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聚维酮碘致GFP转基因大鼠角膜毒性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贺 李明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polyvinylpyrrolidone-iodine,PVP-I)对角膜的毒性损害。方法 30只GFP转基因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 g·L^(-1) PVP-I组和5 g·L^(-1)PVP-I组,后2组局部滴PVP-I眼液建立损伤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polyvinylpyrrolidone-iodine,PVP-I)对角膜的毒性损害。方法 30只GFP转基因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 g·L^(-1) PVP-I组和5 g·L^(-1)PVP-I组,后2组局部滴PVP-I眼液建立损伤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滴眼,以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角膜荧光强度改变,并取各组角膜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和切片,以HE染色或荧光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TUNEL染色分析有无细胞凋亡。结果体视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PVP-I组角膜片随时间推移其荧光强度明显减弱。HE染色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进一步证实PVP-I组出现角膜上皮细胞剥脱、基质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变化,TUNEL染色提示,5 g·L^(-1) PVP-I组角膜出现上皮细胞凋亡。结论 PVP-I局部滴眼可造成明确的角膜损伤,PVP-I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角膜 毒性 gfp转基因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牙髓损伤修复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郝靖惠 杨博 +3 位作者 白庆霞 张艳 刘晓静 陆群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9-193,218,共6页
目的:观察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能否参与牙髓损伤的局部修复,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牙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FP-BMMSCs)嵌合SD大鼠模型,30 d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 目的:观察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能否参与牙髓损伤的局部修复,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牙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FP-BMMSCs)嵌合SD大鼠模型,30 d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荧光细胞的比例,冰冻切片观察心、肝、肾组织中是否有荧光细胞的分布,检测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然后利用该模型,通过制备牙本质缺损构建牙髓损伤模型,分别于牙本质缺损后5、10、15 d取材,切片,HE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牙髓的病理变化以及GFP-BMMSCs在牙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和变化。结果:HE染色可见牙本质缺损组初期有牙髓充血,后期牙髓炎症逐渐恢复并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牙髓组织中有荧光细胞的分布,牙本质缺损组比正常组中可见更多的荧光细胞,且随着牙髓炎症的恢复,荧光细胞减少。结论:牙髓损伤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移到损伤的牙髓处参与其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p转基因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嵌合 牙本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