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神庭、百会穴对MCAO/R大鼠γ-氨基丁酸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刘庆臻 罗来 +4 位作者 易婉莎 张叶 刘淑如 许金森 潘晓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B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2...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B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27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MCAO/R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不插入线栓,造模后通过longa五分法验证模型。电针组取神庭、百会穴在造模后24 h进行干预,治疗7 d;干预第3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为期4 d;干预第7 d断头取大鼠完整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bbr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第三象限距离比显著减小(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经治疗后第三象限距离比扩大(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abbr1 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R 学习记忆能力 电针 神庭 百会 gabbr1
下载PDF
GABBR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癫痫关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晏宁 彭惠民 晏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05-807,829,共4页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B1型受体(GABBR1)基因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特发性癫痫(IGE)的相关性。方法:以紧邻第7外显子两侧的rs3025627、rs3025628、rs29220的SNPs为遗传标记,对110例IGE患者及110例正常人用等位专一双向特异扩增法(Bi-...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B1型受体(GABBR1)基因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特发性癫痫(IGE)的相关性。方法:以紧邻第7外显子两侧的rs3025627、rs3025628、rs29220的SNPs为遗传标记,对110例IGE患者及110例正常人用等位专一双向特异扩增法(Bi-PASA)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上述3位点的SNPs基因频率在对照组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3025627,rs3025628,rs29220SNP的杂合度分别为:0.412,0.426,0.412。rs3025627的TT突变型频率在研究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rs3025627的AT杂合型频率在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ABBR1基因内的rs3025627的突变与IGE的易感性基因存在关联。rs3025627、rs3025628、rs29220的SNPs3个位点的杂合度较高,是研究IGE有应用价值的遗传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癫痫 gabbr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GABBR2可能作为EGFR19缺失肺腺癌的治疗靶点
3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5-395,共1页
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见证了个体化靶向治疗肺癌的快速进展。但是EGFR突变肺癌对TKI治疗的反应是否涉及到遗传学改变尚不清楚。近期的一项研究检测了出现部分反应的EGFR19缺失的Ⅲa期肺腺癌患者在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前和治疗后42天的肿瘤... 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见证了个体化靶向治疗肺癌的快速进展。但是EGFR突变肺癌对TKI治疗的反应是否涉及到遗传学改变尚不清楚。近期的一项研究检测了出现部分反应的EGFR19缺失的Ⅲa期肺腺癌患者在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前和治疗后42天的肿瘤组织标本。针对上调或下调的潜在靶点基因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EGFR19 gabbr2 厄洛替尼 靶点 遗传学改变 肿瘤组织标本 缺失 甲基化 个体化
下载PDF
单纯性热性惊厥与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玉杰 马祎楠 +2 位作者 戚豫 王俊怡 邹丽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目的通过突变筛查探讨代谢型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基因(gabbH基因和gabbr2基因)是否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的致病基因,并通过相关研究证实这2个基因是否可能为热性惊厥(FS)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60例北方汉族家族性sFS患儿为... 目的通过突变筛查探讨代谢型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基因(gabbH基因和gabbr2基因)是否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的致病基因,并通过相关研究证实这2个基因是否可能为热性惊厥(FS)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60例北方汉族家族性sFS患儿为病例组,对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的外显子和近端内含子区域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用以寻找可能的突变。加入101例来自同地区汉族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2组gabbr1基因中(rs9220、rs29230、rs29267)和gabbr2基因中(rs1000440、rs3205936、rs2304391)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的基因型,使用EH1.20程序计算单体型频率,并以单体型为遗传标记进行2组相关分析。结果在60例患儿中,未发现与sFS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基因扩增区域共发现23个SNPs位点,其中6个SNPs位于gabbr1基因,17个SNPs位点位于gabbr2基因。6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60例)和健康对照组(101例)之间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6个SNPs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bbr1基因3个SNPs位点构建的单体型频率和gabbr2基因3个SNPs位点构建的单体型频率在2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BAB受体基因(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中未发现与sFS有关的突变,GABAB受体基因与FS也不具有相关性,GABAB受体基因可能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sFS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br1基因 gabbr2基因 热性惊厥 单体型
原文传递
炒焦枣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利伟 黄锋 +2 位作者 詹合琴 杨帆 孙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2-917,共6页
目的探讨炒焦枣提取物对抑郁症的作用及其对脑和脾组织中白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DBP)、γ-氨基丁酸B2受体(GABBR2)和P物质(S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皮质酮连续腹腔注射21 d复制小鼠抑郁模型,旷场法测定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指标;高效液相... 目的探讨炒焦枣提取物对抑郁症的作用及其对脑和脾组织中白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DBP)、γ-氨基丁酸B2受体(GABBR2)和P物质(S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皮质酮连续腹腔注射21 d复制小鼠抑郁模型,旷场法测定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指标;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荧光法)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有量;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与脾脏组织中DBP、GABBR2和SP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的平行移动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且伴随着脑组织中Glu水平的增高和GABA水平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给予炒焦枣提取物后可明显增加抑郁小鼠的平行移动格数和直立次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炒焦枣提取物使抑郁小鼠脑组织中的GABA水平明显上升,Glu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炒焦枣提取物高剂量组均增加了抑郁小鼠脑组织和脾脏组织中DBP、GABBR2及SP蛋白的表达。炒焦枣提取物的高剂量组在小鼠的行为学指标和DBP及SP蛋白表达的方面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结论炒焦枣提取物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脑组织和脾脏组织中DBP、GABBR2与SP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焦枣提取物 抑郁症 DBP gabbr2 SP 脑组织 脾脏组织
下载PDF
羚珠散对幼鼠反复热惊厥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海杰 王成稷 +2 位作者 陆炜晟 谢淑武 沈如凌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80-184,210,共6页
目的:通过评价羚珠散对C57BL/6幼鼠反复热惊厥的减轻作用,探讨其防治热惊厥的药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 d龄C57BL/6幼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热水浴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生成惊厥模型,每... 目的:通过评价羚珠散对C57BL/6幼鼠反复热惊厥的减轻作用,探讨其防治热惊厥的药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 d龄C57BL/6幼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热水浴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生成惊厥模型,每次诱导前30 min治疗组灌胃给药羚珠散(1.5 g/kg),模型对照组灌胃同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期和惊厥持续时间的差异,通过HE染色比较各组间幼鼠海马体病理组织学差异,通过Real-time PCR与IHC分析比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幼鼠海马体中Gabbr1和Kcnt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经7次热水浴后,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时间为(32.80±3.27)s,治疗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时间为(50.90±6.88)s,治疗组的惊厥潜伏时间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持续时间为(104.40±14.37)s,治疗组幼鼠的惊厥持续时间为(45.40±7.10)s,治疗组的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模型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热惊厥状态对模型对照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细胞肿胀、核皱缩,出现空泡现象,治疗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细胞水肿及空泡等现象减轻;治疗组幼鼠中Gabbr1和Kcnt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幼鼠(P<0.05);免疫组化检测幼鼠海马区中Gabbr1和Kcnt1的阳性细胞比例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结论:羚珠散具有显著防治幼鼠热惊厥发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Gabbr1与Kcnt1表达,增强GABA抑制神经兴奋作用,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羚珠散 gabbr1 Kcnt1 动物实验 幼鼠
原文传递
羚珠散对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7
作者 陆炜晟 王成稷 +2 位作者 王海杰 谢淑武 沈如凌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羚珠散治疗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5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给药组每次造模前30 min灌胃羚珠散(剂量:1500 mg/kg)进行预... 目的:评价羚珠散治疗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5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给药组每次造模前30 min灌胃羚珠散(剂量:1500 mg/kg)进行预防给药,每2 d重复一次造模和给药,共进行3次;正常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Racine评分评价造模后小鼠癫痫发作情况,于末次注射24h后分离各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Gabbr1和Kcnt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acine评分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1),给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01);HE染色切片显示,药物作用后可以有效减少海马体组织细胞的损伤,与正常组接近;给药组海马组织中Gabbr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33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cnt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39)与正常组(P=0.006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药组中,小鼠海马组织Gabbr1和Kcnt1蛋白表达程度高于模型组(PGabbr1=0.0194,PKcnt1=0.0037)与正常组(PGabbr1=0.0094,PKcnt1=0.0255)。结论:羚珠散具有预防和抗小鼠癫痫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钾离子通道KCNT1介导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羚珠散 PTZ gabbr1 Kcnt1
原文传递
GABA_B受体基因突变和神经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磊 许婵娟 +2 位作者 范治然 侯国飞 刘剑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6期1172-1175,共4页
γ-氨基丁酸B型(GABA_B)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代谢型受体,由GABBR1和GABBR2两个基因共同编码,属于C族G蛋白偶联受体,其介导GABA系统的功能紊乱与许多神经疾病有关,如焦虑、抑郁、癫痫、自闭症、药物成瘾和精神分... γ-氨基丁酸B型(GABA_B)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代谢型受体,由GABBR1和GABBR2两个基因共同编码,属于C族G蛋白偶联受体,其介导GABA系统的功能紊乱与许多神经疾病有关,如焦虑、抑郁、癫痫、自闭症、药物成瘾和精神分裂症等。GABA_B受体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变异体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因学过程,受体基因突变和疾病关联性研究为疾病的理解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标。本文重点对GABA_B受体编码基因相关突变和神经类疾病的关联性分析研究、不同突变和疾病具体表型的关联研究以及受体突变如何影响受体功能等方面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受体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提出了初步设想,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受体变构调节剂在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以期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 gabbr1基因 gabbr2基因 神经疾病 变构调节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