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he Contents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on Granularity and Climate Change:An Example of SZK1 and SZK2 Drill Holes Strata in the Fuzhou Basin
1
作者 Zheng Rongzhang Xu Xiwei Li Jianp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U, Th, K) of strata in two drill holes in the Fuzhou basin,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 of spore_polle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oactivity and lithology and...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U, Th, K) of strata in two drill holes in the Fuzhou basin,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 of spore_polle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oactivity and lithology and deposit environments is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radioactive substances is related to the granularity and lithology in sediment, and it is higher in argillaceous sediment (e.g. silt and clay), lower in sand sediment and in the middle in gravels between the above two kinds of sediment. The content of radioactive substances is also related to paleoclimate. A warm and humid environment is propitious to the deposition of radioactive substances, while a cool and dry climate is just the reve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盆地 SZK1钻孔 SZK2钻孔 地层样本 放射性元素 沉积物粒度 气候变化 古气候
下载PDF
Division of Buried Late Quaternary Strata of the Fuzhou Basin
2
作者 Zheng Rongzhang Chen Guihua +3 位作者 Xu Xiwei Zhu Jinfang Huang Zonglin Li Jianp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3期316-325,共10页
Based on detailed logging of fourteen drill hole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researchers, the preliminary summarization 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of the Fuzhou basin is done. The ... Based on detailed logging of fourteen drill hole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researchers, the preliminary summarization 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of the Fuzhou basin is done. The deposition of Fuzhou basin began from about 56.5ka BP and the sediments are composed of gravel, sand, clay and silt, which show a depositional sequence with granularity becoming smaller from the lower to the upper and a big lateral variation of lithology. There are three silt layers in late Quaternary strata of Fuzhou basin. The first and second layers were developed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Holocene, the deposition time is about 7.86ka BP to 1.44 ka BP and they are the results of “Changle Transgression". The third was developed during the late of late Pleistocene and the deposition time is from 44ka BP to 20ka BP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Fuzhou Transgression".The buried late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Fuzhou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upper Pleistocene series and Holocene series, which include four formations from old to new. They are the Longhai formation (Q^3_pl), Dongshan formation (Qhd), Changle formation (Qhc) and Jiangtian formation (Qhj), respectively. The Longhai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embers and belongs to the Pleistocene series, other three formations belong to the Holocene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地震 更新世 地质条件
下载PDF
福州盆地MIS 3以来海侵层分布特征及指示盆地内部构造活动
3
作者 何梅 游子榕 +2 位作者 刘庚余 马明明 刘秀铭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42-50,共9页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海侵-海退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积累,已证实淤泥层可作为海侵活动的标识层。海侵层除了能够指示海平面上升,其在盆地内部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演其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海侵-海退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积累,已证实淤泥层可作为海侵活动的标识层。海侵层除了能够指示海平面上升,其在盆地内部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演其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不同位置913根钻孔岩芯资料,分别提取全新世与MIS 3两次海侵层层顶、层底埋深、厚度以及现代地表高程等参数,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两期次海侵层的厚度和层底埋深利用ArcGIS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结合盆地内已探明的断裂构造,探讨盆地沉积中心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期次的海侵层在盆地内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1)全新世海侵层的层顶与层底埋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现代地表高程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全新世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未发生明显的差异性构造沉降;2)MIS 3海侵层的层顶、层底埋深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相较全新世弱得多,层底埋深与现代地表高程不存在相关关系,表明MIS 3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可能发生过差异性的构造沉降;3)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结果显示,盆地内部以闽江为界,闽江以北多为沉积中心,相对下沉,闽江以南则相对抬升,沉积中心随时间有向西转移的趋势,从鼓山山前断裂带转移到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盆地 海侵层 差异性构造沉降 钻孔岩芯 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
下载PDF
江西抚州盆地南西段白垩系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4
作者 曾广乾 陈柏林 +2 位作者 申景辉 高允 李泽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38-1953,共16页
抚州盆地南西段潭丘—戴坊一带出露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岩,锆石U-Pb测年限定该套地层的沉积下限为109 Ma,印证了前人将其划归为上白垩统的认识。野外构造观测和显微应变测量表明,上白垩统发育2期挤压构造变形:第一期NNW向挤压以NEE向共轭... 抚州盆地南西段潭丘—戴坊一带出露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岩,锆石U-Pb测年限定该套地层的沉积下限为109 Ma,印证了前人将其划归为上白垩统的认识。野外构造观测和显微应变测量表明,上白垩统发育2期挤压构造变形:第一期NNW向挤压以NEE向共轭剪节理和压扁状钙质结核为主要识别特征,岩石应变类型主要为压扁型;第二期NE向挤压作用以发育NW向逆冲剪切破裂为识别标志,小规模切割错断第一期变形构造。结合中新生代中国东部构造演化历史,探讨并提出上述构造变形的动力学背景如下:第一期NNW向挤压可能与古近纪早期印度板块北向运移与欧亚大陆间的碰撞作用有关;第二期NE向挤压事件可能与赣江断裂带右行走滑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场有关,其动力背景可能为古近纪中晚期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引发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构造变形 有限应变测量 动力学背景 抚州盆地
下载PDF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廖其林 王振明 +4 位作者 邱陶兴 袁定强 王洪涛 吴宁远 刘宝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地壳 测深 结构 构造 地震
下载PDF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荣章 徐锡伟 +3 位作者 朱金芳 计凤桔 黄宗林 李建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3-513,共11页
基于福州盆地古田路附近 2个试验钻孔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的系统分析和 2孔 4 3个热释光样品的年龄结果 ,以及对其中 1个钻孔 72个孢粉样品的系统分析结果 ,对钻孔所揭示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时序进行了讨论 ,划分了地层的沉积时代 ,恢复了... 基于福州盆地古田路附近 2个试验钻孔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的系统分析和 2孔 4 3个热释光样品的年龄结果 ,以及对其中 1个钻孔 72个孢粉样品的系统分析结果 ,对钻孔所揭示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时序进行了讨论 ,划分了地层的沉积时代 ,恢复了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盆地 晚第四纪 地层划分 钻孔 古环境分析
下载PDF
福州盆地强地面运动特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怀 周元泽 +5 位作者 吴忠良 严珍珍 陈石 景惠敏 徐锡伟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0-1279,共10页
区域性地震波强地面运动的量化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并在防震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由地震激发的区域地震波强地面运动过程,并得到地表峰值速度和加速度的分布特征.考虑到福州是东... 区域性地震波强地面运动的量化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并在防震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由地震激发的区域地震波强地面运动过程,并得到地表峰值速度和加速度的分布特征.考虑到福州是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会城市,其明显的盆地结构特征使它很容易遭受强地震灾害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福州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假定盆地的主要断层某一位置在未来可能发生灾害性地震,则该地震会激发地震波的强地面运动,并由于地形、沉积层等主要影响,在盆地内部发生放大.通过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后处理分析,给出了该盆地的地表峰值位移、峰值速度和峰值加速度分布图谱.该图谱可为未来的福州城市规划和抗震减灾提供定量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面运动 有限元模拟 福州盆地 地震波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福州盆地埋藏晚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荣章 陈桂华 +3 位作者 徐锡伟 朱金芳 黄宗林 李建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6-565,共10页
文中以14个钻孔地层编录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初步总结了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特征。福州盆地沉积始于晚更新世中期(约56.5ka BP),由砾石、砂、黏土、淤泥组成,总体表现为从下至上粒度变细的沉积序列,地层岩性横向变化较大... 文中以14个钻孔地层编录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初步总结了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特征。福州盆地沉积始于晚更新世中期(约56.5ka BP),由砾石、砂、黏土、淤泥组成,总体表现为从下至上粒度变细的沉积序列,地层岩性横向变化较大;盆地内发育3层淤泥,第1,2层淤泥发育于全新世中晚期,时代为1.44~7.86ka BP,为“长乐海侵”的产物,第3层淤泥发育于晚更新世晚期,时代约为44~20ka BP,为“福州海侵”的产物;盆地埋藏晚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分为4个组,从老至新分别为龙海组(Q3pl)、东山组(Qhd)、长乐组(Qhc)与江田组(Qhj)。龙海组归属上更新统,划分为3段,其余3个组归属全新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晚第四纪 福州盆地
下载PDF
福州盆地活动断裂的探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闵伟 朱金芳 +3 位作者 冉勇康 宋方敏 杨晓平 黄宗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4-523,共10页
在前人对福州盆地及其周缘活动断裂 1/ 1万填图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室内航卫片判读、野外详细调查等方法 ,经过详细论证 ,在福州盆地及周缘 6条活动断裂上选择了 11个认为可能是断层通过的位置 ,进行了探槽开挖。大部分探槽只揭露到了基... 在前人对福州盆地及其周缘活动断裂 1/ 1万填图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室内航卫片判读、野外详细调查等方法 ,经过详细论证 ,在福州盆地及周缘 6条活动断裂上选择了 11个认为可能是断层通过的位置 ,进行了探槽开挖。大部分探槽只揭露到了基岩中的断层 ,有些探槽在开挖深度内既没有揭露到基岩 ,在第四系中也没有揭露到断层。对于没有揭露到断层的探槽 ,认为断层没有错断开挖深度内的第四纪地层 ,以探槽最底部的地层年代作为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上限。有些探槽揭露到了基岩中的断层 ,这些断层向上没有错断第四系 ,就以上覆第四系底部的时代作为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上限。只有在沿桐口 -洪山桥断裂开挖的探槽中 ,揭露出 2条断层 ,它们向上都错断了相同层位的第四纪地层 ,并被更新的第四系所覆盖。根据测年结果 ,这些断裂不是全新世活动断裂 ,其中 ,闽侯 -南屿断裂可能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其它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都已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探槽 福州盆地
下载PDF
福州盆地地热水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赖树钦 王涛 +2 位作者 卢晓华 王增银 康志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福州地热田是以燕山晚期侵入岩为主要热储层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通过对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取样分析发现,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中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关系较复杂。研究表明,地热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主要受含水介质的岩性控... 福州地热田是以燕山晚期侵入岩为主要热储层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通过对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取样分析发现,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中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关系较复杂。研究表明,地热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主要受含水介质的岩性控制,也与地下水温度有关。对所检测的19个微量元素,除个别元素外,第四系孔隙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大于基岩裂隙水;Ga、Rb、Sb、Se、Sr、Tl元素质量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基岩裂隙热水与第四系孔隙水混合形成的第四系热水中,As、Cd、Cu、Mo、Pb、Sb、Se、Sr等元素质量浓度明显增高,说明在混合过程中这些元素又发生了溶解作用。根据地热水微量元素与盆地周围不同期次侵入岩体微量元素质量浓度的聚类分析,得出福州地热水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主要与福州岩体、魁岐岩体和文笔山岩体的岩性有关。地热水微量元素是地热水在形成过程中与这些岩体的岩石接触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微量元素 侵入岩 福州盆地
下载PDF
江西抚崇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砾石统计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留勤 郭福生 +1 位作者 梁伟 蒋兴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8-576,共9页
华东南晚白垩世陆相断陷盆地以发育红色粗碎屑岩为特征。通过对赣杭构造带西段的江西抚崇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19个砾岩露头测点的砾组分析,对河口组砾岩的砾性、粒度、砾态和砾向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较差,磨圆... 华东南晚白垩世陆相断陷盆地以发育红色粗碎屑岩为特征。通过对赣杭构造带西段的江西抚崇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19个砾岩露头测点的砾组分析,对河口组砾岩的砾性、粒度、砾态和砾向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较差,磨圆程度中等,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结合红盆周边基岩地层特点,对红盆不同区域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河口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和辫状河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基岩地层岩性特点和扁平状砾石倾向玫瑰花图,认为河口组沉积时期,红盆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的北东、北、北西和南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组分析 物源 陆相红层 上白垩统 赣杭构造带 抚崇盆地
下载PDF
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与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评价 被引量:16
12
作者 闻学泽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9-524,共16页
综合探查表明 ,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 ,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 :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 综合探查表明 ,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 ,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 :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影响区 ,但靠近强、弱影响区的过渡边界 ,处于有、无≥ 6级强震区的过渡地带。与福建—粤东北沿海发生过强震的地段相比 ,福州盆地及附近主要断裂的最晚活动时代偏老 ,壳内的低速层不显著。另外 ,在福建及邻区的 12个地震构造单元中 ,福州盆地单元的地震活动水平最低。该盆地西缘和南缘的闽候 -南屿断层和五虎山北麓断层是具有发生中等地震潜势的相对危险断层段 ,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估值为MS6 .0和 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环境 潜在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福州盆地
下载PDF
福州盆地断层擦痕构造解析及其应力场反演 被引量:4
13
作者 强祖基 王辉 王洪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本文通过野外测量众多的断层擦痕,经过计算机反演应力场,并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本区自中生代末至第四纪存在着四期构造应力场。
关键词 盆地 断层 擦痕 构造 应力场
下载PDF
沿海河谷盆地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林荣平 祁新华 叶士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4-304,共11页
针对以往热岛研究中缺少自然-人文多维因子组合作用的成因分析,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反演福州市1991、2000及2013年河谷盆地亮温热场,并利用主成分多元回归方法探讨DMSP/OLS夜间灯光、交通密度、地表非渗透面、地面高程、地表植... 针对以往热岛研究中缺少自然-人文多维因子组合作用的成因分析,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反演福州市1991、2000及2013年河谷盆地亮温热场,并利用主成分多元回归方法探讨DMSP/OLS夜间灯光、交通密度、地表非渗透面、地面高程、地表植被、水体等多维因素对城市热岛的综合影响及联动关系。研究发现:11991—2013年盆地热岛辐射范围不断蔓延,老城区成为热岛核心区,呈中心向外辐射并沿江扩展态势,盆地"溢出"现象显著;2盆地内平原-山地温差达10—14℃,热岛面积出现两极分化,23年间热岛面积共增加226.9km^2,其中高温区面积增长四倍,年增长率最大(7.50%);3夜间灯光、交通路网密度、地表非渗透面、地表植被、地面高程及水体每变化1个单位,温度将分别变化0.430、0.418、0.103、-0.031、-0.469及-0.096;4人文促进作用大于自然抑制作用,综合作用下盆地升温0.35个单位;5相比地表非渗透面,夜间灯光与交通密度对热岛的增温贡献更为显著;地面高程主导降温作用,其次为水体与地表植被,后两者作用之和仅为地面高程的27%。福州盆地当前的生态环境并不足以缓解城市未来进一步发展而导致的热岛加剧,当保持城市现有发展规模且自然作用进一步增加60%时,降温抑制作用才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多维因子 组合影响 河谷盆地 福州
下载PDF
福州盆地残留沼泽沉积的137Cs同位素定年与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桂芳 郑卓 +3 位作者 Barry Rollet 黄康有 乐远福 朱光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3-541,共9页
对福州盆地鳌峰洲残留沼泽沉积540 cm的FZ1钻孔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137Cs以及加速器碳同位素(AMS14C)测年。结果表明:钻孔存在2段不同的沉积环境,下部为洪冲积,上部为沼泽沉积,然而2段各自的沉积环境则相当稳定。137Cs测试在沼泽相稳... 对福州盆地鳌峰洲残留沼泽沉积540 cm的FZ1钻孔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137Cs以及加速器碳同位素(AMS14C)测年。结果表明:钻孔存在2段不同的沉积环境,下部为洪冲积,上部为沼泽沉积,然而2段各自的沉积环境则相当稳定。137Cs测试在沼泽相稳定沉积出现的3个蓄积峰与北半球的放射性年代标尺可以对比。根据蓄积峰年代和插值后获得的钻孔底部年龄约为公元1950年,与钻孔底部的AMS14C测年基本吻合,该结果表明采用137Cs测年方法定年是可行的。沉积速率研究揭示: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近代洪冲积在福州盆地断块下沉区沉积速率极快,钻孔下部粉砂质淤泥的沉积速率达到20.9 cm/a;随着闽江下游盆地平原与河流变迁以及心滩的形成,原来的水道快速淤积演变为陆地沼泽环境,沉积速率开始逐步减小:20世纪60―70年代中降为9.9cm/a,70―80年代中继续下降为7.1 cm/a,80年代中之后降为3.1 cm/a。福州盆地中心区的高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断块差异性活动存在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沉积速率 残留沼泽 沉积环境 福州盆地
下载PDF
第四纪盆地隐伏断层活动性的D-T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路 曲国胜 朱金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31,141,共7页
本文在跨断层钻孔勘探的基础上,针对钻孔联合剖面提出了钻孔沉积深度-时间(D-T)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深度为纵轴、沉积时代为横轴做每一钻孔的D-T曲线,分析同一钻探场地断层两侧D-T曲线反映的沉积速率的差别,判断断层的活动时代和错距。... 本文在跨断层钻孔勘探的基础上,针对钻孔联合剖面提出了钻孔沉积深度-时间(D-T)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深度为纵轴、沉积时代为横轴做每一钻孔的D-T曲线,分析同一钻探场地断层两侧D-T曲线反映的沉积速率的差别,判断断层的活动时代和错距。该方法在福州盆地和泉州盆地的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应用得到较好的结果。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指出钻探场地的地形(古地形)的稳定平坦是D-T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活动性 钻孔勘探 D-T法 福州盆地 泉州盆地
下载PDF
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石砾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伟 陈留勤 +1 位作者 郭福生 蒋兴波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1期35-44,共10页
赣杭构造带中、新生代红色粗碎屑岩发育,对红层中砾石组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红盆形成、演化过程。运用砾组分析方法,对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红盆砾岩的物质来... 赣杭构造带中、新生代红色粗碎屑岩发育,对红层中砾石组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红盆形成、演化过程。运用砾组分析方法,对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红盆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综合判断。研究结果表明,莲荷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半干旱—干旱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风选程度较差,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周边出露基岩地层和扁平状砾石产状统计玫瑰花图判断,莲荷组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内部的基岩地层以及盆地西南部、西部和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组分析 莲荷组 抚崇盆地 赣杭构造带 红盆
下载PDF
沉积物放射性元素含量对粒度及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福州盆地SZK1、SZK2钻孔地层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荣章 徐锡伟 +3 位作者 朱金芳 黄宗林 李建平 计凤桔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7-577,共11页
根据福州盆地2个钻孔地层放射性元素(铀、钍、钾)含量的变化特点,结合孢粉分析等结果,探讨了地层放射性元素含量变化与岩性、沉积环境的关系。沉积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与沉积物粒度、岩性等密切相关,在泥质沉积(如淤泥、黏土)中含量... 根据福州盆地2个钻孔地层放射性元素(铀、钍、钾)含量的变化特点,结合孢粉分析等结果,探讨了地层放射性元素含量变化与岩性、沉积环境的关系。沉积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与沉积物粒度、岩性等密切相关,在泥质沉积(如淤泥、黏土)中含量较高,在砂质沉积中较低,在砾石层中介于前两者之间。同时,放射性元素含量的高低还与古气候环境有关,温暖潮湿的环境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凉爽干燥的环境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h—K放射性元素粒度古环境钻孔福州盆地
下载PDF
福建沿海3个盆地的土层剪切波速与深度的统计关系 被引量:15
19
作者 董菲蕃 陈国兴 金丹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45-151,共7页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工作需涉及的重要参数之一。以福建沿海的福州,泉州,漳州3个盆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得到各盆地土体等效剪切波速的空间分布特征:①泉州盆地等效剪切波速整体大于福...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工作需涉及的重要参数之一。以福建沿海的福州,泉州,漳州3个盆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得到各盆地土体等效剪切波速的空间分布特征:①泉州盆地等效剪切波速整体大于福州、漳州两个盆地;②福州盆地等效剪切波速呈现出闽江沿岸地区较小的分布特征。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结果,福州、漳州盆地的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泉州盆地则呈二次多项式的非线性关系,并推荐了其拟合参数;拟合公式预测的场地不同深度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与场地的实测剪切波速值基本吻合,可为该地区无剪切波速实测值的场地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 土层深度 统计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 经验公式 福州、泉州、漳州盆地
下载PDF
44ka以来福州盆地红土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靳建辉 李志忠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0-697,共8页
基于福州盆地MB红土剖面所揭示的地层岩性和光释光样品的年龄结果,以及对剖面地化元素的系统分析结果,对剖面所揭示的地层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福州盆地的坡积红土沉积始于晚更新世中期,止于全新世晚期... 基于福州盆地MB红土剖面所揭示的地层岩性和光释光样品的年龄结果,以及对剖面地化元素的系统分析结果,对剖面所揭示的地层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福州盆地的坡积红土沉积始于晚更新世中期,止于全新世晚期;2.马保剖面整体的化学风化特征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所控制,红土表层受化学风化和流水搬运共同作用的影响。末次寒冷期以来福州盆地古地理环境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且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有较好对应关系;3.氧同位素1(MIS1)阶段在福州盆地红土中的记录难以进行高分辨率提取,期间可能存在沉积间断,间断时间约为2.3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盆地 红土 地球化学 古气候 第四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