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6-572GC基因突变与河南汉族老年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亓俊杰 李世勋 +2 位作者 周凡 王岩 王志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572GC基因突变与河南汉族老年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河南地区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44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218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I...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572GC基因突变与河南汉族老年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河南地区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44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218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IL-6-174GC、IL-6-572GC和IL-6-597GA位点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6-572G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及IL-6-572GC位点基因型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高血压、糖尿病及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L-6-174GC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GG、GC、CC,IL-6-572GC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GG、GC、CC,IL-6-597GA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GG、GA、AA。2组IL-6-174GC、IL-6-597G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572GC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18%vs46.8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572GC基因(OR=1.534,95%CI:1.180~1.995)、高血压(OR=1.442,95%CI:1.033~1.957)、糖尿病(OR=1.610,95%CI:1.083~2.391)、HDL-C(OR=0.467,95%CI:0.266~0.818)、LDL-C(OR=2.004,95%CI:1.104~3.636)均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P<0.01)。IL-6-572GC位点GG基因型单支病变率高于GC、CC基因型,3支病变率低于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572GC基因突变与河南汉族老年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IL-6-572GC基因突变会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以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基因 白细胞介素6-572gc基因突变 IL-6-572gc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频率
下载PDF
犏牛GC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研究
2
作者 吴静 潘美兰 +7 位作者 张馨 陈先 李春海 王鹏 张小明 潘城 张贞贞 赵旺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4-330,共7页
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GC基因(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分析GC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犏牛和牦牛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GC基因CDS区长1425bp,编码474个氨基酸;GC蛋白无跨膜结构,... 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GC基因(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分析GC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犏牛和牦牛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GC基因CDS区长1425bp,编码474个氨基酸;GC蛋白无跨膜结构,肽链中亲水性氨基酸的数量显著高于疏水性氨基酸,表明其具有亲水性;组成犏牛GC蛋白的474个氨基酸中,306个氨基酸位于α螺旋区,占氨基酸总数的64.56%;141个氨基酸以无规则状态存在,占总数的29.75%;15个氨基酸位于延伸链区,占总数的3.16%;12个氨基酸位于β转角区,占总数的2.53%;犏牛GC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牦牛、水牛等物种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86%、99.14%和98.32%。qPCR(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C基因在犏牛附睾的表达量高于牦牛(P<0.05)。本研究为犏牛附睾组织中精子发生的相关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gc基因 附睾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贵州株gC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3
作者 杨婷 孙芸 +1 位作者 温贵兰 徐飞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第5期48-52,共5页
为了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贵州株(GZNY202112株)的gC基因遗传进化情况,参考GenBank鸡传染性喉气管炎gC基因设计合成1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克隆至pMD-19T载体,测序并以国内外12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 为了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贵州株(GZNY202112株)的gC基因遗传进化情况,参考GenBank鸡传染性喉气管炎gC基因设计合成1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克隆至pMD-19T载体,测序并以国内外12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GZNY202112株gC基因PCR扩增产物长度为1258 bp;核苷酸序列与12株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7.7%~98.9%,2处碱基突变;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6%~98.1%,1处氨基酸位点有差异;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澳大利亚CSW-1疫苗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GZNY202112株gC基因存在2处碱基突变和1处氨基酸位点差异,遗传较稳定,进化保守,没有单独形成进化分支,未发生明显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gc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鸭瘟病毒gC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超 李欣然 +7 位作者 信洪一 练蓓 程安春 汪铭书 朱德康 贾仁勇 罗启慧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38-1044,共7页
对已构建的鸭瘟病毒(DPV)DNA文库重组质粒测序后,运用ORF Finder、BLASTN等工具进行全面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引物,以DPV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T克隆,获得完整基因,经测序和探针核酸斑点杂交进行验证。结果证实,获得的完整... 对已构建的鸭瘟病毒(DPV)DNA文库重组质粒测序后,运用ORF Finder、BLASTN等工具进行全面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引物,以DPV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T克隆,获得完整基因,经测序和探针核酸斑点杂交进行验证。结果证实,获得的完整ORF片段(ORF1296)为DPV的gC基因(GenBank登录号EU076811),全长1 296 bp,与已报道的其他疱疹病毒gC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它编码43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45 ku、等电点(PI)为5.292,具有疱疹病毒典型I型膜蛋白结构特征。gC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DPV与α-疱疹病毒亚科的鸟源疱疹病毒亲缘关系最近,编码的gC蛋白多为柔性区域,富含无规卷曲,含少量α-螺旋和β-折叠,氨基酸序列的第21~24、50~58、67~70、161~171、273~281、387~393位最有可能为抗原表位。此结果为进一步开展DPV gC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gc基因 克隆 分子特性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gC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肖少波 陈焕春 +3 位作者 方六荣 洪文洲 何启盖 马相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以伪狂犬病病毒国内地方分离株 (鄂A株 )为材料 ,采用核酸杂交、DNA重组技术直接从基因组DNA中克隆了最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基因gC ,测定了全序列并对其原核表达产物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所克隆的 gC基因全长 175 ... 以伪狂犬病病毒国内地方分离株 (鄂A株 )为材料 ,采用核酸杂交、DNA重组技术直接从基因组DNA中克隆了最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基因gC ,测定了全序列并对其原核表达产物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所克隆的 gC基因全长 175 5bp(含启动子序列和 poly(A)信号序列 ) ,具有典型I型膜蛋白结构特征。同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标准株NIA 3株、IndianaS株相比 ,多个酶切点不同 ,尤其是具有分型意义的BamHI位点消失 ;氨基酸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鄂A株 gC可编码 4 87个氨基酸残基 ,而以往所报道的gC均只编码 4 78或 4 79个氨基酸 ,有意义的是功能区突变较多 ,并存在连续 7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同 pET 2 8a的 6xHis Tag融合的gC基因完整编码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融合蛋白分子量为 6 2ku ,能同伪狂犬病病毒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的表达产物作为ELISA和乳胶凝集诊断抗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鄂A株 gc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剂量鸭瘟病毒gC基因疫苗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沈福晓 程安春 +6 位作者 汪铭书 蒋金凤 贾仁勇 朱德康 陈孝跃 孙涛 杨金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6-734,共9页
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鸭瘟病毒(DPV)gC基因疫苗(pcDNA-DPV-gC)免疫雏鸭后其表达蛋白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为DPV gC基因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将不同剂量(50、100和200μg)DPV gC基因疫苗免... 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鸭瘟病毒(DPV)gC基因疫苗(pcDNA-DPV-gC)免疫雏鸭后其表达蛋白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为DPV gC基因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将不同剂量(50、100和200μg)DPV gC基因疫苗免疫3周龄天府肉鸭,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4h、12h、1d、3d、5d、7d、2周、4周、6周和10周)分别随机宰杀2只雏鸭,采集肝、脾、肺、肾、胰、脑、胸腺、哈氏腺、法氏囊、十二指肠、盲肠、直肠以及注射部位肌肉,应用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DNA-DPV-gC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剂量免疫组第1天在肝、十二指肠、盲肠、直肠和注射部位肌肉检测到DPV gC蛋白,其中注射部位肌肉的阳性信号最强;第2周时各组织中的抗原表达量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阳性信号以不同速度逐渐衰减;第10周时各剂量免疫组仍在肝、脑、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发现持续表达DPV gC蛋白;而胰在所有时间点均未检出阳性信号;②pcDNA-DPV-gC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肝、脾、法氏囊、脑、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是DPV gC蛋白主要的分布器官;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肠黏膜固有层细胞、脾白髓或红髓区的淋巴细胞以及脑皮质神经胶质细胞等部位;③根据各组织的阳性信号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情况,得到pcDNA-DPV-gC在雏鸭各组织的总体表达规律: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肝脏>法氏囊>脾>脑>注射部位肌肉>胸腺>肺>哈氏腺>肾脏>胰脏;④不同剂量pcDNA-DPV-gC免疫雏鸭后各组织中抗原表达量和持续时间的总体规律依次为200μg组>100μg组>50μg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pcDNA-DPV-gC免疫后1d即可在雏鸭体内发现阳性信号,持续存在10周仍可检测到DPV gC蛋白,预示pcDNA-DPV-gC免疫期可持续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组化 DPV gc基因疫苗 表达时相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闽西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gC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范克伟 戴爱玲 +4 位作者 李晓华 吴德峰 闫娜娜 江丹丹 杨小燕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48,49,50,I0002,共5页
为了解闽西地区2013年以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收集了闽西不同地区的14株PRV分离株,并对其gc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4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 为了解闽西地区2013年以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收集了闽西不同地区的14株PRV分离株,并对其gc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4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99.7%,而与Bartha疫苗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6%~93.8%。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14株PRV分离株和近年来国内分离的PRV毒株gC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有很多相同的特征性氨基酸替换,其中最有特征性的是aa52-aa61,aa63-aa69位和aal86-aal94位氨基酸的替换和插入。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14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株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分支中,且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亚分支,而与Bartha疫苗株存在很大差异,亲缘关系较远。抗原表位预测分析表明,PRV闽西分离株与Bartha疫苗株相比发生了抗原漂移,该差异是否预示闽西地区流行株正在向远离疫苗株的方向变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c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C基因抗原活性区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茹 曾彩云 +3 位作者 罗琼 谢青梅 曹永长 毕英佐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9,共4页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artha Nu/67株中扩增得到病毒gC基因并克隆至T载体pMD20T,再以后者为模板扩增gC蛋白第15-177位氨基酸对应的抗原活性区片段gCd。将gCd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bhv1gCd...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artha Nu/67株中扩增得到病毒gC基因并克隆至T载体pMD20T,再以后者为模板扩增gC蛋白第15-177位氨基酸对应的抗原活性区片段gCd。将gCd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bhv1gCd。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序列分析鉴定表明重组表达质粒克隆片段序列与阅读框正确。对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的培养物进行蛋白电泳,可检测到分子量约45ku的目的产物,IPTG诱导后5h表达量最高。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证实,gCd重组蛋白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gC抗原活性区片段在原核获得表达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该重组蛋白可用于建立ELISA等免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gc基因 抗原活性区 表达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C基因在IBRS-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病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少波 陈焕春 +2 位作者 方六荣 洪文洲 何启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对含伪狂犬病病毒 Ea株 g C全基因的质粒 p UC1 .75进行亚克隆 ,将其完整编码区置于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 +的 HCMV启动子 /增强子下游 ,构建了 g 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g C.脂质体转染 IBRS- 2细胞 ,在 G41 8抗性选择下 ,获得多... 对含伪狂犬病病毒 Ea株 g C全基因的质粒 p UC1 .75进行亚克隆 ,将其完整编码区置于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 +的 HCMV启动子 /增强子下游 ,构建了 g 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g C.脂质体转染 IBRS- 2细胞 ,在 G41 8抗性选择下 ,获得多个阳性克隆细胞系 .经 ELISA筛选反应最强的阳性克隆细胞系 ,进一步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 g C基因在 IBRS- 2细胞中得到了正确表达并分布在细胞膜 .以 1 0 0个蚀斑形成单位的伪狂犬病病毒分别接种表达 g C的细胞系和空白载体转染细胞系 .通过测定蚀斑数发现 ,表达 g C的细胞系对病毒的感染具有抑制作用 ,平均抑制率达 59.4%± 1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抑制 吸附 gc基因表达 IBRS-2细胞
下载PDF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王岗株gB基因gC基因和gD基因的真核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利丽 王云峰 +4 位作者 智海东 王玫 步志高 冉多良 童光志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0-524,共5页
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王岗(WG)株的gB、gC、gD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的EcoRⅠ位点,经过酶切、测序分析,筛选鉴定出含有gB、gC、gD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CAGGgB、pCAGGgC、pCAGGgD。用质粒纯化试剂盒对重组质粒进... 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王岗(WG)株的gB、gC、gD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的EcoRⅠ位点,经过酶切、测序分析,筛选鉴定出含有gB、gC、gD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CAGGgB、pCAGGgC、pCAGGgD。用质粒纯化试剂盒对重组质粒进行了纯化,将纯化后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得到了真实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GB基因 gc基因 GD基因 真核表达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Gc基因多态性与游离态25-羟维生素D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燕宁 黄河 +3 位作者 彭丽慈 黄晓霞 施睿 张敏 《内科》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Gc基因多态性与游离态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吸烟COPD患者(COPD患者组)和107例吸烟非COPD患者(非COPD患者组)的血清总25-羟维生素D、VDBP及白蛋白水平,进行Gc基因多态性分析,分析不同Gc...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Gc基因多态性与游离态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吸烟COPD患者(COPD患者组)和107例吸烟非COPD患者(非COPD患者组)的血清总25-羟维生素D、VDBP及白蛋白水平,进行Gc基因多态性分析,分析不同Gc基因型研究对象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COPD患者FEV1、FEV1/FVC低于非COPD患者、CAT评分高于非COPD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短于非COP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总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COPD患者、VDBP水平高于非COPD患者、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COP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Gc基因1F-1F基因型频率高于非COPD患者,2-2基因型频率低于非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和非COPD患者1F-1S、1F-2、1S-2、1S-1S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COPD患者及非COPD患者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合子1F-1F型患者及非患者的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2-2型患者及非患者的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1F-1F型和2-2型患者及非患者的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的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不同Gc基因型患者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Gc基因可能通过影响25-羟维生素D水平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检测游离态25-羟维生素D水平可能比单纯测定总维生素D水平对判断COPD患者病情更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游离态25-羟维生素D gc基因 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结合蛋白
下载PDF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北京E2株gC基因的克隆及其部分序列测定
12
作者 吴红专 刘福安 +2 位作者 朱道中 陈义为 梁志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73,共3页
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美国 6 32株和英国Thorne株gC基因的序列设计 1对引物 ,以北京E2株为模板 ,用PCR方法扩增得到长度为 1 9kb的片段 ,并将其克隆至质粒pA T中 .用碱小量法制备质粒DNA ,以酶切和质粒PCR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 ,并以... 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美国 6 32株和英国Thorne株gC基因的序列设计 1对引物 ,以北京E2株为模板 ,用PCR方法扩增得到长度为 1 9kb的片段 ,并将其克隆至质粒pA T中 .用碱小量法制备质粒DNA ,以酶切和质粒PCR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 ,并以正向和反向引物测定其两翼序列 ,结果正向引物测出 498个碱基 ,反向引物测出 499个碱基 ,将所得序列输入GenBank与其他毒株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其与美国 6 32株的同源性为 94 6 %~ 98 9% ,与英国Thorne株UL44的同源性为 5 5 1% .目前该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 ,代码分别为AF16 10 6 5和AF16 10 6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gc基因 序列测定 克隆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C基因克隆测序
13
作者 王岩 蒋增海 +2 位作者 卢建洲 徐耀辉 王杨伟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4-5,11,共3页
参考GenBank收录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C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ILTV河南长葛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出一条127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克隆至pGEM-T载体上。经PCR扩增、酶切鉴定,得到含gC基因重组质粒,并对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 参考GenBank收录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C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ILTV河南长葛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出一条127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克隆至pGEM-T载体上。经PCR扩增、酶切鉴定,得到含gC基因重组质粒,并对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为1550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gc基因 克隆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C基因的克隆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键义 郭万柱 +2 位作者 徐志文 王印 王小玉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30-836,共7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12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gC基因全序列,并测序,使用生物学软件对这12株PRVgC基因序列和GenBank上登录的6条gC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PRVgC基因开放阅读框的核苷酸长度为1437~1464bp,编...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12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gC基因全序列,并测序,使用生物学软件对这12株PRVgC基因序列和GenBank上登录的6条gC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PRVgC基因开放阅读框的核苷酸长度为1437~1464bp,编码478~487个氨基酸。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四川省流行的PRV毒株与日本、欧洲、美洲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这些毒株的蛋白疏水性、抗原表位和高级结构等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变化和差异。表明,PRVgC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可能存在抗原漂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c基因 PCR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疱疹病毒gC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练蓓 程安春 汪铭书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82-86,F0003,共6页
疱疹病毒gC基因属晚期基因,其编码的gC糖蛋白位于成熟病毒粒子囊膜表面,作为重要的结构蛋白参与病毒感染过程。同时,gC糖蛋白还构成病毒粒子表面抗原决定簇,是重要的免疫原,可全面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本文就gC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点... 疱疹病毒gC基因属晚期基因,其编码的gC糖蛋白位于成熟病毒粒子囊膜表面,作为重要的结构蛋白参与病毒感染过程。同时,gC糖蛋白还构成病毒粒子表面抗原决定簇,是重要的免疫原,可全面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本文就gC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点和相关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疱疹病毒gC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 gc基因 gc糖蛋白
下载PDF
G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回族绝经后女性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媛媛 李园 +4 位作者 苏云楠 裴小雨 柏婷 李倩 雷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501-504,514,F0004,共6页
目的探讨G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回族绝经后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集绝经后女性(绝经后组)153例与未绝经女性(绝经前组)5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 目的探讨G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回族绝经后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集绝经后女性(绝经后组)153例与未绝经女性(绝经前组)5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D_3]的水平。直接测序法检测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GC基因多态性rs222020、rs2298849位点,比较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绝经后组血清25(OH)D_3水平(15.68±7.385ng·m^(L-1))低于绝经前组(17.43±7.526ng·m^(L-1))(P<0.05)。绝经后组rs222020位点TT基因型和rs2298849位点AA基因型均高于绝经前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71、7.374,P=0.0145、0.025),绝经后组rs22202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和rs2298849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绝经前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07、8.364,P=0.0023、0.0038)。GC基因222020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25(OH)D_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4,P=0.0419),CC基因型人群高于TT基因型(P<0.05)。rs2298849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25(OH)D_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2,P=0.0398),GG基因型人群高于AA基因型(P<0.05)。结论宁夏回族绝经后女性存在血清25(OH)D_3不足或缺乏,GC基因rs222020位点的等位基因T和rs2298849位点的等位基因A可能增加机体对维生素D缺乏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绝经后女性 25-羟维生素D3
下载PDF
基于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海南汉族寻常性银屑病与GC基因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刘琨 刘军麟 +2 位作者 袁丞达 陆春婉 殷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2期1710-1716,共7页
目的:探讨GC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101例海南籍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79例海南籍健康对照者的GC基因及其上、下游各2 kb进行全长测序,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且对照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目的:探讨GC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101例海南籍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79例海南籍健康对照者的GC基因及其上、下游各2 kb进行全长测序,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且对照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值大于0.05的单核苷酸多肽性(SNP)在四种遗传模式下进行基于SNP的关联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外显子区风险位点对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94个SNP,其中93个符合纳入标准。在基于SNP的关联分析中,有21个SNP(16个位于内含子、2个位于外显子及3个位于非翻译区)至少在一种遗传模式下为银屑病的易感位点(P<0.05),OR为0.289~2.295,95%CI为0.048~12.670。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位于外显子11上的rs4588为非同义突变,可将苏氨酸转换为赖氨酸(SIFT Score=0.481、SIFT Score Pred为T),另一个位于外显子8上的rs4752A>G为同义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结论:GC基因与海南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基因 银屑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分析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HB-11株的分离鉴定及gC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晶晶 吴碧清 +3 位作者 高俊锋 郑良益 舒银辉 赖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32,共5页
将某猪场发病死亡猪的脑和肺组织接种BHK-21细胞,连传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表明分离到1株病毒,病毒含量为108. 33TCID50/mL。该毒株能被猪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接种家兔、小鼠和仔猪均出现典型伪狂犬病症状,表明分离株为猪... 将某猪场发病死亡猪的脑和肺组织接种BHK-21细胞,连传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表明分离到1株病毒,病毒含量为108. 33TCID50/mL。该毒株能被猪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接种家兔、小鼠和仔猪均出现典型伪狂犬病症状,表明分离株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PRV HB-11株。gC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B-11株与近年来流行的变异株同源性为99. 3%~99. 4%,与Bartha株的同源性为94. 8%,其gC基因序列相对于Bartha株序列有7个连续氨基酸的插入(158AAASTPA164),该突变插入的生物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分离 鉴定 gc基因
下载PDF
两种山羊草携带Gc基因的新发现
19
作者 高淑芝 郑培绩 《福建稻麦科技》 1996年第4期53-54,共2页
由栽培二粒小麦和沙融山羊草形成的双二倍体,再和高大山羊草一起,替换了普通小麦细胞质,形成代换系。这个代换系的后代携带两个新的Gc基因。C──带分析表明:一个基因应于高大山羊草5S1染色体或类似5S1的整色体上,而另一... 由栽培二粒小麦和沙融山羊草形成的双二倍体,再和高大山羊草一起,替换了普通小麦细胞质,形成代换系。这个代换系的后代携带两个新的Gc基因。C──带分析表明:一个基因应于高大山羊草5S1染色体或类似5S1的整色体上,而另一个基因,位于沙融山羊草的4S1的染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gc基因 山羊草 杂交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gC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小鼠的毒力试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德利 黄立平 +6 位作者 危艳武 王一平 杜文娟 谢永兴 吴洪丽 冯力 刘长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3-720,共8页
为了阐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毒株gC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小鼠的毒力,对来自不同年代分离的6株PRV流行毒株进行了gC基因分子变异特征分析,通过接种BALB/c小鼠检验毒株的毒力。对临床病例分离的6株PRV和30个Gen Bank下载的gC基因序... 为了阐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毒株gC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小鼠的毒力,对来自不同年代分离的6株PRV流行毒株进行了gC基因分子变异特征分析,通过接种BALB/c小鼠检验毒株的毒力。对临床病例分离的6株PRV和30个Gen Bank下载的gC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表明,这6株PRV与2012年以后流行的毒力增强的变异毒株处于同一分支;这些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7%~100%,而与经典的PRV-SC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93.2%~94.0%。PRV毒株g C蛋白第52~70位氨基酸为高变区,尤其第64~70位出现7个氨基酸(AAASTPA)插入。对gC蛋白糖基化位点分析表明,PRV变异毒株较经典毒株增加了6个O-连接糖基化位点,且gC蛋白B细胞表位出现3处突变,分别为P69R、P80Q和N83G。gC蛋白上硫酸乙酰肝素结合域(HBD)出现2处突变,分别为HBD1第5位氨基酸由经典毒株的P突变为Q,HBD3的第3位氨基酸由Y突变为C。用分离的6株PRV接种BALB/c小鼠试验显示,PRV-HRB和PRV-SH毒株半数致死量(LD50)均为1×10^(3.21)/mL,PRV-DL、PRV-JL及PRV-GZL的LD50为1×10^(3.75)/mL,PRV-JF的LD50为1×10^(4.32)/mL。上述结果阐明了PRV流行毒株g C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小鼠的毒力,为该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流行毒株 gc基因分子特征 毒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