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ological Role of Fungal Biofilms in Fungal Rhinosinusitis: A Case-Control Study
1
作者 Waleed F. Ezzat Anas Askoura +1 位作者 Hesham Falah Ahmed Neg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21年第2期75-84,共10页
<strong>Objective:</strong> This case-control study aim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fungal biofilms in cases of fungal sinusitis, trying to find its role in recurrence of fungal sinus infection and resista... <strong>Objective:</strong> This case-control study aim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fungal biofilms in cases of fungal sinusitis, trying to find its role in recurrence of fungal sinus infection and resistance to medical treatment. <strong>Patients and Methods:</stron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in-Shams University from June-2017 to June-2018 upon 20 patients as the fungal cases are not much in Egypt. All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and taking specimens. Examination of specimen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made. <strong>Results:</strong> The prevalence of fungal biofilms was 7 (70%) in cases and 0 (0%) in controls (p-value = 0.001). There is higher risk of fungal biofilms in cases of fungal sinusitis, the odds of biofilms is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2.33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 The lower is the invasiveness, the higher is the fungal biofilms (OR = 0.94, 95% CI 0.46 - 4.05). Also,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ower is the recurrence the lower is the fungal biofilms (OR = 2.25, 95% CI 0.15 - 7.93). <strong>Conclusion:</strong> This study showed the presence of fungal biofilms in different cases of fungal sinusitis whether primary or recurrent, also whether invasive or non-invasive. Studies with large sample size are recommended to get a strong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gal biofilms RHINOSINUSITIS RECURRENCE INVASIVENESS
下载PDF
白腐真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对染料废水的脱色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永华 黄民生 丁琨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0年第6期25-30,共6页
白腐真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活性艳红染料废水 ,菌种A、B(担子菌纲)和C(云芝)最高脱色率分别达到84%、80%和95%。试验表明 ,共培养液类型对染料的脱色效果有明显影响 ,菌种C受共培养液的影响最为显著。白腐真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 白腐真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活性艳红染料废水 ,菌种A、B(担子菌纲)和C(云芝)最高脱色率分别达到84%、80%和95%。试验表明 ,共培养液类型对染料的脱色效果有明显影响 ,菌种C受共培养液的影响最为显著。白腐真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对实际的偶氮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主要在初始阶段完成 ,而到72h后COD得以有效去除。当该废水的初始CODcr为6000mg/L时 ,经144h后 ,CODcr的去除率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白腐真菌 染料 脱色 生物膜反应器
下载PDF
真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宗辉 孔庆涛 桑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0-874,共5页
近年来,真菌生物膜引起的相关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研究发现多种真菌均能形成生物膜,如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红酵母、烟曲霉、厚皮马拉色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许多慢性持续性感染与真菌生物膜形成有关。真菌生物膜形成... 近年来,真菌生物膜引起的相关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研究发现多种真菌均能形成生物膜,如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红酵母、烟曲霉、厚皮马拉色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许多慢性持续性感染与真菌生物膜形成有关。真菌生物膜形成过程复杂,包括黏附、繁殖、成熟和扩散等生长阶段,并且这一过程受多个基因调控。文中从常见人类致病真菌生物膜形成对临床的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及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生物膜 基因
下载PDF
1-氨基环丙烷-1-羧酸在恶臭假单胞菌趋化双孢蘑菇菌丝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朝辉 张广 +5 位作者 闻亚美 杨艳青 刘亚非 张会 王振河 邱立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9-218,共10页
真菌-细菌生物膜(FBB)在制备高效生物肥料接种剂和生防制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FBB的形成机理非常有必要。以双孢蘑菇和恶臭假单胞菌UW4为对象,研究了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在双孢蘑菇-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PDA平板培... 真菌-细菌生物膜(FBB)在制备高效生物肥料接种剂和生防制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FBB的形成机理非常有必要。以双孢蘑菇和恶臭假单胞菌UW4为对象,研究了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在双孢蘑菇-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PDA平板培养双孢蘑菇菌丝,在距离菌丝尖端边缘处涂布UW4菌悬液,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比涂布超纯水的对照组提高10.85%,同时,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均可观察到UW4能够在双孢蘑菇菌丝表面形成菌膜。使用ACC合成酶抑制剂氨基氧乙酸(AOA)抑制双孢蘑菇菌丝ACC的合成,则UW4不能在双孢蘑菇菌丝表面形成菌膜。此外,UW4 ACC脱氨酶基因缺失突变株也不能形成菌膜。趋化试验发现,UW4可趋化ACC,趋化强度与双孢蘑菇菌丝分泌物中的强趋化物谷氨酰胺和柠檬酸类似,且ACC最适趋化浓度的趋化强度高于谷氨酰胺和柠檬酸最适趋化浓度的趋化强度。而UW4 ACC脱氨酶基因缺失突变株不能趋化ACC。转录组测序分析ACC对UW4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ACC能够引起UW4中趋化和运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的上调或下调。以上结果表明,ACC是假单胞菌趋化双孢蘑菇的一种强趋化物质,同时是产ACC脱氨酶细菌在真菌菌丝表面形成菌膜的关键信号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细菌生物膜 双孢蘑菇 假单胞菌 1-氨基环丙烷-1-羧酸 趋化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和由其产生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胡辉 张永信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白色念珠菌以生物被膜方式生长是相对于其悬浮生长状态而言的另一种独特的生长形式,其最具特征的表型是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表现出高度耐药。本文对近年来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产生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生物被膜 抗真菌药物 耐药真菌
下载PDF
CHR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及机制探讨
6
作者 张舒 许珊 +6 位作者 张丹 黄文祥 魏伏 刘思佚 罗盛淑 何琴 李佳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9-1004,共6页
目的:CGA47-66(chromofungin,CHR)是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inin A,CGA)水解形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已有研究证实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菌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CHR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CLSI-... 目的:CGA47-66(chromofungin,CHR)是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inin A,CGA)水解形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已有研究证实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菌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CHR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CLSI-M27-A3参考方法检测CHR对浮游状态下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菌落计数法及XTT比色法验证CHR是否具有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并确定CHR对白假丝酵母菌的BIC50,通过菌落计数法和倒置显微镜证实CHR抗真菌粘附作用,并使用q RT-PCR检测粘附基因Hwp1的表达情况从而进一步验证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CHR对浮游状态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值为10~20μmol/L,并证实CHR具有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BIC50值为80~160μmol/L,且具有浓度依赖性;q RT-PCR检测CHR下调C.albicans Hwp1基因的表达,160μmol/L CHR处理组相对Hwp1基因表达量通过2-△△Ct值计算为(0.089 5±0.036 0),无处理组Hwp1基因的表达是CHR组的11.1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008,P=0.001)。结论:CHR具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HR减少白假丝酵母菌细胞的粘附有关。本研究为CHR在抗真菌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 白假丝酵母菌 生物被膜形成 真菌粘附
下载PDF
基于好氧丝状生物膜的白腐真菌垃圾渗滤液处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忠强 余双涵 周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7-211,共5页
如何实现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的连续生长,是白腐真菌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难题。针对此问题,作者研发中空的脉管载体,其上固定的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可从载体的外部和中空内部同时获取氧和基质,实现生物膜的连... 如何实现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的连续生长,是白腐真菌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难题。针对此问题,作者研发中空的脉管载体,其上固定的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可从载体的外部和中空内部同时获取氧和基质,实现生物膜的连续生长;继而还构建出新型的白腐真菌反应器控制气泡和废水流向,减少对生物膜的冲击,并在非灭菌条件下以批次运行的方式实现P.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连续401 d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33~199 U/L)表达;完成了18批次(401 d)的垃圾渗滤液的连续处理,NH3-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83%~97%和56%~74%。这表明:固定于脉管载体的P.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实现了在垃圾渗滤液中长期的连续生长,并成功构建出能连续运行的白腐真菌垃圾渗滤液处理体系,为白腐真菌废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载体 白腐真菌反应器 好氧丝状生物膜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垃圾渗滤液
下载PDF
常见致病真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瑞宏 廖万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2-625,共4页
近年来,真菌生物膜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生物膜已被证实与临床植入物的真菌感染有关,认识真菌生物膜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耐药机制对于防治临床真菌感染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常见致病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真菌生物膜形成的... 近年来,真菌生物膜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生物膜已被证实与临床植入物的真菌感染有关,认识真菌生物膜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耐药机制对于防治临床真菌感染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常见致病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真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形成对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真菌生物膜的防治方法及可能的药物靶点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对致病真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真菌
下载PDF
交替处理不同废水对白腐真菌处理体系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余双涵 速高松 +6 位作者 玄智奇 李阳 杨道丽 周成 马艳琼 黄兆林 张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1-115,共5页
白腐真菌反应器的连续运行是否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系直接相关是其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构建白腐真菌处理体系对垃圾渗滤液和焦化废水被交替处理(序批式运行),考察交替处理过程中白腐真菌处理体系的变化。结果... 白腐真菌反应器的连续运行是否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系直接相关是其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构建白腐真菌处理体系对垃圾渗滤液和焦化废水被交替处理(序批式运行),考察交替处理过程中白腐真菌处理体系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交替处理过程中,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并未出现明显的适应期,能够连续合成木质素过氧化物酶(56~376 U/L);每批废水的pH都表现为由碱性向酸性变化;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未受废水交替处理的影响,且在垃圾渗滤液中分别达到43%~44%、70%~71%和17%~25%的去除率,在焦化废水中分别达到26%、33%和57%的去除率。表明基于P.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构建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体系是以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系为基础,可能与难降解废水的种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焦化废水 白腐真菌反应器 好氧丝状生物膜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黄孢原毛平革菌
下载PDF
Al_(0.4)CoCrCuFeNi高熵合金在生活环境中的抗菌性能
10
作者 肖凌云 武文韬 +5 位作者 周沂霖 闫姿霓 周恩泽 孙明月 徐大可 王福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6-277,共12页
目的利用高熵合金多主元的设计思想,添加高含量的铜制备出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新型含铜抗菌高熵合金(Antibacterial High-entropy Alloy),探究其在多种复杂生活环境中服役时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XRD分析高熵合金的物相组成。通过拉伸试... 目的利用高熵合金多主元的设计思想,添加高含量的铜制备出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新型含铜抗菌高熵合金(Antibacterial High-entropy Alloy),探究其在多种复杂生活环境中服役时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XRD分析高熵合金的物相组成。通过拉伸试验研究该高熵合金的机械性能。采集多种生活环境下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平板涂布、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长与成膜形貌,对比分析高熵合金的抗菌性能。通过基因测序,经由OTU聚类分析与物种分类学分析等研究手段,统计和分析菌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通过活性氧簇分析,探究高熵合金的杀菌机理。结果Al_(0.4)CoCrCuFeNi高熵合金的屈服强度为(308±10)MPa,高于传统抗菌不锈钢材料。通过抗菌试验结果得出,高熵合金的抗菌率达到99.99%以上。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活死染色结果,发现AHEA表面菌落数量显著减少且几乎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此外,通过测序结果可以看出,易黏附于普通金属样品表面的优势菌种多为有害致病菌,包含细菌和真菌,而AHEA对它们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AHEA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抗菌材料,不仅能防止细菌在金属材料表面繁殖生长,还能有效抑制真菌生长和生物被膜的形成,综合性能远优于传统抗菌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材料 高熵合金 抗细菌 抗真菌 生物被膜 生活环境
下载PDF
生物被膜在白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唐诗琴 李小静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白念珠菌是人体中常见的共生菌,在健康个体中常常是无害的,但因它也是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所以当几个因素共存并且免疫力紊乱的情况下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浅表或全身性感染疾病。白念珠菌主要毒力因素之一是生物被膜,它是一种紧密包... 白念珠菌是人体中常见的共生菌,在健康个体中常常是无害的,但因它也是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所以当几个因素共存并且免疫力紊乱的情况下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浅表或全身性感染疾病。白念珠菌主要毒力因素之一是生物被膜,它是一种紧密包装的细胞群落,可以在非生物和生物基质上生长,包括植入的医疗设备和粘膜表面。白念珠菌生物被膜能有效地抵御机体免疫力和抗真菌药物,诱导白念珠菌耐药性增加,加大了治疗的困难,使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成为临床挑战。本文主要综述了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耐药 微生物群 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中药化学成分抗糠秕马拉色菌活性筛选及协同抗菌作用
12
作者 黄燕 韦志英 +4 位作者 张怡婕 李耀华 农清栋 黄冬梅 潘小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1-739,共9页
目的从30种常见非挥发性中药化学成分中筛选出对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MF)抑制活性最强的两种化学成分,并对两者的协同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采用管碟琼脂扩散法对30种中药单体化合物的MF抑制活性进行初筛;采用96... 目的从30种常见非挥发性中药化学成分中筛选出对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MF)抑制活性最强的两种化学成分,并对两者的协同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采用管碟琼脂扩散法对30种中药单体化合物的MF抑制活性进行初筛;采用96孔板培养联合固体培养基接种法,测定活性最强两种单体化合物、酮康唑(KTZ)及吡啶硫酮锌(ZPT)的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其联合应用之后的联合最低杀菌浓度(combine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CMBC),并计算联合杀菌指数(fraction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index,FBCI);采用结晶紫法测定活性成分对MF生物膜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活性成分对MF外观形态的影响;CCK-8法检测活性成分对人永生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细胞毒性。结果对MF抑制活性最强的两种化学成分分别为肉桂酸(CIN)和盐酸小檗碱(BER),在作用浓度为5.00 mg/mL时,两者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7±2.37)mm和(11.21±1.03)mm。各样品的MBC大小顺序为:BER(2500.00μg/mL)>CIN(156.25μg/mL)>ZPT(62.50μg/mL)>KTZ(7.81μg/mL)。FBCI试验结果表明:CIN和BER配伍,或者两者分别与KTZ或ZPT配伍,均具有协同杀菌的作用;CIN、BER、KTZ及ZPT相互配伍的CMBC分别为39.06、625.00、1.95、15.62μg/mL,FBCI均为0.5。各样品对MF生物膜抑制率的大小顺序为:CIN(93.08±1.15)%>KTZ(65.10±4.23)%>ZPT(43.00±2.81)%>BER(10.55±1.2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IN组MF细胞结构完整,但是大部分菌体细胞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BER、KTZ及ZPT组MF细胞结构完整,但是大部分菌体整体皱缩,细胞壁表面凹凸不平、粗糙。各样品对HaCaT细胞毒性的大小顺序为:ZPT(IC 50<10.00μg/mL)>BER[IC 50=(27.83±0.66)μg/mL]>KTZ[IC 50=(28.22±0.14)μg/mL]>CIN(IC 50>200.00μg/mL)。结论CIN和BER具有协同抗MF的作用,它们分别与ZPT或KTZ联合应用也有协同抗MF作用;CIN的抗菌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生物膜相关;两者均具有应用于祛头皮屑外用药品或日化产品中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秕马拉色菌 肉桂酸 盐酸小檗碱 协同抗菌作用 真菌生物膜
下载PDF
真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雯 李玉 《国际呼吸杂志》 2011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真菌生物被膜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已经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产生生物被膜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最为人们熟知,同时,非念珠菌属,如酵母菌类的新型隐孢子菌以及霉菌类的烟曲霉菌也可以引起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真菌生物被膜独特的生长... 真菌生物被膜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已经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产生生物被膜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最为人们熟知,同时,非念珠菌属,如酵母菌类的新型隐孢子菌以及霉菌类的烟曲霉菌也可以引起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真菌生物被膜独特的生长过程,包括黏附、定植、增殖和播散,都有复杂的分子作用机制。强有力的抗真菌治疗仍然是对付真菌生物被膜的最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生物被膜 抗真菌
原文传递
丝状真菌生物膜的生物特性及其在眼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艳 孙旭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7-710,共4页
丝状真菌生物膜是外基质包裹菌丝和孢子形成的致密均一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受复杂的分子机制调控.形成的丝状真菌生物膜能抵抗抗菌药物、逃避宿主免疫反应,严重威胁机体.丝状真菌生物膜在眼部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 丝状真菌生物膜是外基质包裹菌丝和孢子形成的致密均一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受复杂的分子机制调控.形成的丝状真菌生物膜能抵抗抗菌药物、逃避宿主免疫反应,严重威胁机体.丝状真菌生物膜在眼部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眼部感染:一种是在眼部的非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真菌生物膜,侵袭角膜;一种是在眼部直接形成真菌生物膜.本文综述了丝状真菌生物膜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眼科感染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生物膜 抗药性 真菌 免疫逃避 假体相关感染 眼感染 真菌性
原文传递
海洋真菌厌氧降解PCB180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祥云 殷月芬 +3 位作者 于延珍 杨东方 郑立 田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利用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分离的HTTD-Z0901等4株优势海洋半知菌(标记为LC1、LC2、LC3和LC4),经富集培养后接种,进行2,2',3,4,4',5,5'-七氯联苯(2,2',3,4,4',5,5'-Heptachlor biphenyl,PCB180)的移除和诱导后真菌生物膜变化的... 利用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分离的HTTD-Z0901等4株优势海洋半知菌(标记为LC1、LC2、LC3和LC4),经富集培养后接种,进行2,2',3,4,4',5,5'-七氯联苯(2,2',3,4,4',5,5'-Heptachlor biphenyl,PCB180)的移除和诱导后真菌生物膜变化的研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消除吸附作用贡献后,4株真菌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为2.04%~75.63%;在1~15 d范围内,降解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整体上4株真菌的降解效率为LC3〉LC4〉LC2〉LC1。其中,LC3、LC4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在降解10 d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5.63%和49.34%;LC1和LC2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在降解7 d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27%和19.15%;不同的真菌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差别较大,LC3菌株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可以达到75.63%,LC1菌株最大只有8.27%。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发现不同真菌的分生孢子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孢子聚合程度增加、孢子形状变化以及原有的标志性特征的消失等。这些结果表明经PCB180诱导的真菌生物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可能是真菌依靠生物膜对抗PCB180胁迫而产生的自我防护的直观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生物膜 PCB180 厌氧降解 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鑫 郎德休 +5 位作者 廖勇 李海涛 彭卓颖 敖俊红 张德全 杨蓉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研究体内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阿萨希毛孢子菌标准株源自荷兰真菌多态性保藏中心,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氟康唑敏感)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1例毛孢子菌病的临床分离株,进化株TEVO... 目的研究体内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阿萨希毛孢子菌标准株源自荷兰真菌多态性保藏中心,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氟康唑敏感)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1例毛孢子菌病的临床分离株,进化株TEVO(氟康唑耐药)在该患者2014年复诊时分离。体外构建上述菌株的生物膜,使用四甲基氮盐(XTT)还原法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评估生物膜生长动力学并测定生物膜厚度;体外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不同生长阶段生物膜的最低抑菌浓度(SMIC),评估生物膜的耐药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Hartley检验对数据进行方差同质性检验,若方差齐,选用LSD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选用Tamhane′T2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黏附(0 h)及形成阶段(4~24 h),进化株TEVO代谢活性最弱(F黏附=35.705,P<0.001;F形成=15.042,P<0.001)。而黏附后第48小时生物膜成熟,此时生物膜代谢活性最弱的菌株为TO株(F=10.985,P<0.001)。生物膜厚度测量结果显示,成熟阶段TEVO株生物膜厚度[(26.1±1.18)μm]大于TO株[(22.8±1.73)μm,P=0.001],但小于标准株[(29.5±1.28)μm,P=0.001]。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黏附及形成阶段,唑类抗真菌药物对TEVO株的SMIC值大于TO株;生物膜成熟阶段,3株菌生物膜的SMIC值均大于1024 mg/L。结论在宿主内环境和抗真菌药物的双重压力下,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发生了适应性改变,并增强了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孢子菌属 生物膜 抗药性 真菌 生物进化 阿萨希毛孢子菌 微进化
原文传递
人类环境病原真菌--新生隐球菌的社会行为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浩 何光军 王琳淇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55-1566,共12页
人类病原真菌代表了病原微生物一个重要类群,主要感染免疫缺陷、受损和受抑制的患者,导致很高的死亡率。绝大多数的人类病原真菌属于环境病原微生物,它们与人类宿主并无长期共同进化史以及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类真菌被称为环境病原真菌。... 人类病原真菌代表了病原微生物一个重要类群,主要感染免疫缺陷、受损和受抑制的患者,导致很高的死亡率。绝大多数的人类病原真菌属于环境病原微生物,它们与人类宿主并无长期共同进化史以及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类真菌被称为环境病原真菌。新生隐球菌作为环境病原真菌的模式种,每年导致约60万人死亡。与其他环境病原真菌相似,该菌的致病能力并不由宿主因素驱动,而是衍生于其对于生境压力出色的适应性策略。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群体或社会行为可能作为一个关键环境适应策略,广泛参与新生隐球菌的感染、耐药以及有性生殖过程。本文以新生隐球菌为例,针对生物被膜以及生物被膜样群落,总结其中的群体或社会调控方式,并对其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病原真菌 新生隐球菌 细胞交流 有性生殖 生物被膜
原文传递
不同培养基中耐药株及标准株白念珠菌生物膜法尼醇分泌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章萍 陈圣琰 +5 位作者 陈晓君 虞丽华 马鸣 李成蹊 郑林霞 魏昕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 比较不同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耐药株及标准株生物膜法尼醇分泌量的差异,了解生物膜各时相法尼醇分泌变化趋势,探讨耐药株法尼醇产生的特点。方法 用氟康唑诱导形成白念珠菌耐药株。将白念珠菌标准株及耐药株分别接种到RPMI 1640、... 目的 比较不同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耐药株及标准株生物膜法尼醇分泌量的差异,了解生物膜各时相法尼醇分泌变化趋势,探讨耐药株法尼醇产生的特点。方法 用氟康唑诱导形成白念珠菌耐药株。将白念珠菌标准株及耐药株分别接种到RPMI 1640、酵母浸出粉蛋白胨葡萄糖(YPD)、无氨基酵母氮源(YNB) + 0.5%葡萄糖(Glu)和RPMI 1640 + 10%胎牛血清(FCS)4种培养基中培养,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24 h时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检测培养1.5、3、6、12、24、36、48 h法尼醇分泌量。结果 在相同培养基中,耐药株及标准株生物膜形态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培养基中生物膜形态各不相同。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白念珠菌生物膜法尼醇的分泌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 = 70.628,P 〈 0.001),耐药株和标准株生物膜形成过程中,法尼醇分泌量在RPMI 1640、YPD及YNB + 0.5% Glu培养基中均先逐渐增加,在生物膜形成后期至成熟期达到高峰值,随后降低。两种菌株在各培养基中法尼醇浓度达到高峰时间不同。两种菌株分泌法尼醇浓度在RPMI 1640 + 10% FCS培养基中均在12 ~ 48 h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培养基不同会影响法尼醇的分泌(F = 176.665,P 〈 0.001),标准株及耐药株生物膜法尼醇分泌量在YNB + 0.5% Glu培养基中较高。此外,在RPMI 1640培养基(36 h:1.157 ± 0.064比0.250 ± 0.075,P 〈 0.05)及YPD培养基(6 h:0.262 ± 0.036比0.055 ± 0.062;12 h:0.730 ± 0.030比0.482 ± 0.024;均P 〈 0.05)中耐药株生物膜法尼醇分泌量显著高于标准株,但在YNB + 0.5% Glu培养基中(36 h)标准株法尼醇分泌量显著高于耐药株(2.950 ± 0.677比0.523 ± 0.266,P = 0.020)。结论 培养基不同可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法尼醇的分泌,且耐药株与标准株之间法尼醇分泌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生物膜 抗药性 真菌 法尼醇 培养基 气相色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