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钻孔周围煤体径向位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武芳冰 齐庆杰 +3 位作者 董子文 李兴华 景所香 王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4-580,共7页
为揭示钻孔注水过程中煤体位移的发展和分布规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4.3b2D建立煤层注水三场耦合模型,模拟不同注水压力和时间作用下钻孔周围煤体径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或注水压力的升高,煤体的位... 为揭示钻孔注水过程中煤体位移的发展和分布规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4.3b2D建立煤层注水三场耦合模型,模拟不同注水压力和时间作用下钻孔周围煤体径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或注水压力的升高,煤体的位移量增大;钻孔两侧出现两个以纵向为长轴的椭圆形较大位移区,呈现"哑铃形"非均匀分布;"哑铃形"两端椭圆形的中心是位移最大的区域,随注水过程的延续最大位移带向远离钻孔方向发展,椭圆的长短轴随注水时间的延续和压力的提高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径向位移 非均匀分布 gauss2D COMSOL模
下载PDF
基于非离子复合乳化剂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4
2
作者 柴云 刘祥萱 +2 位作者 王煊军 李军 刘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63-267,共5页
提出采用低起泡性的OP-10/AEO非离子复合乳化体系解决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化缺陷问题。以改性环氧树脂E-51为芯材修复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自修复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分别对形成过程、化学... 提出采用低起泡性的OP-10/AEO非离子复合乳化体系解决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化缺陷问题。以改性环氧树脂E-51为芯材修复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自修复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分别对形成过程、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Gauss拟合研究粒径分布,并探讨了乳化剂体系选择、乳化剂用量、芯壁比、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改善乳化剂起泡效果,用量为5.0%,芯壁比为0.8∶1,搅拌速率为1 200 r/min,微胶囊包封率达到80%,粒径分布相对集中,具备良好的室温贮存性及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起泡性 非离子复乳化 自修复微胶囊 gauss拟合
下载PDF
联合DInSAR和PIM技术的沉陷特征模拟和时序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成晓倩 马超 +1 位作者 康建荣 邹友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1148,共8页
高强度煤炭开采(大采高、薄基岩、快速采煤)可形成巨大的地表形变场,过大的形变相位梯度导致干涉测量失败,单独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及其衍生技术都无法获得开采沉陷主值.为此,提出了联合多时相DInSAR时序分析及概率积... 高强度煤炭开采(大采高、薄基岩、快速采煤)可形成巨大的地表形变场,过大的形变相位梯度导致干涉测量失败,单独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及其衍生技术都无法获得开采沉陷主值.为此,提出了联合多时相DInSAR时序分析及概率积分法(PIM),整合理论计算与卫星观测结果,实现开采沉陷特征的动态模拟和模型重构.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18期高分辨率雷达数据(RADARSAT-2,5m精细波束模式(MF5))为数据源,利用连续重访周期的DInSAR技术获得17期时间序列开采沉陷相位变化图,监测得到神东矿区布尔台矿22201-1/2工作面地表形变从产生、发展到衰退的演化规律;联合DInSAR获得的沉陷盆地边缘信息与PIM技术对矿区大变形下沉信息进行预计,两种数据整合形成混合数据集;采用Gauss函数对混合数据集进行拟合,重构矿区时序开采下沉特征曲线.研究表明:PIM技术可以弥补DInSAR技术在大形变提取上的不足,利用混合数据集建立的Gauss模型,对于有限开采(非充分采动)或充分采动的主断面下沉值具有极高的拟合度,其拟合度R2均大于0.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DINSAR 时序分析 PIM gauss拟合模型
原文传递
弹丸直径和速度对喷丸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玖 张志远 方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8-591,626,共5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喷丸强化后的残余应力分布,研究不同直径弹丸的喷射速度对喷丸强化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场的影响。具体分析在0.2mm~0.4mm弹丸直径范围内不同弹丸速度对残余压应力场的影响,将每个弹丸直径下的最优残余压应力值提取出来... 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喷丸强化后的残余应力分布,研究不同直径弹丸的喷射速度对喷丸强化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场的影响。具体分析在0.2mm~0.4mm弹丸直径范围内不同弹丸速度对残余压应力场的影响,将每个弹丸直径下的最优残余压应力值提取出来与弹丸速度进行Gauss曲线拟合,并建立喷丸强化的"弹丸速度-残余应力值"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 有限元 残余应力 弹丸速度 gauss拟合
下载PDF
联合DInSAR与Offset-tracking技术监测高强度采区开采沉陷的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小波 马超 +3 位作者 单新建 连达军 屈春燕 白俊武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25-2435,共11页
高强度煤炭开采产生巨大的地表形变,形变相位梯度过大导致干涉测量解缠错误,单一采用常规DInSAR及其衍生技术都无法获得地表沉陷主值。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联合利用DInSAR与偏移量追踪技术(Offset-tracking)各自的技术优势,实... 高强度煤炭开采产生巨大的地表形变,形变相位梯度过大导致干涉测量解缠错误,单一采用常规DInSAR及其衍生技术都无法获得地表沉陷主值。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联合利用DInSAR与偏移量追踪技术(Offset-tracking)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开采区大变形的准确提取,并基于GAUSS函数模型拟合恢复沉陷区剖面形态。基于2012年2月13日和2012年11月27日两景高分辨率SAR数据(RADARSAT-2,5 m精细波束模式(MF5))为数据源,以神东矿区布尔台矿、寸草塔一矿、二矿为研究区,采用常规DInSAR技术获得亚厘米级沉陷区边界,边界沉陷值处于-0.01^-0.02 m;利用偏移量追踪方法获取米级地表沉陷中心主值,中心沉陷值集中在-1.0^-4.0 m。将2种方法监测到沉陷信息分段融合,最后采用GAUSS函数模型重构矿区开采沉陷下沉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偏移量追踪方法可弥补DInSAR技术监测大量级形变信息的不足,联合技术可完整获取高强度采区的大形变沉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台矿 高强度采区 大形变沉陷 DINSAR 偏移量追踪 gauss拟合 沉陷特征 RADARSAT
原文传递
助熔剂对Eu^(2+)掺杂的碱土金属硅酸盐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希艳 张亮亮 +2 位作者 张云鹏 董飞 于冲冲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研究了不同助熔剂对Eu2+掺杂的MgO·2SrO·SiO2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3%(质量分数)BaF2作为助熔剂时样品发光效果最好。对400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进行了Gauss拟合,出现了3个发光中心。采用van Uitert提出的Eu2... 研究了不同助熔剂对Eu2+掺杂的MgO·2SrO·SiO2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3%(质量分数)BaF2作为助熔剂时样品发光效果最好。对400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进行了Gauss拟合,出现了3个发光中心。采用van Uitert提出的Eu2+5d激发态带边位置与配位数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认为3个发光中心是由Eu2+分别取代Sr(Ⅰ)格位、Sr(Ⅰ)格位附近形成的杂质束缚激子态和Sr(Ⅱ)格位形成的。晶体场强度与X—O键长成反比,随着掺入助熔剂阳离子半径的增大,发射光谱发生了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熔剂 碱土金属硅酸盐 荧光粉 gauss拟合
原文传递
脉冲星PSR2111+46平均脉冲分析和谱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徐轩彬 吴鑫基 《中国科学(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34-1141,共8页
采用Gauss拟合分离方法对脉冲星PSR2111+46的平均脉冲轮廓进行分析研究.这颗脉冲星有408,610,925,1408,1640,4850 MHz6个频段的信噪比均很高的观测资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多频分析的样本.通过分析发现PSR2111+46在6个频率上都是良好的... 采用Gauss拟合分离方法对脉冲星PSR2111+46的平均脉冲轮廓进行分析研究.这颗脉冲星有408,610,925,1408,1640,4850 MHz6个频段的信噪比均很高的观测资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多频分析的样本.通过分析发现PSR2111+46在6个频率上都是良好的5成分结构.这一结果支持Rankin提出的脉冲星辐射区“核-双锥”模型.在成分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核、内锥和外锥的几何结构、辐射束半径、辐射区的高度以及辐射区的对称性.考察了核和内、外锥成分辐射的谱特性,发现核成分的谱确实比内、外锥的要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PSR2111+46 平均脉冲 谱特性 成分分离 辐射区 gauss拟合分离方法 成分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