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五大增长极碳排放脱钩效应——基于GDIM的因素分解
1
作者 陈瑞敏 马晓君 李宜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53-2866,共14页
基于省级能源平衡表,采用自上而下估算方法对2007~2020年黄河流域五大增长极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运用拓展的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对五大增长极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将GDIM分解法与传统脱钩模型相结合,构建新的脱钩指数模型,并... 基于省级能源平衡表,采用自上而下估算方法对2007~2020年黄河流域五大增长极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运用拓展的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对五大增长极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将GDIM分解法与传统脱钩模型相结合,构建新的脱钩指数模型,并对五大增长极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量化各因素的脱钩贡献.结果显示,黄河流域五大增长极碳排放总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而五大增长极的碳强度普遍呈下降趋势,降幅均超过63%;各因素对五大增长极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技术规模和产出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技术碳强度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能源消耗碳强度和能源强度对未来碳排放的减少具有较大潜力;除2015~2020年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未实现脱钩效应外,其余阶段五大增长极均取得了一定的脱钩成效,尤其在2010~201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了强脱钩效应,脱钩指标值达到1.6126;技术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决定五大增长极碳排放脱钩的主导因素.据此提出制定因地制宜的碳减排政策,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的政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五大增长极 gdim分解 脱钩效应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GDIM的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闫庆友 李雪婷 《山东工业技术》 2023年第2期3-13,共11页
随着能源消费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加剧,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降碳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如何实现二者脱钩势必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参照IPCC法计算... 随着能源消费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加剧,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降碳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如何实现二者脱钩势必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参照IPCC法计算碳排放系数并估算了2000—2019年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运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结合Tapio脱钩指标和基于DPSIR框架构建的脱钩努力模型测度了山东省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弹性和脱钩努力程度。最后,给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碳排放强脱钩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Tapio脱钩 脱钩努力 gdim
下载PDF
基于GDIM法的中国民航运输业碳排放因素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庄天玺 程小慷 +2 位作者 郝芮 曾实 孙晓悦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以2010—2018年中国民航运输业碳排放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kaya恒等式模型,采用GDIM法将碳排放量分解为8个影响因素贡献值之和,将8个影响因素分为强度效应、规模效应以及效率效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有明显的碳排放促进作用... 以2010—2018年中国民航运输业碳排放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kaya恒等式模型,采用GDIM法将碳排放量分解为8个影响因素贡献值之和,将8个影响因素分为强度效应、规模效应以及效率效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有明显的碳排放促进作用,强度效应总体上有明显的碳排放抑制作用,效率效应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加快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民航运输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与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运输 碳排放 影响因素 gdim 贡献率
下载PDF
基于图像梯度场序列的双向GDIM光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裴继红 卢宗庆 谢维信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01-130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梯度矢量场的双向广义动态图像模型(GFBD-GDIM)光流计算方法.本文方法:在图像梯度场上进行光流估计以减弱光照变化带来的影响;将一个大的运动矢量分解为两个不同方向的子矢量进行估计,有助于减小估计误差,提高计算精...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梯度矢量场的双向广义动态图像模型(GFBD-GDIM)光流计算方法.本文方法:在图像梯度场上进行光流估计以减弱光照变化带来的影响;将一个大的运动矢量分解为两个不同方向的子矢量进行估计,有助于减小估计误差,提高计算精度;采用广义动态图像模型(GDIM)对图像梯度场的变化进行建模,可使模型适用于更加一般的场合.图像序列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获得更加精确和鲁棒的运动矢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 亮度常数模型 图像梯度场 广义动态图像模型 双向估计
下载PDF
基于GDIM的陕西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钱敏 高璐 《资源与产业》 2020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能有针对性地控制工业碳排放量,本文在计算2008—2017年陕西省工业碳排放量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迪氏指数分析法(GDIM)对工业经济水平、能源消耗、人口规模等陕西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 为能有针对性地控制工业碳排放量,本文在计算2008—2017年陕西省工业碳排放量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迪氏指数分析法(GDIM)对工业经济水平、能源消耗、人口规模等陕西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工业碳排放与消耗能源碳强度、工业人均碳排放量、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工业从业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与陕西省工业GDP的增长、能源消耗的增长密切相关;工业人均GDP变化引起碳排放变化的抑制效应。最后为陕西省工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陕西 工业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下载PDF
中国城市碳达峰路径及其驱动因素的结构分解
6
作者 张兵兵 王捷 闫志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4,共7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研究首先基于校准的夜间灯光数据,运用从上至下估算方法对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碳排放量进行反演模拟测算;然后,综合运用高斯回归、...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研究首先基于校准的夜间灯光数据,运用从上至下估算方法对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碳排放量进行反演模拟测算;然后,综合运用高斯回归、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等机器学习算法,科学预测各个城市的碳达峰路径;最后,运用拓展的广义迪氏指数方法对2000—203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各城市增速不同且差异较大,形成“发达城市高排量,欠发达城市低排量”的态势。②267个样本城市中,仅有苏州市、贵阳市等6个城市可以提前达峰或按期达峰,比重仅占2%;上海市、广州市、杭州市等252个城市将在2031—2034年达峰;北京市、珠海市等9个城市将长时期延期达峰。③运用拓展的广义迪氏指数进行结构分解后发现,能源消费规模、产出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对各城市碳排放基本保持促增作用,而产出碳强度、投资碳强度等则基本保持促降作用。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推动低碳产业集群建设,兼顾城市“稳发展”与“促减排”是“双碳”目标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节能减排 低碳转型 机器学习 广义迪氏指数
下载PDF
中国电力消费的动态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自敏 崔志伟 +1 位作者 朱朋虎 陈操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9,共10页
电力消费的动态时空变化是国家能源布局规划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286个地级市城市数据可视化了 2004-2016年 间电力消费重心的动态变化,并基于电力消费量驱动消费重心变化的理论分析,进一步通过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将电力消... 电力消费的动态时空变化是国家能源布局规划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286个地级市城市数据可视化了 2004-2016年 间电力消费重心的动态变化,并基于电力消费量驱动消费重心变化的理论分析,进一步通过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将电力消费 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规模、电力强度、投资规模、投资效率、人口规模、人均用电量、人均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入产出八个效应,分层 次分析了电力消费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贡献度。研究结论为:①三类电力消费重心都位于中部地区,但均偏离几何重心而偏向于东部 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呈现出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因此要筛选主要的电力供需点及中转节点来建设能源基础设施,以最小的经 济成本来最大化其辐射范围;②当前电力消费重心与几何重心的距离逐渐减小,但若保持目前趋势,在越过垂直的最小点后有扩大的 可能,反映出中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不能忽视,未来应要继续促进区域均衡发展;③东北地区的年均电力消费 增长率最低,北部沿海、东部沿海次之,西北地区的年均电力消费增长率最高,综合作用下拉动了电力消费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 , 在进一步的能源基础设施布局中要着重考虑电力消费重心的动态变化趋势;④经济规模和投资规模是促进电力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推 动力,电力强度与投资效率则是抑制电力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贡献度变化进行差异化管理。本 文为优化能源布局和制定能源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消费 重心法 时空变化 gdim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因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久森 苍正伟 +2 位作者 张雅媛 张子怡 杨悦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第4期50-56,共7页
基于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eneralized Divisia Index Method,GDIM),利用长江流域绿色创新专利数据,分解各驱动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贡献率;结合不同省市的背景分析驱动因素的变化情况,深入研究不同驱动因素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差异... 基于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eneralized Divisia Index Method,GDIM),利用长江流域绿色创新专利数据,分解各驱动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贡献率;结合不同省市的背景分析驱动因素的变化情况,深入研究不同驱动因素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差异。最后,针对不同地区的主要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gdim模型 绿色创新优先度 绿色创新强度 绿色创新效率
下载PDF
安徽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脱钩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航星 董洪光 罗涛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8-55,共8页
为有效识别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判断工业经济与工业碳排放脱钩状态,以2005~2020年安徽省工业为研究对象,采用GDIM法对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合DPSIR框架脱钩模型分析各影响变量与工业碳排放的脱钩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为有效识别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判断工业经济与工业碳排放脱钩状态,以2005~2020年安徽省工业为研究对象,采用GDIM法对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合DPSIR框架脱钩模型分析各影响变量与工业碳排放的脱钩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产出效应是促进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总体贡献率达到53.57%;产出碳排放效应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工业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在2006~2020年之间的脱钩效应呈现出“M”型变化特点,产出碳强度是实现脱钩的关键因素,能源消费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整体脱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提出了优化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倡导低碳企业文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 影响因素分解 gdim模型 DPSIR脱钩模型 脱钩效应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下的青藏高原碳脱钩水平测度及碳达峰路径选择——以青海省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西武 黄蕾 李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4,共12页
碳脱钩水平和碳达峰路径选择是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以青海省为例,利用Tapio模型、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GDIM)及蒙特卡洛模拟法,测度碳脱钩水平,识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动态模拟不同情景下碳达峰的实现... 碳脱钩水平和碳达峰路径选择是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以青海省为例,利用Tapio模型、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GDIM)及蒙特卡洛模拟法,测度碳脱钩水平,识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动态模拟不同情景下碳达峰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煤炭是青海省碳排放的主要能源品种,其碳排放量占比为68.32%;工业是青海省碳排放最多的行业部门,其碳排放量占比为74.72%。(2)2000-2019年,青海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但2013年前的平均脱钩指数为0.19,处于弱脱钩状态;2013年及以后的平均脱钩指数为-0.14,处于强脱钩状态。(3)青海省零碳能源生产能力整体较弱(指数均值为0.30),但上升趋势明显,年均增速5.22%,且2013年前、后两个阶段分异明显。(4)青海省碳排放的主要促增因素是产出规模,其年均碳排放促增效应为1024万吨;主要促降因素是产出碳强度,其年均碳排放促减效应为-292万吨。(5)基准情景下的青海省碳排放量在2035年达到峰值6786万吨后逐年缓慢下降;在绿色发展情景和技术突破情景下,二者的碳排放量分别在2030年和2025年达到低于2016年排放值的次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脱钩 因素分解 gdim方法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Driving factors and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underlying industrial SO_(2) emissions in“2+26”in North China and extended cities 被引量:2
11
作者 Zhuang Miao Sicen Liu Xiaodong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年第4期296-318,共23页
As one of the largest global emitters of sulfur dioxide(SO_(2)),China faces increasing pressur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Using panel data of 58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North China betw... As one of the largest global emitters of sulfur dioxide(SO_(2)),China faces increasing pressur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Using panel data of 58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North China between 2003 and 2017,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ynamic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O_(2) emissions in the"2+26"in North China and extended cities in North China and decomposes the determinants of industrial SO_(2) emissions into eight effects using the Generalized Divisia Index Model(GDIM).The contributions of each effect on changes in emissions are assessed on regional,provincial,and prefectural levels,as well as according to various stag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First,industrial SO2 emissions in the"2+26"cities in North China and extended cities in North China exhibi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s.Cities with high-high(HH)and low-low(LL)agglomeration patterns were concentrated in Shanxi and Henan provinces,respectively.Second,industrialization,energy consump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creased industrial SO2 emissions,while technology,energy sulfur intensity,and economic sulfur intensity were the key factors that reduced them.Third,13 cities,induding Tangshan,were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where further emissions regulations need to be implemented.These citi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nd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reducing their emissions are suggested.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reducing industrial SO_(2) emiss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SO_(2)emission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Generalized divisia index model(gdim) Factor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碳排放的动态分解与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加友 李鲜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8-149,共12页
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镇和乡村居民的能源消耗数据,利用IPCC方法和GDIM分解模型,研究中国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中国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效率。研究发现:第一,在研究区间内中... 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镇和乡村居民的能源消耗数据,利用IPCC方法和GDIM分解模型,研究中国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中国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效率。研究发现:第一,在研究区间内中国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镇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增长了72840.98万吨,而乡村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增长了48653.68万吨。第二,驱动因素显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能源消耗量和居民人均碳排放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碳排放,而居民消费碳强度和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降低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重要动力。第三,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碳排放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特征,其中城镇居民消费的碳排放效率处于下降趋势,而乡村居民消费的碳排放效率则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应当从构建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多方位协同减排的长效机制和加强低碳领域的投融资规模等方面,制定降低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能源消费碳排放 gdim分解 超效率SBM模型 效率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