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以GDP增加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
1
作者 陈晓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5-47,共3页
在对我国以GDP增加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重工业投资过重、财政赤字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社会保障缺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不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对我国以GDP增加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重工业投资过重、财政赤字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社会保障缺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不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起一套真正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增加 经济发展模式 反思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的影响——基于物流GDP增加值测算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泽东 孙海燕 +1 位作者 孙峰华 秦伟山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5-1530,共16页
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与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相关联,引入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重心理论模型及修正引力模型,收集中国经行渤海通道的省际物流交流量数据以及环渤海地区89座城市1990-2014年的GDP数据并加以预测,根据物流交流总量、时间节省成... 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与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相关联,引入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重心理论模型及修正引力模型,收集中国经行渤海通道的省际物流交流量数据以及环渤海地区89座城市1990-2014年的GDP数据并加以预测,根据物流交流总量、时间节省成本测算89座城市的物流GDP增加值作为渤海通道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重心变化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渤海通道建成前,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的运动方向总体为"西南→西北",且随时间变化,移动距离、变化速率均在减缓,但区域失衡持续存在。(2)渤海通道建成后,结合对有无渤海通道影响的假定分析发现,环渤海地区内部的经济平衡性不断改善,经济重心延续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但出现小幅滞后,表明仅考虑物流经济,通道建设暂时不会对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变动方向产生根本影响。进一步测度城市间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发现,受距离衰减规律作用,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向几何重心的移动速率有所减缓。(3)影响经济重心变化逐渐放缓的主要因素为城市经济总量和物流运输的时空压缩效益。(4)引入"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论分析重心平移变化机理及演进过程,预测指出未来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要受到渤海通道综合空间经济效应的影响,其对东北地区经济复苏与振兴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经济重心 物流gdp增加 物流经济联系强度 环渤海地区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趋势分析——基于澳大利亚农业比重变化趋势的历史考察
3
作者 李黎 胡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8期87-89,共3页
从考察澳大利亚农业比重变化趋势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供产业政策建议,以加速实现我国由传统型社会向信息现代化社会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 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澳大利亚 转型 产业政策
下载PDF
1952-2002年中国物流增量和GDP增量的协整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李文顺 刘伟 周宏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5-49,共5页
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52-2002年间的物流增量和GDP增量间的长期和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GDP增量和物流增量间存在着可靠的协整关系。这说明物流增量对GDP增量有着重要的关系,保持GDP增量和物流增量的均衡发展具有重... 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52-2002年间的物流增量和GDP增量间的长期和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GDP增量和物流增量间存在着可靠的协整关系。这说明物流增量对GDP增量有着重要的关系,保持GDP增量和物流增量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增量 gdp增加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下载PDF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肖兵 《琼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以文化产业GDP贡献为依托来评价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给出了基于文化产业GDP增加额的评价体系,特别提出了运用当量法来评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水平评价 gdp增加 当量法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内在规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杰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72,181,178,共18页
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基本稳定,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基础性问题。针对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水平是否过高和是否过早过快下滑的争论,在综合归纳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的典型事实和演化规律的基础... 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基本稳定,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基础性问题。针对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水平是否过高和是否过早过快下滑的争论,在综合归纳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的典型事实和演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以及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有机融合的独特发展特征,可以推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内在规律以及合理水平。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对内需市场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形成支撑作用的快慢,是决定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和合理水平的核心因素。为此,一方面,中国要有更为积极的发展目标,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融合发展的系统性角度,尽快制定在2021—2040年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25%左右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另一方面,要有底线思维,将该比重长期稳定在20%左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基本稳定 合理水平 国际比较 内在规律
原文传递
呼包鄂乌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皇甫欢欢 《北方经济》 2023年第10期53-56,共4页
经对呼包鄂乌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各市三次产业之间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进而选取呼包鄂乌四市2018-2022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作为样本,对四市及城市群近5年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次产业在各市经济总量中的增加值及占比不... 经对呼包鄂乌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各市三次产业之间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进而选取呼包鄂乌四市2018-2022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作为样本,对四市及城市群近5年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次产业在各市经济总量中的增加值及占比不尽相同。本文就此提出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共赢机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包鄂乌 产业协同 gdp增加 机制
下载PDF
金融业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前程 李怿婷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0,共8页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业扩张对实体经济部门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全国数据来看,金融业扩张不利于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的提升;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业扩张对实体经济部门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全国数据来看,金融业扩张不利于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的提升;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业扩张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以及不同地区的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金融业扩张对国有部门资本回报率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并且金融业扩张的制约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金融业扩张通过提高实体经济部门人均工资和融资成本两种机制来抑制资本回报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实体经济 资本回报率
下载PDF
银行信贷资金效率分析
9
作者 张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3期102-103,共2页
经济资源以金融资源为核心,经济的发展质量受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而我国,金融资源又是以银行体系为主,实行的是国有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对于银行信贷资金的效率,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各方面用计量方法进行论述,而将用存贷差以... 经济资源以金融资源为核心,经济的发展质量受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而我国,金融资源又是以银行体系为主,实行的是国有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对于银行信贷资金的效率,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各方面用计量方法进行论述,而将用存贷差以及贷款增加额占GDP增加额的比重来浅析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 存贷差 贷款增加 gdp增加 信贷资金
下载PDF
金融业“过度”扩张:中国的事实与解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0-76,共17页
2005年之后中国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且出现了超越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典型现象,表现为金融业“过度”扩张的特征事实。以2005年之后中国相继出台的银行业务和经营范围管制放松政策冲击效应为基础,构造相应的... 2005年之后中国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且出现了超越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典型现象,表现为金融业“过度”扩张的特征事实。以2005年之后中国相继出台的银行业务和经营范围管制放松政策冲击效应为基础,构造相应的工具变量,可检验出中国各省份地区中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对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揭示出,中国情景下金融业“过度”扩张对以工业部门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并发现这种抑制效应是通过金融业“过度”扩张对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的挤出效应而形成。进一步的检验结果发现,中国金融业“过度”扩张的内在动因,既与金融业扩张可以促进地区GDP的快速增长,导致地方政府偏向于发展金融业的激励机制密切相关;又与金融业扩张可以带来地区财政收入的激励动机有关;同时,还与金融业扩张可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筹集能力的激励动机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中国金融业“过度”扩张的典型事实、判断依据与形成机制提供了独特的实证证据,也为检验和判断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的改革方向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过度”扩张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挤出效应 动因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金融扩张下的本土企业创新效应——基于倒U型关系的一个解释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杰 吴书凤 金岳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72,共18页
2005年后,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出相对持续扩张和地区异质性两个核心特征,基于此,本文针对2005-2016年中国各省份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张对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张与本土企... 2005年后,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出相对持续扩张和地区异质性两个核心特征,基于此,本文针对2005-2016年中国各省份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张对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张与本土企业创新投入呈稳定的倒U型关系,从而验证了我国各省份地区金融扩张对地区内微观企业创新活动造成两面性影响效应这一基本事实。具体而言,其抑制效应主要作用于31.55%的本土企业、尤其体现在45.98%的私人所有性质企业创新活动方面。从企业内源和外源创新活动的细分角度看,我国各省份地区的金融扩张对31.38%的本土企业以及55.66%的私人所有性质企业的内源创新活动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而对企业外源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则主要体现在独立法人和私人所有性质为主的民营企业方面。本文的一系列经验发现,为协调实现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合理扩张与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独特的经验证据,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本土企业创新 倒U型关系 内源创新 外源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