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ree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ruminal cellulase gene(Umcel-1) from a metagenomic library of gayal(Bos frontalis) 被引量:3
1
作者 LI Bi-feng ZHU Ya-xin +8 位作者 GU Zhao-bing CHEN Yuan LENG Jing GOU Xiao FENG Li LI Qing XI Dong-mei MAO Hua-ming YANG Shu-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55-861,共7页
Gayal is a rare semi-wild bovine species found in the Indo-China. They can graze grasses, including bamboo leaves, as well as reeds and other plant species, and grow to higher mature live weights than Yunnan Yellow ca... Gayal is a rare semi-wild bovine species found in the Indo-China. They can graze grasses, including bamboo leaves, as well as reeds and other plant species, and grow to higher mature live weights than Yunnan Yellow cattle maintained in similar harsh environm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specific cellulase in the gayal rumen. A metagenomic fosmid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using genomic DNA isolated from the ruminal contents of four adult gayals. This library contained 38400 clones with an average insert size of 35.5 kb. The Umcel-1 gene was isolated from this libr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cellulase activity of 24 random clone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Umcel-1 gene, which exhibited the most potent cellulase activity. Sequencing the Umcel-1 gene revealed that it contain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942 base pairs that encoded a product of 313 amino acids. The putative gene Umcel-1 product belonged to the 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5 and showed the highest homology to the cellulase (GenBank accession no. YP_004310852.1 ) from Clostridium lentocellum DSM 5427, with 44% identity and 62% similarity. The Umcel-1 gene was heterologously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il BL21, and recombinant Umcel-1 was purified. The activity of purified recombinant Umcel-1 was assessed,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t hydrolyze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with optimal activity at pH 5.5 and 45~C. To our knowledge,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evidence for a cellulase produced by bacteria in gayal ru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yal ruminal microorganism fosmid library Umcel-I gene gene expression cellulase activity
下载PDF
Anaerobic Fungal Diversity in the Rumen of Gayals (Bos frontali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yan ZHANG Shuling WANG +3 位作者 Xuchuan LIU Chunyong ZHANG Tainlong YANG Jing L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2期280-284,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anaerobic fungal diversity in the rumen of gayals(Bos frontalis), Yunnan yellow cattle, yaks, and Tibetan yellow cattle, the ITS region of ruminal anaerobic fungi was sequenced. The anaerobic fungi ... To investigate the anaerobic fungal diversity in the rumen of gayals(Bos frontalis), Yunnan yellow cattle, yaks, and Tibetan yellow cattle, the ITS region of ruminal anaerobic fungi was sequenced. The anaerobic fungi found in four types of cattle could be divided into 16 groups(Neocallimastix, Anaeromyces, Orpinomyces, Caecomyces, Cyllamyces and unknown groups 1-11). There were 10 anaerobic fungal groups in the rumen of gayals, with three belonging to known genera(Orpinomyces, Neocallimastix, and Caecomyces), which accounted for 2.8% of sequences of gayals. There were fewer known anaerobic fungi in gayals than in Yunnan yellow cattle(Orpinomyces), yaks(Anaeromyces, Orpinomyces, and Cyllamyces) and Tibetan yellow cattle(Anaeromyces, Orpinomyces, Caecomyces, and Cyllamyces), accounting for 30.7%, 93.9%, and 35% of each of the relevant cattle species. The other seven unknown groups(NG1, NG4, NG6, NG7, NG9, NG10, and NG11) accounted for 91.6% of sequences from gayals, which was higher than Yunnan yellow cattle [69.3%(NG2, NG8 and NG9)], Tibetan yellow cattle [35%(NG4, NG5 and NG9)], and yaks [6.1%(NG3)]. Furthermore, NG1, NG6, NG7, NG10, and NG11 were only found in gayals,whereas NG3 and NG5 were found only in Tibetan yellow cattle and yak, respectively. Piromyces was not found in any of the four types of cattle. The anaerobic fungi abundance in the rumen of gaya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cattle. The ruminal anaerobic fungi of gayals might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ulose degradation, resulting in the ability of this species to successfully graze coarser fod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真菌 多样性 牛瘤胃 云南省 中国
下载PDF
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探讨大额牛的分子系统发生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世平 常洪 +3 位作者 马国龙 陈宏宇 冀德君 耿荣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0,共6页
大额牛是一种半野生半家养的珍稀牛种,有关其起源和系统地位一直存在争议。通过PCR扩增、测序等步骤共获得了11头大额牛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1140bp)。应用分析软件,对大额牛11条Cytb序列进行了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牛属动物6个... 大额牛是一种半野生半家养的珍稀牛种,有关其起源和系统地位一直存在争议。通过PCR扩增、测序等步骤共获得了11头大额牛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1140bp)。应用分析软件,对大额牛11条Cytb序列进行了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牛属动物6个近缘种的同源序列,以亚洲水牛(Bubalus bubalis)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牛属动物分子系统发育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条大额牛Cytb序列1140位点中,共发现95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8.33%),定义了6种单倍型,表明大额牛群体的Cytb基因遗传多态性比较丰富。构建的NJ和MP分子系统树均显示,大额牛研究群体明显分为3支,第1支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聚,第2支与瘤牛(Bos indicus)相聚,第3支与印度野牛(Bos gaurus)相聚。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额牛很可能是印度野牛的家养型或驯化种,我国大额牛群体可能曾受到其他牛种血缘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细胞色素B基因 起源 分子系统发生
下载PDF
大额牛体尺性状指标与体重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永奇 苟潇 +4 位作者 刘文华 文际坤 毛华明 苏八七 张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9-593,共5页
对半野生大额牛13个体尺性状和体重指标进行测定,选择累计贡献率达88.819%的8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额牛成年公、母牛头部和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和坐骨宽选育潜力相对较大,体重和胸围与体长显著相关,其它性状间存在... 对半野生大额牛13个体尺性状和体重指标进行测定,选择累计贡献率达88.819%的8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额牛成年公、母牛头部和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和坐骨宽选育潜力相对较大,体重和胸围与体长显著相关,其它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各主分量的特征根分布较广,第一主成分反映出大额牛整个体型的生长发育状况,第二、第五和第八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大额牛肉用性能方面的特征,第三主成分有使大额牛体型变小的趋势,第四、第六和第七主成分反映的是大额牛役用方面的性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体尺指标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以Cyt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大额牛系统地位及其种群现状(英文)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国龙 常洪 +5 位作者 李世平 陈宏宇 冀德君 耿荣庆 常春芳 李永红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3-419,共7页
对12头大额牛Cytb基因部分序列447bp进行分析,共发现33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结合GenBank中牛属普通牛、瘤牛、牦牛和印度褐牛4个近缘种的Cytb基因同源区序列进行分析,以水牛作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NJ)法和最大简约(MP)法构建分... 对12头大额牛Cytb基因部分序列447bp进行分析,共发现33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结合GenBank中牛属普通牛、瘤牛、牦牛和印度褐牛4个近缘种的Cytb基因同源区序列进行分析,以水牛作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NJ)法和最大简约(MP)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得到基本一致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大额牛是独立于普通牛、瘤牛和印度褐牛之外的Bos属的一个独立的种。同时还指出目前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大额牛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我国的大额牛保护工作正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CYTB基因 系统地位 种群现状
下载PDF
大额牛的生物学特征及研究开发利用潜力 被引量:24
6
作者 毛华明 邓卫东 文际坤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8-261,共4页
大额牛是中国唯一的半野生半家养的珍珍稀牛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独龙江和怒江流域,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东孟加拉和与缅甸北部钦邦。根据国内外研究和多年调查认为:(1)大额牛(Bosfrontalis)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结构均不同于黄牛(Bostau... 大额牛是中国唯一的半野生半家养的珍珍稀牛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独龙江和怒江流域,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东孟加拉和与缅甸北部钦邦。根据国内外研究和多年调查认为:(1)大额牛(Bosfrontalis)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结构均不同于黄牛(Bostaurus)和野牛(Bosgaurus),3者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6条,在常染色体中黄牛没有近中着丝点染色体,野牛有两对,而大额牛有一对,染色体的臂数相等;(2)大额牛的食物以竹子、青蒿和杂草为主,饲料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但其生长速度快,0 5,1,1 5,2和3岁大额牛的体重可分别达140kg,218kg,264kg,296kg和342kg;(3)大额牛具有较为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和较好的产肉性能,且其肌纤维直径明显小于其它牛,牛肉的系水率、嫩度和多汁性明显高于其它牛;(4)繁殖力强,能繁母牛基本上可实现一年一胎,且可以与黄牛杂交。大额牛不仅具有极高的研究学术价值,而且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染色体 生长 繁殖 肉质 杂交
下载PDF
大额牛起源与系统地位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兰萍 耿荣庆 +3 位作者 常洪 冀德君 李永红 常春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1-234,共4页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我国大额牛13个个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并引用其它牛种的序列资料共同构建分子系统树,以探讨大额牛的起源及其系统地位。结果表明,大额牛Cyt b基因全长1140 bp,在所有样本中共发现了95个变异位点,定义为5种...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我国大额牛13个个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并引用其它牛种的序列资料共同构建分子系统树,以探讨大额牛的起源及其系统地位。结果表明,大额牛Cyt b基因全长1140 bp,在所有样本中共发现了95个变异位点,定义为5种单倍型。从母系起源的角度来看,我国大额牛种群存在明显的分化,它可能具有十分独特的起源。综合多层次的研究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大额牛与印度野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较早的世代具有共同的母系起源,并且有可能是现已灭绝的某种野生牛的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起源 系统地位
下载PDF
独龙牛瘤胃细菌纤维素酶基因克隆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天龙 王淑玲 +6 位作者 顾招兵 朱仁俊 刘旭川 张春勇 杨舒黎 毛华明 冷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1-906,共6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独龙牛的瘤胃纤维素酶基因资源进行筛选及酶学特性研究,为后续开发利用新的纤维素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揭示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方法】提取独龙牛瘤胃微生物中的大片段基因组DNA,构建...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独龙牛的瘤胃纤维素酶基因资源进行筛选及酶学特性研究,为后续开发利用新的纤维素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揭示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方法】提取独龙牛瘤胃微生物中的大片段基因组DNA,构建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并进行纤维素酶活性筛选,筛选获得的高活性基因经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酶学性质研究。【结果】从独龙牛瘤胃中共获得20352个阳性克隆,白斑率达92%,构建的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容量899.6 Mb,空载率1.82%。从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筛选获得2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阳性克隆(B1和B2),其中,B1基因序列长1230 bp,编码409个氨基酸,基因编码产物与来自Ruminococcus albus纤维素酶基因编码产物(β-1,4-内切葡聚糖酶,Gen Bank登录号P23661.1)的覆盖率高达99%,其同源性高达97%;B2基因序列长1002bp,编码333个氨基酸,基因编码产物与Uncultured microorganism纤维素酶基因编码产物(纤维糊精酶,Gen Bank登录号ADB80112.1)的覆盖率高达99%,其同源性为83%。B1和B2基因可在Rosetta原核表达宿主菌中成功诱导表达,B1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40℃;B2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40~50℃。【结论】从构建的独龙牛瘤胃微生物基因文库中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高活力的纤维素酶(B1和B2),其中,B1为β-1,4-内切葡聚糖酶,而B2为新的纤维糊精酶,可为纤维素的体外降解提供新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牛瘤胃 基因文库 纤维素酶 克隆
下载PDF
大额牛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毛华明 马松成 +2 位作者 陈静 邓卫东 和天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769-377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额牛(Bos frontalis)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为揭示大额牛瘤胃细菌组成的多样性以及开发这一珍稀生物资源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细菌通用引物F27和R1492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利用Neighbor-jo... 【目的】研究大额牛(Bos frontalis)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为揭示大额牛瘤胃细菌组成的多样性以及开发这一珍稀生物资源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细菌通用引物F27和R1492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利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共获得147个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登录号为DQ673466~DQ673612。按照97%的相似性标准,这些序列被分为86个操作分类单元。有16个序列与已培养菌的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10.9%;另有22个序列与已培养菌的序列相似性为90%~97%,占总序列的15%;剩余109个序列为未培养、鉴定菌,所占比例高达74.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大额牛瘤胃细菌主要分布于低G+C含量细菌门(57.1%)和噬纤维菌/屈扰杆菌/拟杆菌门(42.2%),仅有一个序列位于螺旋体门。【结论】本试验获得了大额牛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大额牛瘤胃微生态系统组成及其与饲料消化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瘤胃细菌 16SrRNA基因序列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的种间杂交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和占星 张继才 +9 位作者 亐开兴 金显栋 王喆 王安奎 黄梅芬 赵刚 杨国荣 涂先云 袁希平 黄必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622-3633,共12页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①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母牛(n=24)的平均妊娠期为(290.83±5.26)d;②大婆F1中母犊占71.88%,分别显著高于大额牛和婆罗门牛(P<0.05)、极显著高于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大黄F1)和BMY牛(P<0.01);③大婆F(1n=29)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69±4.84)、(153.08±37.58)、(219.34±31.31)和(302.06±28.92)kg,分别比大额牛(n=18)高68.18%、37.12%、45.07%和40.13%(P<0.01);分别比婆罗门(n=45)低14.40%(P<0.01)、5.23%(P>0.05)、13.12%(P<0.01)和12.76%(P<0.01);0—18月龄大婆F1中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3.09±44.91)g和(502.89±53.54)g,分别比大额牛高35.98%和39.85%(P<0.01),但分别比婆罗门牛低16.49%(P<0.01)和6.63%(P>0.05);④大额牛、婆罗门牛和大婆F1的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9;大婆F1母牛(n=2)的初妊娠年龄、初妊娠体重和初产年龄分别为(16.00±2.83)月龄、(342.50±30.41)kg和(26.00±2.83)月龄,且年产1犊;⑤对5头、15—24月龄大婆F1公牛进行电刺激采精,均未采集到精液。【结论】大额牛和瘤牛杂交,其杂种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F1代母牛可繁育,且成熟早,繁殖力强;但F1代公牛是否可繁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婆罗门牛 种间杂交 生长性能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杂交大额牛肉质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11
作者 范江平 叶绍辉 +2 位作者 葛长荣 和天宝 黄玉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00-602,共3页
选择健康、年龄1~2岁的大额牛×云南黄牛的杂交大额牛4头,对其在pH值、失水率、剪切嫩度、熟肉率、肉色、风味等肉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H值在6.05~6.26,失水率在10.65%~20.94%,剪切嫩度腰大肌的值为3.08,熟肉率为63.84%... 选择健康、年龄1~2岁的大额牛×云南黄牛的杂交大额牛4头,对其在pH值、失水率、剪切嫩度、熟肉率、肉色、风味等肉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H值在6.05~6.26,失水率在10.65%~20.94%,剪切嫩度腰大肌的值为3.08,熟肉率为63.84%。pH值、剪切嫩度、风味等指标,达到优质中高档牛肉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大额牛 肉质 特性
下载PDF
凤凰山迁地保种大额牛的外貌特征及主要习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和占星 亐开兴 +4 位作者 袁希平 桑业华 马文张 张继才 李子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对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凤凰山半野生状态下大额牛的外貌特征和主要习性的观察结果进行了较详细地叙述,以补充和完善大额牛的形态特征描述。①外貌特征:从外观看,大额牛体形介于水牛和牦牛之间;根据白毛在牛身上分布的部位,可分为"一白... 对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凤凰山半野生状态下大额牛的外貌特征和主要习性的观察结果进行了较详细地叙述,以补充和完善大额牛的形态特征描述。①外貌特征:从外观看,大额牛体形介于水牛和牦牛之间;根据白毛在牛身上分布的部位,可分为"一白"(四肢下部白)、"二白"(四肢下部和头、颈部白)、"三白"(四肢下部、头部和尾尖白)和"全黑"4种;公牛阴囊和母牛乳房发育比较紧凑,以适应丛林生活。②主要习性:大额牛好动喜游走,季节迁移;性喜群栖,合群性好,公牛好斗,母牛间争斗少;觅食力强,食谱广泛,以竹叶、灌木等为主,可谓"吃百草,疫病少,身体健";酷爱舔盐,人易接近;昼间活动,夜间休息,夏天绝大多数牛有午休习惯,气温越高则休息时间越多;生性爱干净,排粪排尿时前肢直立,后肢半蹲姿势,不易被粪便玷污;理毛次数多,时间较长,以保持其身体的卫生。母牛在产犊前,离群单独活动。结果表明,大额牛具有较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和较独特的生活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外貌特征 习性
下载PDF
大额牛×婆罗门(GBF_1)、BMY牛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喆 杨世平 +6 位作者 袁希平 王安奎 昝林森 金显栋 张继才 高爱农 黄必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91,共3页
试验采集了经过12个月育肥的8头大额牛×婆罗门(GBF1)阉牛和30头BMY阉牛血样,进行了肌酐、总蛋白、尿素氮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发现,GBF1牛肌酐浓度显著高于BMY牛(P<0.05),其它指标两品种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 试验采集了经过12个月育肥的8头大额牛×婆罗门(GBF1)阉牛和30头BMY阉牛血样,进行了肌酐、总蛋白、尿素氮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发现,GBF1牛肌酐浓度显著高于BMY牛(P<0.05),其它指标两品种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选取30头BMY牛和30头婆罗门牛,进行90 d的育肥,在育肥1、2、3月分别采血样,分析了肌酐、总蛋白等10个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总蛋白在育肥3月极显著低于育肥1和2月(P<0.01);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在育肥3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2月(P<0.01);甘油三酯、肌酐在育肥3月显著低于育肥2月(P<0.05);尿素氮在育肥2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3月(P<0.01);尿酸在育肥2月极显著低于育肥3月(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婆罗门牛 BMY牛 血液生化指标 育肥
下载PDF
大额牛Myf-5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玉红 钟金城 +3 位作者 马志杰 胡汉傈 金双 罗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9-1289,共11页
对大额牛Myf-5基因进行PCR扩增、T-A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应用DNAMAN4.0、BioEdit 4.8.10、DnaSP4.10、Mega3.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同普通牛、黑猩猩、恒河猴、人、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 对大额牛Myf-5基因进行PCR扩增、T-A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应用DNAMAN4.0、BioEdit 4.8.10、DnaSP4.10、Mega3.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同普通牛、黑猩猩、恒河猴、人、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NJ、ME和UPGMA法对其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①大额牛Myf-5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其大小分别为660、76、1 226、852、407 bp;外显子和内含子数与其他9个物种相同,但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区遵循GT-AG基因组成规则。②大额牛与普通牛、黑猩猩、恒河猴、人、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的Myf-5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90.0%、90.5%、90.5%、87.2%、84.8%、72.9%、64.3%、51.8%,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94.9%、94.6%、94.9%、89.9%、88.7%、81.6%、70.4%、56.6%,这说明大额牛与其他9个物种在Myf-5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和相应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③用NJ、ME和UPGMA等3种方法聚类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3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即大额牛与普通牛首先聚为一类,人、黑猩猩、恒河猴也先聚为一类,这两类相聚后再依次同其他物种聚在一起。这与mtDNA、其他功能基因和动物学分类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Myf-5基因适合用于物种间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Myf-5基因 克隆 分子系统进化
下载PDF
解冻温度对大额牛(Bos frontalis)精子活率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和占星 赵家才 +1 位作者 黄必志 袁希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3-1098,共6页
分别用32、35、38、41和44℃水浴解冻大额牛细管冻精,解冻后在常温(平均温度18.06±1.50℃,相对湿度46.64±4.52%)下保存40h,分别在0、6、12、18、24、30、36、38、39和40h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精子活率和活力;并在解冻后0、6... 分别用32、35、38、41和44℃水浴解冻大额牛细管冻精,解冻后在常温(平均温度18.06±1.50℃,相对湿度46.64±4.52%)下保存40h,分别在0、6、12、18、24、30、36、38、39和40h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精子活率和活力;并在解冻后0、6、12、18和24h用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精子形态,统计分析5个时段的精子畸形率。研究结果:①35℃解冻的精子复苏率为68.80%,极显著高于44℃解冻的54.2%(P<0.01),但与其它3个解冻温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以38~44℃解冻的精子存活时间在38~39h之间,以32℃解冻的存活时间最短,仅为36h。④解冻后0h的精子活率在42.50%~50.00%之间,不同解冻温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保存6、12和18h时,分别以35、38和41℃显著高于44℃(P<0.05);保存24h后,各解冻温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解冻后0h的精子活力以35℃极显著高于44℃(P<0.01);保存6h以32~41℃显著高于44℃(P<0.05);保存18h,以32和41℃高于44℃(P<0.05);保存24h后各解冻温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⑤用41和44℃解冻的总精子畸形率极显著高于38℃(P<0.01),显著高于35℃(P<0.05),32、35和38℃间及32、41和44℃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35和38℃解冻对精子形态损伤较小。研究表明:解冻温度越高大额牛冻精的精子活率和活力降低速度越快,精子畸形率也高,且解冻温度对精子头部和尾部形态的影响最大;大额牛细管冻精宜用38±3℃水浴10s解冻,解冻后在18℃以下常温下保存6h对其精子活力等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精子 解冻温度 活力 畸形
下载PDF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黄牛(Bos taurus)的种间杂交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和占星 王朋武 +7 位作者 罗在仁 李春梅 尹以昌 亐开兴 王安奎 张继才 黄必志 袁希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676-2686,共11页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黄牛(Bos taurus)种间杂交利用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以云南黄牛(大理黄牛、德宏黄牛,n=379)和西本杂(西门塔尔牛♂×云南黄牛♀,n=136)为母本,大额牛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母...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黄牛(Bos taurus)种间杂交利用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以云南黄牛(大理黄牛、德宏黄牛,n=379)和西本杂(西门塔尔牛♂×云南黄牛♀,n=136)为母本,大额牛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母牛在输精后约60 d,通过直肠检查进行妊娠诊断,并对妊娠母牛进行跟踪调查,统计产犊数,测定云南黄牛及杂种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体尺,观察调查杂种牛的主要外貌特征。【结果】1用大额牛冷冻精液累计输精515头母牛,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73.98%和92.13%,其中黄牛母本的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为68.87%和90.81%,西本杂母本的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88.24%和95.00%。2大西本杂(大额牛♂×西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分别为22.86、103.86、142.40、176.21和243.25 kg,比云南黄牛的11.73、82.42、108.37、124.60和132.10 kg提高94.89%(P<0.01)、26.01%(P<0.01)、31.40%(P<0.01)、41.42%(P<0.01)和84.14%(P<0.01),比大本杂(大额牛♂×云南黄牛♀)的17.70、102.19、134.81、161.43和201.91 kg提高29.15%(P<0.01)、1.63%(P>0.05)、5.63%(P>0.05)、9.16%(P<0.05)和20.47%(P<0.01);大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亦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50.90%(P<0.05)、23.99%(P<0.01)、24.40%(P<0.01)、29.56%(P<0.01)和52.85%(P<0.01);大西本杂初生到24月龄的平均日增重为301.90 g,极显著高于大本杂的264.67 g和黄牛的164.89 g(P<0.01),大本杂平均日增重亦极显著高于云南黄牛(P<0.01);大本杂的初生、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8.21%、3.87%和4.20%,以初生重的杂种优势率最高。3初生时,大西本杂的体高和胸围分别比同龄云南黄牛提高8.38%(P<0.05)和8.34%(P<0.05),大本杂的体高和胸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1.48%(P<0.05)和7.23%(P<0.05)。在6月龄,大西本杂的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25.88%(P<0.05)、16.50%(P<0.05)、9.81%(P<0.05)和29.48%(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0.89%(P<0.05)、11.10%(P<0.05)和21.23%(P<0.05)。在12月龄,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33.82%(P<0.05)、30.64%(P<0.05)、31.16%(P<0.01)、29.95%(P<0.01)和26.63%(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1.41%(P<0.05)、13.34%(P<0.01)和21.86%(P<0.05);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分别比大本杂提高33.20%(P<0.05)、31.43%(P<0.05)、17.72%(P<0.01)和14.65%(P<0.01);在24月龄,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33.30%(P<0.01)、31.69%(P<0.01)、38.83%(P<0.01)、32.12%(P<0.01)和41.60%(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22.69%(P<0.01)、24.42%(P<0.01)和40.92%(P<0.05);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分别比大本杂的明显提高38.72%(P<0.01)、27.83%(P<0.01)和13.16%(P<0.01)。表明杂种牛在初生时体高和胸围优势明显,6月龄以后以胸围、腹围和管围生长较为明显;特别是三元杂的体斜长、体高和胸围生长从12月龄开始明显地超过二元杂。4大额牛与大理黄牛杂交F1的初生体重显著高于大额牛与德宏黄牛杂交F1(P<0.05),但两者的各体尺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大额牛与两地黄牛杂交效果基本一致。⑤成年杂种的外貌特征和主要习性与大额牛的非常相近。【结论】大额牛和云南黄牛种间杂交可行,杂种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且三元杂优于二元杂;F1代母牛可育,但公牛可能不育;大额牛与黄牛杂交利用潜力大,推广应用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黄牛 种间杂交 生长性能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云南大额牛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瘤胃微生物特点综述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舒黎 苟潇 +3 位作者 冷静 毛华明 邓卫东 吴锡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878-12880,共3页
[目的]为大额牛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云南大额牛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瘤胃微生物特点。[结果]云南大额牛具有较为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和较好的产肉性能,且其肌纤维直径明显小于其他牛,牛肉的系水率、... [目的]为大额牛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云南大额牛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瘤胃微生物特点。[结果]云南大额牛具有较为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和较好的产肉性能,且其肌纤维直径明显小于其他牛,牛肉的系水率、嫩度和多汁性明显高于其他牛;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结构均不同于黄牛和野牛,三者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6条,且可与黄牛杂交;独特的食性体现在以竹子为主食,且对各种粗饲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都显著高于云南黄牛;瘤胃中总可见细菌和纤维分解菌分别为4.51×109和1.63×109个/ml,显著高于云南黄牛,其瘤胃优势细菌主要为纤维分解菌。[结论]云南大额牛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额牛 肉质 遗传背景 营养物质消化率 瘤胃微生物
下载PDF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肉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晓波 葛长荣 +1 位作者 田允波 肖汪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9-53,共5页
对大额牛、云南瘤牛、中甸耗牛、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的肉质特性作了系统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自然放牧条件下,均表现出优良的肉质特性.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9%,脂肪含量均低于140%.
关键词 大额牛 云南瘤牛 中甸耗牛 迪庆黄牛 中甸犏牛
下载PDF
云南大额牛瘤胃宏基因组Fosmid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碧凤 朱雅新 +5 位作者 苟潇 冷静 毛华明 李清 冯励 杨舒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1-65,共5页
为研究云南大额牛瘤胃中丰富的降解纤维素类物质的基因,采用包埋法和脉冲场电泳技术直接从云南大额牛瘤胃内容物提取总DNA,经不完全酶切获得DNA片段,大小为23-48 kb,与pcc2 FOS vector连接,转化至E.coli EPI 300宿主细胞,构建瘤... 为研究云南大额牛瘤胃中丰富的降解纤维素类物质的基因,采用包埋法和脉冲场电泳技术直接从云南大额牛瘤胃内容物提取总DNA,经不完全酶切获得DNA片段,大小为23-48 kb,与pcc2 FOS vector连接,转化至E.coli EPI 300宿主细胞,构建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Fosmid文库。该文库共保存3840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35.5 kb,空载率小于2%,库容达1363 Mb。通过对该文库进行部分纤维素酶活力筛选,获得具有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克隆95个,木聚糖酶活性的克隆52个,同时具有这2种酶活性的克隆23个,这为进一步研究大额牛瘤胃内纤维素酶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瘤胃微生物 FOSMID文库 筛选
下载PDF
大额牛HSL基因外显子Ⅰ部分片段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常怀普 钟金城 +6 位作者 陈智华 胡汉傈 马志杰 李子良 杨蓉生 陈玉红 张亚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5,共5页
对大额牛HSL基因外显子Ⅰ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氨基酸预测,并同其它牛种的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大额牛其核苷酸序列与牦牛、普通牛、瘤牛、水牛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9.4%、99.2%、97.0%。相... 对大额牛HSL基因外显子Ⅰ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氨基酸预测,并同其它牛种的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大额牛其核苷酸序列与牦牛、普通牛、瘤牛、水牛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9.4%、99.2%、97.0%。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大额牛与水牛的同源性为97.6%;与普通牛、瘤牛、牦牛的同源性均为99.4%,仅在第33位有1个氨基酸变异,即大额牛为异亮氨酸,而其它3个牛种均为缬氨酸,这是由该基因片段的第97位碱基发生转换(A←→G)造成的。从分子系统进化树看,瘤牛和普通牛先聚为一类,再依次与牦牛、大额牛、水牛相聚,这与传统的牛种分类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HSL基因 外显子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