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泉头组三、四段河流相储层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顺 崔坤宁 +1 位作者 张晨晨 金明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419,429,共10页
依据大量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资料,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油气成藏理论,通过成藏条件研究认识到,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河流相低孔、低渗储层,上覆的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区域性盖层,因此具有上... 依据大量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资料,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油气成藏理论,通过成藏条件研究认识到,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河流相低孔、低渗储层,上覆的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区域性盖层,因此具有上生下储式成藏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垂直下排最大距离可达550 m,平均约300 m。明水组沉积末期,盆地反转应力场产生了大量断穿烃源岩及扶杨油层的断层并在源岩及储层内产生大量裂缝,同时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于是在构造应力及生烃超压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及裂缝下排到扶杨油层而成藏。因此,明水组沉积末期成为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曲流河点砂坝具有较好的物性,是油气的主要储集体。受浅水湖泊形成的泥岩盖层影响,形成了两套含油层系,油藏主要发育在近油源的扶余油层,盆地范围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青山口组一段高成熟烃源岩控制了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较低的砂地比决定了扶杨油层以发育岩性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砂地比 上生下储 河流相储层 岩性油藏 泉头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