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manual acupuncture at acupoint GB34 against CCl_4-induced chronic liver damage in rats 被引量:3
1
作者 Yun-Kyoung Yim Hyun Lee +4 位作者 Kwon-Eui Hong Young-Il Kim Byung-Ryul Lee Tae-Han Kim Ji-Young Y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2245-2249,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manual 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 (GB34) on CCl4-induced chronic liver damage in rats. METHODS: Rats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CCh (1 mL/kg) and tr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manual 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 (GB34) on CCl4-induced chronic liver damage in rats. METHODS: Rats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CCh (1 mL/kg) and treated with manual acupuncture using reinforcing manipulation techniques at left GB34 (Yanglingquan) 3 times a week for 10 wk. A nonacupoint in left gluteal area was selected as a sham point. To estim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manual acupuncture at GB34, measurement of liver index, biochemical assays including serum ALT, AST, ALP and total cholesterol, histological analysis and blood cell count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Manual acupuncture at GB34 reduced the liver index, serum ALT, AST, ALP and total cholesterol level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ham acupuncture group. It also increased and normalized the populations of WBC and lymphocytes. CONCLUSION: Manual acupuncture with reinforcing manipulation techniques at left GB34 reduces liver toxicity, protects liver function and liver tissue, and normalizes immune activity in CCh-intoxicated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ual acupuncture Yanglingquan gb34 CCl4-induced liver damag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穴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平 刘若一 +2 位作者 陆梦馨 徐玲玲 邹忆怀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28例(观察组),并募集... 目的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28例(观察组),并募集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8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进行静息态及针刺阳陵泉后静息态fMRI扫描,对照组仅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计算两组全脑体素的PerAF。结果观察组静息态左侧楔前叶PerAF值高于对照组静息态(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左侧楔前叶PerAF值与对照组静息态比较有升高有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左侧枕中回、右侧角回和右侧中扣带回PerAF值较对照组静息态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右侧中扣带回PerAF值较观察组静息态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结论 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息态左侧楔前叶PerAF值高于健康者,针刺阳陵泉穴可调节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多个脑区PerAF值,右侧中扣带回可能是其发挥脑效应机制潜在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阳陵泉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百分比振幅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阳陵泉主治优势病症及配伍规律
3
作者 李思慧 刘书庆 +2 位作者 王玥梅 余曙光 吴巧凤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阳陵泉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及Embase建库至20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阳陵泉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及Embase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阳陵泉相关研究文献。建立阳陵泉单穴、配伍主治病症和配伍腧穴等数据库,利用Gephi0.10.1、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9.1、SPSS27.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530篇,阳陵泉单穴主治病症37种,优势病症为肩关节周围炎、落枕、急性胆囊炎及踝关节扭伤等,治疗方式以运动针法为主;配伍主治病症105种,优势病症为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偏头痛等24种,治疗方式以电针为主。阳陵泉高频配伍特定穴为五输穴、交会穴、下合穴,高频配穴为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阴陵泉、犊鼻、内膝眼等17个腧穴,配伍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聚类分析共得3系4类配伍处方组合。结论阳陵泉主治范围广泛,以运动系统病症为主,单穴、配伍应用各有优势病症。特定穴多重配伍与聚类处方灵活组合,有助于临床精准选穴、科学用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泉 优势病症 腧穴配伍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电针患侧曲池、阳陵泉穴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大鼠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4
作者 绽晟 黄麟荇 +3 位作者 易丽贞 陈瑞雪 黄慧源 岳增辉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 观察电针患侧曲池、阳陵泉穴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PSS)大鼠皮质损伤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氨酸(Glu)、丙二醛(MDA)、核黄素激酶(RFK)和还原性辅酶氧化酶2(NOX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 目的 观察电针患侧曲池、阳陵泉穴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PSS)大鼠皮质损伤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氨酸(Glu)、丙二醛(MDA)、核黄素激酶(RFK)和还原性辅酶氧化酶2(NOX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与造模组,每组10、20只。造模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联合内囊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制备PS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鼠板固定大鼠,但不进行干预;电针组接受电针干预,穴位选择患侧阳陵泉穴(左)、曲池穴(左),每穴直刺1针,电针波型:密波;频率:100 Hz,强度以大鼠肢体轻微抖动为度,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7 d。分别于造模第1天和治疗第7天采用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别于造模第2天和治疗第7天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评估大鼠患侧肢体肌张力;采用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的病理学改变;行为学测试完毕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MDA、Glu含量和大脑皮质中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RFK、NOX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分析RFK、NOX2 mRNA转录水平。结果 (1) Zea-Longa神经功能、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治疗后Zea-Longa神经功能、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治疗前Zea-Longa神经功能、M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治疗后Zea-longa神经功能、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可见脑组织水肿,胞核深染,形态不规则、固缩、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脑组织病变改善,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可见较多正常细胞,细胞轮廓清晰,炎性细胞数量减少。(3)缺血侧皮质TNF-α、IL-6、Glu、MDA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TNF-α、IL-6、Glu、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TNF-α、IL-6、Glu、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4) RFK、NOX2蛋白表达水平和RFK、NOX2 mRNA转录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FK、NOX2蛋白表达水平和RFK、NOX2 mRNA转录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干预后RFK、NOX2蛋白表达水平和RFK、NOX2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以改善PSS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和肢体痉挛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皮质Glu含量,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抑制RFK、NOX2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痉挛 神经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电针 曲池穴 阳陵泉穴
下载PDF
巨刺阳陵泉穴对MCAO模型大鼠运动功能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谢心悦 潘彦舒 +8 位作者 方琪 王浩 刘含之 王安琪 江洋 孙树勇 粆香 柯雨露 邹忆怀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26-336,共11页
目的:观察巨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对胼胝体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探讨巨刺阳陵泉穴改善脑梗死运动障碍的机制。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巨刺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 目的:观察巨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对胼胝体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探讨巨刺阳陵泉穴改善脑梗死运动障碍的机制。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巨刺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7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MCAO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干预,巨刺组电针刺激右侧阳陵泉,非经非穴组电针刺激双侧胁下非经非穴位置,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14 d。测定大鼠抓力、神经功能缺损得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胼胝体组织形态,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质印迹(WB)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右脑胼胝体MBP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抓力下降,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增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胼胝体髓鞘结构崩解,右脑胼胝体MBP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巨刺组大鼠抓力增大,神经功能缺损得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髓鞘结构较为完整,右脑胼胝体MBP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阳陵泉穴可能通过提高胼胝体MBP蛋白表达水平促进MCAO大鼠运动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阳陵泉穴 电针 脑缺血 胼胝体 髓鞘碱性蛋白 中风康复 大鼠 大脑中动脉栓塞
下载PDF
恢刺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对卒中后痉挛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孟海超 王正田 +2 位作者 王腾 王晓娜 常永霞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恢刺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对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P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 目的观察恢刺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对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P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恢刺阳陵泉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功能综合评定(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量表、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等级分布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MF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CA日常生活功能、认知功能及总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MS、iEMG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恢刺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治疗PS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肌电生理指标、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体外冲击波 恢刺 阳陵泉 中风后遗症 卒中后痉挛 偏瘫 超声
下载PDF
艾灸不同腧穴对KOA大鼠不同组织TNF-α、MMP-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明静 张健强 +4 位作者 郭靖 王成 袁君 周海燕 余曙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0-1397,共8页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腧穴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血清及关节软骨与滑膜TNF-α、MMP-13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不同腧穴对KOA大鼠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KOA)、模型+足三里艾灸组(ST36)、模型+阳陵泉艾灸组...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腧穴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血清及关节软骨与滑膜TNF-α、MMP-13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不同腧穴对KOA大鼠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KOA)、模型+足三里艾灸组(ST36)、模型+阳陵泉艾灸组(GB34)、模型+犊鼻艾灸组(ST35),每组8只。选择关节腔注射MIA溶液的方法制备KOA模型。ST36、GB34、ST35组每日艾灸30 min,7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析各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痛阈值(MWT),番红固绿染色及OARSI评分,血清、关节软骨与滑膜的TNF-α、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比,KOA组足底机械痛阈值下降,OARSI评分、血清与关节软骨和滑膜TNF-α以及血清、关节滑膜MMP-1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5)。与KOA组比,3个治疗组足底机械痛阈值上升,OARSI评分、血清TNF-α和MMP-13、软骨TNF-α均降低(P<0.001,P<0.05),软骨MMP-13无明显变化(P>0.05);ST36组滑膜TNF-α和MMP-13低表达(P<0.05);ST35组滑膜MMP-13表达降低(P<0.05);GB34组滑膜TNF-α降低(P<0.01)。与GB34组比,ST36组OARSI评分更低(P<0.05),ST35组血清MMP-13下降显著(P<0.01)。与ST36组比,ST35组的血清TNF-α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艾灸不同腧穴治疗KOA表现出腧穴的特异性功效。足三里的作用范围最大,可以从整体和局部都发挥抗炎以及缓解关节损伤的作用;犊鼻侧重从整体抗炎;阳陵泉侧重从局部滑膜抗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艾灸 足三里 阳陵泉 犊鼻 特异性作用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明 吕国栋 +1 位作者 蒋洁 温浩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刺激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开腹腔暴露90 min后即关腹,模型组大鼠进行缺... 目的观察电针预刺激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开腹腔暴露90 min后即关腹,模型组大鼠进行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处理,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大鼠用电针预刺激30 min后再进行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处理。分别在再灌注4 h和24 h后,取大鼠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检测,比较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再灌注4 h和24 h后,穴位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非穴位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预刺激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在提高肝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足三里 阳陵泉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电针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抑制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脑皮质炎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慧源 易丽贞 +3 位作者 黄麟荇 陈瑞雪 绽晟 岳增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256-2263,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曲池对脑卒中肢体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大鼠脑皮质中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PS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线栓法+内囊注...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曲池对脑卒中肢体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大鼠脑皮质中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PS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线栓法+内囊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法制备PSS模型。随机抽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造模成功后选20只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干预患侧阳陵泉、曲池,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进行同条件固定,不作其他干预。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生理描记法评估电针对PSS大鼠的治疗效果;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M1型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1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6,CD16)、M2型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的阳性表达;ELISA法和qPCR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含量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间接肌张力明显下降(P<0.01),Iba-1和CD16阳性荧光强度表达显著增加(P<0.01),CD206阳性荧光强度表达显著下降(P<0.01),IL-6、IL-1β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1),TGF-β含量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间接肌张力明显上升(P<0.01),Iba-1阳性荧光强度表达减少(P<0.05),CD16阳性荧光强度表达明显下降(P<0.01),CD206阳性荧光强度表达显著上升(P<0.01),IL-6含量及mRNA的表达下降(P<0.05),IL-1β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TGF-β含量和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1)。结论电针阳陵泉、曲池能够有效改善PSS大鼠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调控小胶质细胞由M1向M2极化、缓解神经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电针 阳陵泉 曲池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电针阳陵泉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付彩红 曹克刚 +2 位作者 刘鹏 宋运恒 邹忆怀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3-11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电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电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无治疗,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阳陵泉穴干预14 d,各组基于造模术后1、7、14 d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观察各组在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运动评分的变化,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ELISA法、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脑组织VEGF、Ang-1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7、14 d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衡木以及网屏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14 d转棒评分也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于治疗7、14 d能明显上调MCAO大鼠血清Ang-1及脑组织Ang-1 mRNA的表达(P<0.05),且在不同时点电针组能显著升高脑组织VEGF mRNA的表达(P<0.05),而对血清VEGF的上调效应在治疗14 d最为明显(P<0.05)。结论电针阳陵泉穴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新生 针刺 阳陵泉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李继恩 柴进华 张静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4例,采用区组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背俞穴针罐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4例,采用区组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背俞穴针罐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阳陵泉运动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F-36评分、CASCS评分、NDI评分、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ASCS评分、NDI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泉运动针法 背俞穴 针罐疗法 颈椎病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缓解痉挛状态及对脑脊液γ-氨基丁酸的影响 被引量:38
12
作者 刘伍立 赵艳玲 +9 位作者 章威 欧阳建军 唐北沙 顾星 贺泽龙 尹新民 赵慧 娄必丹 孙淑珍 朱文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17-518,共2页
以针刺阳陵泉为主作观察组 ,针刺足三里为主作对照组 ,观察了对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脊液 (CSF)γ-氨基丁酸 (GABA)的影响。结果 :临床抽搐控制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但总有效率无差异 ;对 CSF中 GABA的影响 ,观察组治疗... 以针刺阳陵泉为主作观察组 ,针刺足三里为主作对照组 ,观察了对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脊液 (CSF)γ-氨基丁酸 (GABA)的影响。结果 :临床抽搐控制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但总有效率无差异 ;对 CSF中 GABA的影响 ,观察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 ;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提示针刺阳陵泉能较好地缓解痉挛状态 ,同时能提高 CSF中 GA-BA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针灸疗法 痉变 氨基丁酸 脑脊髓液
下载PDF
针灸对帕金森小鼠模型运动机能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庆 孙艳红 +7 位作者 王璐 张一 诸颖 李晓明 孔华庭 王少朋 胡钧 樊春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针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医疗手段,它通过将针插入人体特定的部位(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世界广泛认可。本文重点探讨针灸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运动机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采... 针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医疗手段,它通过将针插入人体特定的部位(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世界广泛认可。本文重点探讨针灸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运动机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小鼠PD模型,发现针灸阳陵泉穴(GB34)能够保护PD小鼠多巴胺神经元免受损伤,从而改善不协调的运动。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还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发现针灸可以促进溶酶体膜的修复和ɑ-synuclein毒性蛋白的降解,提示针灸有可能改善PD小鼠的自噬水平。为揭示针灸治疗的作用机理及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帕金森病 阳陵泉穴 自噬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胆囊穴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蒋海锋 赵聪 +6 位作者 汤雪峰 孔宪诚 沙粒 阎良 刘令圭 饶文龙 黄建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81-483,48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胆囊穴对急性胆囊炎胆绞痛的临床镇痛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的急性胆囊炎胆绞痛患者共60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及药物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检测患者外周血浆C反应蛋白...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胆囊穴对急性胆囊炎胆绞痛的临床镇痛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的急性胆囊炎胆绞痛患者共60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及药物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检测患者外周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5、10及15 min这三个时间点,针刺组的疼痛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而在治疗后20、25及30 min,两组的疼痛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在降低血浆CRP方面优于药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4),但血浆β-EP及CCK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实针刺对于急性胆囊炎胆绞痛治疗效果优于麻醉镇痛药联合抗胆碱能药物的镇痛效果,具有起效快、效果好、持续久的优势,同时能降低胆绞痛患者的CRP水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胆囊穴 阳陵泉 胆绞痛 急性胆囊炎
下载PDF
慢性胆囊炎患者电针针刺阳陵泉穴后胆囊收缩素变化与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曹子洋 张延彬 +1 位作者 张宏春 郑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92-409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电针针刺阳陵泉穴对胆囊收缩素水平和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电针针刺阳陵泉穴对胆囊收缩素水平和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电针针刺阳陵泉穴,进针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选用连续波,频率6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局部有明显跳动但不过分强烈为度,留针30 min后关机出针。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电针针刺同侧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连线中点下方1.5 cm处假穴。于针刺穴位前10 min及针刺后30 min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胆囊收缩素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结果两组电针针刺前胆囊收缩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电针针刺后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电针针刺后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电针针刺前(P<0.05)。两组电针针刺前Vmax、Vmin、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电针针刺后Vmax、Vmin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电针针刺后Vmax、Vmin低于电针针刺前,RI高于电针针刺前(P<0.05)。结论电针针刺阳陵泉穴可促进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素分泌,胆囊动脉血流速度减慢,RI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针灸疗法 阳陵泉 胆囊收缩素 胆囊动脉
下载PDF
从“少阳主骨”看阳陵泉穴对艾灸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增效作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范薇 杨剑 +1 位作者 夏丽娜 武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2-854,共3页
目的:验证阳陵泉穴对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增效作用,探讨少阳对骨之作用机制。方法:佐剂性关节炎大鼠40只,按治疗用穴不同,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肾俞、足三里组;阳陵泉、肾俞、足三里组;太溪、肾俞、足三里组。各组造模后第7天... 目的:验证阳陵泉穴对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增效作用,探讨少阳对骨之作用机制。方法:佐剂性关节炎大鼠40只,按治疗用穴不同,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肾俞、足三里组;阳陵泉、肾俞、足三里组;太溪、肾俞、足三里组。各组造模后第7天,每日行小艾条温和灸,每组各穴单侧灸治5 min,每日1次,左右交替进行,6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2)RT-PCR法检测各组滑膜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果:艾灸阳陵泉、肾俞、足三里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及滑膜组织TNF-α mRNA表达分别较肾俞、足三里组和太溪、肾俞、足三里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穴对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明确抗炎增效作用,提示少阳与骨存在密切生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 阳陵泉 佐剂性关节炎 抗炎增效
下载PDF
ERCP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勇 贾业贵 肖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究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 目的:探究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ERCP取石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7 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术后1、3、5、7 d患者胆汁引流量,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4.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前中医症状积分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研究组术后1、3、5、7 d胆汁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随访6个月发现,研究组结石残留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2.73%,P〈0.05,两组均未见结石复发,P〉0.05。结论:ERCP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率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ERCP取石术 疏肝利胆汤 电针阳陵泉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和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泳 黄璐 +2 位作者 赖新生 邹燕齐 吴俊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阳陵泉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阳陵泉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阳陵泉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阳... [目的]探讨针刺阳陵泉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阳陵泉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阳陵泉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阳陵泉穴和针刺非穴对各脑区的激活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针刺非穴对于双侧顶叶、左侧枕叶的激活点数量较针刺阳陵泉为多(P<0.05),针刺非穴对于左侧小脑的激活强度大于针刺阳陵泉穴(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和非穴对于脑部功能区的激活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泉穴 非穴 FMRI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阳陵泉穴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效应机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韩笑 邹忆怀 +1 位作者 付彩红 谭中建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阳陵泉穴在偏瘫的针灸治疗中选用频率较高。从阳陵泉的腧穴特性可以看出,阳陵泉穴具有条达气机、调理肝脾等功效,这对中风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应用中,阳陵泉穴在偏瘫痉挛状态、下肢运动障碍及足内翻畸形方面有较高的治疗价... 阳陵泉穴在偏瘫的针灸治疗中选用频率较高。从阳陵泉的腧穴特性可以看出,阳陵泉穴具有条达气机、调理肝脾等功效,这对中风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应用中,阳陵泉穴在偏瘫痉挛状态、下肢运动障碍及足内翻畸形方面有较高的治疗价值。芒针刺法与透刺法是阳陵泉穴在偏瘫治疗中较为经常应用的刺法。现代试验研究揭示了阳陵泉通过调节神经-体液代谢、调整脑功能活动发挥效应的机制,也体现出中医理论中"调其偏性""气达病所"等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泉 偏瘫 临床价值 机制探讨
下载PDF
针刺穴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与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邹明珠 周诚 +2 位作者 陈敏 杨正汉 田丽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手少阳经中渚穴(SJ3)和足少阳经阳陵泉穴(GB34)时大脑皮质兴奋区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经络、穴位作用的中枢机制以及针刺穴位过程中,不同针灸刺激时相对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42例健...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手少阳经中渚穴(SJ3)和足少阳经阳陵泉穴(GB34)时大脑皮质兴奋区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经络、穴位作用的中枢机制以及针刺穴位过程中,不同针灸刺激时相对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42例健康受试者(右利手)随机分为SJ3和GB34两组,利用fMRI技术实时动态扫描针刺SJ3和GB34时脑功能区的变化,最终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分析其作用部位。结果针刺SJ3引起的脑内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额叶、颞叶、小脑和枕叶,针刺GB34引起的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枕叶、小脑、额叶和颞叶。结论针刺SJ3和GB34时均可引起双侧听觉、视觉相关大脑皮质和双侧躯体运动区大脑皮质及小脑兴奋,这可能是临床治疗相关病症的中枢作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 针刺 中渚穴 阳陵泉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