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城、三山和河网——福州山水形势与传统城市结构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郭巍 侯晓蕾 《风景园林》 2017年第5期94-100,共7页
福州是我国传统城市设计与山水自然系统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首先将福州平原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历程相互对照,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梳理福州传统城市景观的形态演变;然后基于传统堪舆角度,从福州城市选址、轴线处理和边界控制三方面分析了... 福州是我国传统城市设计与山水自然系统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首先将福州平原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历程相互对照,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梳理福州传统城市景观的形态演变;然后基于传统堪舆角度,从福州城市选址、轴线处理和边界控制三方面分析了传统福州城市结构与周围山系的关系,接着从福州水系统的组成与运行以及与港口码头的关系三方面分析了福州传统城市与主要水系的关系。这样的分析对于探讨我国沿海小平原中传统城镇独特的山水美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山水城市 滨海小平原 福州 形态分析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细菌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晓彤 蓝兴福 +2 位作者 安婉丽 许旭萍 王维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7-1244,共8页
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细菌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某稻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模拟不同酸度酸雨处理下早、晚稻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丰度.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处理提高了早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但却降低了晚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酸雨改变了稻... 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细菌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某稻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模拟不同酸度酸雨处理下早、晚稻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丰度.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处理提高了早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但却降低了晚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酸雨改变了稻田土壤细菌的丰度及群落结构,经模拟不同酸度的酸雨处理,稻田土壤细菌的优势菌属及其丰度并不一致;早稻pH3.5处理组与早稻对照组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最大,晚稻pH2.5处理组与晚稻对照组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最大;在酸雨作用下,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的丰度明显升高,而马赛菌属(Massilia)的丰度则显著降低,说明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为耐受酸雨的主要菌属,马赛菌属(Massilia)则为受酸雨影响最大的菌属;细菌属H16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电导率(E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Lysobacter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enimona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细菌 丰度 群落结构 福州平原稻田
下载PDF
炉渣与生物炭施加对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结构及甲烷排放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彤 许旭萍 王维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95-2505,共11页
为了探究炉渣及生物炭施加处理对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结构及甲烷排放的影响,在福州某平原稻田中分别进行施加生物炭、炉渣、生物炭+炉渣3种处理,测定早、晚稻生长期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和可培养铁还原菌数量,并比较施加处理与不施加处理... 为了探究炉渣及生物炭施加处理对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结构及甲烷排放的影响,在福州某平原稻田中分别进行施加生物炭、炉渣、生物炭+炉渣3种处理,测定早、晚稻生长期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和可培养铁还原菌数量,并比较施加处理与不施加处理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结构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废弃物施加能够改变稻田土壤铁还原菌数量,晚稻生物炭施加组的铁还原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废弃物施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稻田土壤甲烷的排放,其中早稻混合施加组对甲烷排放的降低作用最为明显;福州平原稻田土壤中铁还原菌种类丰富,分布于10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之和大于95%.共鉴定出20个属,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等10个属,占样品中已知铁还原菌属的62.07%~66.58%;生物炭和炉渣主要通过改变土壤pH值及含水量影响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结构,混合施加的影响比单一施加更为显著;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与稻田土壤甲烷的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是稻田中抑制甲烷产生与排放的主要铁还原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还原菌 群落组成 甲烷 废弃物 福州平原稻田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旭阳 安婉丽 +3 位作者 金强 陈晓旋 陈优阳 王维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9-206,共8页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碳(TC)、氮(TN)、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中,设置对照(CK)、模拟酸雨(pH为2.5,3.5,4.5)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TC、TN和TP含量进行...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碳(TC)、氮(TN)、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中,设置对照(CK)、模拟酸雨(pH为2.5,3.5,4.5)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TC、TN和TP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早稻和晚稻生长期来看,酸雨处理下土壤TC、TN和TP含量均值均大于CK组(P<0.05),水稻成熟期各处理土壤TC含量均值均小于返青期和拔节期(P<0.01),水稻拔节期各处理土壤TN含量均值均小于返青期和成熟期(P<0.01),水稻成熟期各处理土壤TP含量均值均小于返青期和拔节期(P<0.01);整个生长期内,酸雨处理下土壤C/N、C/P和N/P的变化范围分别在7.87~10.86,8.38~9.91,0.82~1.26,早稻各生长期酸雨处理下土壤C/N、C/P和N/P均小于CK组(P<0.05);与早稻相比,晚稻N/P有显著下降,且C/N、C/P和N/P在返青期均大于CK组(P<0.05);早、晚稻拔节期各处理土壤C/N均大于返青期和成熟期(P<0.01);早、晚稻各生长期内C/P差异不显著;早、晚稻拔节期各处理土壤N/P均小于返青期和成熟期(P<0.01)。总体来看,酸雨处理提高了稻田土壤各生长期土壤碳、氮、磷含量,且稻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受酸雨影响显著,并具有较为明显的生长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学 酸雨 水稻田 福州平原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碳库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晓旋 安婉丽 +4 位作者 陈优阳 刘旭阳 金强 林少颖 王维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4-302,共9页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长期早稻和晚稻中,设置对照(CK)、模拟pH 2.5、pH 3.5、pH 4.5酸雨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长期早稻和晚稻中,设置对照(CK)、模拟pH 2.5、pH 3.5、pH 4.5酸雨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酸雨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SOC)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早稻整个生长期,酸雨对土壤SO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晚稻返青期和成熟期中,返青期依次高于CK处理24.70%,10.47%,9.97%,成熟期依次高于CK处理6.33%,8.75%,9.46%,酸雨显著提高土壤SOC含量(P<0.05)。早稻成熟期,对照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高于pH 3.5酸雨处理组;整个晚稻生长期,酸雨对土壤DOC含量的综合影响不显著(P>0.05)。早晚稻酸雨的施加使土壤易氧化态碳(EOC)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早晚稻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早稻对照组土壤MBC含量低于酸雨处理(P<0.05),晚稻则相反。早稻土壤SOC与TN、TP、电导和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晚稻土壤SOC与TP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将早晚稻的对照作参考土壤,早稻返青期以及晚稻拔节期和成熟期酸雨处理下碳库活度(A)及碳库活度指数(AI)低于对照处理,其他生长期差异性不大,且在一定范围内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维持一定的活跃度。早稻返青期、晚稻拔节期和成熟期酸雨处理下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酸雨处理降低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将不利于水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酸雨 水稻田 福州平原
下载PDF
施肥量对福州平原稻田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纪钦阳 张璟钰 王维奇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第4期246-253,共8页
为阐明施肥量对福州平原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稻田CH_4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CK、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处理下稻田CH_4累积排放量依次为7.67、9... 为阐明施肥量对福州平原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稻田CH_4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CK、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处理下稻田CH_4累积排放量依次为7.67、9.23和10.69 g·m^(-2),平均通量依次为3.47、4.18和4.84 mg·m^(-2)·h^(-1),倍增施肥显著促进稻田CH_4排放(P<0.05);稻田N_2O排放量依次为-0.03、-0.05和-0.06 mg·m^(-2),平均通量依次为-13.99、-22.77和-28.10μg·m^(-2)·h^(-1),施肥量对N_2O排放的影响不显著(P>0.05)。电导率与稻田CH_4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常规施肥电导率与稻田N_2O通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p H、Eh、温度和含水率等环境因子与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量相关性存在差异。CK、常规施肥和倍增施肥观测期内所产生的综合增温潜势分别为2 515.03、2 989.07和3 450.45 kg·hm^(-2),倍增施肥处理显著提高稻田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N2O 施肥 稻田 福州平原
下载PDF
模拟强酸雨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7
作者 陈优阳 安婉丽 +1 位作者 陈晓旋 王维奇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模拟酸雨pH分别为2.5、3.5、4.5,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探讨喷淋模拟酸雨后早、晚稻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稳定性,测定并分析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早、晚稻田土壤团聚体均以微团聚体(<0....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模拟酸雨pH分别为2.5、3.5、4.5,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探讨喷淋模拟酸雨后早、晚稻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稳定性,测定并分析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早、晚稻田土壤团聚体均以微团聚体(<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酸雨对早稻田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 MWD)、平均几何直径(geometrical mean diameter, GMD)、>0.25 mm粒级团聚体(diameter of more than 0.25 mm, DR_(0.25))含量和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D)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减少晚稻田土壤团聚体MWD、GMD和DR_(0.25)含量(P<0.05),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D值(P<0.05)。各酸雨处理对早稻田土壤碳含量影响均不显著,但促进土壤氮含量增加,其中pH4.5酸雨处理影响显著(P<0.05);各酸雨处理均增加晚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其中pH4.5酸雨处理影响显著(P<0.05)。土壤碳氮含量比主要集中在>0.25 mm粒级团聚体内,表明土壤大团聚体是碳氮含量的主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团聚体 碳氮含量 稻田 福州平原
下载PDF
废弃物施加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秋丽 曾冬萍 +2 位作者 王纯 仝川 王维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00-3008,共9页
为了阐明废弃物施加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5种处理样地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包括〉0.25 mm团聚体含量(DR0.25)、平... 为了阐明废弃物施加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5种处理样地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包括〉0.25 mm团聚体含量(D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施加后均增加了土壤团聚体DR0.25、MWD和GMD值,其中,石膏施加后土壤团聚体DR0.25、MWD和GMD值分别增加了12.76%、12.13%和12.17%,贝壳施加后分别增加了32.65%、31.83%和33.86%,生物炭施加后分别增加了12.07%、9.32%和11.70%,炉渣施加后分别增加了19.70%、13.59%和18.10%,但与对照样地相比,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施加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分别减小了4.02%、11.65%、4.37%、9.29%.从土壤团聚体DR0.25、MWD、GMD值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来看,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施加均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稻田 福州平原
原文传递
福州平原两种水稻品种稻田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动态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永跃 仝川 王维奇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53,共8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常规稻为参照对象,研究福州平原地区目前正在广泛推广的超级稻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其CH4排放量分别占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总排放量的76.7%...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常规稻为参照对象,研究福州平原地区目前正在广泛推广的超级稻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其CH4排放量分别占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总排放量的76.7%和64.1%;常规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09~16.90mg/(m2·h),超级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11~14.30mg/(m·2h);在整个水稻种植期,超级稻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比常规稻稻田约减少3.6%;常规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7.7μg/(m·2h),超级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8.0μg/(m·2h);水稻成熟期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的N2O通量占总通量的50%以上,分别达到了55.7%和66.9%。从综合温室效应看,常规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2264.5kg/hm2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1977.04kg/hm2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比常规稻稻田低12.7%。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种植超级稻可以降低稻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并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甲烷 氧化亚氮 综合温室效应 福州平原
原文传递
水稻秸秆还田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47
10
作者 安婉丽 高灯州 +2 位作者 潘婷 曾从盛 王维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33-1840,共8页
为阐明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以福州平原红壤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后早稻田和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包括粒径〉0.25 mm团聚体的百分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 为阐明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以福州平原红壤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后早稻田和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包括粒径〉0.25 mm团聚体的百分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分型维数(D)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对照样地,0~40 cm土层中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均表现为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微团聚体(〈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团聚体粒级越大,含量越少;秸秆还田对0~40 cm土层中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总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p〈0.05),并显著减少了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p〈0.05);秸秆还田对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GMD和D值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值,显著降低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D值(p〈0.05);秸秆还田对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稻田 福州平原
原文传递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安婉丽 曾从盛 王维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84-3994,共11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研究酸雨对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对我国酸雨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区,通过模拟酸雨探讨其对水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 农田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研究酸雨对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对我国酸雨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区,通过模拟酸雨探讨其对水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及其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并未显著改变早、晚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降低了其排放通量.与对照组相比,pH=4.5酸雨作用下,早稻田CO_2、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依次降低11.54%、133.33%和22.22%,晚稻田CO_2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依次降低39.53%、156.00%,而CH_4平均排放通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H=3.5酸雨作用下,早稻田CO_2、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10.82%、75.00%、54.00%,晚稻田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17.32%、20.00%和197.67%.综合增温潜势表明,CO_2的增温潜势显著高于CH_4和N_2O,是稻田生态系统中温室效应的主要温室气体,在pH=4.5和pH=3.5的酸雨作用下,早、晚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 酸雨 水稻田 福州平原
原文传递
炉渣与生物炭配施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团聚体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晓旋 黄晓婷 +2 位作者 陈优阳 安婉丽 王维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89-1998,共10页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碳、氮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区,在早稻和晚稻生长季,对对照、炉渣、生物炭和炉渣与生物炭配施处理下耕层和犁底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包括>0.25 mm团聚体含量(DR0.25)、...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碳、氮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区,在早稻和晚稻生长季,对对照、炉渣、生物炭和炉渣与生物炭配施处理下耕层和犁底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包括>0.25 mm团聚体含量(D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及土壤碳、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不同土层,对照、炉渣、生物炭和配施4种处理团聚体均以<0.25 mm粒级为主;>0.25 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强;早稻组中,生物炭施加后MWD、GMD和DR0.25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0.08%、15.12%和21.87%,D值增加了3.67%,炉渣和配施后差异不显著(p>0.05);晚稻组中,生物炭施加后MWD、GMD和DR0.25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3.00%、13.82%和16.75%,配施后MWD、GMD和DR0.25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6.77%、9.80%和15.37%,D值分别减少了3.75%和2.59%,炉渣施加后差异不显著(p>0.05);炉渣、生物炭和配施3种处理都显著增加了早稻耕层和晚稻耕层土壤的碳含量,生物炭和配施处理都显著增加了早稻耕层和晚稻耕层土壤的氮含量(p<0.05),3种处理都显著增大了早稻耕层土壤C/N比(p<0.05),同时,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碳、氮含量百分比主要集中在>0.25 mm粒级大团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碳、氮 稻田 福州平原
原文传递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晓彤 许旭萍 王维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49-2259,共11页
酸雨已成为全球农业、环境和生态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了解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酸雨胁迫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福州平原稻田为试验场所,根据福州市近年来的酸雨成分,配置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计算... 酸雨已成为全球农业、环境和生态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了解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酸雨胁迫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福州平原稻田为试验场所,根据福州市近年来的酸雨成分,配置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计算出喷淋量,并于水稻秧苗移栽后每隔7 d喷淋一次酸雨,直至水稻收割.当水稻收获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处理下早、晚稻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丰度.结果表明:①模拟酸雨处理改变了稻田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且不同处理中真菌的优势菌属及相对丰度也具有差异;②早稻3个模拟酸雨处理组均使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在晚稻生长期,pH=2.5和pH=3.5处理使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而pH=4.5处理则使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③模拟酸雨处理使Paranamyces、刺座霉属(Volutella)、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同时也出现了少量Monographella、Hygrocybe、Acremonium等对照组中不存在的菌属;④早、晚稻pH=4.5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均最大;⑤环境因子能够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相对丰度并改变土壤碳组分,其中,真菌Westerdykella(韦斯特壳属)的相对丰度与稻田土壤电导率(EC)呈显著负相关(p<0.01),Psilocybe的相对丰度与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呈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真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活性碳组分 福州平原稻田
原文传递
炉渣与生物炭施加对福州平原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后续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蓝兴福 王晓彤 +3 位作者 周雅心 金强 许旭萍 王维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9-498,共10页
为了探讨炉渣与生物炭施加对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否具有后续效应,于2015年早、晚稻秧苗移栽前对稻田进行施加生物炭(B)、炉渣(S)和生物炭+炉渣(混施)处理(BS),以不施加处理作为对照(CK). 2 a后(2017年)在早、晚稻生长期,分别测定了不... 为了探讨炉渣与生物炭施加对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否具有后续效应,于2015年早、晚稻秧苗移栽前对稻田进行施加生物炭(B)、炉渣(S)和生物炭+炉渣(混施)处理(BS),以不施加处理作为对照(CK). 2 a后(2017年)在早、晚稻生长期,分别测定了不同试验组稻田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对照、生物炭、炉渣和混施处理CO2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 723. 66±194. 56)、(1 245. 52±155. 05)、(1 140. 29±79. 68)和(1 055. 83±62. 13) mg·(m2·h)-1,生物炭、炉渣和混施这3种施加处理CO2的排放通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 <0. 05),降低比例分别达27. 74%、33. 84%和38. 75%. CH4的平均排放通量为(0. 45±0. 03)、(0. 40±0. 05)、(0. 36±0. 10)和(0. 25±0. 04) mg·(m2·h)-1,各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均降低了CH4的排放通量,降低比例分别为11. 11%、20. 00%和44. 44%,但未到达显著差异(P> 0. 05). N2O在不同处理组的平均排放通量为(62. 47±27. 00)、(115. 09±30. 94)、(79. 75±24. 98)和(112. 68±23. 59)μg·(m2·h)-1.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组均增加了N2O的排放通量,升高比例分别达84. 23%、27. 66%和80. 37%.全球综合增温潜势表明,施加处理增加了早、晚稻稻田生态系统的综合增温潜势.说明,炉渣和生物炭施加处理2 a之后,对减排作用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生物炭 温室气体 水稻田 福州平原
原文传递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晓旋 安婉丽 +3 位作者 陈优阳 刘旭阳 金强 王维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96-4804,共9页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中,设置对照(CK)、模拟pH=2.5、pH=3.5、pH=4.5酸雨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中,设置对照(CK)、模拟pH=2.5、pH=3.5、pH=4.5酸雨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酸雨作用下早、晚稻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介于13.40~20.17 g·kg^(-1),与土壤全氮(T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各处理下早稻田SOC含量均低于晚稻田,且早稻田土壤各处理间S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晚稻CK、pH=2.5和pH=3.5处理的SOC含量与早稻差异显著(p<0.05),酸雨处理均高于CK(p<0.05).早、晚稻土壤Ca-SOC含量介于0.31~0.42 g·kg^(-1),早稻期间pH=2.5处理中Ca-SOC含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明显(p<0.05).早、晚稻土壤Fe(Al)-SOC含量介于2.90~4.64 g·kg^(-1),早稻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晚稻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相比之下,晚稻残渣态-SOC含量显著高于早稻(p<0.05),酸雨处理显著高于CK(p<0.05),且pH=2.5处理含量最高,均值为(15.21±0.37) g·kg^(-1),而早稻各处理残渣态-S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早、晚稻SOC与Fe(Al)-SOC、残渣态-SOC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早稻残渣态-SOC、晚稻Fe(Al)-SOC与土壤TN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酸雨通过提高晚稻SOC和Fe(Al)-SOC含量,进而增强土壤碳库稳定性,促进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结合态有机碳 酸雨 水稻田 福州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