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1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厂家水基胶挥发性物质的GC-IMS差异分析
1
作者 魏敏 褚玮 +3 位作者 司辉 程占刚 何昀潞 王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9-168,共10页
目的快速分析不同厂家水基胶中的挥发物特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各种水基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生物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法以及欧式距离分析法对不同水基胶样品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快速分析不同厂家水基胶中的挥发物特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各种水基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生物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法以及欧式距离分析法对不同水基胶样品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水基胶中共识别出88种挥发性化学物质,涵盖酯类、酮类、醇类、醛类、杂环类、酸类、芳香类、醚类、萜类、酰胺类和腈类等11大类别,其中酯类物质占据显著比例,达26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38%~46%。结论采用GC-IMS技术结合生物指纹图谱、PCA以及欧式距离分析,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厂家水基胶样品,同时同一厂家不同规格样品之间显示出较高的相似性;GC-IMS技术为不同厂家水基胶的快速溯源鉴别及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差异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基于HS-GC-IMS分析爆珠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
3
作者 金强 孙学锋 +4 位作者 唐伟 胡玉轩 罗亮 陆飞 廖惠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4-581,共8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中的香精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感官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等多元统计方法识别判定不同样品的主要风...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中的香精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感官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等多元统计方法识别判定不同样品的主要风味成分差异。结果表明:①感官评价显示该爆珠样品风格特征主要以花香、果香、木香为主,并辅以青香、甜香与酒香香韵,不同样品在花香、果香属性上呈显著差异(p<0.05);②GC-IMS非靶向定性出样品中22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其中醇类8种、酯类3种、酮类3种、醛类3种、烯烃类3种、酸类1种、吡嗪类1种,且指纹图谱直观显示出挥发性较强的醇类、酯类等香气化合物在样品间差异明显;③PCA、PLS-DA能对不同样品进行有效区别,并筛选出10个特征差异组分(VIP>1),PLSR得出样品感官差异主要与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环己酮、苯乙酮、辛醛、正丙醇和芳樟醇有关。该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其判定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具有准确可靠、可视化强等特点,能够为烟用爆珠产品感官质量快速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爆珠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 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五种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志雅 王亚杰 +3 位作者 张高虔 万一来 刘文玉 魏长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性。GC-IMS结果显示,不同工艺油莎豆油中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酯类12种、醇类16种、醛类29种、酮类9种、酸类5种、呋喃类3种、吡嗪类1种、硫类1种。热榨组醛类、酯类和呋喃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53.54%,13.06%,5.41%)。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四种关键风味物质:1-烯-3-辛醇、壬醛、(E)-2-辛烯醛和己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PC1和PC2分别为48.7%和30.1%,累计差异贡献率为78.8%,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物质差异显著,能够对不同工艺油莎豆油良好区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油莎豆油b*值与酸价、过氧化值、p-丙二醛值和1-烯-3-辛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57<r<0.88,P<0.05)。本研究结对市售油莎豆油生产加工、理论研究和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油莎豆油 不同工艺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双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精油及其GC-MS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盖旭 程庠 +1 位作者 姜子涛 罗君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采用双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肉豆蔻的精油,并通过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酶解pH 4.0、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肉豆蔻精油的得率为6.50 mL/100 g。利用GC-MS和保留指数法从精... 采用双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肉豆蔻的精油,并通过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酶解pH 4.0、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肉豆蔻精油的得率为6.50 mL/100 g。利用GC-MS和保留指数法从精油中鉴定出56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9.71%,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16.60%)、甲基丁香酚(14.78%)、桧烯(13.47%)、(+)-柠檬烯(7.29%)、4-萜烯醇(6.75%)、榄香素(6.62%)、γ-松油烯(4.28%)、反式-甲基异丁香酚(3.73%)、β-蒎烯(3.59%)和黄樟素(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精油 双酶辅助水蒸气蒸馏 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 成分分析 保留指数
下载PDF
基于HS-GC-IMS分析陇南主栽品种初榨橄榄油的风味特征成分
6
作者 白万明 王菊花 +4 位作者 马赛买 白小勇 孔维宝 马君义 张继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旨在为我国甘肃陇南产区初榨橄榄油(VOO)的快速鉴别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HS-GC-IMS技术对甘肃陇南主栽品种莱星(LX)、佛奥(FO)、科拉蒂(KLD)、皮削利(PXL)、鄂植8号(EZ8)以及LX与KLD的混合品种(... 旨在为我国甘肃陇南产区初榨橄榄油(VOO)的快速鉴别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HS-GC-IMS技术对甘肃陇南主栽品种莱星(LX)、佛奥(FO)、科拉蒂(KLD)、皮削利(PXL)、鄂植8号(EZ8)以及LX与KLD的混合品种(HH)6种VOO中的风味特征成分进行定性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6种VOO中共检测出39种风味特征物质,定性出22种,其中醛类(9种)、酮类(5种)化合物为主要的风味特征成分,此外还包括酯类(3种)、醇类(3种)、萜烯类(1种)和呋喃类(1种)等物质;6种VOO中含有的风味特征物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LX、KLD和HH中的风味特征物质较为相似,其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E)-2-戊烯醛、辛醛和2-正戊基呋喃含量较高,FO中的正戊醇、正己醛和3-戊酮含量较高,PXL中的(Z)-3-己烯乙酸酯、α-松油烯、2-己酮的含量较高,EZ8中的乙酸乙酯含量最高,HH中的2-丁酮、丙酮、(E)-2-庚烯醛的含量较高。综上,采用HS-GC-IMS可以有效检测VOO中的风味特征物质,定性出的风味特征物质可作为区分6种VOO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橄榄油 风味特征成分 HS-gc-IMS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柱前衍生GC-MS法比较不同工艺制备黄精的氨基酸含量
7
作者 张剑光 王月 +3 位作者 金文芳 杨丽 王洁雪 张志锋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272-280,共9页
建立了柱前衍生GC-MS法测定黄精中15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测定经不同工艺制备的黄精鲜品、干品及炮制品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并运用多元数据统计对这3种不同黄精样品中的氨基酸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黄精制品中的15种氨基酸在33mi... 建立了柱前衍生GC-MS法测定黄精中15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测定经不同工艺制备的黄精鲜品、干品及炮制品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并运用多元数据统计对这3种不同黄精样品中的氨基酸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黄精制品中的15种氨基酸在33min内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3〜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6%〜105.55%(n=6)。说明该方法能准确测定黄精中多种氨基酸的含量,且黄精鲜品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干品及炮制品。聚类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黄精鲜品、干品和炮制品可以明显聚为不同三类,说明上述三种黄精制品的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差异性,并筛选出赖氨酸、组氨酸、甘氨酸和络氨酸作为区分黄精鲜品、干品和炮制品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gc-MS 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炮制
下载PDF
干鲜连钱草茎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矜烁 崔彤彤 +2 位作者 孙强 崔鸿飞 范传优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为探究干鲜连钱草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干鲜连钱草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 为探究干鲜连钱草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干鲜连钱草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分析其成分差异。由GC-MS数据分析可知,从连钱草干鲜茎叶提取的挥发性液体中共鉴定出125种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70种,包括醇类、羧酸类、酮类等。从鲜叶、鲜茎、干叶和干茎中分别鉴定出39、13、52、25种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各组总挥发油的83.92%、97.21%、67.48%和98.29%,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5种,各部位特有成分分别有13种、1种、16种和1种。分析结果表明,连钱草的鲜叶和干叶中挥发成分有显著差别,鲜茎和干茎中的挥发成分较为相似,但与鲜叶和干叶有较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钱草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MS和UPLC-QTOF/MS的灵芝不同生长阶段的成分分析
9
作者 周浩 徐晓兰 +2 位作者 吴金华 徐家雄 吴晶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8-508,共11页
[目的]探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不同生长阶段的成分差异。[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 [目的]探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不同生长阶段的成分差异。[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仪HSS T3色谱柱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系统上对灵芝原基、产孢前和产孢后的子实体进行成分分析与鉴定。[结果]GC-MS共检测到24种成分,其中醛类8种、酯类4种、烃类1种、酸类1种、醇类1种、酮类2种、胺类2种、吡嗪类1种、咪唑类1种、吡咯类1种、呋喃类1种、酚类1种。UPLC-QTOF/MS共检测90种成分,最主要的成分三萜类共有67种,此外还包括脂肪酸类8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3种、苷类2种、维生素1种、生物碱类2种、有机酸类2种、糖类2种、萜1种、杂萜1种、甾体1种。共有73种成分在原基中检出,其中三萜类成分54种;72种成分在产孢前子实体中检出,其中三萜类成分57种;52种成分在产孢后子实体中检出,其中三萜类成分有42种。[结论]灵芝不同生长阶段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灵芝不同时期的化学成分的分析与鉴定,以及化学物谱图的完善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相关药理、药效分析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gc-MS UPLC-QTOF/MS 成分分析 不同生长期 三萜类 灵芝酸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结合HS-GC-MS对单粮复合香型白酒挥发性特征差异的分析
10
作者 黄孟阳 秦辉 +9 位作者 卢星霏 陈吉 杨峰 刘怡 蔡小波 张宿义 周军 邵燕 代小雪 代汉聪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3种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48种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异丁醛、3-甲基呋喃、二甲基二硫醚、巴豆酸、环氧丙烷、丙烯醛和草酸只在A组白酒中被检测出来,丁酸乙酯在B组白酒中含量最高,JA3中含量偏低,表明3组白酒样品间存在明显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同步结合特征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出74个VIP>1的潜在差异代谢物,A vs B组、A vs C组、B vs C组分别有14种、7种、4种化合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化合物可能与复合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具有重要联系。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获得了3种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解析了三组复合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及差异,为深入研究复合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SQDA) 多元统计分析(MSA)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新疆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
11
作者 彭旭阳 陈君然 +4 位作者 崔瀚元 胡立武 张子迪 朱星宇 陈存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2-279,共8页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8种、醇类5种、酯类4种、酮类1种,以醛、醇类物质为主。‘红柳’肉苁蓉和‘梭梭’肉苁蓉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二者主要差异物质为2-苯基乙醛、苯甲醛、(E)-2-庚烯醛、3-甲硫基丙醛、1-己醛、庚醛、3-甲基-2-丁烯醛、乙酸甲酯、乙酸己酯、1-己醇、乙酰妥英、异丁醇、乙酸乙酯。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PC1和PC2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同时,通过构建挥发性物质聚类热图和指纹图谱等手段,为不同寄主肉苁蓉的鉴定和挥发性物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MS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蛋卷风味物质研究
12
作者 张岩 朱荣安 +5 位作者 陈思云 杨祥敏 彭海明 杨柳青 金健 王储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203-214,共12页
本论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开展蛋卷风味物质检测,进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究蛋卷风味中关键化合物,希望能为蛋卷的加工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从蛋卷中检测出71种香气成分,其中醛类16种,醇类12种,酮类10种;借... 本论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开展蛋卷风味物质检测,进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究蛋卷风味中关键化合物,希望能为蛋卷的加工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从蛋卷中检测出71种香气成分,其中醛类16种,醇类12种,酮类10种;借助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风味化合物相对含量,得出蛋卷最佳烘烤工艺为200℃、300 s;进而确定出蛋卷中具有贡献作用的风味物质有14种,分别为2,5-二甲基吡嗪、乙酸乙酯、2-庚酮、2-壬酮、庚醛、己醛、苯乙醛、2-十一酮、2-十三酮、安息香醛、γ-辛内酯、δ-十二内酯、2-戊基呋喃、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卷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的不同产地青钱柳茶挥发性成分表征及分析
13
作者 罗洁 邹雅倩 田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7,23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钱柳茶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方法:以湖南常德、湖南张家界、湖南邵阳、江西修水、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的青钱柳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讨不同...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钱柳茶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方法:以湖南常德、湖南张家界、湖南邵阳、江西修水、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的青钱柳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讨不同产地青钱柳茶中特征差异挥发性物质及其相似度。结果:不同产地青钱柳茶共检测出120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部分物质的单体及其多聚体,分别为醛类34种、烯烃类21种、醇类19种、酮类16种、酯类10种、羧酸类8种、呋喃类5种、吡嗪类4种、醚类2种及苯系物1种。其中γ-松油烯、苯乙烯、4-甲基-1-戊醇、正辛醛为主要特征差异挥发性物质。结论:不同产地间青钱柳茶挥发性有机物质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GC-IMS技术可有效实现青钱柳茶的产地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茶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 主成成分析
下载PDF
SPME-GC-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储藏年份玉米风味物质差异
14
作者 郭瑞 李盼盼 +5 位作者 张晓莉 范维燕 李晓东 杨晓春 张炜 杨永坛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风味物质是玉米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玉米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与其风味物质含量密切相关。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对2019—2022年共4个年份收获的玉米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 风味物质是玉米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玉米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与其风味物质含量密切相关。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对2019—2022年共4个年份收获的玉米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对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129种,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苯系物、杂环化合物、酸类、醚类、烃类和酚类物质。固相微萃取的最优条件为样品用量6 g、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60 min。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储藏年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有47种化合物在不同年份玉米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辛烯-3-醇、丁酸橙花酯和2-正戊基呋喃相对含量随玉米储藏年份延长而增加,DL-泛酰内酯、辛酸甲酯和2-乙酰基呋喃相对含量随玉米储藏年份延长而减少,这6种化合物被鉴定为特征差异化合物。由此构建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类模型,该模型对玉米储藏年份具有良好的区分性(R^(2)=0.99,Q^(2)=0.97,预测精确度为1),可为玉米储藏品质的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手段,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节粮减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储藏年份 风味物质 多元统计分析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下载PDF
Phytochemical Analy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Lawsonia inermis Leaf Extracts from Burkina Faso
15
作者 Ollo Youl Soumaïla Konaté +10 位作者 Ernest N. Sombié Rainatou Boly Boukaré Kaboré Moumouni Koala Arouna Zoungrana Saybou Savadogo Christian Marc Tahita Innocent Valea Halidou Tinto Adama Hilou Maminata Traoré-Coulibaly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7期552-576,共25页
Lawsonia inermis is a hairless plant growing in various regions of North Africa,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the Middle East. It possesses many medicinal attributes, including curative properties against infectious d... Lawsonia inermis is a hairless plant growing in various regions of North Africa,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the Middle East. It possesses many medicinal attributes, including curative properties against infectious dermatose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hytochemical profile of the crude ethanolic extract of the plant leaves and its fractions as well as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The phytochemical profile was perform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HPTLC),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dditionally, the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Folin-Ciocalteu spectrophotometric and the aluminum trichloride method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s tested using disc diffusion and microdilution methods. The presence of flavonoids, tannins, sterols, and triterpenes was revealed. GC-MS detected twelve compounds main compounds consisting of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phenolic and terpenoid compounds among twenty-seven components. HPLC also detected high contents of phenolic acids and flavonoids. The most abundant triterpene and sterols were ursolic acid (around 43.14 g/100g DW, 13.9 g/100g dry weight (DW), and 0.68 g/100g DW) in the crude ethanolic extract of leaves (FeLi), hexane fraction (FHLi) and dichloromethane fraction (FDLi), respectively and, β-sitosterol in FeLi (56.7 mg/100g DW), FHLi (10.55 g/100g DW), FDLi (106.1 mg/100g DW) and butanol fraction (FBLi) (357.4 mg/100g DW). Among the flavonoids, rutin = 3.24 g/100g and quercetin = 0.63 g/100g in the ethanolic extract, rutin = 15.73 g/100g in the dichloromethane fraction, and rutin = 0.23 g/100g) in the aqueous fraction;and among phenolic compounds, caffeic acid (37.65 g/100g DW) and vanillic acid (22.70 g/100g DW)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 (FAeLi). All organic fractions exhibited interest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tested strains, with the best activity recorded with the dichloromethane and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The leaf extracts’ phytochemical profile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support the use of Lawsonia inermis against infectious skin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wsonia inermis Phytochemical Profile HPLC gc-MS analysi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下载PDF
基于GC-MS和电子舌的金酒风味物质分析
16
作者 曹红 李红君 +9 位作者 杨闻 刘涛涛 赵润 王喆 周慧 蔡凯 蒲鹏飞 周童 熊亚青 李澜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7期131-140,144,共11页
为分析比较传统干金酒和现代精酿金酒的感官风味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电子舌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和雷达图、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金酒的差异性。GC-MS结果表明,6个金酒样品中共鉴定出92个挥发性成分,各样品分别检测... 为分析比较传统干金酒和现代精酿金酒的感官风味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电子舌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和雷达图、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金酒的差异性。GC-MS结果表明,6个金酒样品中共鉴定出92个挥发性成分,各样品分别检测出高匹配挥发性物质50个、44个、49个、45个、46个、61个,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70.09%、68.53%、81.31%、70.99%、53.44%和76.49%;烯类成分、醇类化合物为样品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还有酯类、醛类、酮类、酚类、酸类等其他类成分;同时,6个金酒存在共性和特异性挥发性成分,共性成分有16个(芳樟醇和D-柠檬烯等),特异性成分分别为3个、0个、10个、3个、5个、4个;电子舌结果显示,橡木桶陈酿对金酒的滋味影响较大;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干金酒和现代精酿金酒风味轮廓存在差异,精酿工艺金酒与传统干金酒相比,大量添加杜松子和芫荽籽外的其他原料改变了金酒香气轮廓,并通过添加干金酒很少用到的原料,感官风味更丰富、鲜明。通过分析不同金酒风味物质的差异,为饮料酒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酒 gc-MS 电子舌 风味物质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17
作者 张玲玲 黄幼霞 +1 位作者 蔡聪艺 张文州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302-311,共10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选择石油醚、正己烷、乙醚3种萃取剂及纤维素酶、盐析2种辅助方式共五种方式提取姜黄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利用GC-MS法鉴定姜黄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性化学成分...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选择石油醚、正己烷、乙醚3种萃取剂及纤维素酶、盐析2种辅助方式共五种方式提取姜黄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利用GC-MS法鉴定姜黄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性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5种提取方法共鉴定出84种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24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种主成分可反映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100%的信息,芳姜黄酮、姜黄酮、β-姜黄酮、β-倍半水芹烯和α-姜油烯对姜黄风味贡献最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可分为3类即T1和T2一类,T4一类,T3和T5一类。24种化合物被聚为2类,其中α-姜油烯等5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聚为一类。不同提取方法对姜黄油的提取效果影响较显著,以纤维素酶辅助SDE提取方式和盐析辅助SDE提取方式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萃取法 gc-MS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酶辅助 盐析
下载PDF
檀香木与非洲螺穗木的构造及GC-MS和FT-IR辨析
18
作者 许沁 邱相声 +1 位作者 张媛 张耀丽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为了解决不良商家常以非洲螺穗木冒充檀香木的市场乱象,从构造特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特征三方面对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进行了辨析。从木材构造特征角度详细阐述了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的主要辨别要点:檀... 为了解决不良商家常以非洲螺穗木冒充檀香木的市场乱象,从构造特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特征三方面对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进行了辨析。从木材构造特征角度详细阐述了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的主要辨别要点:檀香木心材为黄褐色,非洲螺穗木心材呈褐色且有黑色条纹;檀香木几乎全部为单管孔,管孔内未见树胶,而非洲螺穗木管孔除单管孔外,还具有径列复管孔和少数管孔团,且心材管孔具有树胶;檀香木的木射线宽1~2列,主为2列,木射线组织类型多为异Ⅱ型,而非洲螺穗木木射线以单列为主,木射线组织类型为同形及异Ⅲ型;檀香木的轴向薄壁组织以星散状为主,而非洲螺穗木的轴向薄壁组织呈不规则、断续的切线状或星散聚合。用95%乙醇超声提取1 h檀香木与螺穗木木粉,GC-MS研究显示:檀香木与非洲螺穗木总离子流图存在一定区别,檀香木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23~27 min,非洲螺穗木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31~34 min;檀香木主要化学成分为α-檀香醇、β-檀香醇、反式-α-檀香醇、月桂酸乙酯和黏蒿三烯,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α-檀香醇,而非洲螺穗木提取出的主要化学成分为2-莰烯、1H-环戊烯并[b]喹啉-9-胺,2,3,5,6,7,8-六氢化-、维生素A和雄烯二酮,维生素A的相对含量最高。通过FT-IR研究发现,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在600~1 000 cm-1范围内差异显著,檀香木的891~899和663~669 cm-1吸收峰均不明显,而非洲螺穗木在这两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在748 cm-1处檀香木未出现代表纤维素的一个峰值,而非洲螺穗木在此处具有一个小的波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木 非洲螺穗木 木材构造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近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SPME-GC-MS分析黄绿蜜环菌挥发油成分
19
作者 苏婉 王安平 +4 位作者 凯迪尔古丽·麦麦提尼亚孜 吐妮萨姑丽·麦麦提艾力 边鹏 庞娟侠 王俊龙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SPME-GC-MS)分析黄绿蜜环菌的挥发油成分,构建快速鉴定黄绿蜜环菌挥发油成分分析方法。从黄绿蜜环菌挥发油中鉴定出烷、酯、酮、酸、醛等52个成分,占色谱峰总数的65%,占总峰面积的98.63%。其...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SPME-GC-MS)分析黄绿蜜环菌的挥发油成分,构建快速鉴定黄绿蜜环菌挥发油成分分析方法。从黄绿蜜环菌挥发油中鉴定出烷、酯、酮、酸、醛等52个成分,占色谱峰总数的65%,占总峰面积的98.63%。其中主要成分有11种,为丁基二乙基硼烷(4.26%)、2-甲基十二烷(4.87%)、环戊烷十一酸甲酯(3.24%)、棕榈酸(7.87%)、正十六烷(6.74%)、己基环戊烷(5.43%)、正十七烷(6.24%)、2,9-二甲基癸烷(8.42%)、亚油酸甲酯(10.94%)、2-甲基二十烷(12.23%)、7-己基二十烷(10.57%)等。为黄绿蜜环菌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ME-gc-MS 黄绿蜜环菌 挥发油 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MS的喷气燃料组成-性质定量关系研究
20
作者 蔡璐 伏朝林 +2 位作者 陶志平 赵杰 常春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2-1084,共13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67个喷气燃料进行分子水平表征,并按9类烃族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烷烃、多环烷烃、烷基苯、茚满及四氢萘、萘类及茚类、苊及苊烯类、苯并噻吩及二苯并噻吩)和13类碳数(C_(7)~C _(19))分类,...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67个喷气燃料进行分子水平表征,并按9类烃族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烷烃、多环烷烃、烷基苯、茚满及四氢萘、萘类及茚类、苊及苊烯类、苯并噻吩及二苯并噻吩)和13类碳数(C_(7)~C _(19))分类,形成一系列组成矩阵。测定了7类理化性质,包括密度、热值、闪点、黏度、烟点、苯胺点和馏程,定义了各碳数下不同烃族的代表性化合物和平均性质(密度、热值、闪点和黏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PLS)和修正加权平均(MWA)3种算法建立了喷气燃料组成-性质定量模型。综合比较,组成与密度、热值、闪点、烟点和苯胺点的定量模型均基于PLS预测效果更优,对应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008 g/cm^(3)、0.0302 MJ/kg、1.3418℃、6.01×10^(-5 )mm、0.7293℃;组成与黏度的定量模型基于MWA时预测效果更优,其RMSE为0.0333 m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油品分析 组成-性质关系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