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TOF/MS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立烯 陆海龙 +2 位作者 邹忠杰 谢媛媛 龚梦鹃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1-777,共7页
目的通过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藿香正气滴丸组(1 g·kg^(-1))。采用综合物理模型复制方法结合饮... 目的通过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藿香正气滴丸组(1 g·kg^(-1))。采用综合物理模型复制方法结合饮食失节制备湿困脾胃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和行为学指标(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与自主活动次数)。利用GC-TOF/MS方法对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组进行分析,鉴定与湿困脾胃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尾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腹围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藿香正气滴丸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P<0.05),腹围指数明显降低(P<0.05)。在大鼠血清、尿液中分别鉴定了38、44个与湿困脾胃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藿香正气滴丸对模型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代谢表型能产生有效的干预,并能使血清、尿液中的17、1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回调,共涉及7条代谢通路。结论藿香正气滴丸对湿困脾胃型大鼠的干预机制可能与调节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谷氨酸-谷氨酰胺代谢、能量代谢及肠道菌群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滴丸 湿困脾胃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大鼠
下载PDF
基于GC-TOF/MS技术的转Bt基因大米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建华 桑志红 +3 位作者 李海静 吴胜明 夏晴 董方霆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7-1224,共8页
基于GC-TOF/MS技术对来源于两个不同产地的转Bt基因及其亲本大米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从大米样本中共检出774个色谱峰,鉴定出278种代谢产物,包括糖、氨基酸、脂肪酸及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对转Bt基因及其亲本大米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GC-TOF/MS技术对来源于两个不同产地的转Bt基因及其亲本大米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从大米样本中共检出774个色谱峰,鉴定出278种代谢产物,包括糖、氨基酸、脂肪酸及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对转Bt基因及其亲本大米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Bt基因与亲本大米的代谢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仅甘油和鼠李糖两种代谢产物浓度在转Bt基因大米及其亲本大米间存在一定差异(分别升高1.55和3.32倍);考察了不同产地对大米代谢组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和海南两个产地的大米代谢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15种代谢产物在不同产地的亲本大米之间以及不同产地的转基因大米之间均发生显著变化。应用GC-TOF/MS技术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转Bt基因大米及其亲本大米的代谢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外源Bt基因对实验中的水稻机体内代谢未产生明显影响,产地差异造成的大米间代谢组差异比引入外源Bt基因造成的大米间代谢组差异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米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产物 多元统计分析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
下载PDF
基于顶空GC×GC-TOF/MS的花生油掺伪鉴别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胡为 韩凤梅 +4 位作者 张良晓 李培武 王秀嫔 陈勇 张文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13-115,147,共4页
花生油因其独特香味备受消费者青睐,其市场价格普遍较高,因此成为利益驱动的食用油掺伪的重要对象,其中廉价食用油甚至非食用油添加花生油香精,以假乱真冒充花生油的情况尤为严重.采用顶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S-GC×G... 花生油因其独特香味备受消费者青睐,其市场价格普遍较高,因此成为利益驱动的食用油掺伪的重要对象,其中廉价食用油甚至非食用油添加花生油香精,以假乱真冒充花生油的情况尤为严重.采用顶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S-GC×GC-TOF/MS),顶空温敷温度为150℃,温敷时间30 min,气相二维炉温高于一维炉温10℃,调制周期为4 s,以花生油和花生油香精的挥发性成分为检测对象,建立花生油中花生油香精掺伪鉴别技术,即通过识别花生油中是否存在花生油香精的特征成分实现花生油香精掺伪鉴别,为有效识别花生油香精掺伪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香精 特征性成分 GC×gc-tof/ms 掺伪鉴别
下载PDF
基于GC-TOF/MS的卷柏不同生长阶段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席彩彩 谷巍 +2 位作者 周晨 张阿琴 王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42-3547,共6页
目的研究卷柏不同生长阶段差异代谢物。方法以3个生长阶段卷柏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衍生化GC-TOF/MS技术,以代谢组学研究其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动态变化,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含量变化与涉及的代谢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卷柏不同生长阶段差异代谢物。方法以3个生长阶段卷柏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衍生化GC-TOF/MS技术,以代谢组学研究其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动态变化,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含量变化与涉及的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卷柏代谢产物共检测出化合物441个,其中鉴定出182个;3个生长阶段卷柏样品间的化学组成得到有效区分,筛选出15个共有差异化合物,其中5月海藻糖等水溶性糖类和硬脂酸等油脂类含量相对较高,9月氨基酸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1月蔗糖和丙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生长阶段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变化最大。结论不同生长阶段卷柏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最佳采收期为5月份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柏 生长阶段 代谢组学 gc-tof/ms
下载PDF
基于GC-TOF-MS和UHPLC-QE-MS的苏合香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牟菲 张倩 +5 位作者 蔺瑞 赵美娜 陶星茹 赵瑾怡 汤海峰 王婧雯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 基于GC-TOF-MS和UHPLC-QE-MS分析中药苏合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挥发性成分分析采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250μ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μL;分流比15:1;通过... 目的 基于GC-TOF-MS和UHPLC-QE-MS分析中药苏合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挥发性成分分析采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250μ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μL;分流比15:1;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并结合文献对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可溶性成分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5.0 mmol·L^(-1)乙酸铵-5.0 mmol·L^(-1)乙酸和乙腈;梯度洗脱;NCE模式下碰撞能量;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色谱流出物进行质谱检测,利用对照品、二级质谱信息及文献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结果 苏合香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5个挥发性成分和32个可溶性成分。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苏合香的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合香 化学成分 gc-tof-MS UHPLC-QE-MS
下载PDF
基于GC×GC-TOF-MS法分析黄焖羊肉中的挥发性物质
6
作者 杜云 张玉斌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对3种黄焖羊肉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并进行分类对比,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其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和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在三种黄焖...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对3种黄焖羊肉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并进行分类对比,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其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和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在三种黄焖羊肉产品中分别鉴定出206种、170种16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烃类及其他类化合物。结合PLS-DA模型筛选了98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P<0.05且VIP>1),进一步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分析,有16种气味活度>1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共有的关键香气化合物有2-壬烯醛、2-辛烯醛、庚醛、1-辛烯-3-酮、2-十一酮、2,3-丁二酮、2-戊基呋喃和2,3,5-三甲基吡嗪。研究结果提供了三种黄焖羊肉产品挥发性物质的全面信息,并分析了特征挥发性物质及关键呈香物质,为建立黄焖羊肉制品的风味特征及品质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焖羊肉 挥发性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相对气味活度 风味
下载PDF
基于便携GC-MS和HS/SPME-GC×GC-TOF MS分析化州橘红与广西橘红成分差异
7
作者 李凯旋 黄罗旭 +4 位作者 吴曼曼 徐经纬 谭国斌 罗思凡 周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1-639,共9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橘红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便携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技术分析化州橘红和广西橘红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便携GC-MS只能初步区分化州橘... 为探究不同产地橘红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便携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技术分析化州橘红和广西橘红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便携GC-MS只能初步区分化州橘红和广西橘红,不能确定化州橘红的特征标志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对GC×GC-TOF MS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p(corr)|>9和|p|>0.06结合VIP>1.1,共筛选出10种化州橘红标志物。该研究为化州橘红药材的质量评价与鉴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红 便携气相色谱-质谱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化学计量学分析
下载PDF
湖南茯砖茶香气成分的SPME-GC-TOF-MS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颜鸿飞 王美玲 +3 位作者 白秀芝 朱绍华 戴华 李拥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76-180,共5页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确定固相微萃取湖南茯砖茶中香气成分的优化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湖南茯砖茶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湖南茯砖茶香气成分的最佳条件为DVB/CAR/PDMS萃...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确定固相微萃取湖南茯砖茶中香气成分的优化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湖南茯砖茶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湖南茯砖茶香气成分的最佳条件为DVB/CAR/PDMS萃取头(50/30μm)、萃取温度80℃和萃取时间60 min。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从3个茯砖茶中共分离鉴定出93种香气成分,占检出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以上,主要由酮类、醛类、碳氢类、杂氧类、醇类、酸类、酯类、含氮类8类化合物构成。在鉴定出的香气化合物中共有香气组分50个,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反,反-2,4-庚二烯醛、甲基庚烯酮、2-戊基呋喃、香叶基丙酮、3,5-辛二烯-2-酮(E,E)、6-甲基-3,5-庚二烯-2-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湖南茯砖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云南怒江草果的微波无溶剂萃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GC-TOF-MS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桂苹 谷风林 +3 位作者 朱科学 李云莹 李昌应 房一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79,共8页
利用微波无溶剂萃取法萃取云南怒江草果,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无溶剂萃取法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萃取速率更快,时间可由240 min缩短至60 min以内,在微波功率为60... 利用微波无溶剂萃取法萃取云南怒江草果,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无溶剂萃取法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萃取速率更快,时间可由240 min缩短至60 min以内,在微波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60 min,草果粉挥发油提取量可达水蒸气蒸馏法的94.46%;草果粉碎粒度对其挥发油提取量影响较大,粉碎粒度越小,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越高;经GC-TOF-MS分析,云南怒江州草果中共鉴定出97种风味物质,主要由醛类、醇类以及少量的烯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组成,其相对含量达到98.58%。其中,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68.67%,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26.58%。醛类化合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是(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以及2-甲基-3苯基丙醛,最高含量分别为25.85%、16.16%、17.94%,醇类化合物中相对较高的是桉树醇,最高含量为1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无溶剂萃取 草果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tof-MS
下载PDF
GC-TOF-MS技术快速鉴定抗风湿痛胶囊中添加的西药成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胜明 董标 +4 位作者 王娜 李昱 梁月琴 董方霆 张学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14-218,共5页
应用高分辨GC-TOF-MS对抗风湿痛胶囊中的未知西药成分进行快速鉴定。使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将提取物分别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气质联用分析,并借助Nist2002数据库进行鉴定,用精确分子质量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证。分析发现,此抗风湿... 应用高分辨GC-TOF-MS对抗风湿痛胶囊中的未知西药成分进行快速鉴定。使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将提取物分别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气质联用分析,并借助Nist2002数据库进行鉴定,用精确分子质量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证。分析发现,此抗风湿痛胶囊中添加了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安定、可待因、茶碱等5种西药。用液质联用仪对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进行了定量分析。该方法可用于未知混合物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其他西药成分的快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tof-MS 快速鉴定 抗风湿胶囊 西药成分
下载PDF
用TOF-MS和GC-TOF-MS分析改良乌尔门反应的副产物(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前荣 杨晴 +1 位作者 尹浩 杨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采用EI和CI电离方式下的混合样品直接进样法、EI电离条件下的气质联用技术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的精确质量及准确的元素组成 ,鉴定了改良乌尔门反应的副产物多联苯混合物的结构 ,并测定了它的相对含量分别为联苯 1 ( 70 .0 % )、三联苯异... 采用EI和CI电离方式下的混合样品直接进样法、EI电离条件下的气质联用技术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的精确质量及准确的元素组成 ,鉴定了改良乌尔门反应的副产物多联苯混合物的结构 ,并测定了它的相对含量分别为联苯 1 ( 70 .0 % )、三联苯异构体 2 ( 3.9% )、四联苯异构体 3( 4 .9% )和五联苯及其异构体 5 亚甲基 1 ,2 ,3,4 四苯基 1 ,3 环戊二烯 4 ( 2 1 .2 % ) .由于具有共轭大π键的多联苯分子离子结构相当稳定 ,其纯化合物的分子离子的丰度都接近 1 0 0 %或为基峰 ,可根据混合物直接进样所得质谱 (CI)中各组分分子离子的相对丰度 ,估计出组分 2、3和 4在混合物中的相对含量 .这一结论与气质联用 (EI)所测的总离子流色谱图中 2和 3的相对含量相一致 .对通过重结晶得到的主要副产物纯品联苯 1的EI T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苯的分析 飞行时间质谱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基于GC-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结香花不同花期代谢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亚东 汪荣斌 +1 位作者 李林华 高焕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2年第3期20-24,共5页
目的基于GC-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结香花不同花期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变化。方法利用GC-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结香花不同花期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共鉴定出62个差异... 目的基于GC-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结香花不同花期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变化。方法利用GC-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结香花不同花期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共鉴定出62个差异性代谢产物(VIP>1,P<0.05),进一步结合差异倍数(FC>2或<0.5)筛选出显著性差异代谢产物12个,分别为:柠檬酸、亚油酸、赖氨酸、2-脱氧叶黄素、蛋氨酸、果糖、麦芽糖、异麦芽糖、异麦芽酮糖醇、苯甲醇、棕榈酸单甘油酯、儿茶素。富集通路有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赖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结论基于GC-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适用于结香花不同花期差异性代谢产物筛选,为确定结香花药材最佳采收期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香花 不同花期 gc-tof-MS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差异
下载PDF
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中性化学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谱图特征识别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菁 谢雯燕 +4 位作者 陈磊 吴达 刘百战 杨新 顾文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中性化学成分的方法。以较长的弱极性柱HP-5MS(50 m×0.2 mm i.d.×0.33μm)作为第一维柱,较短的薄液膜中等极性柱DB-17MS(1.7 m×0.1 mm i.d....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中性化学成分的方法。以较长的弱极性柱HP-5MS(50 m×0.2 mm i.d.×0.33μm)作为第一维柱,较短的薄液膜中等极性柱DB-17MS(1.7 m×0.1 mm i.d.×0.1μm)作为第二维柱,对优质烟叶单料卷烟烟气的中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经过人工纠错等分析初步鉴定出匹配度大于700的1 464种成分,重点讨论了中性香味羰基化合物全二维点阵的谱图特征,为烟气和复杂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 飞行时间质谱(TOFMS) 中性化学成分 烟气粒相物 谱图特征
下载PDF
GC×GC-TOF MS分析中国劲酒基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景思 宋学博 +5 位作者 朱琳 郑福平 黄明泉 吴继红 杨强 童国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6,共13页
保健酒是以白酒或其他酒类为基酒,佐以中药材,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酒饮料。中国劲酒是保健酒的代表产品之一,通常以清香型小曲酒为基酒,加入淮山药、仙茅、当归、肉苁蓉、枸杞子、黄芪、淫羊藿等药材经过现代提取与分离技术调配制成。... 保健酒是以白酒或其他酒类为基酒,佐以中药材,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酒饮料。中国劲酒是保健酒的代表产品之一,通常以清香型小曲酒为基酒,加入淮山药、仙茅、当归、肉苁蓉、枸杞子、黄芪、淫羊藿等药材经过现代提取与分离技术调配制成。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 MS)对2种中国劲酒基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其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2种中国劲酒基酒中初步定性出挥发性化合物175种,标准品定性化合物40种,其中醇类化合物41种、酯类化合物53种、醛酮类化合物24种、缩醛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24种、呋喃类化合物8种、酚类化合物3种、内酯类化合物8种、含氮化合物8种、含硫化合物1种和酸酐类化合物2种;含氮和含硫化合物在中国劲酒中为首次发现。液-液萃取结合GC×GC-TOF MS技术的分析方法可快速、准确分析鉴定出中国劲酒基酒中挥发性成分,结果旨在为中国劲酒的重要风味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酒 中国劲酒 基酒 液-液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基于GC×GC-TOF-MS法比较两种不同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伟 陈雪峰 +4 位作者 陈兴杰 潘天全 薛锡佳 周端 付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5-221,共7页
为比较大曲清香型白酒和复合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以明确不同香型白酒的香气特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分别检测2种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对各挥发性香气... 为比较大曲清香型白酒和复合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以明确不同香型白酒的香气特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分别检测2种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对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类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多级鉴定策略,分别在大曲清香型白酒和复合香型白酒中确认了可信度较高的挥发性香气成分251种和341种,主要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还包括呋喃类、含氮、含硫及其他类物质。在复合香型白酒中鉴定出的特有挥发性含硫和吡嗪类化合物分别为8种和7种,二者为区别于大曲清香型白酒的特征香气成分。白酒香气成分及其感官特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香型白酒具有“香气复合幽雅”的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香型白酒 挥发性香气成分 特征香气成分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HS-SPME-GC-TOF-MS结合ROAV分析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金源 张佳慧 +5 位作者 庄莉萍 林宏政 封娇 田维素 陈章盛 郝志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015-2026,共12页
为探究永泰菜茶与金牡丹加工的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金牡丹红茶和6个永泰(Y-122、Y-127、Y... 为探究永泰菜茶与金牡丹加工的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金牡丹红茶和6个永泰(Y-122、Y-127、Y-128、Y-170、Y-192、Y-193)加工的花果香红茶香气成分。7个红茶样中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烯类等,其中醇类、酮类、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依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筛选出21种特征挥发性物质(VIP>1,P<0.05),进一步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筛选出13种特征香气物质(VIP>1,ROAV>1.00),其中橙花叔醇、苯乙醇和己酸叶醇酯是构成金牡丹红茶果香带花香的特征香气物质,水杨酸甲酯是Y-122呈现杏仁香的特征香气物质,芳樟醇是Y-127呈现馥郁花香带果香的特征香气物质,γ-壬内酯和α-法呢烯为Y-192呈现清花香带果香的特征香气物质。可见,7个花果香型红茶香气特征物质存在差异,具有花果香特征的芳樟醇、水杨酸甲酯、γ-壬内酯和α-法呢烯是永泰菜茶红茶的关键呈香物质,为特殊香型红茶种质资源挖掘与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香红茶 特征香气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GC-TOF-MS代谢组学研究栝楼桂枝汤对脑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双 戴成球 +5 位作者 金钦 张玉琴 许文 黄鸣清 林羽 徐伟 《药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187-192,共6页
目的研究栝楼桂枝汤对脑缺血中脑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正常组、模型组和栝楼桂枝汤给药组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差异代谢物... 目的研究栝楼桂枝汤对脑缺血中脑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正常组、模型组和栝楼桂枝汤给药组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结果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各组间大鼠代谢谱出现显著差异,在大鼠血清质谱图中共筛选鉴定得吲哚乙酸、丙二酸、乙醇胺、肉豆蔻酸、鸟氨酸等13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的相关的代谢途径包括糖-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途径,色氨酸代谢途径,嘧啶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结论栝楼桂枝汤可使造模后大鼠的体内代谢物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主要反映在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的变化,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桂枝汤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 中脑动脉闭塞大鼠
下载PDF
HS-SPME结合GC×GC-TOF-MS分析茶曲清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香气组分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玉权 薛锡佳 +5 位作者 陈兴杰 杜先锋 杨金玉 李增 高志远 程伟 《酿酒科技》 2022年第5期117-123,共7页
采用以夏秋茶为辅料培养的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造茶曲清香型白酒,为剖析该白酒的香气组分及其特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S-SPME-GC×GC-TOFMS)法检测其挥发性香气组分。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在茶曲... 采用以夏秋茶为辅料培养的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造茶曲清香型白酒,为剖析该白酒的香气组分及其特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S-SPME-GC×GC-TOFMS)法检测其挥发性香气组分。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在茶曲清香型白酒中共确认了可信度较高的挥发性组分261种,主要包括酯类62种、醇类49种、酸类36种、醛酮缩醛类34种、含氮化合物11种、呋喃类21种、含硫化合物11种、芳香族21种和其他类16种。茶曲清香型白酒中鉴定出的多种特殊挥发性香气组分,如乙酸糠酯、苯并呋喃、蓝烃、苯乙酸乙酯、苯乙醇、己酸甲酯等,均为茶曲清香型白酒中重要的挥发性香气组分。该研究为固态发酵型茶酒的开发与组分特征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曲清香型白酒 挥发性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下载PDF
老山芹层积前后种子差异代谢物分析
19
作者 张永芳 董世妍 +9 位作者 王佳轩 郭绪虎 张畅 王艳星 王钰烨 吴静凤 鲍甜芳 张宏发 于萍 李富恒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9,共13页
为深入探索老山芹种子休眠机理,以老山芹层积前后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对其非层积种子(non-lamellarized seeds,NS)和层积后达到发芽状... 为深入探索老山芹种子休眠机理,以老山芹层积前后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对其非层积种子(non-lamellarized seeds,NS)和层积后达到发芽状态种子(germination seeds,GS)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95种代谢产物,NS和GS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分离,差异代谢物有126种,其中极显著差异代谢物75种,包括35种上调,40种下调。对极显著差异代谢物所在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涉及10条关键代谢通路。和弦图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中脂质类化合物(含类脂分子)与苯类化合物呈极显著正相关;苯丙烷类化合物(含聚酮类化合物)与有机氧类化合物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探索老山芹种子成熟后萌发提供了代谢组学理论基础,为更好地研究老山芹种子后成熟及休眠机制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山芹 gc-tof/ms 代谢组学 层积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采用GC×GC-TOF-MS分析酱香型白酒缺陷酒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亮 何珺珺 +1 位作者 罗楚翔 张春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72,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缺陷酒,并初步推断导致酒体缺陷的物质种类。对酱香型白酒盐菜味缺陷酒中共鉴定出的415种挥发性组分进行归类,并着重分析了16种含硫化合物、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缺陷酒,并初步推断导致酒体缺陷的物质种类。对酱香型白酒盐菜味缺陷酒中共鉴定出的415种挥发性组分进行归类,并着重分析了16种含硫化合物、20种含氮化合物、17种呋喃类化合物以及33种萜烯类化合物对白酒风味的贡献。结果表明,萜烯类、呋喃类以及含氮化合物是酱香型白酒重要的风味物质及功能化合物,而鉴定出的含硫化合物多具有低阈值且给白酒带来不愉快气味的特征,很有可能是酱香型白酒产生缺陷的重要物质来源。酱香型白酒缺陷酒中挥发性物质的解析对缺陷酒中异嗅物质的准确定性和定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缺陷酒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性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