外敷,研究组接受中药封包外敷联合祛湿化瘀汤内服。对比两组静脉通畅效果、血液流变学[高切全血黏度(H-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erpine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Kruppel样转录因子(KLF2)水平及1 a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WBV、PV、HCT、Fib、serpine1、vWF低于对照组,PT、APTT、KLF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 a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化瘀汤联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下肢DVT效果显著,可能通过调节serpine1、vWF、KLF2等因子表达,改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防治血栓形成,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祛湿化瘀汤 中药封包外敷 凝血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下载PDF
程序化运动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汪琦 吴丽燕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80-82,86,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化运动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 探讨程序化运动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运动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以及DVT发生率。结果 术前,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 d、3 d、5 d、7 d,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增加,血浆D-二聚体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VT发生率为1.8%(1/55),对照组为12.5%(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运动可加快老年髋关节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 程序化护理
下载PDF
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效果
11
作者 张慧敏 殷世武 +3 位作者 陈君 朱莹莹 张娜 范贝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拟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康复活动,干预组用赋权指导早期康复活动。... 目的探讨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拟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康复活动,干预组用赋权指导早期康复活动。统计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髌骨上/下缘腿围周径差、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置管溶栓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出院时髌骨上/下缘腿围周径差显著小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及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早期康复活动,能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疾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肢肿胀,提高出院准备度和出院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赋权 早期活动 自我效能 出院准备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12
作者 周津虹 叶骞 林福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流速,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0.29±5.71)cm/s、平均流速为(35.66±3.15)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72.15±6.28)分及FMA评分(88.12±5.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6±7.15)、(72.10±5.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33%),对照组发生7例(23.33%),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有效改善了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了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功功能,具有显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康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运动训练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 预防
下载PDF
磺达肝癸钠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程明 付选明 +3 位作者 贾龙 邓力 田甜 周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骨肉瘤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于术后6~8 h开始接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试验组采用磺达肝癸钠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骨肉瘤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于术后6~8 h开始接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试验组采用磺达肝癸钠注射液治疗,均持续用药至术后10~14 d。比较两组DVT发生率,治疗前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表达,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的变化,以及两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DVT发生率及治疗后APTT、FIB、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S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低分子肝素均能有效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改善凝血功能,但磺达肝癸钠对PLT、肾功能的影响更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深静脉血栓 磺达肝癸钠 低分子肝素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活络逐瘀方加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郭蓬川 彭保智 李金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活络逐瘀方加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吉安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IT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低分子肝... 目的:探讨活络逐瘀方加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吉安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IT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加用活络逐瘀方加减治疗,持续14 d。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髋关节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为(12.09±1.18)、(30.49±2.28)、(19.82±1.32)s,均长于对照组的(10.86±1.13)、(28.76±2.15)、(17.44±1.22)s,D-二聚体(D-D)水平为(0.55±0.12)mg/L,低于对照组的(0.69±0.1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分别为(4.26±0.43)、(7.92±1.05)、(1.64±0.23)mPa·s、(11.02±1.21)mm/h,均低于对照组的(5.19±0.67)、(9.34±1.18)、(2.02±0.26)mPa·s、(13.38±1.29)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为(39.82±3.82)、(3.09±0.41)、(35.09±4.14)、(3.94±0.45)、(81.94±5.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3.74±3.63)、(2.65±0.35)、(30.52±3.92)、(3.11±0.42)、(70.02±5.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逐瘀方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ITF术后应用效果显著,可调节机体凝血功能,纠正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下肢DVT发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活络逐瘀方加减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15
作者 赵飞燕 鲁怡 +1 位作者 董丹丹 徐耀凯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 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68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防治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84)与IPC组(n=... 目的 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68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防治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84)与IPC组(n=84)。比较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症状指标、LDVT发生率及出血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产妇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IPC组产妇上述指标均高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IPC组产妇PT、APTT、TT均长于常规组产妇,D-D、FIB均低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大腿围差值、小腿围差值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IPC组产妇上述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产妇LDVT总发生率为1.19%(1/84),低于常规组产妇的11.90%(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出血性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能够改善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凝血功能,增强下肢静脉血流回流功能,从而降低其产后LDVT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亓立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31-34,共4页
目的 分析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110例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抽签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手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组围术期在对... 目的 分析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110例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抽签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手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组围术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后FIB以及APTT、P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全血高切粘度(3.38±0.23)mPa·s以及全血低切粘度(16.06±1.47)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4.24±0.52)、(18.72±2.84)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IL-6(11.21±2.13)ng/L以及CRP(28.16±4.47)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24±4.52)ng/L、(36.72±5.8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的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起到较高的预防效果,可以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患者更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普外科手术 丹参注射液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不同物理预防方法对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朱贇 朱柳花 +1 位作者 蔡凤婷 陈黎芸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2025-2029,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物理预防方法,包括间歇充气加压(IPC)、逐级加压弹力袜(GCS)和IPC+GCS,对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IPC...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物理预防方法,包括间歇充气加压(IPC)、逐级加压弹力袜(GCS)和IPC+GCS,对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IPC组、GCS组和IPC+GCS组,各30例。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7 d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于术前24 h和术后12 h、24 h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下肢股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时,采用全自动血液黏度分析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AI)。于术后3、7 d时,统计下肢DVT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7 d时,IPC+GCS组PT、APTT水平高于IPC组和GCS组(P<0.05),FIB、D-D水平低于IPC组和GCS组(P<0.05),IPC组和G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时,IPC+GCS组下肢股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大于IPC组和GCS组(P<0.05),IPC组下肢股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大于GCS组(P<0.05)。术后24 h时,IPC+GCS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EAI均低于IPC组和GCS组(P<0.05),IPC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EAI低于GCS组(P<0.05)。术后3 d,3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IPC+GCS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IPC组和GCS组(P<0.05),IPC组和GCS组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与GCS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IPC或GCS更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凝血功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液流动性,降低下肢血液黏稠度,减少下肢DVT的发生,有利于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预防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后
下载PDF
补肾祛瘀汤联合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18
作者 许金珠 吴仁政 张志远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93-97,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汤联合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汤联合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祛瘀汤治疗。比较2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后下肢周径差、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17%,低于对照组14.29%(P<0.05)。术后14 d,2组大腿周径差以及小腿周径差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术后14 d观察组大腿周径差以及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2组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黏附率各指标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术后14 d,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2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较术后1 d升高(P<0.05),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术后14 d,观察组TT、APTT高于对照组(P<0.05),D-D以及FIB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 (IL-8)、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IL-8、CRP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瘀汤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及炎症反应有关,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补肾祛瘀汤 利伐沙班 预防作用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郭烁 张峰 +2 位作者 杨彦平 任莉 户宪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留置股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留置股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利伐沙班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下肢肿胀,促进凝血、纤溶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 利伐沙班 血液透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下载PDF
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
作者 任霞 陈黎黎 《医疗装备》 2024年第5期16-18,23,共4页
目的探讨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踝泵运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踝泵运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治疗,两组治疗均>7 d。比较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术后7 d内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 d,两组下肢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血清APT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清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内,试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用于乳腺癌术后,不仅可加快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