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2,2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MS/MS技术的酸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商杰 刘敏敏 +2 位作者 张涛 郑郁清 张金莲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23-3031,共9页
目的:通过对酸橙不同部位(果油、枝油、纯露)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研究其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共性与差异,进而筛选其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性成分,为酸橙不同部位的资源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MS技术对酸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 目的:通过对酸橙不同部位(果油、枝油、纯露)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研究其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共性与差异,进而筛选其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性成分,为酸橙不同部位的资源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MS技术对酸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谱库检索结合CAS号及相关文献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酸橙果油与枝油、果油与纯露之间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17个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烃类、醇类等,其中果油51个、枝油86个、纯露32个,三者共有成分有10个,果油特有成分14个,枝油特有成分47个,纯露特有成分14个。通过SIMCA-P 14.1软件分析可知果油与枝油、果油与纯露的差异性成分分别有24、20个。结论:酸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为酸橙不同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枳壳 酸橙 不同部位 挥发油 gc-ms/ms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应用GC-MS/MS技术检测水果蔬菜中22种残留农药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申西 柯华 +3 位作者 刘巧 陈柯星 朱宝平 林专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59-261,共3页
To establish a new GC-MS/MS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22 kinds of pesticide in fruit and vegetable including organic phosphorus,carbamate & pyrethrin etc.Working was performed by Xcalibur software with ... To establish a new GC-MS/MS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22 kinds of pesticide in fruit and vegetable including organic phosphorus,carbamate & pyrethrin etc.Working was performed by Xcalibur software with multitask mode.We Carried 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mass spectrum of MS/MS in order to obtained a credible experiment result.This method is sensitive and accurate,it is 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multifarious pesticide resid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um gc-ms/ms VEGETABLE Pesticide residues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乐 魏依馨 +5 位作者 史冠莹 蒋鹏飞 赵丽丽 王继红 张少南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234,共13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香椿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GC-IMS检测到78个峰,鉴定出59种化合物。通过GC-MS鉴定出94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硫化物、烯烃类和醛类。经过干燥后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通过ROAV法确定了(E,Z)-二-1-丙烯基二硫化物、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正己醛、2-己烯醛、丁香酚等为香椿样品中关键香气化合物。PCA和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有明显的分离,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鲜样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为一组,其他3个干燥香椿样品为一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共筛选出10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干燥方式对香椿风味特性影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组与鲜样最为接近,考虑实际应用热泵干燥为香椿最适宜的脱水方式。本研究为热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茶区茉莉花茶香气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璐 尹礼国 +4 位作者 陆安霞 王秋卫 陈丽 赵先明 黄彤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种,其中西南、江南、华南茶区分别为45种、51种、47种。江南茶区香气化合物总量最高。共有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吲哚等。其中水杨酸甲酯在江南茶区含量最高(22.32μg/g),分别较华南、西南茶区高33.96%、68.01%;邻氨基苯甲酸甲酯(67.39μg/g)和吲哚(43.84μg/g)含量在华南茶区最高。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asmine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分析表明西南茶区样品等级最高。香气聚类分析将共有香气成分分为3类,分别呈花香、茉莉花香和草木香。通过电子鼻技术可知样品香气物质变化与硫化物、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有关,并能有效区别样品香气。综上,三大茶区样品香气种类差异不明显,但各香气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江南和华南茶区的样品特征性香气成分含量较高,西南茶区样品综合指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茉莉花茶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电子鼻 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 index)
下载PDF
基于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不同烘烤度橡木对荔枝白兰地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晨 郭德军 +1 位作者 游刚 覃宁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9,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烘烤度橡木片对荔枝白兰地陈酿风味的影响,在荔枝白兰地中加入不同烘烤度橡木片进行陈酿。运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四种(原酒、轻度烘烤、中度烘烤和重度烘烤)荔枝白兰地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评... 为了研究不同烘烤度橡木片对荔枝白兰地陈酿风味的影响,在荔枝白兰地中加入不同烘烤度橡木片进行陈酿。运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四种(原酒、轻度烘烤、中度烘烤和重度烘烤)荔枝白兰地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四种荔枝白兰地中共检测出21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酯类和醇类物质在四种酒中皆有,气味活度值较高,对酒的风味贡献大,它们的组成与含量构成了荔枝白兰地的主要挥发性香气特征。原酒中含有独特的烯烃类和芳香烃类化合物,不同烘烤橡木浸渍的荔枝白兰地中含有独特的醛酮类物质。原酒中风味化合物种类最多,含量较高。轻度和中度烘烤橡木荔枝白兰地中风味化合物种类较少,主要是酯类、醇类和醛酮类,而重度烘烤橡木荔枝白兰地中则含有部分烯烃和芳香烃类化合物。在感官评价中,重度烘烤橡木荔枝白兰地得分最高,风味较好,同时电子鼻检测可以明显的区分出添加不同烘烤度橡木的荔枝白兰地,因此添加重度烘烤的橡木片能提升荔枝白兰地陈酿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白兰地 橡木 烘烤度 gc-ms 电子鼻
下载PDF
GC-MS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银花”类药材的鉴定
6
作者 罗姣姣 李旭东 +11 位作者 赵豆豆 彭芳 李琪 吴宇 徐皖菁 米亚东 苏志强 毛常清 陶珊 廖海浪 李羿 张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996,共7页
本文通过探究金银花、山银花和川银花3种“银花”类药材次生代谢物种类与含量的差异,为鉴定“银花”类药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模式识别。成功构建OPLS... 本文通过探究金银花、山银花和川银花3种“银花”类药材次生代谢物种类与含量的差异,为鉴定“银花”类药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模式识别。成功构建OPLS-DA模型并筛选得到19种差异代谢物,且3种“银花”类药材代谢物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基于GC-MS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适用于3种“银花”类药材的鉴定,为该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金银花 山银花 川银花 gc-ms “银花”类药材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探究辐射肺损伤大鼠呼吸组学
7
作者 汤健 谢晓云 +3 位作者 肖炳坤 缪潇瑶 李志恒 黄荣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052-7058,共7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辐射肺损伤大鼠呼吸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变化,探究辐射损伤对大鼠代谢的影响,建立无创性、方便快捷的辐射损伤诊断方法。...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辐射肺损伤大鼠呼吸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变化,探究辐射损伤对大鼠代谢的影响,建立无创性、方便快捷的辐射损伤诊断方法。针对辐射损伤模型特征,利用钴源梯度剂量照射制备大鼠辐射肺损伤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0 Gy)1组,照射组2、4、6 Gy各1组。采集照射后1、3、5、7 d各组的呼吸气样本,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样本数据经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寻找相关VIP>1的差异性代谢产物,进一步探究辐射肺损伤的潜在标志物。检测结果表明,空白组与照射组血相指标、肺组织HE染色切片和呼吸气中VOCs均存在明显差异,初筛出25种差异性代谢产物,其中壬醛等5种可能作为组合性潜在标志物。构建本判别模型为辐射损伤的呼吸组学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建立一种无创检测辐射损伤的诊断方法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呼吸组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gc-ms
下载PDF
基于HPLC-Q-Exactive-MS/MS和GC-MS联用技术的蒙药通拉嘎-5化学成分研究
8
作者 徐才猛 董馨 +4 位作者 胡少男 王智 王坤 任艾 薛培凤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57-65,共9页
目的:系统分析蒙药通拉嘎-5化学成分,明确其化学物质组成。方法:采用HPLC-Q-Exactive-MS/MS和GC-MS联用技术对通拉嘎-5固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二级质谱结合CD软件和文献检索,共鉴定出105个化学成份,包括27个生物碱类,26个黄酮类,1... 目的:系统分析蒙药通拉嘎-5化学成分,明确其化学物质组成。方法:采用HPLC-Q-Exactive-MS/MS和GC-MS联用技术对通拉嘎-5固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二级质谱结合CD软件和文献检索,共鉴定出105个化学成份,包括27个生物碱类,26个黄酮类,15个挥发油类,11个酚酸类,5个瑞诺烷类二萜类,5个有机酸类,3个多酚类,3个鞣质类,3个香豆素类和7个其他类。通过GC-MS法结合NIST数据库,共鉴定57个化合物,包括30个萜类、14个烃类、6个醛类、2个脂肪醇类、2个羧酸酯类、1个酮类、1个生物碱类和1个甾醇。结论:建立的HPLC-Q-Exactive-MS/MS和GC-MS分析方法可对通拉嘎-5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可为系统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拉嘎-5 HPLC-Q-Exactive-MS/MS gc-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预测麻黄挥发油干预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9
作者 李磊 柴慧芳 +1 位作者 刘方园 薛娟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研究麻黄不同产地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麻黄挥发油成分干预支气管哮喘可能的作用机制。从吉林麻黄、内蒙古麻黄、四川麻黄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得到13、6、6个成分。Venny分析得到交集靶点95个,PPI分析... 研究麻黄不同产地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麻黄挥发油成分干预支气管哮喘可能的作用机制。从吉林麻黄、内蒙古麻黄、四川麻黄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得到13、6、6个成分。Venny分析得到交集靶点95个,PPI分析筛选出20个核心靶点。GO分析得到1377个功能条目,KEGG富集分析得到151条相关通路。“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分析得到1-苯基-1,2-丙二酮、4-甲氧基苯乙烯、香叶醇等核心成分,可能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潜在活性成分。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麻黄挥发油治疗支气管哮喘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挥发油 gc-ms 网络药理学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GC-MS融合技术的优质红茶和缺陷红茶香气品质评价
10
作者 王立磊 杨艳芹 +6 位作者 谢佳灵 缪伊雯 王启威 江用文 邓余良 童华荣 袁海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2,共9页
依据专家感官审评结果将14个红茶样本按香气品质的优劣划分为优质红茶与缺陷红茶2组,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fast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ic-nose,GC-E-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融合技术结... 依据专家感官审评结果将14个红茶样本按香气品质的优劣划分为优质红茶与缺陷红茶2组,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fast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ic-nose,GC-E-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融合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2组茶样进行判别分析,筛选影响两类茶样分类的关键差异组分。结果显示:GC-E-Nose(44维)和GC-MS(73维)相融合可以得到117维融合数据集,用其建立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以实现两类红茶的准确分类,其模型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R_(Y)^(2)=0.976,Q^(2)=0.959)较单一的GC-E-Nose或GC-MS数据模型更优。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1.6和P<0.05双变量原则,共筛选出二甲基硫醚(B3、B25)、β-紫罗酮(A59)、(3E)-4,8-二甲基壬-1,3,7-三烯(A20)、二氢猕猴桃内酯(A64)、芳樟醇(A17)、苯乙醇(A19)、δ-辛内酯(A41)和γ-壬内酯(A45)8个关键香气组分对分类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C-E-Nose与GC-MS融合技术可以实现缺陷红茶和优质红茶的快速、准确分类,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感官审评方法的补充,为红茶品质控制和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技术 红茶 香气 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于GC-MS-O技术的景观设计用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分析
11
作者 沈熙为 曾彬 +1 位作者 葛梦婷 王敬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69,共11页
【目的】鉴定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及气味特征并分析其来源和释放机制,为马尾松气味数据库的构建及其作为景观木材在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含水率的马尾松心、边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 【目的】鉴定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及气味特征并分析其来源和释放机制,为马尾松气味数据库的构建及其作为景观木材在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含水率的马尾松心、边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技术分析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释放特性。【结果】马尾松木材常温状态下释放的气味化合物共25种,主要有α-蒎烯(浓松木香)、莰烯(薄荷香,刺激)、柠檬烯(柠檬香,清香)、长叶烯(清凉)和(+)-环苜蓿烯(清香)等。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主要组分为萜类、醇类、烃类和醛类等,萜类占气味化合物总量的90.99%~96.58%(质量浓度)。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以薄荷樟脑、清香花香和木香为主,伴有果香和甜香,偶有较弱的杏仁和皮革混合香气味。随着含水率降低,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总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边材气味化合物的种类、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大于心材,含水率30%时,边材气味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分别是心材的6.76和1.77倍。马尾松边材中含萜类、醇类、烃类和醛类等气味化合物,心材中仅萜类和烃类气味化合物稳定存在,偶有少量醇类化合物。单体气味化合物质量浓度与木材含水率相关,但相关性在心、边材中有所不同。单体气味化合物质量浓度与单体气味强度总体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因化合物种类、木材位置和木材含水率不同差异较大。【结论】薄荷樟脑、清香花香和木香是马尾松木材的主要气味,果香和甜香起气味修饰作用,整体上马尾松木材气味可带给人们舒缓、放松、愉快等心理感受。马尾松木材用作景观材料,对使用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均有积极作用,适宜用于大部分城市公园、儿童公园以及疗愈景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材料 马尾松 气味化合物 气味特征 环境健康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
下载PDF
硅烷衍生化GC-MS检测香精中糖类物质成分
12
作者 邹琳 王云龙 +3 位作者 刘茜 李坚 杨龙彦 宁振兴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26,131,共6页
建立了基于硅烷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衍生化的最佳条件为以BSTFA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温度40℃、衍生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共鉴定出17种糖类物质。17种糖类物质在一定质量浓度内具... 建立了基于硅烷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衍生化的最佳条件为以BSTFA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温度40℃、衍生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共鉴定出17种糖类物质。17种糖类物质在一定质量浓度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7~0.077μg/mL,加标回收率为94.80%~1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3.03%~8.06%。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成分,满足对香精中糖类物质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检测 糖类物质
下载PDF
托里阿魏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及抗宫颈癌作用研究
13
作者 张柏生 王德玺 +2 位作者 张帆 赵生俊 张海英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建立托里阿魏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并考察托里阿魏挥发油的抗宫颈癌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托里阿魏根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鉴定所含成分。通过MTT比色法考察不同浓度托里阿魏挥发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 目的建立托里阿魏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并考察托里阿魏挥发油的抗宫颈癌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托里阿魏根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鉴定所含成分。通过MTT比色法考察不同浓度托里阿魏挥发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法检测托里阿魏挥发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托里阿魏挥发油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结果托里阿魏挥发油中鉴别出58种化学成分,含量最多的是孕酮。托里阿魏挥发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55.21μg/ml。托里阿魏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托里阿魏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酮类化合物。托里阿魏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里阿魏 挥发油 宫颈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闽南产罗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GC-MS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活性比较
14
作者 刘舜慧 罗秀针 +2 位作者 王琼珺 林泽燕 张怡评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1-187,共7页
目的对闽南产罗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及抑菌活性比较。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闽南产罗勒不同部位(种子、叶、根、茎)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组成;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鉴定... 目的对闽南产罗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及抑菌活性比较。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闽南产罗勒不同部位(种子、叶、根、茎)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组成;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鉴定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比较罗勒四个部位挥发油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闽南产罗勒种子、叶、根、茎分别鉴定出30、26、16和26种挥发性化合物;种子和叶片的抑菌活力显著,根部和茎部的抑菌活性弱。结论罗勒种子和叶子在化学成分种类和主成分含量上相近,并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相当的抑菌活性;根、茎部挥发油的抑菌力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 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gc-ms 抑菌活性
下载PDF
GC-MS分析大莪术根茎挥发油成分
15
作者 张娜 翁伟锋 +2 位作者 黄淳 魏坤盛 刘敬 《化工管理》 2024年第8期59-61,65,共4页
文章分析了大莪术根茎挥发性成分,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为大莪术的加工工艺筛选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处理新鲜的大莪术根茎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莪术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 文章分析了大莪术根茎挥发性成分,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为大莪术的加工工艺筛选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处理新鲜的大莪术根茎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莪术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由于不同干燥方法加工大莪术根茎挥发油的组分绝大部分相同,但是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实验证明,大莪术根茎主要含有表莪术呋喃烯酮、β-榄香烯、β-桉叶醇、吉马酮、莪术双环烯酮、蓬莪术环氧酮、莪术烯、β-石竹烯等挥发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莪术根茎 挥发性成分 gc-ms 中医药 药理药效
下载PDF
鼻吸能量棒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法检验
16
作者 时秋娜 姜棕耀 《刑事技术》 2024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鼻吸能量棒在中小学生中的风靡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极大担忧,对其成分进行检验可为明确其是否具有身体危害性提供依据。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收集到的15个品牌21种不同气味的30个鼻吸能量棒样品进行检验,共... 鼻吸能量棒在中小学生中的风靡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极大担忧,对其成分进行检验可为明确其是否具有身体危害性提供依据。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收集到的15个品牌21种不同气味的30个鼻吸能量棒样品进行检验,共检出69种化合物,除包装标明的樟脑、冰片、薄荷脑所含有的左旋樟脑、右旋樟脑、龙脑、异龙脑、薄荷醇等主要成分外,还检出化妆品行业常用溶剂C11、C12、C13、C16的异构烷烃和丰富的烯烃、酯类、醇类、醛类等植物精油、合成香料原料及中间体成分。对相同品牌不同气味、不同品牌相同气味的鼻吸能量棒检出成分进行综合分析和分类比对,结果表明,鼻吸能量棒成分复杂,含量各异,且与包装标示不符,长期滥用能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加之使用方式有诱导吸毒的负面示范效应,急需规范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吸能量棒 薄荷醇 樟脑 固相微萃取 gc-ms
下载PDF
三种柑橘类精油的GC-MS分析及抑菌活性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彦 潘晓薇 +1 位作者 陶红 林恋竹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选取陈皮、柠檬和金桔这三种柑橘类植物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高效提取精油。采用GC-MS分析样品成分,进而探究三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烟曲霉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柠檬精油中的醇类(3.41%)、醛类(2.55%)、酮类(2.03%)、酯... 选取陈皮、柠檬和金桔这三种柑橘类植物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高效提取精油。采用GC-MS分析样品成分,进而探究三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烟曲霉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柠檬精油中的醇类(3.41%)、醛类(2.55%)、酮类(2.03%)、酯类(7.17%)和除柠檬烯以外的萜烯类化合物(34.06%)含量较高,D-柠檬烯含量是这三种精油中最低的(46.52%);陈皮精油中的萜烯类(86.34%)、酚类化合物(1.82%)含量较高;金桔精油中的酸类化合物(12.71%)和D-柠檬烯(72.69%)含量较高。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烟曲霉菌的抑菌活性均为柠檬精油>陈皮精油>金桔精油。在这三种柑橘类精油中D-柠檬烯并非是唯一的抑菌成分,精油的抑菌活性也与除D-柠檬烯以外的抑菌成分密切相关。其中柠檬精油中含量丰富的γ-松油烯和β-蒎烯等其他抑菌成分可与D-柠檬烯协同起到有效提高精油抑菌活性的作用。该方法所提取的精油可为相关天然抑菌产品研发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精油 超临界萃取 抑菌活性 gc-ms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肉豆蔻挥发油的有效化学成分和壮阳活性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李亚敏 赵阳 蒋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371-2378,2460,共9页
目的探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壮阳活性、安全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肉豆蔻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主要化学成分与磷酸二酯酶-5(PDE-5)靶点的相互作用。②取Wistar雄... 目的探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壮阳活性、安全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肉豆蔻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主要化学成分与磷酸二酯酶-5(PDE-5)靶点的相互作用。②取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匮肾气丸组和肉豆蔻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大鼠均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肾阳虚模型,然后肉豆蔻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600 mg/kg、300 mg/kg、100 mg/kg肉豆蔻挥发油灌胃,金匮肾气丸组给予金匮肾气丸1.4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10 d后进行交配能力试验、血清睾酮水平和精液质量测定。③取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1000 mg/kg、3000 mg/kg、6000 mg/kg的肉豆蔻挥发油灌胃,观察大鼠的急性毒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肉豆蔻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个化合物,其中丁香酚、肉豆蔻醚和4-萜品醇对PDE-5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捕捉潜伏期、交配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均<0.05),交配次数明显减少(P<0.05),血清睾酮水平和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肉豆蔻挥发油各组和金匮肾气丸组大鼠的捕捉潜伏期、交配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均<0.05),肉豆蔻挥发油中、高剂量组和金匮肾气丸组大鼠的交配次数及肉豆蔻挥发油高剂量组、金匮肾气丸组大鼠的捕捉次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肉豆蔻挥发油中、高剂量组和金匮肾气丸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和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肉豆蔻挥发油能明显提高肾阳虚大鼠的性欲和性能力,增加血清睾酮水平,改善精液质量,且安全,作用机制可能与挥发油中丁香酚、肉豆蔻醚和4-萜品醇作用于PDE-5靶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挥发油 壮阳活性 睾酮 交配试验 分子对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MS和G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牛大力花不同生长时期的化学成分差异性
19
作者 王茂媛 张旻 +5 位作者 羊青 王清隆 晏小霞 汤欢 冯世秀 王祝年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96-4008,共13页
目的以不同生长时期的牛大力花为研究对象,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其代谢物的组成和积累差异,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方向。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牛大... 目的以不同生长时期的牛大力花为研究对象,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其代谢物的组成和积累差异,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方向。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牛大力花的次生代谢物、初生代谢物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全面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液质联用共鉴定了332个代谢物,以黄酮类、三萜类和苯丙素类等次生代谢物为主。气质联用共鉴定了297个代谢物,以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糖类、杂环类、醇类等初生代谢物和挥发性物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质与气质的代谢组学结果一致,4个生长时期牛大力花样本的总体分布聚集为2类:花蕾期、初花期、盛开期归为1类,凋萎期单独归为1类,两者化学物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以黄酮类和原花青素、三萜类、有机酸类为差异成分。蔓性较直立性牛大力花在花蕾期、初花期、盛开期含有特征性的黄酮类差异代谢物,部分黄酮类成分随花期的发展含量逐渐降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花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黄酮类代谢物,以蔓性牛大力初花期的产量和黄酮含量更高,具有开发价值。本研究为牛大力花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GC-MS分析
20
作者 李慧婷 王露露 +4 位作者 王雅丽 王军 徐诗涛 李思 杨照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7-1741,共15页
本研究旨在为区分白木香不同种质、品种选育及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的结香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海香1号(Aquilaria sinensis‘Haixiang 1’)、海香2号(A.sinensis‘Haixiang 2’)、海香3号(A.sine... 本研究旨在为区分白木香不同种质、品种选育及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的结香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海香1号(Aquilaria sinensis‘Haixiang 1’)、海香2号(A.sinensis‘Haixiang 2’)、海香3号(A.sinensis‘Haixiang3’)、皮油种、大叶种和囊泡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乙醚法超声提取的结香样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中倍半萜类较高,而色酮类较低;种质间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有2个,即叔丁基对甲酚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倍半萜类成分的数量(10~26种)和总相对含量(25.39%~87.50%)较高,以白木香醛为主,其中海香3号中的倍半萜类数量和含量最高。色酮类的数量(1~3种)和总相对含量(4.66%~37.32%)较低,以2-(2-苯乙基)色酮为主,其中海香1号中的色酮类数量和含量最高,而海香3号、大叶种和囊泡种中均未检出。海香1号、海香2号、海香3号和皮油种所结沉香具有较丰富的致香成分,如白木香醛、7α-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和卡拉酮等;海香2号、海香3号、皮油种和囊泡种所结沉香中含有多种倍半萜成分,如沉香螺旋醇和沉香雅槛蓝醇等;海香1号和海香2号所结沉香中的苄基丙酮成分含量较高;海香1号、海香3号和大叶种所结沉香中的7α-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和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等成分含量较高。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及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可根据活性成分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种质 沉香 成分 gc-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