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3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喜树碱/GA-PEI-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劲康 吴得天 +1 位作者 胡巧红 吴雅琼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制备包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甘草次酸修饰的PEI-PLGA(GA-PEI-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超声乳化-减压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GA-PEI-PLGA纳米粒。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药物/载体比、油相/水相体积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以... 目的制备包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甘草次酸修饰的PEI-PLGA(GA-PEI-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超声乳化-减压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GA-PEI-PLGA纳米粒。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药物/载体比、油相/水相体积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粒径及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超声乳化-减压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得HCPT/GA-PEI-PLGA纳米粒,其中药物/载体比对载药纳米粒制备的影响最大。优化后的处方工艺为:药物/载体比3∶10、油相/水相体积比1∶9、超声功率570 W、超声时间15 min。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高达(87.52±3.91)%,载药量为(20.10±4.72)%;平均粒径(218.1±3.23)nm,Zeta电位为(34.98±3.56)m V。结论超声乳化-减压溶剂挥发法适于制备HCPT/GA-PEI-PLGA纳米粒,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ga-pei-plga纳米粒 正交设计实验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得天 梁劲康 胡巧红 《食品与药品》 CAS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考察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甘草次酸(GA)修饰PEI-PLGA(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应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GA-PEI-PLGA纳米粒。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粒在0.5%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 H 7.4)中的释放特... 目的考察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甘草次酸(GA)修饰PEI-PLGA(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应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GA-PEI-PLGA纳米粒。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粒在0.5%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 H 7.4)中的释放特性,并与游离药物进行比较;对载药纳米粒的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 8 h时,HCPT/GA-PEI-PLGA纳米粒中HCPT的累积释放率约为43%,显著低于游离药物的累积释放率(约80%);48 h时,载药纳米粒中HCPT的累积释放率为82%,而游离HCPT已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达97%)。由此可见,经GA-PEI-PLGA纳米粒包载后,HCPT表现出一定的缓释作用。模型拟合结果表明,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曲线与Higuchi模型拟合度最好,拟合方程为Q=0.1296t 1/2-0.0069(R2=0.9624)。结论 GA-PEI-PLGA纳米粒可延缓HCPT的释放,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ga-pei-plga纳米粒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基于CNA35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的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钰瑾 杨晓云 +3 位作者 赵昆 刘芬 宗美男 王一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由胶原结合蛋白35(CNA35)介导的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PFP-NPs),探讨其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经荧光标记的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人肾小管... 目的制备一种由胶原结合蛋白35(CNA35)介导的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PFP-NPs),探讨其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经荧光标记的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间质转化,发生胶原沉积,然后分别将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与细胞共同孵育,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上PFP-NPs荧光信号。建立DN大鼠模型,分为非靶向组和靶向组,每组各10只,分别静脉注射非靶向PFP-NPs与CNA35靶向PFP-NPs,应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两组DN大鼠静脉注射PFP-NPs后10 min、30 min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然后处死DN大鼠并取肾脏组织,检测肾脏组织PFP-NPs荧光信号强度及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分析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的相关性。结果CNA35靶向PFP-NPs孵育的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上的荧光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PFP-NPs孵育的细胞(388.21±15.28 vs.25.7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组DN大鼠肾脏组织PFP-NPs荧光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946.02±83.55 vs.73.69±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组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强度与非靶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9.07±96.67 vs.943.39±106.18),且CNA35靶向PFP-NPs荧光信号与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区域重合。体内超声分子成像显示,靶向组DN大鼠静脉注射PFPNPs后10 min、30 min肾脏组织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均高于非靶向组(8.37±1.27 vs.1.92±0.25、9.73±1.25 vs.2.08±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N大鼠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呈正相关(r=0.838,P<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CNA35靶向PFP-NPs,其能够靶向结合大鼠肾脏胶原高表达部位,实现了对DN大鼠肾脏纤维化的靶向超声分子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成像 CNA35 液态氟碳纳米 靶向 肾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 大鼠
下载PDF
负载EPZ6438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抑制骨肉瘤的效应
4
作者 刘畅 张文 +3 位作者 朱灿 孙杰 丁亦程 施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2-1518,共7页
背景:骨肉瘤肿瘤干细胞激活最显著的转录因子是EZH2,据报道沉默EZH2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研究证实,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药物传递载体,且白蛋白载体可提供靶向肿瘤的药物递送功能。目的... 背景:骨肉瘤肿瘤干细胞激活最显著的转录因子是EZH2,据报道沉默EZH2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研究证实,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药物传递载体,且白蛋白载体可提供靶向肿瘤的药物递送功能。目的:探讨负载EPZ6438(EZH2抑制剂)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抑制骨肉瘤的效应及机制。方法:①制备未负载与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检测载EPZ6438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的药物包载率及药物释放率。②将MG-63细胞分4组培养,分别加入PBS(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浸提液(空白纳米粒组)、EPZ6438溶液(游离药物组)及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浸提液(载药纳米粒组),培养3 d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③取12只裸鼠,通过腋下注射MG-63细胞悬液建立皮下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4组干预,分别向肿瘤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溶液(空白纳米粒组)、EPZ6438溶液(游离药物组)及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溶液(载药纳米粒组),每组3只。注射7 d后,观察肿瘤体积及肿瘤组织冰冻切片TUNEL染色。结果与结论:①载药纳米粒的药物包载率约为8.8%,该纳米粒在纯水中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效果,24 h药物释放量为(34.72±1.93)μg,72 h为(48.58±1.10)μg,120 h为(49.18±1.24)μg,168 h(50.25±1.13)μg,药物释放在120 h到达平台期,释放率约为97.9%;②与MG-63细胞培养3 d后,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游离药物组、载药纳米粒组(P<0.001),caspase3 mRNA的表达低于游离药物组、载药纳米粒组(P<0.0001);③注射7 d后,载药纳米粒组裸鼠肿瘤体积小其他3组(P<0.05),肿瘤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高于其他3组(P<0.0001);④结果显示,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来抑制骨肉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壳聚糖 纳米 载药 骨肉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达克替尼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金银秀 陶雪芬 +4 位作者 王玉新 石雷 龚顺泽 胡宇婷 叶丹丹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研究达克替尼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DAC-ZNPs)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相分离法制备DAC-ZNPs,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处方工艺,用HPLC法测定达克替尼的含量,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用超... 研究达克替尼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DAC-ZNPs)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相分离法制备DAC-ZNPs,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处方工艺,用HPLC法测定达克替尼的含量,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用超滤法测定包封率。按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DAC-ZNPs为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145±25)nm,粒度分布均匀,DSC结果表明药物是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纳米粒中,包封率为90.16%±1.34%,体外24 h累积释放度为52.06%。采用相分离法制备的DAC-ZNPs粒径分布均匀,药物包封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该制备工艺流程简单、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克替尼 玉米醇溶蛋白 纳米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6
作者 李明 辛娟 +2 位作者 王远侠 崔二平 决利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杨梅苷、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聚乙二醇硬脂酸酯、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杨梅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15,单硬酯酸甘油酯与聚乙二醇硬脂酸酯比例10∶1,泊洛沙姆188浓度0.8%,均质次数8次,包封率为81.75%,载药量为5.04%,粒径为207.56 nm,PDI为0.092,Zeta电位为-14.79 mV。杨梅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中,18 h内累积释放度为64.71%,模拟胃液中2 h内、模拟肠液中12 h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4.60倍。结论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改善杨梅苷稳定性,促进其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固体脂质纳米 聚乙二醇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PLGA纳米粒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7
作者 王晓芳 符乐 +3 位作者 张盼盼 张华莹 剧勍 王亚文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是由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构成的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作为新型载体和传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PLGA具有抗原展示和抗原包裹的功能,能...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是由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构成的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作为新型载体和传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PLGA具有抗原展示和抗原包裹的功能,能保护包裹包括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蛋白质和多肽)、核酸及免疫调节分子在内的一系列物质,免受蛋白酶介导的黏膜表面降解,还能使药物或抗原缓慢释放,以减少免疫和用药次数,在肠道疾病治疗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还可将药物或抗原偶联到PLGA纳米粒表面起到抗原展示的作用,在疫苗研发和药物制备方面表现出优异特性。PLGA还可作为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PLGA的表面修饰功能可用于药物的靶向递送,靶向递送治疗分子到身体的特定部位,既可减少不良副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局部原料药的浓度来提高药物疗效,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PLGA纳米粒可单独或联合装载不同类型的药物,免疫原性小,且易于通过受控的化学合成进行调节,因此,PLGA作为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非病毒基因传递系统和药物传递平台,广泛用于疫苗制备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笔者重点综述了PLGA纳米粒的结构特征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PLGA制备的纳米载体平台在疫苗研发和药物递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旨在为PLGA纳米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 抗原展示 纳米 生物医学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荣 李嫚 +3 位作者 张振强 闫敏 武香香 曾华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 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探究其对胶原诱导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构建CIA模型,进行药物干预,称量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趾肿胀度和关... 目的 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探究其对胶原诱导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构建CIA模型,进行药物干预,称量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观察大鼠脏器、膝、踝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中肝肾功能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在电镜下呈圆粒状且分布均匀,性质稳定。相较于模型组,给药组大鼠左右足趾肿胀度均明显下降(P<0.01),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0.01)。其中TG-NPs组的疗效优于TG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心脏、脾、肾、睾丸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TG-NPs组膝踝关节软骨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的滑膜细胞增加;与模型组相比,TG-NPs组大鼠血清中的ALT、BUN、CR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1β、TNF-α和IL-6含量下降明显(P<0.05)。结论 TG-NPs通过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对CIA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静脉注射血液循环,可实现药物的缓、控释,避免口服药物造成的首过效应,减轻脏器的毒性,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纳米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纳米 新型给药系统 类风湿关节炎 CIA模型 炎症因子 毒性
下载PDF
漆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浩 孟梦 +3 位作者 谢芹芹 何宁 王丹 徐维平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606-611,共6页
目的制备漆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FIT-SLN),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其体外释放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FIT-SLN,利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制成冻干粉末。考察其外观、粒径、Zeta电位,并通过差示量热扫描仪判... 目的制备漆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FIT-SLN),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其体外释放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FIT-SLN,利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制成冻干粉末。考察其外观、粒径、Zeta电位,并通过差示量热扫描仪判断药物在FIT-SLN冻干粉中的存在状态,透析袋法评价制剂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FIT-SLN的最佳制备工艺:漆黄素用量3 mg、吐温80用量115μL、双硬脂酸甘油酯(Precirol ATO 5)用量30 mg、卵磷脂用量30 mg。所得FIT-SLN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分别为(124.53±2.00)nm、(-21.33±1.69)mV、77.89%,体外释放规律与一级动力学方程相符。结论成功制备粒径小、包封率高的FIT-SLN,其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黄素 固体脂质纳米 BOX-BEHNKEN设计 体外释放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纳米粒处方工艺及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奕菲 杜利新 +3 位作者 魏起东 陆慧玲 郭志华 李雅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目的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评价。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为载体,利用改良的复乳法制备HSYA纳米粒,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实... 目的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评价。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为载体,利用改良的复乳法制备HSYA纳米粒,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利用粒径测定仪、TEM扫描电镜仪、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4℃储藏稳定性、生理介质中稳定性、冻干保护剂及体外释放率考察。结果优选出纳米粒最佳工艺处方为:pH为6.95,投药量为2.8 mg,载体用量为18.2 mg;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纳米粒粒径为(176.4±1.29)nm,多分散系数(Polydiseperse Index,PDI)为(0.152±0.014),Zeta电位为(-17.6±0.46)mV,包封率为(78.5±0.49)%,载药量为(7.3±0.07)%,纳米粒形态圆整,分散性好;在4℃储存环境下、不同生理介质中稳定性良好,最佳冻干保护剂为1%葡萄糖;纳米粒48 h体外释放率为85%。结论该优化方法合理可靠,所得纳米粒稳定性良好,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PLGA纳米 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体外释放
下载PDF
黄芩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萌 李祥平 项艳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观察TAT肽修饰的载黄芩素(Bai)脂质聚合物纳米粒(Bai-TAT-LPN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纳米沉淀法构建Bai-TAT-LPNs;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以Bai作为阳性对照药,在缺血前4 h腹腔注射Bai-TAT-LP... 目的 观察TAT肽修饰的载黄芩素(Bai)脂质聚合物纳米粒(Bai-TAT-LPN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纳米沉淀法构建Bai-TAT-LPNs;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以Bai作为阳性对照药,在缺血前4 h腹腔注射Bai-TAT-LPNs;生理记录仪和血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清指标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印记实验检测心肌cleaved-caspase 3、Bcl-2、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Bai-TAT-LPNs外观呈均一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27.0±2.6)nm。Bai-TAT-LPNs(含Bai 100 mg/kg)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LVDP、+dp/dt_(max)和-dp/dt_(max)(P<0.01);降低血清LDH、CK、MDA水平,并升高SOD水平(P<0.01);还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1)。同时,Bai-TAT-LPNs下调模型大鼠心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并上调Bcl-2和p-Akt蛋白表达(P<0.01)。Bai-TAT-LPNs的上述作用均优于Bai。结论 Bai-TAT-LPNs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效果优于Bai;该作用可能与增强药物穿膜作用、减轻氧化损伤和激活Akt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TAT肽 脂质聚合物纳米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一种酞菁锌纳米粒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与溶出曲线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丹 彭黔荣 杨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1,共7页
体外溶出是纳米药物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本文对酞菁锌纳米粒的体外溶出进行研究。首先,对比紫外可见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酞菁锌纳米粒中酞菁锌测定的专属性,并建立其标准曲线及进行精密度、回收率实验。之后用透析法测试体外溶出,对比不... 体外溶出是纳米药物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本文对酞菁锌纳米粒的体外溶出进行研究。首先,对比紫外可见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酞菁锌纳米粒中酞菁锌测定的专属性,并建立其标准曲线及进行精密度、回收率实验。之后用透析法测试体外溶出,对比不同溶出介质及取样处理方法对酞菁锌纳米粒中酞菁锌溶出情况的影响并用软件模拟释放模型。结果显示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时,酞菁锌在0.4~1.9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在0.5、1.0、1.5μg·mL^(-1)三个水平下,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2.32%,精密度良好,且在加样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99.40~106.23%。此外,以通常的磷酸缓冲液(PBS)加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溶出介质,将取样冻干后DMF稀释并用荧光分光度计检测。在84 h时,pH 5.0/50μM H_(2)O_(2)组累积溶出可达58.21%。该组体外释放曲线最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模型,即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共同作用释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锌纳米 体外溶出 荧光分光光度计
下载PDF
脂质纳米粒在经皮给药系统中治疗皮肤病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静欢 孙立杰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82-84,共3页
经皮给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然而,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限制了药物的经皮吸收。脂质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能够有效提高皮肤渗透性、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本文就脂质纳米粒的特点... 经皮给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然而,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限制了药物的经皮吸收。脂质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能够有效提高皮肤渗透性、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本文就脂质纳米粒的特点、透皮作用机制以及在多种皮肤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阐明脂质纳米粒在经皮给药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为脂质纳米粒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纳米 固体脂质纳米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经皮给药 皮肤病
下载PDF
利用ATR-FTIR研究脂质纳米粒的鼻黏液渗透性
14
作者 王健敏 李雪梅 +3 位作者 马士超 李志勇 唐华东 马凤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2-1060,共9页
鼻黏液是影响疫苗和药物经鼻吸收的首要屏障。由于干扰因素复杂多变,在体评价黏液渗透性较难实施,多采用体外评价。现有的药物鼻黏液渗透性检测方法如细胞模型法、多粒子示踪技术等,存在细胞培养周期长、操作繁琐、成本高、可获得信息... 鼻黏液是影响疫苗和药物经鼻吸收的首要屏障。由于干扰因素复杂多变,在体评价黏液渗透性较难实施,多采用体外评价。现有的药物鼻黏液渗透性检测方法如细胞模型法、多粒子示踪技术等,存在细胞培养周期长、操作繁琐、成本高、可获得信息少且需要进行荧光标记等不足,对鼻黏膜制剂的体外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鼻黏膜制剂黏液渗透性评价方法。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对药物结构以及粘蛋白二级结构变化的敏感性,利用其对不同性质(粒径与电荷)脂质体的鼻黏液渗透性进行研究,通过FTIR图谱分析不同脂质纳米粒与黏液中粘蛋白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鼻黏膜制剂黏液渗透性的体外评价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对于聚乙二醇10000(PEG10000)、壳聚糖、海藻酸钠脂质体,该方法线性关系分别为Y=2.3866X+2.154、Y=1.8703X+0.2789、Y=1.13014X+0.060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8、0.9945、0.9909,精密度RSD值分别为0.62%、0.73%、0.95%;重复性试验中RSD值分别为0.83%、0.97%、0.88%,说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体外评价药物制剂在黏液中的渗透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TR-FTIR在不同时间内扫描样品可得到不同脂质体制剂样品的强度增加的吸收带。对于不同粒径PEG脂质体而言,粒径越小其黏液渗透性越强;对于不同电荷脂质体而言,壳聚糖脂质体黏液渗透性最弱,海藻酸钠次之,PEG脂质体黏液渗透性最强。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电荷脂质体黏液渗透性的差异源于其与粘蛋白相互作用,该结论可通过分析粘蛋白酰胺Ⅰ带所包含的各二级结构信息得到。综上,基于ATR-FTIR所建立的体外评价方法灵敏简便,可作为多种不同制剂的鼻黏液渗透性的快速测定,经改进后还可用于药物制剂在其他黏液中的渗透性评价,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纳米 ATR-FTIR光谱 渗透 鼻黏液
下载PDF
细胞膜仿生修饰的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悦 尚靖 +3 位作者 夏琪 陈佳 殷佩浩 袁泽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传统的光疗剂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血液循环快速清除和在肿瘤部位聚集较低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光疗疗效。采用细胞膜仿生修饰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改善策略,因此,对细胞膜仿生修饰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 目的传统的光疗剂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血液循环快速清除和在肿瘤部位聚集较低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光疗疗效。采用细胞膜仿生修饰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改善策略,因此,对细胞膜仿生修饰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对细胞膜修饰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应用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不同来源的细胞膜可运用多种制备手段包裹在纳米粒表面,且不会改变其光物理性质。修饰后的纳米粒还赋予了诸多生理学功能,如免疫逃逸、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同源靶向等。结论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肿瘤细胞、干细胞、血小板或巨噬细胞等几种典型细胞膜的优劣势,旨在为细胞膜仿生策略用于癌症光疗中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 光疗 纳米 肿瘤
下载PDF
载阿霉素纳米粒温敏凝胶的制备及评价
16
作者 杜华康 陆苑 +4 位作者 金阳 陈玉颖 王永林 李勇军 刘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目的 对制备出可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载阿霉素纳米粒温敏凝胶(DOX-NPs-Gel)复合体系的相关特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法制备载阿霉素纳米粒(DOX-NPs),考察其外观、粒径、PDI和Zeta电位,经... 目的 对制备出可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载阿霉素纳米粒温敏凝胶(DOX-NPs-Gel)复合体系的相关特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法制备载阿霉素纳米粒(DOX-NPs),考察其外观、粒径、PDI和Zeta电位,经冷冻干燥得DOX-NPs冻干粉,将其分散于壳聚糖(CS)/β-甘油磷酸(β-GP)温敏凝胶(Gel),制得DOX-NPs-Gel;采用倒瓶法考察Gel、DOX-Gel、空白-NPs-Gel及DOX-NPs-Gel在37℃下的胶凝化时间及胶凝温度;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通过兔耳中动脉栓塞实验考察了空白-NPs-Gel的栓塞性能;通过在皮下注射空白-NPs-Gel于不同时间脱颈死小鼠,剥离出空白-NPs-Gel,测量其大小及质量,评价其吸收特性;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DOX、DOX-NPs、DOX-Gel的体外释放;采用无膜溶出法考察DOX-NPs-Gel的体外释放。结果 制备出的DOX-NPs形态规则,粒径为(186.68±5.99)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7±0.01),Zeta电位为(-23.33±1.54)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10±4.46)%和(2.64±0.19)%;DOX-NPs-Gel 37℃下胶凝化时间为(165±15)s,胶凝化温度为(34.67±0.47)℃,冻干后其微观结构为整齐紧密的多孔结构;该复合体系可顺利通过微导管注射,可栓塞兔耳中动脉,且在皮下可被缓慢吸收;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第7天时DOX-NPs-Gel中DOX和DOX-NPs的释放率分别为(6.15±0.19)%和(47.25±5.11)%。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DOX-NPs-Gel在体温下可快速胶凝、可栓塞血管和皮下吸收,能够缓慢释放DOX-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温敏凝胶 纳米 阿霉素 缓释制剂 体外释放
下载PDF
载阿霉素纳米粒温敏凝胶复合体系的体内缓释性能和抗肿瘤作用及瘤内滞留性能评价
17
作者 杜华康 陆苑 +4 位作者 金阳 陈玉颖 王永林 李勇军 刘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1-367,374,共8页
目的探讨载阿霉素(DOX)纳米粒温敏凝胶(DOX-NPs-Gel)复合体系的体内缓释性能、抗肿瘤作用及瘤内滞留性能。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DOX组、DOX-碘油组(4 g/L DOX溶液1 mL与碘油1 mL混匀现配,5 mL/kg)及DOX-NPs-Gel组(5 mg/kg DOX+2... 目的探讨载阿霉素(DOX)纳米粒温敏凝胶(DOX-NPs-Gel)复合体系的体内缓释性能、抗肿瘤作用及瘤内滞留性能。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DOX组、DOX-碘油组(4 g/L DOX溶液1 mL与碘油1 mL混匀现配,5 mL/kg)及DOX-NPs-Gel组(5 mg/kg DOX+2 g/L DOX),腹腔注射,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经眼底静脉丛穿刺取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检测血浆中DOX的浓度,利用WinNonLin 8.1软件拟合主要药代参数[半衰期(t 1/2)、峰浓度(C max)、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CL)、平均驻留时间(MRT)];培养、收集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制成悬液,单次接种于90只雄性ICR小鼠右腋皮下构建荷瘤模型,分2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取荷瘤小鼠36只均分为生理盐水组(注射用生理盐水,5 mL/kg)、空白NPs-Gel组(100 mg空白NPs冻干粉分散于1 mL空白Gel,5 mL/kg)、碘油组(碘油,5 mL/kg)、DOX组(2 g/L DOX,5 mL/kg)、DOX-碘油组(4 g/L DOX溶液1 mL与碘油1 mL混匀现配,5 mL/kg)及DOX-NPs-Gel组(2 g/L DOX,5 mL/kg),瘤内注射、给药1次,观测10 d,给药后每2天称体质量1次并计算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百分比,称重后同时测量各组小鼠瘤体宽度、长度并计算肿瘤体积(V),观测结束时脱颈处死、剥离肿瘤组织,称取各组小鼠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然后制作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第二部分取荷瘤小鼠54只均分为DOX组、DOX-碘油组及DOX-NPs-Gel组,给药剂量和途径同前,给药后12、24、48、72、96及120 h时取各组3只小鼠脱颈处死,剥离肿瘤组织,采用UPLC-MS/MS检测瘤体组织中各时间点的DOX瘤内滞留率。结果体内缓释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余组,DOX-NPs-Gel组大鼠t 1/2延长、CL降低(P<0.05);抗肿瘤作用考察结果显示,与其它治疗组相比,DOX-NPs-Gel组小鼠肿瘤组织生长最慢,瘤重降低(P<0.05),抑瘤率最高(76.55%),HE染色显示肿瘤组织出现大范围凋亡和坏死情况;瘤内滞留性能考察结果显示,DOX-NPs-Gel组小鼠第5天时滞留率为(44.14±3.84)%,其余组第4天时滞留率已降至0%。结论与DOX和DOX-碘油相比,DOX-NPs-Gel在动物体内具有更强的缓释性能、抗肿瘤作用及瘤内滞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温敏凝胶 药代动力学 抗肿瘤作用 缓释作用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紫杉醇PLGA纳米粒的表征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18
作者 王晓静 郭子硕 +4 位作者 张海桐 陈宛灵 李加玲 杜守颖 李鹏跃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21-2725,共5页
目的表征紫杉醇纳米粒(PTX-PLGA-NPs),并评价其对Lewis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对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所制PTX-PLGA-NPs的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微观形态、包封率、载药量、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稳定性等进行表征;以小... 目的表征紫杉醇纳米粒(PTX-PLGA-NPs),并评价其对Lewis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对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所制PTX-PLGA-NPs的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微观形态、包封率、载药量、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稳定性等进行表征;以小鼠Lewis肺癌细胞为对象,以PTX对照品为参照,分别采用CCK-8法、Calcein-AM/PI双染法检测PTX-PLGA-NPs的细胞毒性和体外杀伤活性,分别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PI染色法评估PTX-PLGA-NPs对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结果PTXPLGA-NPs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72.03±0.95)nm,PDI为0.098±0.012,Zeta电位为(-1.76±0.02)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52.32±0.66)%、(7.07±0.18)%,紫外-可见光吸收特征不受载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影响;4℃下避光放置7 d时,其粒径无明显变化,平均PDI(放置1、2、4、7 d)均小于0.3。与PTX对照品组相比,PTX-PLGA-NPs组有更多细胞处于死亡状态,其存活率(当PTX质量浓度为11.2μg/mL时)显著降低,凋亡率和G2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所制PTX-PLGA-NPs粒径均一、分散均匀、性质稳定,对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较PTX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 表征 LEWIS肺癌细胞 体外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靶向TFRC的仿生纳米粒用于易损斑块的诊疗一体化评价
19
作者 王尔祥 杨涵荞 +1 位作者 房飞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4-534,共1页
目的易损斑块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病理基础,它的破裂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缺乏可用于易损斑块精准识别和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拟构建靶向TFRC的仿生纳米粒用于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并维持斑块稳定。方法通过单细胞测序... 目的易损斑块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病理基础,它的破裂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缺乏可用于易损斑块精准识别和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拟构建靶向TFRC的仿生纳米粒用于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并维持斑块稳定。方法通过单细胞测序分析易损斑块中泡沫细胞高表达的表面受体并通过临床和动物样本验证其表达。合成CTSK响应含有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的前药载体PLGA-PEP-ASA并通过FTIR、HNMR表征结构。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含有近红外荧光分子IF780和肝受体激动剂的纳米载体。通过共挤出方式构建红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粒并通过点击化学方式修饰TFRC靶向的AbM@LXR-NP。通过TEM、NTA和WB表征纳米载体的形貌、粒径和表面标志物。通过光声成像评价Ab-M@LXR-NP对易损斑块的靶向能力,通过大体油红染色、免疫组化评价Ab-M@LXR-NP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和动物标本染色证实易损斑块部位的泡沫细胞高表达FTRC受体;FTIR、HNMR结果证实成功合成PLGA-PEP-ASA;TEM结果显示纳米粒呈均匀的球形,粒径约为124 nm,表面携带红细胞标志物。光声成像结果证实Ab-M@LXR-NP可靶向到易损斑块部位。体内治疗结果显示,Ab-M@LXR-NP可减少斑块坏死核心面积。增加斑块胶原含量,斑块稳定性增加。结论Ab-M@LXR-NP可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并增加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纳米载体 纳米沉淀法 光声成像 仿生 精准识别 纳米 抗炎药物
下载PDF
DC-SIGN靶向的载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纳米粒的构建及免疫效力评价
20
作者 江晓烽 张娅婷 +2 位作者 赵轩 田林霞 余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4-2192,共9页
目的构建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乳-N-岩藻糖戊糖(lacto-N-fucopentoseⅢ,Lewis X)修饰的载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PcrV和OprF联合DNA疫苗的PLGA纳米粒,为预防PA临床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双乳化-... 目的构建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乳-N-岩藻糖戊糖(lacto-N-fucopentoseⅢ,Lewis X)修饰的载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PcrV和OprF联合DNA疫苗的PLGA纳米粒,为预防PA临床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PcrV和OprF联合DNA的PLGA纳米粒(PLGA+PcrV/OprF)或载pEGFP的PLGA纳米粒(PLGA+pEGFP);在此基础上,利用酰胺缩合反应将DC-SIGN靶向配体Lewis X连接至PLGA纳米粒表面,制备Lewis X修饰的PLGA+PcrV/OprF(Lewis X-PLGA+PcrV/OprF)、Lewis X修饰的PLGA-pEGFP(Lewis X-PLGA+pEGFP);以水化直径、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量为指标对Lewis X-PLGA+PcrV/OprF进行表征分析;用CCK-8考察其细胞毒性;通过Lewis X-PLGA+pEGFP体外转染进行DC靶向验证;进一步通过Lewis X-PLGA+PcrV/OprF溶酶体逃逸评价Lewis X修饰的携载DNA的PLGA纳米粒的体外靶向性能;通过检测该纳米粒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体液免疫水平和免疫保护水平,评价其免疫效力。结果制备的Lewis X-PLGA+PcrV/OprF水化直径为(201.17±1.6)nm,包封率为(85.72±5.3)%,Zeta电位为+(31.17±1.8)mV;Lewis X-PLGA+PcrV/OprF在DC2.4中的细胞毒性试验显示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荧光显微镜观察Lewis X-PLGA+pEGFP体外转染结果表明,DC2.4更能摄取表达Lewis X-PLGA+pEGFP,具有DC-SIGN特异性靶向性能;激光共聚焦观察溶酶体逃逸结果表明,Lewis X-PLGA+PcrV/OprF发生溶酶体逃逸后有更多的DNA进入细胞质;体内免疫结果显示,靶向DNA疫苗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抗体滴度水平显著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感染急性肺炎小鼠的生存率,减少了小鼠肺部细菌负荷。结论成功构建DC-SIGN靶向的载PA DNA疫苗纳米粒Lewis X-PLGA;促进了其携载的DNA转染进入DC;促进了更多PA DNA疫苗内吞进入DC溶酶体,逃逸出更多PA DNA至细胞质,从而引起体内显著的免疫应答,增强了疫苗保护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SIGN靶向 铜绿假单胞菌 PLGA 溶酶体 DNA疫苗 纳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