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onic Analysis of Cracking Propagation Morphology in the Fusion Zone of High Strength Steel 被引量:2
1
作者 Yajiang ZengdaZO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Cracking morphology in the fusion zone of HQ130 high strength steel was researched by 'the y-slit test' and 'three-point bend test', ultrasonic test and microscope. HQ130 and QJ63 high strength steel w... Cracking morphology in the fusion zone of HQ130 high strength steel was researched by 'the y-slit test' and 'three-point bend test', ultrasonic test and microscope. HQ130 and QJ63 high strength steel was welded by Ar+CO2 gas shielded arc welding under the condition without prehea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elding cracks were produced in the partially melted zone of the weld root of HQ130 steel side and propagated parallel to the fusion zone. The cracks were developed alternatively between the weld and the partially melted zone, and are not strictly ruptured at W/F (weld metal/fusion zone) boundary surface. Controlling weld heat input (E) about 16 kJ/cm could make the cracking rate lowest and satisfy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of welded join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rength steel fusion zone Cold cracking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in the Weld Metal of Austenitic-Pearlitic Dissimilar Steels and Diffusion of Element in the Fusion Zone 被引量:6
2
作者 Yajiang LI, Zengda ZOU and Bing ZHOU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E-mail: yajli@jn-public.sd.cninfo.net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8-342,共5页
Microstructure and alloy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welded joint betwe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1Cr18Ni9Ti) and pearlitic heat-resistant steel (1Cr5Mo) were researched by means of light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 Microstructure and alloy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welded joint betwe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1Cr18Ni9Ti) and pearlitic heat-resistant steel (1Cr5Mo) were researched by means of light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Microstructure, divisions of the fusion zone and elemental diffusion distributions in the welded joints were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S-ferrite distribution in the weld metal of these steel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ucture in the Weld Metal of Austenitic-Pearlitic Dissimilar Steels and Diffusion of Element in the fusion zone
下载PDF
Tensile Properties and Fusion Zone Hardening for GMAW and MIEA Welds of a 7075-T651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4
3
作者 N.Alatorre R.R.Ambriz +3 位作者 B.Noureddine A.Amrouche A.Talha D.Jaramillo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94-704,共11页
Tensile and hardness values for 7075-T651 aluminum alloy in the as welded and post weld heat treated conditions(solubilization and artificial aging-T6),obtained using GMAW and modified indirect electric arc(MIEA)w... Tensile and hardness values for 7075-T651 aluminum alloy in the as welded and post weld heat treated conditions(solubilization and artificial aging-T6),obtained using GMAW and modified indirect electric arc(MIEA)welding processes are present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e material along rolling direction exhibited a tensile strength of around 600 MPa and elongation of 11%.For the as welded condition,tensile strength was 260 MPa and elongation percent of 3%.This behavior was attributed to brittleness induced by the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lded alloys,as well as high porosity.Hardness profiles along the welds were obtained and different welded zones were identified.A soft zone(*100 HV0.1) in the heat affected zone for GMAW and MIEA was observed,the minimum hardness corresponding to weld metal(*85 and *96 HV0.1for GMAW and MIEA,respectively).The high dilution between filler and base metal during welding in MIEA allows to the Zn and Cu to flow from the base metal into the weld metal,inducing hardening by solution and subsequent artificial aging.In this regard,the hardness of the weld metal for MIEA increases by 56%,while the tensile strength reaches a value close to 400 MPa.For GMAW,non-favorable hardening effect was observed for the weld metal after solution and artificial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ding 7075-T651 Dilution fraction Tensile properties fusion zone hardening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usion Zone of an Alloy 600-82 Weld Joint 被引量:3
4
作者 Cheng Ma Jinna Mei +3 位作者 Qunjia Peng Ping Deng En-Hou Han Wei K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011-1017,共7页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usion zone of an Alloy 600-82 weld joint was conducted, with focus on the weld residual strain distribu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heat affected zon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usion zone of an Alloy 600-82 weld joint was conducted, with focus on the weld residual strain distribu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heat affected zone (HAZ) with that of cold worked alloy. Peak of the residual strain was observed to approach to the fusion boundary in HAZ while the strain increased from the top of the weld to the root. Strain distribution in the HAZ was found to be concentrated adjacent to grain boundaries (GBs), with a peak of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of that in grain. Further, triple junctions of the GB appear to cause a higher strain concentration than single GBs. The microstructure of HAZ consists of partially tangled dislocation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slip bands of high density dislocations in cold worked alloy. This may cause a relatively higher intergranular cracking resistance of HAZ due to the difficulty in transferring tangled dislocations to GB in HAZ under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ucture fusion zone Weld joint Strain concentration Alloy 600
原文传递
Study on shape factor of the fusion-solidification zone of electron beam weld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亚军 关永军 +2 位作者 付鹏飞 危银涛 卢志军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8年第4期62-67,共6页
The concept of shape factors of the fusion-solidification zone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weld cross section geometry. According to these shape factors, the electron beam weld fusion-solidification zone is divided in... The concept of shape factors of the fusion-solidification zone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weld cross section geometry. According to these shape factors, the electron beam weld fusion-solidification zone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ical shape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for these typical shapes is suggested. An integrated parameter n, combining the line power density of electron beam and material thermal properties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ve power input, and another integrated parameter n2 combing the accelerating voltage and focusing current is proposed to reflect the power distribution in the keyhole. A series of new expressions, which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focusing current, accelerating voltage, beam current, and material thermal properties, are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fusion-solidification zone shape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nonlinear fitting of n1 and 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etron beam weld fusion-solidification zone shape factor mathematical model
下载PDF
VirtualLab Fusion虚拟仿真辅助的菲涅尔波带法教学与探索
6
作者 何文奇 崔跃鹏 +1 位作者 王智勇 李贵君 《大学物理》 2023年第8期15-20,26,共7页
在教学实验中,由于受到衍射物加工精度和相机灵敏度的限制,常常不能明显地观察到与理论相匹配的菲涅耳衍射图样.本文先利用VirtualLab Fusion虚拟仿真平台计算出不同尺寸圆孔与圆屏在不同位置的菲涅耳衍射图样,再进一步针对特定尺寸圆... 在教学实验中,由于受到衍射物加工精度和相机灵敏度的限制,常常不能明显地观察到与理论相匹配的菲涅耳衍射图样.本文先利用VirtualLab Fusion虚拟仿真平台计算出不同尺寸圆孔与圆屏在不同位置的菲涅耳衍射图样,再进一步针对特定尺寸圆孔与圆屏分别进行了光学实验、仿真计算以及理论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将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Lab fusion 虚拟仿真 物理光学仿真 菲涅耳波带法
下载PDF
T22/TP304H带垫板异种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7
作者 汪峰 李梁 +3 位作者 徐刚 张赵斐 李飞 徐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67,共4页
异种钢焊接接头在火电厂锅炉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对存在裂纹的现服役接头进行分析是评价异种钢焊接接头安全问题的基础。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某含裂纹的T22/TP304H带垫板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了组织形貌分析,焊接材料为镍基合金,并... 异种钢焊接接头在火电厂锅炉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对存在裂纹的现服役接头进行分析是评价异种钢焊接接头安全问题的基础。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某含裂纹的T22/TP304H带垫板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了组织形貌分析,焊接材料为镍基合金,并利用显微硬度计和万能拉伸试验机分别对接头进行了显微硬度测试及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缝的显微组织主要为奥氏体、Nb(C,N)析出相和M23C6碳化物;T22侧熔合区存在明显的细晶强化作用,该区域硬度增大,TP304H侧熔合区奥氏体晶粒粗化现象不明显;接头的常温和高温拉伸性能存在明显的劣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2/TP304H异种钢 熔合区 显微硬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潜山裂缝储层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杜昕 范廷恩 +2 位作者 樊鹏军 马淑芳 张显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84-3195,共12页
现有潜山裂缝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描述地震视野下(数十至千米)某一特定尺度范围的裂缝带特征,为进一步突破地震裂缝预测尺度,综合描述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特征,结合地震预测与模型表征发展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1)综合基于叠后... 现有潜山裂缝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描述地震视野下(数十至千米)某一特定尺度范围的裂缝带特征,为进一步突破地震裂缝预测尺度,综合描述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特征,结合地震预测与模型表征发展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1)综合基于叠后地震的高陡“断缝体”刻画属性(描述大尺度裂缝带)、叠前AVO梯度方位各向异性预测属性(描述中小尺度裂缝带),利用Contourlet变换方法实现属性融合,作为断裂发育强度指导场.(2)对断裂发育强度指导场利用Hough变换方法进行矢量化提取,同时结合井筒FMI测井裂缝方向、地震叠前各向异性预测方位属性,建立断裂发育方向指导场.进一步根据矢量化提取结果,基于断裂带长度与数量服从幂律分布关系,统计分形维数.(3)结合发育强度指导场、发育方向指导场与分形维数,利用分布函数随机过程实现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其中裂缝带分布位置以发育强度指导场为约束,利用泊松过程实现;裂缝带长度服从指数分布,并利用分形维数约束;裂缝带方向服从Fisher分布,并利用发育方向指导场约束.该方法应用于渤海M气田,预测的大尺度裂缝带与区域储层品质地质认识一致,中小尺度裂缝带与井区裂缝发育特征及生产测试较为一致,指导了M气田开发井优化,证实该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界潜山 裂缝预测 地震多尺度 裂缝带 属性融合 分布函数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长江流域分区多源融合降水模拟方法研究
9
作者 宋蕾玥 张珂 +3 位作者 晁丽君 李曦 牛杰帆 黄轶铭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基于3种卫星降水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长江流域分区多源融合降水模拟算法(FCM-RF算法)。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结合地面观测站点资料对长江流域进行降水区域划分,引入降水比降刻画降水空间性,进一步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法优化... 基于3种卫星降水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长江流域分区多源融合降水模拟算法(FCM-RF算法)。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结合地面观测站点资料对长江流域进行降水区域划分,引入降水比降刻画降水空间性,进一步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法优化融合结果,得到一套长江流域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并对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FCM-RF算法在长江流域具有良好的表现,可以有效提高原始卫星降水产品对于降水事件的捕捉能力,在验证站点模拟降水量与实测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76;FCM-RF算法在年际上具有相似变化特征,对于春秋季降水的敏感性较高,在夏季由于强降水影响表现欠佳,冬季由于雨量稀少、存在固态降水,呈现出误差小、相关系数较低的特点;FCM-RF算法在东南地区具有较强的降水捕捉能力,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准确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模拟 模糊C均值算法 随机森林模型 分区多源融合方法 FCM-RF算法 长江流域
下载PDF
融合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影像的土地覆被分类方法研究
10
作者 樊新成 张喜来 +2 位作者 林庆润 郝君明 李旺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7-174,共8页
由于城市地物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的土地分类体系类型简单,局地气候分区分类体系能够得到多类型精细化分类。因此,本文基于高分二号光学影像(GF-2)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以局地气候分类体系为理论基... 由于城市地物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的土地分类体系类型简单,局地气候分区分类体系能够得到多类型精细化分类。因此,本文基于高分二号光学影像(GF-2)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以局地气候分类体系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类型样本库,借助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分类器,得到2020年兰州市城区的精细化土地利用类型;最后通过构建建筑成像几何关系模型自动识别阴影,校正分类结果。结果表明,2020年兰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筑用地和林地为主,其占比达到占69.6%;分类方法中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分类精度优于随机森林,精度可以达到95.3%,Kappa系数为0.94,但随机森林在计算速度及波谱信息差异较小的地方分类精度较高;融合GF-2和极化SAR数据能够更好地改善混分问题,而产生错分的主要原因是高低层土地类型形态和光谱特征的混淆;最终自动识别的阴影类型面积约为4.4 km^(2),提升分类精度0.5%~1.2%。研究成果可为复杂下垫面的城市土地利用精细化分类提供方法支持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 合成孔径雷达 影像融合 精细化分类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多源监测传感设备的运营轨道隧道安全分析
11
作者 石勇 易佳 +2 位作者 熊桂开 李超 刘清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11,共5页
外部施工对轨道控制保护区影响较大,单一的测量机器人监测无法满足规范及控制工程风险要求。因此,采用多类型传感器,结合有限元理论分析,多维度监测运营轨道交通结构,达到满足规范及控制风险的目的。本文以重庆某运营轨道线路控制保护... 外部施工对轨道控制保护区影响较大,单一的测量机器人监测无法满足规范及控制工程风险要求。因此,采用多类型传感器,结合有限元理论分析,多维度监测运营轨道交通结构,达到满足规范及控制风险的目的。本文以重庆某运营轨道线路控制保护区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自动化全站仪、高精度激光测距仪、静力水准仪、裂缝计等多类型监测传感器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通过无线网关采集数据,运用粗差剔除、曲线拟合及多维数据融合技术,弥补了单一传感器信息的不足,提高了运营轨道交通隧道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传感器 运营轨道 控制保护区 安全分析 数据融合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空白带无监督填充方法
12
作者 曾祥安 朱丹丹 +1 位作者 周昊 徐朝晖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80,共10页
针对微电阻率电成像测井仪器的特点导致测井成像呈现规律性空白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多层级特征的无监督填充模型及全井段填充框架用于填充空白带。填充模型采用UNet架构,利用非空白带区域电阻率数据自身的统计先验基于MAE... 针对微电阻率电成像测井仪器的特点导致测井成像呈现规律性空白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多层级特征的无监督填充模型及全井段填充框架用于填充空白带。填充模型采用UNet架构,利用非空白带区域电阻率数据自身的统计先验基于MAE损失进行无监督训练填充,主要通过以下2个措施对传统UNet进行改进:在编码器中引入MSR-Conv,提升单层网络的多尺度表征能力;在编解码特征连接环节引入多层级编码特征融合模块与信息引导模块,丰富上采样的特征尺度,减少解码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实验结果表明:相较UNet,本文所提模型在自然场景数据集上的视觉效果与客观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其中PE降低了19.03%,SSIM提升了2.9%,PSNR提升了4.66%。全井段填充框架应用填充模型分段训练填充空白带电阻率数据后再合并,实现端到端填充单口井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空白带,填充结果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贴合实际生产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测井 空白带填充 无监督学习 特征融合 全井段填充框架
下载PDF
Fusion Core Imaging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Shenguang II Facility
13
作者 郑志坚 曹磊峰 +1 位作者 滕浩 成金秀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511-1516,共6页
A laser fusio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Shenguang II facility. An image of thermonuclear burning region was obtained with a Fresnel zone plate-coded imaging technique, where the laser-driven target was se... A laser fusio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Shenguang II facility. An image of thermonuclear burning region was obtained with a Fresnel zone plate-coded imaging technique, where the laser-driven target was served as an o-particle source, and the coded image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was reconstructed by a numerical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fusion zone plate IMAGING a-particle
下载PDF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俊 郑汉艺 +2 位作者 刘国兵 何志颖 陈兴明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7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组,接受X线摄影技术检查为参照组,接受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检...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组,接受X线摄影技术检查为参照组,接受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检查为研究组,比对两组图像质量、骨溶解区数量状况。结果研究组图像质量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髋臼周围、股骨柄周围骨溶解区数量分别为(1.82±0.12)、(3.56±0.14)个,多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18、21.828,P<0.05)。结论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评估中质量更高,识别骨溶解区数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溶解区数量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交通网络建模的居民出行特征探测——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梦勤 王艳慧 +2 位作者 罗霄月 蔡鑫雨 刘佳皓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7,共9页
当前研究多基于单一数据源模拟单一出行模式的交通网络,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居民真实出行特征。该文以深圳市为例,提出基于交通小区划分和站点路径匹配的多模式交通网络建模方法和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多特征融合算法。首先,顾及交通网络... 当前研究多基于单一数据源模拟单一出行模式的交通网络,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居民真实出行特征。该文以深圳市为例,提出基于交通小区划分和站点路径匹配的多模式交通网络建模方法和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多特征融合算法。首先,顾及交通网络时空分异性,设计多尺度交通小区划分算法简化复杂网络;然后,利用站点路径属性与交通小区匹配连接,构建多模式集成的复杂交通网络模型;最后,综合利用移动轨迹挖掘和特征融合技术,设计多模式出行特征融合算法,系统刻画多模式融合下的居民出行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仅使用单一数据源,多模式集成方法能有效消除数据偏差,更准确地揭示区域间的交通紧密程度,更全面地反映居民的出行行为和偏好,可以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和交通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交通网络建模 交通小区 特征融合 出行特征
下载PDF
小保当井田2-2煤潜水采动影响分区研究
16
作者 乔倩 代革联 +4 位作者 牛超 蒋泽泉 郭亮亮 肖乐乐 白坤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期302-308,共7页
针对小保当井田在未来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资源大量漏失的问题,以小保当井田开采的2-2煤层为研究对象对潜水资源受煤层采动影响分区进行研究。采用富水指数法通过AHP-熵值法建立评价模型划定了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根据... 针对小保当井田在未来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资源大量漏失的问题,以小保当井田开采的2-2煤层为研究对象对潜水资源受煤层采动影响分区进行研究。采用富水指数法通过AHP-熵值法建立评价模型划定了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根据相邻煤矿导水裂隙带现场实测类比确定了井田2-2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层位,采用信息融合理论方法综合松散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和2-2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层位划分小保当井田内潜水资源受采动影响分区,得出结论:井田未来开采2-2煤层时对松散潜水含水层的采动影响较小,仅存在一般失水区,位于井田南部且范围较小。由于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相邻矿井的资料,因此对相邻矿井未来进行相关研究和煤炭开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矿区 AHP-熵值法 富水性评价 导水裂隙带 信息融合 采动影响分区
下载PDF
三维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O_(2)裂隙发育带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范磊 罗忠琴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2期220-228,共9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富水特征及突水危险性预测是煤矿深部智能安全绿色开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灰色关联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三维多种属性融合关键技术,对煤层底板灰岩溶裂隙带进行精准定量预...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富水特征及突水危险性预测是煤矿深部智能安全绿色开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灰色关联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三维多种属性融合关键技术,对煤层底板灰岩溶裂隙带进行精准定量预测。由于奥陶系(O)灰岩溶裂隙发育抽象系统包含众多因素,笔者特引入岩石RQD指标用来模拟构建数学模型,并将该数学模型用于定量预测奥陶系灰岩溶裂隙发育带。由淮北矿业集团孙疃煤矿83采区奥陶系灰岩裂溶隙发育带定量预测结果表明,此模型经过数学运算将多种地震属性融合后,构建出奥陶系中统O_(2)溶裂隙发育带定量表征参量,其拟合度达88.97%,提高了灰岩溶裂隙发育带预测精度,为煤层底板灰岩发育裂隙带的定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多属性融合 数学模拟 奥陶系中统O_(2)裂隙带
下载PDF
融合多模态特征与时区检测的视频摘要算法
18
作者 白晨 范涛 +1 位作者 王文静 王国中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76-3281,3288,共7页
针对传统视频摘要算法没有充分利用视频的多模态信息、难以确保摘要视频片段时序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模态特征与时区检测的视频摘要算法(MTNet)。首先,通过GoogLeNet与VGGish预训练模型提取视频图像与音频的特征表示,设计了... 针对传统视频摘要算法没有充分利用视频的多模态信息、难以确保摘要视频片段时序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模态特征与时区检测的视频摘要算法(MTNet)。首先,通过GoogLeNet与VGGish预训练模型提取视频图像与音频的特征表示,设计了一种维度平滑操作对齐两种模态特征,使模型具备全面的表征能力;其次,考虑到生成的视频摘要应具备全局代表性,因此通过单双层自注意力机制结合残差结构分别提取视频图像与音频特征的长范围时序特征,获取模型在时序范围的单一向量表示;最后,通过分离式时区检测与权值共享方法对视频逐个时序片段的摘要边界与重要性进行预测,并通过非极大值抑制来选取关键视频片段生成视频摘要。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标准数据集SumMe与TvSum上,MTNet的表征能力与鲁棒性更强;它的F 1值相较基于无锚框的视频摘要算法DSNet-AF以及基于镜头重要性预测的视频摘要算法VASNet,在两个数据集上分别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特征 特征融合 视频摘要 时区检测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融合遥感技术在四棵树火区煤火识别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小姣 曾强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以准南煤田四棵树火区煤火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20年覆盖研究区的Landsat系列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法及温度反演算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低植被覆盖度的区域占比由38.6%降低至13.9%,高植被覆盖度... 以准南煤田四棵树火区煤火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20年覆盖研究区的Landsat系列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法及温度反演算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低植被覆盖度的区域占比由38.6%降低至13.9%,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占比由15.6%增长至29.0%;高温区域呈东北—西南直线分布,低温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向山坳及山坳西侧,阈值提取最高温度为48.62℃。选取2014—2019年29景SAR影像进行SBAS-InSAR分析,融合植被覆盖度及地表温度反演,确定火区烟气逸散通道及空气渗入通道位置与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在2014—2019年烟气逸散通道由7个增加至68个,空气渗入通道数量由58个增加至84个;整体裂隙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且烟气逸散通道数量增加较快,地下煤火燃烧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棵树火区 融合遥感 植被反演 温度反演 地势沉降 火区裂隙
下载PDF
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池 许进鹏 +1 位作者 姬中奎 保文鹏 《陕西煤炭》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根据对张家峁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GIS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采用“三图—双预测法”进行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预测评价。首先以“富水性结构指数法”对煤层顶板基岩裂隙含水层进行富水性分区评价,然后针对煤矿正在开采的煤... 根据对张家峁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GIS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采用“三图—双预测法”进行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预测评价。首先以“富水性结构指数法”对煤层顶板基岩裂隙含水层进行富水性分区评价,然后针对煤矿正在开采的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将之前得到的富水性分区图与冒落带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顶板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分区图,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表明,由于导水裂隙带均发育到其顶板含水层,故涌突水条件主要取决于其含水层的富水性,对于基岩裂隙含水层来说,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和西北部突水危险性较高,东部突水危险性较弱,由东至西突水危险性逐渐增大,相关研究在22202工作面涌水量观测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水害防治 涌(突)水 导水裂隙带 危险性评价 多源数据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