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3通过调控β-catenin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1
作者 项友群 方冠 +2 位作者 金亦翔 杨凯 潘贻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3(RGS13)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在mRNA水平分析CRC组织和细胞中RGS13的表达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3(RGS13)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在mRNA水平分析CRC组织和细胞中RGS13的表达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进一步分析。用ATP细胞活力检测实验、软琼脂克隆集落形成实验和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RGS13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RT-q PCR等实验探究其下游分子机制。结果:RGS13在CRC组织与细胞系中低表达(P<0.01),RGS13表达越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越短(P=0.017)。RGS13的下调可显著促进CR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P<0.01),表明RGS13在CRC进展中发挥抑癌作用。机制上,RGS13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蛋白水平,进而降低癌基因c-Myc、MMP7和CCND1等的表达水平(P<0.01),发挥对CRC的抑制作用。结论:RGS13可能通过下调β-catenin发挥抑制CRC进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3 Β-CATENIN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下载PDF
中风活心软胶囊通过靶向微小RNA-126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促凋亡调节蛋白BNIP3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许良葵 黄海潮 聂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中风活心软胶囊通过靶向微小RNA(miRNA)-126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凋亡调节蛋白BNIP3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目的探讨中风活心软胶囊通过靶向微小RNA(miRNA)-126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凋亡调节蛋白BNIP3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Zea Longa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中风活心软胶囊。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半暗区皮质神经元及自噬囊泡超微结构,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区皮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HIF-1α蛋白及其mRNA和miR-12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治疗组mN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组缺血半暗区皮质mTOR、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组缺血半暗区皮质mTOR、HIF-1α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iR-12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治疗组mTOR、HIF-1α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miR-126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缺血半暗区皮质神经元及电镜下自噬囊泡数量明显增加,细胞结构损坏减轻。结论中风活心软胶囊可显著提高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区皮质mTOR、HIF-1α因子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iR-126表达进而靶向调控mTOR/HIF-1α信号通路,促进自噬,从而发挥其脑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活心软胶囊 微小RNA-126 诱导因子-1α/促凋亡调节蛋白BNIP3信号通路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损伤
下载PDF
基于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敲低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庆功 薛雅萍 +1 位作者 孙海霞 曹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在调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3组:Control组(n=10)、AngⅡ组(n=20)、AngⅡ+sh-RGS2组(n=20)。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小鼠建立了主动脉夹层模型...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在调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3组:Control组(n=10)、AngⅡ组(n=20)、AngⅡ+sh-RGS2组(n=20)。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小鼠建立了主动脉夹层模型。在体内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在体外和体内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结果RGS2的敲低逆转了AngⅡ导致的αSMA、ACTA2和MYH11的表达下调,并抑制了AngⅡ诱导的SPP1和Vimentin蛋白表达。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分别为45%(9/20)和10%(2/20)。与AngⅡ组小鼠比较,AngⅡ+sh-RGS2组小鼠中观察到更少的弹性层增厚、主动脉破裂和主动脉壁胶原纤维含量。此外,与AngⅡ组比较,AngⅡ+sh-RGS2组主动脉的最大直径减小(P<0.05),ACTA2、MYH11蛋白增加(P<0.01),RGS2、SPP1、Vimentin蛋白降低(P<0.01)。结论RGS2敲低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从可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降低了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血管紧张素Ⅱ 主动脉夹层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血肿周围脑组织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表达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姚焱鹏 曹栋栋 李利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血肿周围脑组织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表达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作为脑出血组,取22例接受尸检的非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血肿周围脑组织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表达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作为脑出血组,取22例接受尸检的非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脑组织中RGS2、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脑出血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RGS2与TNF-α、IL-1β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RGS2、TNF-α、IL-1β对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RGS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NF-α、IL-1β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RGS2与TNF-α、IL-1β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脑出血组中预后不良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即刻血糖水平、脑出血体积、血肿周围脑组织中TNF-α、IL-1β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RGS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血肿体积、TNF-α、IL-1β、RGS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是脑出血组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RGS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对脑出血组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RGS2表达降低与炎症反应激活、短期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炎症反应 短期预后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通过抑制MAPK和NF-κB通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人膝骨关节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宇 李洺 +2 位作者 赵江 董炳辰 马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RGS1)对脂多糖(LPS)诱导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LPS刺激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模拟炎症损伤。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RGS1、...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RGS1)对脂多糖(LPS)诱导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LPS刺激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模拟炎症损伤。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RGS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RGS1、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COX-2)、p-ERK1/2、ERK1/2、p-p38、p38、p-JNK、JNK、NF-κB p-p65和NF-κB p65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O含量、MMP-2和MMP-9蛋白水平。结果:LPS处理可抑制细胞活力,刺激炎症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释放,促进RGS1表达。敲除RGS1显著缓解LPS诱导的炎症损伤,抑制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释放,磷酸化ERK和NF-κB。结论:RGS1沉默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和金属基质蛋白酶的表达和释放,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了ERK和NF-κB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 软骨细胞 脂多糖 骨关节炎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阿片受体信号调节相关蛋白RGS4及β-arrestin2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劲松 刘宝华 +4 位作者 童卫东 李凡 张安平 付涛 李春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探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阿片受体信号调节相关蛋白RGS-4和β-arrestin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7~8周龄Wistar大鼠16只,体质量(200±2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及泻剂结肠组(n=8),饲养环境温度18~28℃... 目的探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阿片受体信号调节相关蛋白RGS-4和β-arrestin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7~8周龄Wistar大鼠16只,体质量(200±2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及泻剂结肠组(n=8),饲养环境温度18~28℃,相对湿度40%~80%。对照组饲以普通软饲料,泻剂结肠组饲以混有酚酞的饲料,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对RGS-4和β-arrestin2在结肠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两种阿片受体信号调节蛋白在泻剂结肠组及对照组大鼠结肠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泻剂结肠组RGS-4和β-arrestin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18 3±0.247 4)vs(0.987 6±0.034 1),(2.974 4±0.214 2)vs(0.921 1±0.040 1),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GS-4和β-arrestin2的表达在泻剂结肠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403 4±0.049 9)vs(0.115 3±0.010 2),(0.913 9±0.061 1)vs(0.467 6±0.043 7),P〈0.01]。结论RGS-4和β-arrestin2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表达均明显增强,提示其可能增强泻剂结肠大鼠结肠MOR信号传导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 β-抑制蛋白2 便秘 泻剂 结肠 表达 大鼠
下载PDF
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克隆及蛋白结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静 王利 +5 位作者 李键 字向东 钟金城 江明锋 王海娟 李雪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5,RGS5)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选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所得...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5,RGS5)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选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所得麦洼牦牛RGS5基因长度为863bp,包含1个546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81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J867514。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麦洼牦牛RGS5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山羊和绵羊。RGS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0.94ku,理论等电点(PI)为6.35,它是一种以α-螺旋为主,不含信号肽的非跨膜、不稳定性蛋白。三级结构预测显示,麦洼牦牛与人RGS5蛋白三级结构相似性高达90.51%。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RGS蛋白功能积累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 克隆 蛋白分析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肖亚莉 黄鹤 +4 位作者 黄丹 廖佳芬 孔彬 王志强 贺王伟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中易损斑块已被确认为冠状动脉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作为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RGS)家族中的一员,RGS5能负性调节G蛋白信号通路,调控内皮细胞功能和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中易损斑块已被确认为冠状动脉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作为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RGS)家族中的一员,RGS5能负性调节G蛋白信号通路,调控内皮细胞功能和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RGS5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2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永真 王志慧 +6 位作者 李娜 宋颖 韩正华 千新来 原志庆 陆漫漫 李思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MEK/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常规培养24 h后,分为...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MEK/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常规培养24 h后,分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低剂量LY294002组、缺氧+高剂量LY294002组,缺氧+低剂量U0126组和缺氧+高剂量U0126组。常氧组细胞使用含生理盐水的RPMI 1640培养基,缺氧组细胞使用含100μmol·L-1氯化钴的RPMI 1640培养基,缺氧+低剂量LY294002组细胞使用含100μmol·L-1氯化钴和4μmol·L-1 LY294002的RPMI 1640培养基,缺氧+高剂量LY294002组细胞使用含100μmol·L-1氯化钴和40μmol·L-1 LY294002的RPMI 1640培养基,缺氧+低剂量U0126组细胞使用含100μmol·L-1氯化钴和2μmol·L-1 U0126的RPMI 1640培养基,缺氧+高剂量U0126组细胞应用含8μmol·L-1 U0126的RPMI 1640培养基,继续培养3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细胞HIF-2α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HIF-2α蛋白、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缺氧组细胞中H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及HIF-2α蛋白、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常氧组(P<0.05);缺氧+低剂量LY294002组、缺氧+高剂量LY294002组、缺氧+低剂量U0126组、缺氧+高剂量U0126组细胞中H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及HIF-2α蛋白、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缺氧组(P<0.05)。缺氧+高剂量LY294002组细胞中H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及HIF-2α蛋白、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缺氧+低剂量LY294002组(P<0.05);缺氧+高剂量U0126组细胞中H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及HIF-2α蛋白、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缺氧+低剂量U0126组(P<0.05)。结论PI3K/Akt和MEK/ERK1/2信号通路可能是缺氧诱导HIF-2α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在缺氧条件下对HIF-2α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缺氧诱导因子-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4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丰 杨继宏 +4 位作者 崔振宇 师晓强 刘明锴 郭景阳 王洪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4(RGS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R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RGS4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RGS4 mRNA表...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4(RGS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R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RGS4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RGS4 mRNA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RCC患者癌组织RGS4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RGS4特异性表达于肾细胞的细胞质中,在癌旁组织中为浅黄色,在癌组织中为深黄色。癌旁组织、RCC癌组织中RGS4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4.2%、37.5%,RCC癌组织中RGS4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RCC癌组织RGS4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6±0.03、1.02±0.03,RCC癌组织RGS4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RCC癌组织RGS4 mRNA表达量分别为0.93±0.04、1.67±0.04,RCC癌组织RGS4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中度及重度浸润的RCC患者RGS4表达率显著高于轻度浸润的患者(P<0.05)。结论 RCC癌组织中RGS4表达增高,并随浸润程度增加表达率显著升高,参与R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癌组织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4 g蛋白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通路下调转录因子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表达抗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剑凯 崔晓军 +4 位作者 许晓玲 丁碧蓝 李晋菊 李涛 吴柱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10nmol/L IGF-1刺激的同时,分别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Raf-1 3条通路抑制剂(20μmol/...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10nmol/L IGF-1刺激的同时,分别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Raf-1 3条通路抑制剂(20μmol/L),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IGF-1调节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BTEB)的基因表达及其通路调控。100μmol/L H2O2处理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通过DNA梯度分析、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Caspase-3活性测定、Hoechest33258染色法观察用BTEB特异性siRNA人为下调BTEB基因表达后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大鼠心肌细胞经IGF-1刺激60min后,BTE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加入ERK1/2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BTEB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于下调BTEB表达后,DNA片段化改善,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Caspase-3活性降低(P<0.05),凋亡小体减少,与IGF-1的抗心肌细胞凋亡效果相似。结论 IGF-1可以通过ERK1/2通路下调转录因子BTEB基因表达而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转移相关蛋白-3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军伟 王佳 +1 位作者 宋炜 白洁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转移相关蛋白-3(MTA-3)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同期乳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转移相关蛋白-3(MTA-3)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同期乳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样本NF-κB、ERK1/2和MTA-3水平。结果观察组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高者、肿瘤直径越大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越高,MTA-3阳性检出率低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及HER2阳性分子分型患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三阴型,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三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无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组织中存在NF-κB和ERK1/2的高阳性表达和MTA-3和低表达,并且与乳腺增生患者病理组织表达有明显差异,结合三者指标分析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改善乳腺肿瘤干预时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转移相关蛋白-3 作用机制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动态表达与大鼠胶质瘤生长的关系
14
作者 温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动态表达与大鼠胶质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胶质瘤组和重组腺病毒组,每组18只。胶质瘤组和重组腺病毒组大鼠通过麻醉、钻孔开颅、注射C6胶质瘤...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动态表达与大鼠胶质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胶质瘤组和重组腺病毒组,每组18只。胶质瘤组和重组腺病毒组大鼠通过麻醉、钻孔开颅、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生理盐水组大鼠麻醉、钻孔开颅方法同胶质瘤组及重组腺病毒组,仅注入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未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重组腺病毒组大鼠在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4、11天,于肿瘤细胞注射位置为肿瘤原位注射重组腺病毒Adv-r HSG-GFP。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9、15、21天,4组大鼠各取6只处死,取脑组织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GS5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大鼠脑组织均未见肿瘤生长;胶质瘤组、重组腺病毒组大鼠在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的第9、15、21天,脑组织中均有胶质瘤生长。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体积在第9、15、21天均小于相同时间点的胶质瘤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胶质瘤组、重组腺病毒组大鼠在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第15、21天脑组织胶质瘤体积均大于第9天时(P<0.05),第21天的脑组织胶质瘤体积均大于第15天时(P<0.05)。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脑组织中RGS5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组织中RGS5蛋白表达在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的第9、15、21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组织中的RGS5蛋白表达在第9、15、21天时均低于胶质瘤组相同时间点(P<0.05);组内比较显示,胶质瘤组、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组织中的RGS5蛋白表达在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的第15、21天时均高于第9天时(P<0.05),而第21天时均高于第15天时(P<0.05)。结论 RGS5表达与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密切相关,Adv-r HSG-GFP对大鼠胶质瘤生长有重要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胶质瘤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在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承重 刘喆麒 +2 位作者 周文凯 季彤 曹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Cal-27、Fadu)分别...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Cal-27、Fadu)分别稳定过表达RGS2和空载对照基因,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平板克隆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生长曲线实验,比较过RGS2表达组、对照组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RGS2与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DNA损伤结合蛋白(DDB1)的相关性。结果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3),且高表达患者肿瘤淋巴血管侵犯显著减少(P<0.001);过表达RGS2能显著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抑癌基因FHL1可竞争性与RGS2结合,降低泛素化相关蛋白DDB1与RGS2的结合,抑制RGS2的泛素化过程,从而维持RGS2稳定。结论RGS2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RGS2蛋白在细胞中稳定的受FHL1和DDB1竞争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增殖 侵袭 抑癌基因FHL1 泛素化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不同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玉艳 苏加林 +4 位作者 毛源杰 薛林 赵春玉 宋以信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不同组织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RGS)包括RGS2、RGS3和RGS4 mRNA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系统生理学表型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不同组织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RGS)包括RGS2、RGS3和RGS4 mRNA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系统生理学表型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HR与正常血压对照组Wistar大鼠经颈动脉插管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测定心重指数(heart weight/body mass,HW/BM)和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提取主动脉和心肌组织总RNA,逆转录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RGS2、RGS3和RGS4 mRNA水平。结果SHR组收缩压(229.2±30.6mm Hg比121.2±12.8mm Hg,P<0.01),HW/BM(0.34±0.01比0.26±0.01,P<0.01)和LVMI(0.28±0.01比0.21±0.01,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HR组RGS2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主动脉中降低41.5%(0.69±0.14比1.18±0.26,P<0.05),心肌中升高3.3倍(0.20±0.04比0.06±0.01,P<0.05);SHR组主动脉和心肌中RGS3 mRNA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升高4.2倍(1.51±0.20比0.36±0.06,P<0.01)和4.6倍(3.16±0.36比0.68±0.09,P<0.05)。SHR与对照组主动脉和心肌RGS4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主动脉RGS2 mRNA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Y=-0.003X+0.89,P<0.05);心肌RGS2 mRNA水平与HW/BM(Y=1.56X-0.35,P<0.05)呈正相关。大鼠主动脉和心肌组织RGS3 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并分别与收缩压(Y=0.01X-0.65,P<0.05)和LVM I(Y=23.8X-4.2,P<0.05)呈正相关。结论SHR大鼠主动脉选择性RGS2降低和RGS3升高可能参与了SHR高血压的发病,心脏RGS2和RGS3 mRNA水平升高与心肌肥厚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相关,提示RGS2和RGS3可能成为高血压及其心脏并发症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g蛋白 信号调节因子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对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舒婧娴 陆瑶 +4 位作者 蔡菁菁 鄢光宇 陈子莹 刘媛媛 袁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9-526,共8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RGS6)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dRGS6和AdshRGS6慢病毒分别感染心肌细胞使RGS6表达上下调,AngⅡ构建肥大模型。测定各组细胞面积和ANP、BNP的表达,检测活性氧(ROS)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RGS6)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dRGS6和AdshRGS6慢病毒分别感染心肌细胞使RGS6表达上下调,AngⅡ构建肥大模型。测定各组细胞面积和ANP、BNP的表达,检测活性氧(ROS)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p38、JNK1/2)的表达。明确改变的信号通路后,用ROS抑制剂(DPI)开展逆转实验。结果 (1)与AdG FP/AngⅡ组相比,AdRGS6/AngⅡ组细胞面积、ANP和BNP明显增加,信号通路中ROS和磷酸化(p)-JNK1/2表达增加。(2)与AdshRNA/AngⅡ相比,AdshRGS6/AngⅡ组细胞面积、ANP和BNP明显降低,信号通路中ROS和p-JNK1/2表达下降。(3)逆转实验:与AdRGS6/AngⅡ组相比,DPI干预的AdRGS6/AngⅡ组心肌细胞面积明显降低,p-JNK1/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RGS6通过激活ROS/JNK1/2通路促进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RgS6) 心肌细胞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机制 ROS/JNK1/2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通路在Peroxiredoxin-1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影 贾艳春 +4 位作者 魏中秋 冯莉 范玉磊 梁婷婷 杨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蛋白中的作用,及新型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1(Prx-1)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4%血清)...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蛋白中的作用,及新型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1(Prx-1)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4%血清)、TGF-β1组(5μg/L)、阴性转染组(TGF-β1+阴性对照si RNA)和Prx-1 si RNA转染组(TGF-β1+Prx-1 si RNA)。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i RNA,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Prx-1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Ⅰ和Ⅲ型胶原蛋白、ERK1/2及Prx-1表达;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DCFH-DA)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Prx-1 si RNA转染肺成纤维细胞后,Prx-1 m RNA表达明显降低,最大抑制率为92%。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的Ⅰ和Ⅲ型胶原蛋白、ROS、磷酸化ERK1/2(p-ERK1/2)及Prx-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与TGF-β1组比较,阴性转染组中的上述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但Prx-1转染组的Ⅰ和Ⅲ型胶原蛋白、ROS、p-ERK1/2水平进一步提高,而Prx-1蛋白的表达被抑制。结论 TGF-β1能够诱导肺成纤维细胞生成ROS,并促进ERK1/2通路的激活,导致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而Prx-1 si RNA可通过提高ROS水平进一步促进TGF-β1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x-1 活性氧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Ⅲ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靶向性抗肿瘤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存琳 陈虹 +2 位作者 马晓骊 王欣 黄秉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4-678,797-798,共7页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的转运和代谢特点,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引起的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融合蛋白可在细胞内累积,向细胞核周围聚集,并与细胞早期内体和晚期溶酶体共定位;融合蛋白能快速触发细胞内ERK发生磷酸化,磷酸化水平在10 min时最强,之后逐渐回落至刺激前水平,活化ERK的能力较表皮生长因子弱。结论融合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经内体-溶酶体途径发生缓慢降解;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融合蛋白的作用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导致融合蛋白对二者抑瘤率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 内体-溶酶体途径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雪艳 苏瑞 +3 位作者 李铭 李婷 卢家美 邹晓荣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揭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选择10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透析7个月后,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转运组和低转运组。透析1个月时和... 目的揭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选择10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透析7个月后,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转运组和低转运组。透析1个月时和7个月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所有患者透析液中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C57/BL6小鼠连续28 d腹腔注射3 mL含4.25%葡萄糖的腹膜透析液来建立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小鼠模型。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PF+si-NC组和PF+si-PAI-1组。PF+si-NC组和PF+siPAI-1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300μL阴性对照siRNA(si-NC)或靶向PAI-1的siRNA(si-PAI-1)。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I-1、MMP-2、VEGF、磷酸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phosphoryl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2,pVEGFR2)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macrophage surface markers,CD68)、VEG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透析1个月时相比,透析7个月后患者透析液中PAI-1、MMP-2和VEGF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低转运组相比,高转运组患者透析液中PAI-1、MMP-2和VEGF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AI-1、MMP-2和VEGF联合诊断高转运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为0.909、82.61和92.45。与PE+siNC组比较,PE+si-PAI-1组的间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与PE+si-NC组比较,PE+si-PAI-1组腹膜组织的CD68、VEGF和CD31阳性率降低(P<0.05)。与PE+si-NC组比较,PE+si-PAI-1组腹膜组织的PAI-1、MMP-2、VEGF、pVEGFR2和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PAI-1、MMP-2和VEGF的联合诊断对腹膜溶质转运速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下调PAI-1可能通过抑制MMP-2/VEGF/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来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腹膜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腹膜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