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ocation of the MS 5.7 Earthquake Sequence in Songyuan,Jilin Province,2018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Seismogenic Structure
1
作者 An Yanru Zhang Yingying +2 位作者 Yang Zhigao Bai Lanshu Liu Ji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The 2018,Songyuan,Jilin M_S5. 7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uyuZhaodong fault and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fault. The moment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M_W5. 3,the centroid depth by the wavefo... The 2018,Songyuan,Jilin M_S5. 7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uyuZhaodong fault and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fault. The moment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M_W5. 3,the centroid depth by the waveform fitting is 12 km,and it is a strike-slip type event. In this paper,with the seismic phase data provided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 the double-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is used to relocate the earthquake sequence,finally the relocation results of 60 earthquak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tershock zone is about 4. 3km long and 3. 1km wide,which is distributed in the NE direction.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sequence is 9km-10 km. 1-2 days after the main shock,the aftershocks we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aftershock zone,and the largest aftershock occurr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aftershock zone. After 3-8 days,the aftershock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aftershock zone.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shows that the fault plane dips to the southeast with the dip angle of about 75°.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we conclude that the concealed fault of the Fuyu-Zhaodong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Songyuan M_S5. 7 earthquake. This paper also relocates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of the previous magnitude 5. 0 earthquake in 2017.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we believe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have the same seismogenic structure,and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generally develops to the southwest. The historical seismic activity since 2009 shows that after the magnitude 5. 0 earthquake in 2017,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arthquakes in the earthquake zone are obviously enhanced,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southwest direction of the earthquak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yuan jilin MS5.7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EARTHQUAKE RELOCATION fuyu-Zhaodong fault Seismic activity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微生物调剖技术 被引量:19
2
作者 段景杰 赵亚杰 吕振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扶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扶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一种长链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在水中形成凝胶,凝胶被水流压缩生成生物膜。在室内实验中将菌液和糖蜜共3PV注入长10m的10段串连填砂岩心,岩心渗透率由2.5μm2下降到2.2μm2,关闭5d后注水45PV使渗透率从0.8μm2下降到0.05μm2,注入纤维素酶使渗透率恢复到1.6μm2;由渗透率2~20μm2的20段岩心组成的三入口三出口填砂岩心网,注入菌种和糖蜜并产出生物聚合物后,高渗段渗透率下降40%~85%,低渗段渗透率下降5%~25%;在天然岩心上,依次注入菌液1.5PV、2%糖蜜3.0PV后关闭5d,继续注水,采收率在水驱残余油基础上提高9%。在包括2口注水井和10口采油井、地温28℃、综合含水88.3%的调剖试验区,第一阶段随注水连续注入菌液28m3和糖蜜300m3,在11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10.6%,平均日增产原油9.1t;在第二阶段每日以小段塞注入菌液,共注入25m3菌液和225m3糖蜜,在10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5.6%,平均日增产原油4.8t。在4口采油井实施微生物堵水,菌液以小段塞式或连续式随糖蜜注入,关井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微生物调剖 堵水 产生物聚合物菌 低温油藏 高含水油藏 先导性矿场试验 吉林扶余油田
下载PDF
低温低渗透砂岩油藏窜流大孔道深部封堵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立民 侯吉瑞 宋新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所用堵剂为高强度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交联凝胶SAMG-1,由<6%淀粉、4.5%-5.5%丙烯酰胺、0.003%-0.006%交联剂组成,35℃成胶时间受淀粉和交联剂用量控制,为18-20小时以上,成胶前黏度-100 mPa.s。该堵剂具有长期稳定性,在储层岩心中注... 所用堵剂为高强度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交联凝胶SAMG-1,由<6%淀粉、4.5%-5.5%丙烯酰胺、0.003%-0.006%交联剂组成,35℃成胶时间受淀粉和交联剂用量控制,为18-20小时以上,成胶前黏度-100 mPa.s。该堵剂具有长期稳定性,在储层岩心中注入深度15 cm的堵剂,在35℃候凝48小时后及老化90天后,封堵强度分别为0.61和0.59 MPa/cm,封堵率分别为98.6%和98.1%。该堵剂优先进入高渗层,注入0.5 PV并成胶后,2组双填砂管组成的模型低、高渗管渗透率保留率分别为68.4%、0.7%和69.4%、0.0%。吉林扶余油田西一区+15-8.2区块有水井6口,油井13口,含水率达91.5%,注入水最快在5天内到达油井。报道了该区块整体深部调剖封堵窜流通道的情况,详细叙述了+15-9.2井施工中通过注入压力和井底回压控制注入流量,使堵剂陆续进入原生和次生孔道的工艺作业,该井设计注入堵剂92 m3。6口水井整体调剖后,油井产液量差别减小,产油量增加,有效期已超过了9个月,共增油843 t,含水平均下降3.87%。图7表1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剂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凝胶 地下成胶体系 深部调剖 封堵窜流通道 区块整体调剖 低渗透油藏 低温油藏 吉林扶余油田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常规水驱与二氧化碳驱井距界限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于友 魏建光 +1 位作者 张宝忠 李江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实现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井距优选设计,以吉林油田扶余油层为例,通过开展压力梯度测试实验,绘制了水驱和二氧化碳驱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曲线,结合“一注一采”模式下储层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了水驱和二氧化碳驱的合理井距设计图版... 为实现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井距优选设计,以吉林油田扶余油层为例,通过开展压力梯度测试实验,绘制了水驱和二氧化碳驱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曲线,结合“一注一采”模式下储层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了水驱和二氧化碳驱的合理井距设计图版。结果表明:低渗透扶余油层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呈负幂指数关系,在注采压差为15~25 MPa条件下,同一岩心水驱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为二氧化碳驱的2~4倍;储层渗透率低于0.10 mD时,二氧化碳驱的合理井距上限大于水驱,更具效益开发优势,渗透率为0.05~0.10 mD时对应的合理井距为120~380 m;储层渗透率大于0.10 mD时,水驱成本更低,更具开发优势,渗透率为0.10~0.20 mD时对应的合理井距为70~120 m。该研究成果对吉林油田扶余油层不同介质驱替下合理井距选择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储层 合理井距 水驱 二氧化碳驱 扶余油层 吉林油田
下载PDF
产聚微生物CJF-002用于高含水低温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书义 齐艳丽 +3 位作者 林万臣 张磊 李羡春 张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4,203,共5页
报道了采油微生物CJF-002的有关特性及在低温的(30℃)吉林扶余油田的应用。该菌为杆菌属,可在温度15—37℃,pH值5.4—9.0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值6.5—7.5;在糖蜜培养基中24小时产多聚糖50—70μg/mL,厌氧条件下产量较高... 报道了采油微生物CJF-002的有关特性及在低温的(30℃)吉林扶余油田的应用。该菌为杆菌属,可在温度15—37℃,pH值5.4—9.0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值6.5—7.5;在糖蜜培养基中24小时产多聚糖50—70μg/mL,厌氧条件下产量较高;与原生菌竞争生长能力很强。注入菌及所产多聚糖沿人造石英砂长度的分布表明菌液注入性良好。并联双岩心注入实验和微观仿真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多聚糖可封堵水流大通道,增黏注入水,提高驱油效率。在扶余油田东区已进行6次CJF-002菌驱油试验。报道了2007年东12-3区块3注21采试驱区的良好驱油结果:列表给出了注菌前后一口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数据,一口采油井的产液剖面数据,由示踪剂检测数据计算的7口采油井地层参数和波及体积数据;还列表给出了注菌前后5口井采出原油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即胶质沥青质含量大幅降低,凝固点降低,密度升高,认为是波及区域扩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菌 产生物聚合物菌 油藏适应性 注入性 驱油机理 深部调剖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低温油藏 吉林扶余油田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扶余市为例
6
作者 王智颖 黄静怡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1期205-208,共4页
科学认识乡村地域结构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文以扶余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运用规模分析、核密度估算、缓冲区分析,从用地规模和分布格局方面探讨扶余市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 科学认识乡村地域结构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文以扶余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运用规模分析、核密度估算、缓冲区分析,从用地规模和分布格局方面探讨扶余市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扶余市以微、小型居民点居多,居民点数量随着规模的增大逐渐减少,总体呈现大散居、小聚居的不均匀分散分布;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核密度为0.4个/km2,且核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居民点分布呈现较强的城镇指向性,交通用地对居民点有集聚的作用,河流对微型居民点和大型居民点有集聚吸引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GIS 空间分布 核密度 缓冲分析 吉林扶余
下载PDF
基于克里金插值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琳 任春颖 +1 位作者 王宗明 张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805,共8页
基于环境变量与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分析,分别采用普通克里金(OK)、逐步回归克里金(SWRK)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GWRK),对吉林省扶余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进行了空间预测。结果表明:扶余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布存在中等空间自相关... 基于环境变量与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分析,分别采用普通克里金(OK)、逐步回归克里金(SWRK)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GWRK),对吉林省扶余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进行了空间预测。结果表明:扶余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布存在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受资源开发、耕作方式等随机因素影响较小;受曲率和植被长势影响大,受一阶微观地形、复合宏观地形及汇流和沉积物运移影响小;在海拔高、植被少且土壤水分不足的阳面通风山丘区含量低;空间分布以西南部为低值中心向四周升高,高值区出现在东部边界。GWRK中环境变量参与了局部回归,其模拟精度最高且揭示了更多空间变化细节。本研究的结果可为较大空间尺度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与预测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有机质 空间分布 克里金插值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 扶余市 吉林省
原文传递
吉林省吉林市东团山遗址2015—2017年发掘收获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聪 夏艳平 +2 位作者 于洪洋 裴宇 刘庆斌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1,F0002,共7页
2015—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吉林市东团山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共揭露西团山、夫余及高句丽三期遗存。明确了东团山遗址平地城南城墙、东城墙南段的走向及结构。城内发现了夫余时期的大型建筑。确认... 2015—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吉林市东团山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共揭露西团山、夫余及高句丽三期遗存。明确了东团山遗址平地城南城墙、东城墙南段的走向及结构。城内发现了夫余时期的大型建筑。确认了东团山遗址平地城的始建年代不晚于西汉中期。为进一步探讨夫余早期王城问题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市 东团山遗址 夫余 西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