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论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
1
作者 杨旸 杨朴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贾宝玉形象来源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女娲炼石——“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这种多重转换标志了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曹雪芹通过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把女娲补天精神转化到贾宝玉形象之中,又通过“石头记”神话的石头——“... 贾宝玉形象来源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女娲炼石——“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这种多重转换标志了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曹雪芹通过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把女娲补天精神转化到贾宝玉形象之中,又通过“石头记”神话的石头——“宝玉”与“宝玉”——“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象征了贾宝玉人生回归的原型。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和“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是曹雪芹对贾宝玉形象的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这个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所表现的思想意义,融不进“宝玉”向一僧一道要求到红尘“乐享”内容;“宝玉”乐享内容显然是后加进去的。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艺术表现有精彩绝伦之论,但是,脂砚斋并没有理解到曹雪芹运用女娲补天神话对“石头记”的原型意义,也没有理解到贾宝玉形象是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贾宝玉 原型
下载PDF
楚帛书甲篇的神话构成、性质及其神话学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斯鹏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4,共10页
根据最新文字考释成果分析,楚帛书甲篇神话是一个脉络清晰的有机整体,它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形成及其秩序的确立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大阶段,即天地开辟及宇宙秩序的初步确立——宇宙秩序的破坏及其重整和巩固——宇宙秩序的精密化... 根据最新文字考释成果分析,楚帛书甲篇神话是一个脉络清晰的有机整体,它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形成及其秩序的确立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大阶段,即天地开辟及宇宙秩序的初步确立——宇宙秩序的破坏及其重整和巩固——宇宙秩序的精密化,是一个包括了原创世和再创世的完整创世神话,其中创世神雹、女填即伏羲、女娲。楚帛书神话作为现存先秦时代唯一完整的创世神话记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近世民族调查所得的西南苗瑶或中原汉人所传伏羲女娲神话,在类型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后者很可能是受到以印度文化为中介的西亚洪水遗民神话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帛书 创世神话 神话类型学 伏羲 女娲
下载PDF
伏羲女娲神话、图像流变与所蕴含的农业文化现象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早且具有浓厚"农神"色彩的两位创世大神。伏羲、女娲神话的原始形态初见于战国时期,成形于西汉。他们的图像产生于战国时期,定型于西汉,于东汉时期标准化,魏晋以后趋于人格化。在此流变过程中,... 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早且具有浓厚"农神"色彩的两位创世大神。伏羲、女娲神话的原始形态初见于战国时期,成形于西汉。他们的图像产生于战国时期,定型于西汉,于东汉时期标准化,魏晋以后趋于人格化。在此流变过程中,以农神信仰盛衰为线索的农业文化现象贯穿其中。因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可以对早期农业与社会、政治、宗教信仰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女娲 神话 图象流变 农业文化
下载PDF
论中国神话时代的基本划分——以盘古、女娲、伏羲三个神话时代为例所做的历史文化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有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1-36,共6页
我国神话时代以汉民族古典神话为典型 ,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体神话与复合体神话两大类别。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神话分别体现为单体神话中的三个基本时代 ,即盘古神话是我国第一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天地开辟、宇宙起源 ;女娲神话是第二个神... 我国神话时代以汉民族古典神话为典型 ,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体神话与复合体神话两大类别。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神话分别体现为单体神话中的三个基本时代 ,即盘古神话是我国第一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天地开辟、宇宙起源 ;女娲神话是第二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繁衍与世界再造 ;伏羲神话则是第三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文明初创。其后 ,炎帝与黄帝神话、帝喾颛顼神话、尧舜禹神话则进入复合体的阶段。作为最为古老的口传历史 ,远古神话曲折映现出我国社会初期发展阶段的进程 ,其文化史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 女娲 伏羲 神话时代 口述史学
下载PDF
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小琪 吴冰 《华文文学》 2008年第1期5-11,23,共8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近年来受到批评界的普遍关注。以原型批评方法对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中的追寻神话模式原型、月亮原型、女娲原型进行探讨。从中挖掘新加坡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血缘联系,借以促进中国文学和新加... 新加坡华文文学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近年来受到批评界的普遍关注。以原型批评方法对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中的追寻神话模式原型、月亮原型、女娲原型进行探讨。从中挖掘新加坡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血缘联系,借以促进中国文学和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追寻原型 月亮原型 女娲原型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与“补天”神话原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毅 吕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13-117,共5页
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使许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公案——"女娲补天"的起因和神话情节原型的问题,获得了全新的证据。把地震灾害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还获得了解读"天柱折、地维缺",以及"山火、猛兽、浩洋、淫水、黑... 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使许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公案——"女娲补天"的起因和神话情节原型的问题,获得了全新的证据。把地震灾害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还获得了解读"天柱折、地维缺",以及"山火、猛兽、浩洋、淫水、黑龙"原型的全新视角。它们说明,"女娲补天"起因就是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补天神话原型是先民借助想像力征服地震灾害的一种形象化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补天 原型 汶川地震 堰塞湖
下载PDF
伏羲神话、女娲神话与盘古神话是三个不同的神话谱系——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七 被引量:2
7
作者 蓝阳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3-129,共7页
源于黄河上游地区的伏羲创制八卦、定阴阳、兴婚姻嫁娶之礼制、开渔猎畜牧之先、造书结绳记事的神话,源于我国北方的女娲补天、搏土造人的神话和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本是三个起源地、始... 源于黄河上游地区的伏羲创制八卦、定阴阳、兴婚姻嫁娶之礼制、开渔猎畜牧之先、造书结绳记事的神话,源于我国北方的女娲补天、搏土造人的神话和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本是三个起源地、始创民族和内容都不同的神话谱系。后来,随着盘古神话的北传,后人将盘古神话的内容移植或融入伏羲或女娲神话之中,形成次生形态且与其原初内容相矛盾的神话。盘古神话永远是中国的第一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神话 伏羲神话 女娲神话 神话谱系
下载PDF
涂山氏与女娲及其在夏人创世神话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开焱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7-43,共7页
涂山氏与女娲之间有很多类似性。她们都是古代南方的女神、都是禹的妻子、都是婚爱生殖之神、都是石神、都曾经被碎尸。因此,可以断定两者在远古夏人原初神话中本是同一个神祇,只是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被分离了。涂山氏女娲在夏人创世神... 涂山氏与女娲之间有很多类似性。她们都是古代南方的女神、都是禹的妻子、都是婚爱生殖之神、都是石神、都曾经被碎尸。因此,可以断定两者在远古夏人原初神话中本是同一个神祇,只是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被分离了。涂山氏女娲在夏人创世神话中具有重要地位,她生育了天空之神启、创造了人类、给人类制定了婚姻法规,她战胜了共工头触不周山导致的宇宙大灾难,最后她被儿神启杀死碎尸,尸化诸神万物,完成了夏人神话创世最后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山氏 女娲 夏人 创世神话
下载PDF
月亮里有兔、蟾蜍、桂而太阳里有乌的神话起源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晓东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5-23,共9页
从日月神祇名称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应来建立一个日月神祇名称系统,可通过这个系统来推导兔、蟾蜍、桂、乌与日、月的语音关系:古人把太阳与月亮都视为天的眼睛,都称为眼,后来"眼"的原始音再分化出"日""月&... 从日月神祇名称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应来建立一个日月神祇名称系统,可通过这个系统来推导兔、蟾蜍、桂、乌与日、月的语音关系:古人把太阳与月亮都视为天的眼睛,都称为眼,后来"眼"的原始音再分化出"日""月"来。在"日""月"漫长的语音演化过程中,"月"与"兔""蟾蜍""桂"同音,而"日"与"乌"同音,语音的雷同为神话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再综合其他外部因素,便产生了月亮里有兔、蟾蜍、桂而太阳里有乌的神话来。"眼"的原始音演变分化出的不同的音正好与第一人称代词的音相同,构成一个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月神话 嫦娥 女娲 伏羲 桂树
下载PDF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元意识” 被引量:7
10
作者 孟宪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8-31,51,共5页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元意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共祖意识、崇母意识、认同意识以及日月神话、土葬习俗等皆源于此。
关键词 女娲神话 地母意识 元意识
下载PDF
伏羲女娲、楚帛书与南方民族洪水神话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亚虎 《百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9-34,共6页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互相联系的最早文本是出土于南方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这就似乎为这样一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即伏羲、女娲相互联系起来以至与洪水兄妹婚神话三者联系起来可能是在南方完成的。于是,女娲在作为女性氏族首领、地母、造人神、高禖神等等之后,与伏羲连称并列,更明显地突出了其生育崇拜的意味,与伏羲一道成为整个人类女性和男性始祖神,以至阴和阳的象征(在北方地区)。当其随着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南方以后,与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神话中藏葫芦避洪水繁衍人类的姐弟或兄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女娲 楚帛书 南方民族 洪水神话
下载PDF
盘瓠神话的起源、传播与接纳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晓东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盘瓠神话具有明显的汉文化元素,是在汉族文化中心的中原一带形成后,由南迁的汉族先民带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并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接纳。接纳的关键是盘瓠神话曾与兄妹婚神话结合,具有人类起源神话的性质,之后才演变为阐释姓氏来源或多族... 盘瓠神话具有明显的汉文化元素,是在汉族文化中心的中原一带形成后,由南迁的汉族先民带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并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接纳。接纳的关键是盘瓠神话曾与兄妹婚神话结合,具有人类起源神话的性质,之后才演变为阐释姓氏来源或多族起源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汉传民间信仰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瓠 盘古 伏羲女娲 兄妹婚神话
下载PDF
中国上古神话中透视出的生死观——以伏羲、女娲神话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志刚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4-87,共4页
面对自然的生命威胁和生存压力,远古先民在追求生死的奥秘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创始神话。伏羲、女娲神话以生死为主题,体现了我国先民的生存智慧,演绎出了中国丰富灿烂的文化。本文以神话中的生死观为切入点,探求远古神话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面对自然的生命威胁和生存压力,远古先民在追求生死的奥秘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创始神话。伏羲、女娲神话以生死为主题,体现了我国先民的生存智慧,演绎出了中国丰富灿烂的文化。本文以神话中的生死观为切入点,探求远古神话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伏羲 女娲 生死观
下载PDF
传统情结与现代伦理的矛盾与悖反——贾平凹、叶广岑神话“动物叙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佳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3-96,共4页
作为新世纪以来的诸多动物叙事类型的一种,神话型动物叙事正逐渐占据着颇为主要的话语表述空间,这其中,贾平凹和叶广岑的创作无疑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但在他们的创作理念之中却暗含着传统情结与现代伦理的矛盾与悖反,二者也作出了各自不... 作为新世纪以来的诸多动物叙事类型的一种,神话型动物叙事正逐渐占据着颇为主要的话语表述空间,这其中,贾平凹和叶广岑的创作无疑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但在他们的创作理念之中却暗含着传统情结与现代伦理的矛盾与悖反,二者也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取舍与选择。对他们的创作理念进行细致的对比研究,除了要探询出该叙事类型其内在发展的可能屏障和有效动因外,更寄希望于更多优秀的作家融入这一叙事类型创作当中,并以一种更为娴熟而完备的艺术样式、思考深度来呈现出神话叙事的特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动物叙事 贾平凹 叶广岑 创作理念
下载PDF
佤族创世神话中的伦理道德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国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年第4期98-99,共2页
佤族的创世神话,蕴涵和展现了世人同宗,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为民造福;善恶有报,惩恶扬善和诚信友善,重义轻利等伦理道德观。研究佤族创世神话中的伦理道德观,对于弘扬佤民族精神,建设佤族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佤族 创世神话 伦理道德观
下载PDF
论女娲神话的流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5-48,共4页
神话在文明时代经由不同意识的加工而衍生不同的意象。女娲神话在秦汉公共政治意识玩味中生成了具有补天和造人功能的"圣王"形象;在唐宋诗性玩味中,结合"寒士体验"又生成表征私人化情怀的"顽石"意象,成... 神话在文明时代经由不同意识的加工而衍生不同的意象。女娲神话在秦汉公共政治意识玩味中生成了具有补天和造人功能的"圣王"形象;在唐宋诗性玩味中,结合"寒士体验"又生成表征私人化情怀的"顽石"意象,成为《红楼梦》贾宝玉的性情基础。从圣王故事到顽石意象,显示了女娲神话之意义由公共政治领域向私人情感领域的流转,在神话流变中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圣王 顽石 玩味 寒士体验
下载PDF
河南女娲神话的演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安莲 《殷都学刊》 2001年第1期67-70,共4页
女娲神话主要产生在河南省的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西部一带,随后沿黄河向东传播,与自东向西的伏羲神话在河南的东部地区交汇、融合,从而丰富、发展、变异,并产生新的神话与传说。对女娲神话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神话演... 女娲神话主要产生在河南省的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西部一带,随后沿黄河向东传播,与自东向西的伏羲神话在河南的东部地区交汇、融合,从而丰富、发展、变异,并产生新的神话与传说。对女娲神话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神话演变的方式,区分神话与传说、原生神话与后起神话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演变过程
下载PDF
“女娲作笙簧”神话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建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女娲作笙簧”神话植根于先民生殖崇拜的文化土壤中。神话中女娲所作之笙簧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作笙簧乃是一种乞生巫仪 ,整则神话象喻性地表达着先民对两性交合方能生人的认识。由于女娲所作之笙簧在上古有两性交媾的原始文化内涵 ,... “女娲作笙簧”神话植根于先民生殖崇拜的文化土壤中。神话中女娲所作之笙簧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作笙簧乃是一种乞生巫仪 ,整则神话象喻性地表达着先民对两性交合方能生人的认识。由于女娲所作之笙簧在上古有两性交媾的原始文化内涵 ,有生殖人口的神秘功能 ,后世婚恋和乞子乃至乞求再生民俗中多以“笙簧”作为文化形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 笙簧 神话
下载PDF
佤族神话及史诗语境中“司岗”的“图腾”之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秀兰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4-39,共6页
司岗里是佤族神话体系的关键语汇,通常被视为母体生殖功能和特征的隐喻,具有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文化内涵。司岗有石洞、葫芦等义,被认为隐喻母体。综观佤族神话、史诗以及相关文化事象,司岗可能是佤族先民早期对图腾的称呼,而图腾应... 司岗里是佤族神话体系的关键语汇,通常被视为母体生殖功能和特征的隐喻,具有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文化内涵。司岗有石洞、葫芦等义,被认为隐喻母体。综观佤族神话、史诗以及相关文化事象,司岗可能是佤族先民早期对图腾的称呼,而图腾应该是司岗的一个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神话 司岗里 图腾
下载PDF
非和之和:佤族神话中人兽婚的生态审美本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秀兰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人兽婚是佤族神话中关于再生的重要主题,它既是洪水劫难后的一种生存选择,也是一种生态选择。佤族人认为同姓婚或血缘婚会引发生存危机,并以人兽婚对之进行否定。人兽婚的形式是非和谐的,甚至是丑的、反生态的。然而,人兽再生的"葫... 人兽婚是佤族神话中关于再生的重要主题,它既是洪水劫难后的一种生存选择,也是一种生态选择。佤族人认为同姓婚或血缘婚会引发生存危机,并以人兽婚对之进行否定。人兽婚的形式是非和谐的,甚至是丑的、反生态的。然而,人兽再生的"葫芦"构建了新世界的生态美:整生了人类和自然,规范了万物和人类的生态位,并达到万物和谐、各族和谐、天人和谐的多维系统性和谐,即最高形态的生态和谐,亦即最高形态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神话 人兽婚 非和之和 生态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