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760 acts as a tumor suppressor in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via inhibiting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1 transcrip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Liang Ge Yu Wang +2 位作者 Quan-Hong Duan Song-Shan Liu Guo-Jing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45期6619-6633,共15页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GC)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Accumulative evidence reveals that dysregulation of numerous microRNAs(miRNAs)has been found during malignant formation.So far,the role o...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GC)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Accumulative evidence reveals that dysregulation of numerous microRNAs(miRNAs)has been found during malignant formation.So far,the role of microRNA-760(miR-760)in the development of GC is largely unknown.AIM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760 in GC and investigate its role in gastric tumorigenesis.METHODS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miR-760 and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1(GIT1).Cell growth was detected by 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and cell colony formation assays.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R-760 and GIT1 was verified by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iR-760 was decreased in GC and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GC patients.Furthermore,miR-760 restrain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ell colony formation and induced apoptosis in GC cells.In addition,miR-760 directly targeted GIT1 and negatively regulated its expression in GC.GIT1 was upregulated in GC and predicted a worse prognosis in GC patients.We also found that upregulation of GIT1 weakened the inhibitory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miR-760 targets GIT1 to inhibit cell growth and promote apoptosis in GC cells.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miR-760 may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1 Invasion Migration MicroRNA-760 Proliferation
下载PDF
GIT1通过BMP-2/p-Smad1/5/8信号通路调节骨折愈合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巧明 凡进 +3 位作者 周炜 蔡卫华 张宁 殷国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影响骨折愈合的具体机制。方法:分别取GIT1基因敲除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制作股骨骨折模型,每组30只。造模成功后2周,免疫组化检...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影响骨折愈合的具体机制。方法:分别取GIT1基因敲除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制作股骨骨折模型,每组30只。造模成功后2周,免疫组化检测骨痂区软骨细胞矿化及p-Smad1/5/8表达量。分别取2组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予以10 ng/m 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刺激后检测Smad1/5/8磷酸化水平和核转入能力;取C3H10T1/2细胞,分别用1μg p GL3重组质粒和1μg GIT1-si RNA共转染细胞,荧光报告素酶技术检测细胞内GIT1蛋白对BMP2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GIT1基因敲除小鼠软骨内骨化减弱,骨痂区软骨细胞堆积,骨折愈合延迟,p-Samd1/5/8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与GIT1基因敲除小鼠相比,BMP2可明显提高同窝野生型小鼠BMCs中p-Samd1/5/8核转入能力;GIT1蛋白表达的缺失可明显降低BMP2的转录水平。结论 :GIT1可通过调节Samd1/5/8的磷酸化及BMP2信号转导影响骨折部位的软骨内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折愈合 软骨内骨化
下载PDF
GIT1-WT及GIT1-Y293F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成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林俊安 李翔 +1 位作者 张宁 殷国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6-800,共5页
目的:设计构建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野生型(WT)及点突变型(Y293F)慢病毒载体,探讨293位点对GIT1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CR从小鼠cDNA文库中扩增GIT1-WT,将其连接到... 目的:设计构建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野生型(WT)及点突变型(Y293F)慢病毒载体,探讨293位点对GIT1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CR从小鼠cDNA文库中扩增GIT1-WT,将其连接到慢病毒载体PLJM-GFP中,构建质粒PLJM-GFP-GIT1-WT,测序鉴定。利用TaKaRa MutanBEST Kit试剂盒,对PLJM-GFP-GIT1-WT进行定点突变,构建质粒PLJM-GFP-GIT1-Y293F,测序鉴定。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包装细胞293T,获取病毒上清感染培养至第4代的小鼠成骨细胞。划痕愈合试验检测成骨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通过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LJM-GFP-GIT1-WT与PLJM-GFP-GIT1-Y293F。划痕愈合试验观察,与PLJM-GFP-GIT1-WT相比,PLJM-GFP-GIT1-Y293F明显抑制成骨细胞迁移。结论:GIT1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293位点适时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成骨细胞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发夹结构通过影响Paxillin的功能抑制成骨细胞迁移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宁 胡志毅 +4 位作者 殷国勇 范卫民 陶松年 王道新 董天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proteincoupledreceptorkinaseinteractingprotein1,GIT1)的RNA发夹结构(hairpin)(GIT1-RNAh)对成骨细胞迁移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取培养至第6代的鼠成骨细胞,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包含GIT1-RN...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proteincoupledreceptorkinaseinteractingprotein1,GIT1)的RNA发夹结构(hairpin)(GIT1-RNAh)对成骨细胞迁移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取培养至第6代的鼠成骨细胞,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包含GIT1-RNAh(实验组)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enceprotein,GFP)的RNA发夹结构(GFP-RNAh)的腺病毒(对照组)感染12h后,再将每组分成有、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rivedgrowthfactor,PDGF)刺激的两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成骨细胞内源性GIT1蛋白表达和Paxillin的位置。WesternBlot检测Paxillin的磷酸化。构建包含蓝色荧光蛋白的GIT1-RNAh(CFP-GIT1-RNAh)实验组和GFP-RNAh(CFP-GFP-RNAh)(对照组),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检测CFP-GIT1-RNAh和CFP-GFP-RNAh对Paxillin位置的特异性作用。用划痕愈合法检测GIT1-RNAh(实验组)和GFP-RNAh(对照组)腺病毒对成骨细胞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内源性的GIT1蛋白表达和扰乱Paxillin的分布。WesternBlot观察,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抑制了Paxiliin的磷酸化(P<0.05)。划痕愈合法检测观察,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GIT1-RNAh通过扰乱Paxillin的分布和其磷酸化从而抑制成骨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PAXILLIN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成骨细胞迁移
下载PDF
OGR1籍ERK信号通路参与酸性微环境致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万 周向东 +1 位作者 尤列.皮尔曼 维克多.科罗索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气道酸性微环境诱导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以氯化氢创造细胞酸性环境(pH 6.4),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88059及卵巢癌G蛋白耦联受体1(OGR1)si... 目的探讨气道酸性微环境诱导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以氯化氢创造细胞酸性环境(pH 6.4),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88059及卵巢癌G蛋白耦联受体1(OGR1)siRNA进行干预,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酸刺激组、酸刺激+转染OGR1 siRNA组、pH 7.4+OGR1siRNA组、酸刺激+阴性siRNA组、pH 7.4+阴性siRNA组、酸刺激+PD98059组、pH 7.4+PD98059组。采用RT-PCR、ELISA法分别观察细胞黏蛋白(MUC)5AC转录水平及培养上清液中MUC5AC蛋白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OGR1蛋白及p-ERK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酸刺激组内细胞MUC5AC转录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OGR1及p-ERK蛋白含量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酸刺激+转染OGR1 siRNA组MUC5AC mRNA转录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酸刺激组(P值均<0.05),其p-ERK含量亦明显降低。而pH 7.4+OGR1 siRNA组MUC5AC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较pH7.4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其p-ERK含量也变化不大。酸刺激+PD98059组MUC5AC mRNA转录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酸刺激组(P值均<0.05),而pH 7.4+PD98059组较对照组MUC5AC mRNA转录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OGR1可能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参与气道酸性微环境所致的人气道黏膜上皮细胞MUC5AC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 酸性环境 卵巢癌g蛋白耦联受体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支架蛋白GIT2通过与Smad3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
6
作者 何东方 陈慧 +3 位作者 詹轶群 王建 于淼 杨晓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0-667,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采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TGF-β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mad3是GIT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内、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均证实,GIT2与Smad3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实验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GIT2增加Smad3的转录活性并增强TGF-β1诱导的Smad3的磷酸化.研究还发现,Git2-/-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Smad3磷酸化受到抑制,其骨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低于Git2+/+小鼠.本研究表明,GIT2通过与Smad3的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并活化TGF-β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 转录因子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Nrf2/HO-1、cAMP/PKA在TGR5减轻高糖、高脂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熠 冯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1期3667-3673,共7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在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GR5)减轻高糖、高脂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分为对照组、高糖+高...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在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GR5)减轻高糖、高脂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分为对照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干扰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TGR5 shRNA)、Nrf2/HO-1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Nrf2 siRNA病毒与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cAMP/PKA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SQ22536(cAMP抑制剂)预处理],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结果,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性,采用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应用图像分析法、BCA法分别测定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rf2、HO-1、PKA水平,以比色法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cAMP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显示,高糖+高脂组心肌细胞染色强度较对照组增加,而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大部分心肌细胞恢复正常,仅少许细胞被染成强蓝色,干扰组染色强度较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心肌细胞活性率下降,ROS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增加,而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心肌细胞活性率高于高糖+高脂组,ROS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低于高糖+高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比较,干扰组心肌细胞活性率下降,ROS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高脂组Nrf2、HO-1、PKA、LDH、cAMP水平高于对照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Nrf2、HO-1、PKA、LDH、cAMP水平均低于高糖+高脂组,干扰组Nrf2、HO-1、PKA、LDH、cAMP水平均高于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活TGR5受体可能对高糖、高脂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信号转导机制可能与抑制Nrf2/HO-1、cAMP/PKA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 高糖 高脂 实验研究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调控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东海 韩愈 +5 位作者 巩正藩 周中淑 吴连判 傅春江 曾春雨 周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4,GRK4)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健康野生型[8周龄、体质量(21.34±0.42)g]和GRK4转基因型[8周龄、体质量(21.87±0.68)g]...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4,GRK4)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健康野生型[8周龄、体质量(21.34±0.42)g]和GRK4转基因型[8周龄、体质量(21.87±0.68)g]C57BL/6小鼠,各12只。各型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野生型假手术对照组、野生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GRK4转基因型假手术对照组、GRK4转基因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对照组均采用开腹后不阻断肾动脉血流;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均采用夹闭肾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小鼠肾脏I/R模型。各组处死小鼠后,取血标本进行肾功能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并行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测定肾脏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氧化应激水平改变;TUNEL染色检测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GRK4和AT1受体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野生型小鼠肾脏I/R模型后肾功能受损,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肾脏小管上皮细胞脱落、死亡(P<0.05);肾脏组织中GRK4蛋白表达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RK4过表达小鼠上研究结果发现,过表达GRK4的肾脏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增加(P<0.05)。肾脏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上升,总SOD下降和MDA升高(P<0.05);肾脏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肾脏组织中AT1受体表达量增加(P<0.05),AT1受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加重小管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发生。结论 GRK4可以通过上调肾脏AT1受体表达,增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和肾小管细胞凋亡,加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及其信号通路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卜妍红 吴虹 +4 位作者 孙明慧 张衡 戴学静 王言 占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41-1046,共6页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是细胞膜鞘磷脂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S1P可被转运到细胞外,通过作用于S1P受体,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如Ras/Raf/ERK、PI3K/Akt等,也可作为第二信使直接作用于细...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是细胞膜鞘磷脂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S1P可被转运到细胞外,通过作用于S1P受体,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如Ras/Raf/ERK、PI3K/Akt等,也可作为第二信使直接作用于细胞内靶点,如HDAC、TRAF2。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如细胞增殖和迁移、炎性细胞因子浸润、血管生成、自身免疫等。该文分别从S1P的胞外及胞内两种作用方式,探讨S1P及其信号通路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综述S1P信号通路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鞘氨醇激酶 g蛋白偶联受体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信号通路 炎症
下载PDF
Arrestin-mediated signaling: Is there a controversy?
10
作者 Vsevolod V Gurevich Eugenia V Gurevich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8年第3期25-35,共11页
The activation of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MAP) kinases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 was traditionally used as a readout of signaling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 via arrestins, as oppos... The activation of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MAP) kinases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 was traditionally used as a readout of signaling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 via arrestins, as opposed to conventional GPCR signaling via G proteins. Several recent studies using HEK293 cells where all G proteins were genetically ablated or inactivated, or both non-visual arrestins were knocked out, demonstrated that ERK1/2 phosphorylation requires G protein activity, but does not necessarily require the presence of non-visual arrestins. This appears to contradict the prevailing paradigm. Here we discuss these results along with the recent data on gene edited cells and arrestinmediated signaling. We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 real controversy. G protein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activation of the upstream-most MAP3Ks, although in vivo most MAP3K activation is independent of heterotrimeric G proteins, being initiated by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and/or integrins. As far as MAP kinases are concerned, the best-established role of arrestins is scaffolding of the three-tiered cascades(MAP3K-MAP2 K-MAPK). Thus, it seems likely that arrestins, GPCRbound and free, facilitate the propagation of signals in these cascades, whereas signal initiation via MAP3K activation may be independent of arrestins. Different MAP3Ks are activated by various inputs, some of which are mediated by G proteins, particularly in cell culture, where we artificially prevent signaling by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and integrins, thereby favoring GPCR-induced signaling. Thus, there is no reason to change the paradigm: Arrestins and G proteins play distinct non-overlapping roles in cell sign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RRESTIN g protein SIgNALINg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c-Jun N-TERMINAL kinase 3
下载PDF
GIT1发夹结构对成骨细胞内局部黏附激酶的磷酸化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诗平 张宁 +1 位作者 胡志毅 殷国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745-1747,共3页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的RNA发夹结构(GIT1-RNAh)对成骨细胞内局部黏附激酶(FAK)的磷酸化和分布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含GFP-RNAh和GIT1-RNAh的腺病毒,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的条件下,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的RNA发夹结构(GIT1-RNAh)对成骨细胞内局部黏附激酶(FAK)的磷酸化和分布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含GFP-RNAh和GIT1-RNAh的腺病毒,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的条件下,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内FAK的蛋白分布,Western blot检测FAK的磷酸化水平,Image J软件检测成骨细胞的扩增面积。结果与感染GFP-RNAh的成骨细胞相比,在PDGF刺激条件下,GIT1-RNAh明显抑制FAK磷酸化水平(P<0.05),扰乱FAK的分布,抑制成骨细胞的面积扩增(P<0.05)。结论 GIT1-RNAh通过扰乱FAK的分布及其磷酸化抑制成骨细胞的面积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RNA发夹结构 局部黏附激酶 成骨细胞
原文传递
GIT1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12
作者 周炜 殷国勇 张宁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的RNA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按Hiltunen A方法制作闭合性大鼠左侧胫骨标准骨折模型,将40只大鼠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于骨折端注射含GIT1 WT的慢病毒;实验组骨折端注射...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的RNA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按Hiltunen A方法制作闭合性大鼠左侧胫骨标准骨折模型,将40只大鼠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于骨折端注射含GIT1 WT的慢病毒;实验组骨折端注射含GIT1 RNA发夹结构(GIT1-RNAh)的慢病毒。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骨折愈合14、21 d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骨折愈合14、21 d软骨细胞的凋亡。结果对照组骨折端的骨痂内检测到GIT1蛋白的表达;而实验组骨痂内GIT1蛋白的表达明显被抑制,软骨细胞异常增生,Ⅱ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软骨细胞的凋亡明显被抑制。结论 GIT1-RNAh通过降低GIT1蛋白的表达干扰了软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影响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软骨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GIT1基因表达缺失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细胞的影响
13
作者 王翀 张宁 +3 位作者 凡进 殷国勇 唐鹏宇 蔡卫华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525-2527,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基因表达缺失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GIT1基因敲除小鼠(A组,30只)和同窝野生型小鼠(B组,30只)制作股骨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7、14和21d,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基因表达缺失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GIT1基因敲除小鼠(A组,30只)和同窝野生型小鼠(B组,30只)制作股骨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7、14和21d,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骨痂区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小鼠骨痂区软骨细胞堆积,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能力下降(P<0.05)。结论 GIT1基因表达缺失可能会导致骨折愈合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软骨细胞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GIT1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招募分化的影响
14
作者 朱正华 张宁 +1 位作者 胡志毅 殷国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33-2235,共3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的RNA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制作闭合性大鼠左侧胫骨标准骨折模型,将40只大鼠分成两组,每组20只。对照组于骨折端注射含GIT1WT的慢病毒,实验组骨折端注射含GIT1的...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的RNA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制作闭合性大鼠左侧胫骨标准骨折模型,将40只大鼠分成两组,每组20只。对照组于骨折端注射含GIT1WT的慢病毒,实验组骨折端注射含GIT1的RNA发夹结构(GIT1-RNAh)慢病毒。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骨折愈合7、14、21 d,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破骨细胞在骨折端的招募,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骨折端的血管形成。结果对照组骨折端的骨痂内检测到GIT1蛋白的表达。实验组骨折端的骨痂内GIT1蛋白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破骨细胞在骨折端的数量明显减少,骨折端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被抑制。结论 GIT1-RNAh通过降低GIT1蛋白的表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和血管形成,从而影响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破骨细胞招募
原文传递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通过调节细胞外调节激酶1/2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迁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宁 胡志毅 +4 位作者 殷国勇 范卫民 陶松年 王道新 董天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门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细胞外调节激酶1/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成骨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周期性应力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调控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华 农鲁明 +2 位作者 高共鸣 周栋 黄永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 观察周期性应力下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对大鼠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细胞玻片分为对照组和加压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Git1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两组细胞外... 目的 观察周期性应力下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对大鼠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细胞玻片分为对照组和加压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Git1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两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变化.然后使用小干扰RNA(siRNA)阻断Git1蛋白,分为对照组、Git1 siRNA组、siRNA阴性对照组,在加压环境下比较各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变化.结果 加压组细胞的Git1蛋白表达(1.372±0.205)较对照组(0.478 ±0.186)明显增高,加压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处理细胞后,Git1 siRNA组Git1蛋白表达(0.587±0.142)较对照组(1.041±0.103)明显降低.加压环境下,Git1 siRNA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和siRNA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压力能促进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表达,Git1在压力传导中起信号传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周期性应力 髓核细胞
原文传递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对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献成 殷建 +2 位作者 恽波 吕斌 殷国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野生型及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探讨GIT1影响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GIT1杂合子小鼠雌雄配对饲养,对... 目的通过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野生型及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探讨GIT1影响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GIT1杂合子小鼠雌雄配对饲养,对获得的新生小鼠采用PCR法行基因型鉴定。取GIT1野生型与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胫骨及股骨,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第2代BMSCs分为4组,分别为野生型对照组(A组)、野生型实验组(A1组)、基因敲除型对照组(B组)、基因敲除型实验组(B1组);A1、B1组细胞采用内皮细胞诱导液培养,A、B组细胞进行常规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VEGF受体2(VEGF receptor 2,VEGFR-2)、VEGFR-3、磷酸化VEGFR-2(phospho-VEGFR-2,p VEGFR-2)、p VEGFR-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PECAM-1)、血管内皮黏钙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表达。另取GIT1野生型小鼠第2代BMSCs分为4组:Ⅰ组,原细胞培养液培养;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VEGFR-3阻断剂SAR131675;Ⅲ组,内皮细胞诱导液培养;Ⅳ组,内皮细胞诱导液中加入SAR13167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标志物v WF、PECAM-1、VE-Cadherin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示,A、A1、B、B1组细胞的VEGFR-2、p VEGFR-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A1组VEGFR-3、p VEGFR-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示,A1组v WF、PECAM-1及VE-Cadherin表达均显著高于A、B、B1组,B1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VEGFR-3实验中,Ⅲ组v WF、PECAM-1及VE-Cadherin表达均显著高于Ⅰ、Ⅱ、Ⅳ组,Ⅳ组高于Ⅰ、Ⅱ组(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T1通过VEGFR-3影响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进而影响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 BMSCS 内皮细胞 VEgF受体3 小鼠
原文传递
GPR30介导双酚A促进小鼠GC-1细胞增殖
18
作者 陈远彬 黄卫人 秦达念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共6页
目的研究环境雌激素双酚A(bisphenol A,BPA)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小鼠精原细胞系GC-1细胞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1)对GC-1细胞分组(分为对照组,BPA+ICI,BPA+ICI+GPR30 siRNA,BPA... 目的研究环境雌激素双酚A(bisphenol A,BPA)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小鼠精原细胞系GC-1细胞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1)对GC-1细胞分组(分为对照组,BPA+ICI,BPA+ICI+GPR30 siRNA,BPA+ICI+AG1478,BPA+ICI+PD98059,G-1六个组)进行处理,培养0h,24h,48h,72h,96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2)分别用Gpr30 siRNA沉默Gpr30基因,AG1478阻断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98059阻断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然后BPA处理GC-1细胞,5min后Western blot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和Real-time PCR检测转录因子c-Fos变化程度,48h后检测周期蛋白基因Cyclin D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PA处理组促进GC-1细胞增殖,c-Fos和Cyclin D1基因表达上升(P〈0.05)。细胞在上述三个水平阻断处理后,BPA不引起相应表达差异。结论在小鼠GC-1细胞,BPA诱导GPR30转活EGFR,通过激活MAPK/ERK—c—Fos信号调节,上调周期蛋白基因Cyclin D1表达,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受体 g-蛋白偶联 gC-1细胞 MAP激酶信号系统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腺癌GPR30和p-ERK1/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赵婧 辛卫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0期2191-2195,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GPR30)及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p-ERK1/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腺癌(EEC)组织、2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EAH)组织...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GPR30)及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p-ERK1/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腺癌(EEC)组织、2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EAH)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GPR30和p-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GPR30在EAH组和EEC组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p-ERK1/2在EAH组中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GPR30和p-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不具有相关性(rs=0.031,P>0.05),在EAH组和EEC组中均呈现正性相关(rs=0.599,0.559,P<0.05)。结论 GPR30可能通过p-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 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PTX对GPER介导的雌激素激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20
作者 郭瑞霞 雷佳 +5 位作者 王新燕 葛新 胡冬梅 马秀英 李留霞 乔玉环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 研究百日咳毒素(PTX)对G蛋白偶联ER(GPER)介导的雌激素激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GPER蛋白的... 目的 研究百日咳毒素(PTX)对G蛋白偶联ER(GPER)介导的雌激素激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GPER蛋白的表达。将不同浓度(0、0.1、0.5、1.0μg/ml)的PTX分别处理Ishikawa和HEC-1A细胞30min后,再予上述浓度的PTX分别联合17β雌二醇(17β-E2;1×10^-6mol/L)共同处理HEC-1A细胞15min、Ishikawa细胞30min,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GPER、ERα、ERβ蛋白的表达及Akt的活化状态[Akt的活化状态以磷酸化Akt(p-Akt)/Akt表示]。结果(1)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在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GPER蛋白均在细胞质中呈棕黄色阳性表达。(2)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0、0.1、0.5、1.0μg/ml)的PTX联合17β-E2(1×10^-6mol/L)处理后,在Ishikawa细胞中,p-Akt/Akt分别为0.74±0.54、0.34±0.06、0.18±0.03、0.07±0.15,GPE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72±0.490、0.395±0.054、0.145±0.014、0.034±0.008,随着PTX浓度的增加,p-Akt/Akt、GPE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当PTX浓度为1.0μg/ml时下降最显著(F=63.729,P=0.0001;F=160.284,P=0.0001);而ERα和ER8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HEC-1A细胞中,p-Akt/Akt分别为0.73±0.09、0.26±0.14、0.11±0.03、0,GPE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27±0.134、0.485±0.022、0.194±0.004、0,随着PTX浓度的增加,p-Akt/Akt、GPE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当PTX浓度为1.0μg/ml时均降至0(F=1039.321,P=0.0001;F=109.646,P=0.0001);而ERα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ERB蛋白呈阴性表达。结论在子宫内膜癌HEC-1A和Ishikawa细胞中,PTX阻断GPER后,可抑制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受体 g蛋白偶联 百日咳毒素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原癌 基因蛋白质c-ak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