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G穿刺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恶性重度压缩骨折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珑 倪才方 +5 位作者 王振堂 刘一之 金泳海 朱晓黎 邹建伟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7-549,共3页
目的研究利用18G血管穿刺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恶性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2010年对10例颈椎恶性转移性病变所致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共12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C4、C5椎体各3个,C6椎体4个,C7椎体2个。在... 目的研究利用18G血管穿刺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恶性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2010年对10例颈椎恶性转移性病变所致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共12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C4、C5椎体各3个,C6椎体4个,C7椎体2个。在DSA机透视引导下将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靶椎体,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术中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100%。每个椎体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2.2ml(1.5~3.2ml),所有患者的疼痛都得到了明显缓解。除4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18G血管穿刺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颈椎恶性重度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g穿刺针 颈椎 脊柱转移瘤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16G和18G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万文 吕蔡 刘振湘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增加穿刺针的直径可能通过获取更多组织而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本研究旨在比较16G和18G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超声引导下经... 目的:增加穿刺针的直径可能通过获取更多组织而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本研究旨在比较16G和18G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42例患者分为16G组和18G组,每组各71例。穿刺后比较两组血尿、出血和感染事件的发生率。采用Clavien-Dindo评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结果:18G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低于16G组(12.68%vs 3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8,P=0.001)。当f/tPSA≤0.15时,18G组前列腺癌检出率仍明显低于16G组(8.51%vs 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7,P=0.001)。当f/tPSA>0.15时,两组间PCa穿刺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检后直肠出血(21.13%vs 15.49%)和尿道出血(18.31%vs 16.90%)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53,P=0.385;χ^2=0.049,P=0.826),两组均未见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Clavien-Dindo分级:18G组Ⅰ级26例,16G组20例;两组均无Ⅱ级;18G组Ⅲa级2例,16G组3例,两组Clavien-Dindo分级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698,P=0.458)。结论:活检针16G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比18G高,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针 16g 18g 超声检查 前列腺活检 前列腺癌 并发症
下载PDF
25G穿刺针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薛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6期192-193,共2页
目的比较单纯25G穿刺针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针穿刺的针内针麻醉,B组患者采用25G穿刺针直接穿刺。对比两组... 目的比较单纯25G穿刺针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针穿刺的针内针麻醉,B组患者采用25G穿刺针直接穿刺。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穿刺操作时间为(10±3.2)min,B组为(7±2.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术毕麻醉平面、头痛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腰背疼痛:A组0例、B组8例(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G穿刺针直接穿刺操作时间短,组织损伤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穿刺针 腰麻腰硬联合 骨科下肢手术
下载PDF
25G穿刺针和22号穿刺针对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
4
作者 陈胜 《大医生》 2019年第9期44-45,共2页
目的在骨科下肢手术中,比较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包内25G穿刺针、腰麻包内22号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句容市白兔中心卫生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0... 目的在骨科下肢手术中,比较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包内25G穿刺针、腰麻包内22号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句容市白兔中心卫生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包内25G穿刺针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腰麻包内22号穿刺针进行麻醉,对比术中麻醉穿刺耗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头痛和腰背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腰硬联合包内25G穿刺针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蛛网膜下腔麻醉,其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发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麻醉 25g穿刺针 22号穿刺针 骨科下肢手术
下载PDF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和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劼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5期987-988,共2页
目的对比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和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n=30)和传统麻醉方法组(n=30)两组... 目的对比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和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n=30)和传统麻醉方法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宫颈松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T2时的HR显著低于T0时(P<0.05),传统麻醉方法组患者T1时的HR、MAP、SpO2均显著低于T0时(P<0.05);T1时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的HR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2时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1时SpO2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1/30)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86.7%(26/30)(P<0.05),宫颈松弛率73.3%(22/30)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3.3%(1/30)(P<0.05)。结论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较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 传统麻醉方法 宫腔镜手术
下载PDF
25G笔尖式穿刺针在蛛网膜下隙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军 《甘肃医药》 2015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随着腰麻针设计技术的不断改进,25 G笔尖式穿刺针逐渐被运用于临床麻醉,比较其与22G斜面穿刺针术后头痛、穿刺点疼痛、腰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 目的:随着腰麻针设计技术的不断改进,25 G笔尖式穿刺针逐渐被运用于临床麻醉,比较其与22G斜面穿刺针术后头痛、穿刺点疼痛、腰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静脉通道。所有病例均采用直入法穿刺,取侧卧位,双手抱膝,取L2-3或L3-4间隙。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斜面腰麻穿刺针的斜面与硬脊膜纤维走向平行。结果:A组头痛率明显低于B组;A组腰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A组术后穿刺点疼痛发生率低于B、C两组。穿刺点疼痛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穿刺后的炎性刺激引起。结论:25G笔尖式针显著减少了穿刺点疼痛、又避免了22G斜面腰麻针对硬脊膜的切割造成术后脑脊液外漏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微创的一种操作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笔尖式穿刺针 蛛网膜下隙麻醉 微创
下载PDF
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麦文霞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17G内瘘穿刺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60例...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17G内瘘穿刺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16G内瘘穿刺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凝血加重发生率、瘙痒、红肿、硬结发生率更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流速更高,Kt/V、长海痛尺评分更低(P<0.05)。结论和16G内瘘穿刺针行穿刺血液透析治疗相比,17G内瘘穿刺针可以降低血管损害程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其透析充分且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g内瘘穿刺针 17g内瘘穿刺针 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差异
下载PDF
25G腰麻针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用于骨科下肢手术麻醉的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但家朋 夏中元 +1 位作者 赵博 侯家保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228-228,共1页
目的观察25G 腰麻针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用于骨科下肢手术麻醉并发症的比较.方法:选择80 例患者,随机分成2 组各40 例.结果:A 组麻醉穿刺疼痛感受,腰背痛发生率及疼痛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25G 腰椎穿刺针与常规腰... 目的观察25G 腰麻针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用于骨科下肢手术麻醉并发症的比较.方法:选择80 例患者,随机分成2 组各40 例.结果:A 组麻醉穿刺疼痛感受,腰背痛发生率及疼痛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25G 腰椎穿刺针与常规腰麻穿刺相比可以明显减轻穿刺时痛疼和术后腰痛发生率和痛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腰椎穿刺针 微创腰麻技术 腰麻并发症
下载PDF
26G腰穿针直接用于剖宫产术腰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圣丰 高华 邾立国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5期5661-5662,共2页
目的:26G腰穿针直接用于剖宫产术腰麻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60例。I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技术;Ⅱ组直接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套件中的26G穿刺针进行腰穿。两组均缓慢推注0.75%布比卡... 目的:26G腰穿针直接用于剖宫产术腰麻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60例。I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技术;Ⅱ组直接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套件中的26G穿刺针进行腰穿。两组均缓慢推注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溶液1 ml混合液,给布比卡因10~13 mg。记录术后第2天、4天、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头痛、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穿穿刺时间、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3个月内I组仍有2例患者诉腰部穿刺部位疼痛。结论:直接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套件中的26G针行剖宫产术的麻醉穿刺是有效、可行的,优于腰硬联合麻醉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26g穿刺针 腰麻
下载PDF
不同扩皮方法在血管超声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下中线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冬藏 何文英 +4 位作者 田甘露 陈泽阳 平春荣 张雪 张丽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23期3335-333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在血管超声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下中线导管置管中不同扩皮方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适宜扩皮方法。方法纳入2021年6—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外周静脉穿刺并留置中线导管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扩皮...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在血管超声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下中线导管置管中不同扩皮方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适宜扩皮方法。方法纳入2021年6—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外周静脉穿刺并留置中线导管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扩皮组、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16 G穿刺针扩皮组,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一次性扩皮及送鞘成功率、置管中疼痛评分、置管即刻出血情况、置管24 h后穿刺点出血情况、置管后7 d内维护次数。结果16 G穿刺针扩皮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和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均为97.5%(39/40),均明显高于传统扩皮组[75.0%(30/40)和70.0%(28/40)]及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77.5%(31/40)和87.5%(3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扩皮组(P<0.05)。16 G穿刺针扩皮组置管中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扩皮组和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P均<0.05),传统扩皮组和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扩皮组和16 G穿刺针扩皮组扩皮后即刻和置管24 h后出血量少量占比均明显低于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P均<0.05),16 G穿刺针扩皮组置管7 d内维护1次占比均明显高于传统扩皮组和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P均<0.05)。结论3种扩皮方法中,16 G穿刺针锐性扩皮法一次性扩皮及送鞘成功率更高,且患者疼痛较轻,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穿刺时即刻出血量与置管24 h后穿刺点出血量更少,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 扩皮方法 16 g穿刺针 盲穿针外鞘 扩张器 可撕裂外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