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d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and other major contaminants in water samples using GC-Ion Trap MS
1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5-36,共12页
关键词 www Advanced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other major contaminants in water samples using gc-ion Trap MS VOC EB GC
下载PDF
咸味猪骨肽部分替代NaCl对低盐香肠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2
作者 赵立 曹雨欣 +5 位作者 宋子伟 廉嘉欣 朱雅馨 李苗云 白青云 陈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8,共9页
本文旨在探讨咸味猪骨肽部分替代NaCl生产低盐香肠的可能性。分析了不同比例咸味猪骨肽替代NaCl对香肠的感官、质构特性、色差、pH、出品率、水分含量、滋味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1%NaCl+1%咸味猪骨肽的香肠在色泽、外观、... 本文旨在探讨咸味猪骨肽部分替代NaCl生产低盐香肠的可能性。分析了不同比例咸味猪骨肽替代NaCl对香肠的感官、质构特性、色差、pH、出品率、水分含量、滋味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1%NaCl+1%咸味猪骨肽的香肠在色泽、外观、口感和风味方面优于对照组(添加2%NaCl),组织状态和对照组相当,同时,显著改善了香肠的质构特性(P<0.05)。电子舌结果显示,1%NaCl+1%咸味猪骨肽的低盐香肠咸味、鲜味、甜味和丰富度均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同时,酸味、苦味和苦的回味显著降低。但是,不同咸味猪骨肽替代NaCl的香肠出品率和水分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分析发现,咸味猪骨肽的添加改变了香肠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观评分结果,一定量的咸味猪骨肽替代NaCl赋予了低盐香肠更好的风味。综上结果表明,1%NaCl+1%咸味猪骨肽能够有效替代2%NaCl,实现了低盐香肠减盐不减咸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味猪骨肽 低盐香肠 品质 风味 电子舌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乐 魏依馨 +5 位作者 史冠莹 蒋鹏飞 赵丽丽 王继红 张少南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234,共13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香椿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GC-IMS检测到78个峰,鉴定出59种化合物。通过GC-MS鉴定出94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硫化物、烯烃类和醛类。经过干燥后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通过ROAV法确定了(E,Z)-二-1-丙烯基二硫化物、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正己醛、2-己烯醛、丁香酚等为香椿样品中关键香气化合物。PCA和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有明显的分离,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鲜样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为一组,其他3个干燥香椿样品为一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共筛选出10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干燥方式对香椿风味特性影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组与鲜样最为接近,考虑实际应用热泵干燥为香椿最适宜的脱水方式。本研究为热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厂家水基胶挥发性物质的GC-IMS差异分析
4
作者 魏敏 褚玮 +3 位作者 司辉 程占刚 何昀潞 王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9-168,共10页
目的快速分析不同厂家水基胶中的挥发物特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各种水基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生物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法以及欧式距离分析法对不同水基胶样品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快速分析不同厂家水基胶中的挥发物特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各种水基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生物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法以及欧式距离分析法对不同水基胶样品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水基胶中共识别出88种挥发性化学物质,涵盖酯类、酮类、醇类、醛类、杂环类、酸类、芳香类、醚类、萜类、酰胺类和腈类等11大类别,其中酯类物质占据显著比例,达26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38%~46%。结论采用GC-IMS技术结合生物指纹图谱、PCA以及欧式距离分析,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厂家水基胶样品,同时同一厂家不同规格样品之间显示出较高的相似性;GC-IMS技术为不同厂家水基胶的快速溯源鉴别及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差异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五种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牛志雅 王亚杰 +3 位作者 张高虔 万一来 刘文玉 魏长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性。GC-IMS结果显示,不同工艺油莎豆油中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酯类12种、醇类16种、醛类29种、酮类9种、酸类5种、呋喃类3种、吡嗪类1种、硫类1种。热榨组醛类、酯类和呋喃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53.54%,13.06%,5.41%)。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四种关键风味物质:1-烯-3-辛醇、壬醛、(E)-2-辛烯醛和己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PC1和PC2分别为48.7%和30.1%,累计差异贡献率为78.8%,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物质差异显著,能够对不同工艺油莎豆油良好区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油莎豆油b*值与酸价、过氧化值、p-丙二醛值和1-烯-3-辛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57<r<0.88,P<0.05)。本研究结对市售油莎豆油生产加工、理论研究和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油莎豆油 不同工艺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IMS技术分析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贺子豪 王玉荣 +4 位作者 田龙新 周加平 刘菊珍 叶明波 郭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90-195,共6页
该研究以第四轮次新酿、储藏1年和3年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解析,探讨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该研究以第四轮次新酿、储藏1年和3年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解析,探讨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电子鼻结果表明,传感器W3C(对氨气、芳香类物质灵敏)、W5C(对烷烃、芳香类物质灵敏)、W1W(对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灵敏)和W2S(对乙醇灵敏)对不同储藏时间的酱香型白酒响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对储藏3年的酱香型白酒响应值最高。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ale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GC-IMS结果表明,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乙酸戊酯和异丁醛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贡献较为突出的关键化合物,异戊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对不同储藏时间酱香型白酒之间风味贡献差异显著(P<0.05),且对储藏3年酱香型白酒香气贡献更大。3-甲基-1-丁醇、糠醛、异戊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是不同储藏时间酱酒中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且在储藏3年酱酒中相对含量更高。由此可知,储藏对酱酒风味品质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且储藏3年的酱香型白酒整体风味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酱香型白酒 储藏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新疆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旭阳 陈君然 +4 位作者 崔瀚元 胡立武 张子迪 朱星宇 陈存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2-279,共8页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8种、醇类5种、酯类4种、酮类1种,以醛、醇类物质为主。‘红柳’肉苁蓉和‘梭梭’肉苁蓉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二者主要差异物质为2-苯基乙醛、苯甲醛、(E)-2-庚烯醛、3-甲硫基丙醛、1-己醛、庚醛、3-甲基-2-丁烯醛、乙酸甲酯、乙酸己酯、1-己醇、乙酰妥英、异丁醇、乙酸乙酯。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PC1和PC2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同时,通过构建挥发性物质聚类热图和指纹图谱等手段,为不同寄主肉苁蓉的鉴定和挥发性物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与电子鼻分析NaCl添加量对产香酵母YC14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8
作者 熊怡玲 吴宝珠 +4 位作者 王天杨 杨镰 易宇文 吴华昌 邓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2-289,共8页
以实验室前期从川南腌菜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产香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YC14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NaCl浓度下产香酵母C.parapsilosis YC14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 以实验室前期从川南腌菜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产香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YC14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NaCl浓度下产香酵母C.parapsilosis YC14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NaCl添加量下(0、60、90、120、150 g/L)产香酵母YC14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NaCl添加量下YC14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有明显差别。HS-SPME-GC-MS检测出10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35种醇类、13种醛类、28种酯类、2种酮类、12种烯烃、2种烷烃、4种酚类、2种醚类和2种其他物质。GC-IMS共检测出71种挥发物,包括12种醇类、7种醛类、24种酯类、9种酮类、5种烯烃、1种醚、4种吡嗪和9种其他物质。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分别筛选出了31与16个特征风味化合物,包括甲酸甲酯、丁酸乙酯、仲辛酮、丙酸乙酯等。该研究结果可为产香酵母在川南腌菜腌制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酵母 NACL GC-MS GC-IMS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9
作者 赵竞伊 张鹏 +4 位作者 曹森 吴迪 李东华 段玉权 李江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4-282,共9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差异,本文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番茄(‘567’‘普罗旺斯’‘优柿3号’‘勇士808’‘美琪’)挥发性物质成分,并对品... 为明确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差异,本文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番茄(‘567’‘普罗旺斯’‘优柿3号’‘勇士808’‘美琪’)挥发性物质成分,并对品质指标进行探讨。‘567’番茄果实呈现高圆形。‘普罗旺斯’番茄为近圆形,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优柿3号’番茄果实为高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硬度最大。‘勇士808’番茄为近圆形果实。‘美琪’番茄果实为近圆形,果皮颜色最有光泽,颜色最红,维生素C含量最高。5个品种番茄果实中共检测到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5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8种、酯类11种、酮类8种、醇类8种、呋喃类2种、萜烯类3种、其他1种。不同品种番茄主要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5个品种番茄都具有的挥发性物质是丁酸乙酯(苹果味)、反式-2-己烯醛(青香蕉)。正己醇(果味)、丙酸(酸味)、乙酸己脂(果香)是‘美琪’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罗勒烯(热带柑橘味)、乙酰丙酸乙酯(果味)、异丁酸乙酯(甜味)是‘567’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2-甲基丁基乙酸酯(甜香蕉味)是‘普罗旺斯’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此外,(Z)-4-庚烯醛(奶油味)是‘勇士808’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最后,1-辛烯-3-酮(蘑菇味)是‘优柿3号’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因此,本实验明确了不同品种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的差异,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其挥发性物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品种 品质 挥发性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分析不同贮藏时期蓝莓的挥发性化合物变化
10
作者 田芸 孙海燕 +3 位作者 朱旋 郝丹青 秦公伟 党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4期168-175,共8页
以蓝莓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采集蓝莓贮藏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volatile compounds,VOCs)的变化,探究不同贮藏时期蓝莓的关键气味化合物。该研究采用壳聚糖涂膜... 以蓝莓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采集蓝莓贮藏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volatile compounds,VOCs)的变化,探究不同贮藏时期蓝莓的关键气味化合物。该研究采用壳聚糖涂膜+紫外灯照射处理蓝莓并分别在蓝莓新鲜、萎蔫、腐败时测定其VOCs,分析其指纹谱图,对蓝莓VOCs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结果表明,蓝莓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有酯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及萜烯类化合物;(E)‐2‐己烯‐1‐醇、丁醛等物质在新鲜蓝莓中含量较高,丁酸、异戊酸主要存在于蓝莓萎蔫阶段,腐败时乙酸乙酯、3‐戊酮等物质浓度上升,反映了蓝莓贮藏期间VOCs的变化情况。使用GC‐IMS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由此可知,不同时期蓝莓的挥发性气味具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 化学计量法 贮藏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海斓 裴龙英 +3 位作者 陈瑶 袁荣欣 陈潇 赵立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1-269,共9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处理前后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对新鲜、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羊肚菌的菌伞和菌柄中挥发性气味化... 为探究不同干燥处理前后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对新鲜、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羊肚菌的菌伞和菌柄中挥发性气味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干燥前后不同羊肚菌样品在气味轮廓上存在差异。通过HS-GC-IMS分析检测出41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其中新鲜羊肚菌中醇类(40.02%~50.76%)、酯类(15.82%~25.66%)和醛类(18.24%~20.33%)化合物相对含量丰富。经不同干燥处理后,新鲜羊肚菌中醇类化合物损失了27.39%~33.51%;酯类化合物损失了62.14%~68.51%,而酮类和吡嗪类化合物总含量显著增加(P<0.05)。此外,相同干燥方式下羊肚菌菌伞中酯类和醛类化合物显著高于菌柄(P<0.05)。根据相对气味活度(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鉴定出21种对样品具有气味贡献的化合物。其中新鲜样品中有6种关键气味化合物包括1-辛烯-3-醇、庚醛、丙醛、2-辛酮、乙酸异戊酯和二甲基硫醚,可赋予羊肚菌蘑菇味、果香和酯香味,干燥样品中增加了苯甲醛、己醛和2,3-戊二酮3种关键气味化合物。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羊肚菌干燥方式的选择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真空冷冻干燥 热风干燥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
下载PDF
GC-MS/SIM法同时测定山苍子精油中主要成分的绝对含量
12
作者 胡竞月 梅小平 +2 位作者 吴斌 陈方方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为了探究山苍子精油中主要成分的绝对含量,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扫描(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selective ion monitoring,GC-MS/SIM)方法,对其中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1,8-桉叶素、芳樟醇、... 为了探究山苍子精油中主要成分的绝对含量,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扫描(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selective ion monitoring,GC-MS/SIM)方法,对其中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1,8-桉叶素、芳樟醇、香茅醛、柠檬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简便、高效,在25 min内山苍子精油中各成分分离良好。各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均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40%~107.35%。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山苍子精油的多成分含量测定,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气相色谱法 离子扫描(SIM)
下载PDF
基质溶剂校正结合高温离子源GC-MS/MS同时分析烟气中16种多环芳烃
13
作者 窦思颖 张华 +5 位作者 刘琪 沈海峰 张媛 朱怀远 廖惠云 姚忠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6,I0006,共11页
本研究建立了高温离子源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法结合基质溶剂校正,使用样品萃取溶液直接进样,同时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考察了常温和高温离子源对目标物响应情况的影响,探究基质溶剂制备方法及基质... 本研究建立了高温离子源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法结合基质溶剂校正,使用样品萃取溶液直接进样,同时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考察了常温和高温离子源对目标物响应情况的影响,探究基质溶剂制备方法及基质效应对目标物定量结果的影响,分析市售不同圆周卷烟烟气的释放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6种PAHs的定量工作曲线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2为0.996 4~0.999 8,检出限为0.29~1.48 ng/支,定量限为0.95~4.94 ng/支,在低、中、高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7.71%~123.26%,精密度为1.58%~9.45%。通过分析参比卷烟3R4F,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无明显差异。采用该方法检测市售58个品牌卷烟样品中的PAHs,总释放量为742.76~1 505.99 ng/支,并随卷烟焦油量减少而下降。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便,准确及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卷烟主流烟气中痕量PAHs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基质溶剂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高温离子源 卷烟主流烟气
下载PDF
白茶饮料高温贮藏期间香气感官评价及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关华 李博洋 +6 位作者 吕逸凡 李盼盼 陈鑫宇 徐艳群 龙丹 洪鹏 陈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3-320,共8页
通过高温加速贮藏实验模拟白茶饮料在货架期内香气的劣变过程,采用定量描述分析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白茶饮料在贮藏过程中香气感官和挥发性成分... 通过高温加速贮藏实验模拟白茶饮料在货架期内香气的劣变过程,采用定量描述分析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白茶饮料在贮藏过程中香气感官和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定量描述分析结果表明,高温贮藏期间,白茶饮料整体呈现出花香、清香、甜香属性减弱,药香、酸味、霉味、水闷味属性逐渐增强的趋势。GC-MS分析结果显示,醇类化合物含量先短暂上升后显著降低,醛类化合物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随后又降低,酮类化合物含量先显著增加后波动变化,含量占比较大的芳樟醇、苯甲醛、香叶醇、β-紫罗兰酮等化合物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GC-IMS所检出的化合物以醛类为主,其含量在贮藏过程中逐渐下降,酮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这与GC-MS分析的结果一致;GC-IMS分析结果整体呈现出具有愉悦香气属性的化合物逐渐减少,不愉悦香气属性的化合物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饮料 高温贮藏 定量描述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赤藓糖醇玫瑰酒的研制及品质分析
15
作者 陈嘉 何莲 +3 位作者 朱开宪 蔡雪梅 乔明锋 苗保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7期140-148,177,共10页
以食用玫瑰、糯米酒为主要原料,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玫瑰酒的泡制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色差仪、能量分析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仪、全自动氨基酸分... 以食用玫瑰、糯米酒为主要原料,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玫瑰酒的泡制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色差仪、能量分析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色香味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赤藓糖醇玫瑰酒最佳泡制工艺条件为酒精度25%vol、玫瑰花与酒泡制比例1∶150(g/mL)、赤藓糖醇添加量8%、泡制时间21 d。此工艺条件下,玫瑰酒感官总分最高,色差特征L值为36.09、a值为11.51、b值为5.05;每100 g玫瑰酒含能量910.70 kJ、蛋白质0.47 g、碳水化合物13.97 g;共有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6种,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3.45%;GC-IMS检测到6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2-呋喃甲醇、香叶醇、3-甲基-1-丁醇、麦芽酚、β-蒎烯以及己醛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6.59%,是构成玫瑰酒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试验得到的低糖型玫瑰酒品质优良、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酒 赤藓糖醇 正交试验优化 氨基酸分析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枸杞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
16
作者 曾桥 温谨瑞 +6 位作者 唐文洁 孙敏 李玉婷 毛浓武 施春阳 冯小龙 余郑绿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8,78,共11页
为了解枸杞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构建枸杞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GC-IMS指纹图谱,比... 为了解枸杞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构建枸杞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GC-IMS指纹图谱,比较不同阶段样本挥发性成分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枸杞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中共检测出9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62种可明确定性,包括22种醛类、15种酮类、9种酯类、7种醇类、2种酸类、2种萜类、2种醚类和3种其他类.GC-IMS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原料(S0)、渥堆(S1)、汽蒸(S2)三个阶段样本和发花阶段样本(S3、S4)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发花处理,枸杞叶茯砖茶中部分呈苦杏仁味、青草气、刺激性酸味以及具有香辣、胡椒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醛、酮和酸等含量下降明显,而部分呈坚果味、果香、焦糖香的酯、醇、酮等含量逐步增加,从而有效改善了枸杞叶茯砖茶风味品质.PCA分析结果显示,S0、S1、S2三个加工阶段样本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小,S3和S4样本间以及二者与S0、S1和S2组间差异均较大,提示发花对于改善枸杞叶茯砖茶风味品质起主要作用.甲酸丁酯、异戊酸乙酯在S3样本,榛子酮、己酸丁酯、3-甲基-1-戊醇等在S4样本中相对含量明显较上述各成分在其他阶段高,这些成分可以作为识别枸杞叶茯砖茶不同发花阶段的潜在标记物.本研究为枸杞叶茯砖茶风味改善和品质调控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茯砖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感官评审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分析不同种类功能性油脂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春红 王雪娇 +2 位作者 段筱筠 沈莹萍 马芮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178-188,共11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菜籽油、牡丹籽油、核桃油、胡麻油、文冠果油、紫苏油、橄榄油等7种功能性油脂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种功能性油脂共检出46种挥发性成分(成分的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菜籽油、牡丹籽油、核桃油、胡麻油、文冠果油、紫苏油、橄榄油等7种功能性油脂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种功能性油脂共检出46种挥发性成分(成分的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仅计算1次),包括10种醛类、9种酯类、8种醇类、7种酮类、5种酸类、2种烯类、5种杂环类;构建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确定了不同功能性油脂中的特征挥发性成分,7种功能性油脂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根据这些挥发性成分差异,利用特征成分指纹图谱和PCA谱图,可很好地区分7种功能性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挥发性成分 功能性油脂
下载PDF
干式熟成时间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李昶甫 邓静 +6 位作者 王天杨 王思捷 熊怡玲 刘阳 易宇文 朱开宪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6-75,共10页
为探究牦牛肉在不同干式熟成时间(7、14、21、28和35 d)下品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感官评价、质构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了不同干式熟成时间牦牛肉的质构变化和风味差异,... 为探究牦牛肉在不同干式熟成时间(7、14、21、28和35 d)下品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感官评价、质构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了不同干式熟成时间牦牛肉的质构变化和风味差异,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出其特征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干式熟成35 d样品综合得分最高,其触感柔软组织结构完好,香气整体可接受度较好;干式熟成时间对牦牛肉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和内聚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并随熟成时间延长呈逐步下降趋势;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14种、醛类11种、酯类12种、烯烃类3种、酮类2种和酸类2种(包括单双聚体),其中醛类、醇类和酯类等化合物相对含量随熟成时间延长呈增长趋势,酮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熟成时间牦牛肉整体风味存在差异,0 d和35 d整体风味差异较大;筛选出17种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包括3-羟基-2-丁酮(D)、正己醇(M)和正己醛(D)等。该研究揭示了干式熟成时间对牦牛肉质构和风味的影响,为干式熟成牦牛肉风味形成和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干式熟成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偏最小二乘法分析 (PLS-DA) 关键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19
作者 向秀连 雷炎 +4 位作者 郝光飞 张振东 黄利科 田龙新 郭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2期181-188,共8页
该研究使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对酱香型白酒制作过程中8个轮次酒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8个轮次酒中共定性出19种酯类、8种醛类、7种醇类... 该研究使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对酱香型白酒制作过程中8个轮次酒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8个轮次酒中共定性出19种酯类、8种醛类、7种醇类、6种酮类和1种呋喃类。不同轮次酒中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及含量具有明显差异,整体可分为4个聚类:一和二轮次、三和四轮次、五和六轮次、七和八轮次,导致各聚类差异的主要物质有14种。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发现,不同聚类中共有1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依次为己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丙醛、丁酸乙酯、乙酸戊酯、异丁酸乙酯、辛酸乙酯、3-甲基丁醛、乙酸异戊酯、2-正丁基呋喃和丁酸丙酯,其中己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ROAV>50,对酒体风味贡献最为突出。综合分析发现,该研究中五、六轮次基酒风味最佳,其次为三、四轮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指纹图谱 酱香型白酒 轮次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的不同产地青钱柳茶挥发性成分表征及分析
20
作者 罗洁 邹雅倩 田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7,23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钱柳茶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方法:以湖南常德、湖南张家界、湖南邵阳、江西修水、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的青钱柳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讨不同...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钱柳茶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方法:以湖南常德、湖南张家界、湖南邵阳、江西修水、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的青钱柳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讨不同产地青钱柳茶中特征差异挥发性物质及其相似度。结果:不同产地青钱柳茶共检测出120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部分物质的单体及其多聚体,分别为醛类34种、烯烃类21种、醇类19种、酮类16种、酯类10种、羧酸类8种、呋喃类5种、吡嗪类4种、醚类2种及苯系物1种。其中γ-松油烯、苯乙烯、4-甲基-1-戊醇、正辛醛为主要特征差异挥发性物质。结论:不同产地间青钱柳茶挥发性有机物质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GC-IMS技术可有效实现青钱柳茶的产地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茶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 主成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