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刘嘉清 王琴 +1 位作者 周廷栋 周强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初治PHC患者为PHC组,3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初治PHC患者为PHC组,3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比较各组间水平,同时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PHC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PHC组患者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IVKA-Ⅱ、AFP、GGT和ALP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39、0.834、0.837和0.799。联合检测AUC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AUC,其中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的AUC最高(0.939),敏感度最高(90.24%),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97.47%)。结论: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效能,四者联合有利于PHC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PIVKA- AFP ggt ALP 联合检测
下载PDF
PIVKA-Ⅱ、GGT、GPR、GLR、PLR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黄琴 彭晓明 +1 位作者 梅丽萍 韩竖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GPR)、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血小板患者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所致不同...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GPR)、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血小板患者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所致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单独和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41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BV-HCC)患者7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1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统计分析4组患者的PIVKA-Ⅱ、GGT、GPR、GLR、PLR表达差异以及血清PIVKA-Ⅱ、GGT的阳性率情况;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HBV-HCC组患者的GLR、GPR、PLR指标与血清PIVKA-Ⅱ、GGT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PIVKA-Ⅱ、GGT、GLR、GPR、PLR单独与联合检测对HBV-HCC的诊断价值。结果:CHB组、HBV-LC组、HBV-HCC组患者的PIVKA-Ⅱ、GGT、GLR、GPR水平依次增加,其中两两组比较,GGT、GLR、GPR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C组的PIVKA-Ⅱ表达水平高于CHB组、HBV-LC组(P<0.05)。CHB组、HBV-LC组的PIVKA-Ⅱ、PLR水平均低于NC组(P<0.05)。HBV-HCC组血清PIVKA-Ⅱ、GGT阳性率都大于50%。HBV-HCC组患者的GLR、GPR、PLR与血清PIVKA-Ⅱ、GGT均呈正相关。PIVKA-Ⅱ、GGT、GLR、GPR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约登(Youden)指数均高于PIVKA-Ⅱ、GGT、GLR、GPR、PLR单独检测,GGT、GLR、GPR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达到95.06%。结论:PIVKA-Ⅱ、GGT、GPR、GLR、PLR在HBV感染所致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差异,PIVKA-Ⅱ、GGT、GPR、GLR联合检测有助于HBV-HCC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 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诊断价值
下载PDF
GP73联合AFP及GGT-Ⅱ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奇美 陈辉 +2 位作者 段智 胡永斌 周建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10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60例肝硬化、72例乙型...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10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60例肝硬化、72例乙型肝炎、30例肝良性肿瘤、90例HBV携带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P73、AFP和GGT-Ⅱ含量,分析GP73联合AFP、GGT-Ⅱ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P73、AFP含量及GGT-Ⅱ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GP73、AFP和GGT-Ⅱ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分别为75.2%、84.8%和89.1%,敏感性分别为79.0%、57.1%、62.9%,联合检测GP73、AFP和GGT-Ⅱ可显著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97.1%),但特异性有所下降。结论联合检测GP73、AFP和GGT-Ⅱ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GP73 AFP ggt-
下载PDF
树鼩实验性肝癌过程中GGT酶阳性肝细胞灶、IGF-Ⅱ及HBxAg异常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覃柳亮 苏建家 +6 位作者 杨春 李瑗 班克臣 黄国华 罗小玲 段小娴 严瑞琪 《广西医学》 CAS 1998年第1期4-7,共4页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谷氨酰转肽酶 HBXAG IGF-
下载PDF
GGTⅡ特异膜免疫吸附检测法的建立
5
作者 李军 魏曙亚 +4 位作者 燕林青 候蓉 原荣 苗爱莲 王香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使用特异性抗体和植物血凝素 (PHA)建立γ 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 (γ glutamyltranspeptidaseisoenzymesⅡ ,GGTⅡ )特异膜免疫吸附检测法 ,探讨其对肝细胞癌 (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HCC患者血清中提取、分离、纯化GGTⅡ ,经... 目的 使用特异性抗体和植物血凝素 (PHA)建立γ 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 (γ glutamyltranspeptidaseisoenzymesⅡ ,GGTⅡ )特异膜免疫吸附检测法 ,探讨其对肝细胞癌 (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HCC患者血清中提取、分离、纯化GGTⅡ ,经神经氨酸酶 (NMD)消化后 ,制备GGTⅡ特异性抗体 ,将纯化的特异性抗体 (anti GGTⅡ )、NMD和PHA吸附并固定到硝酸纤维素膜上 ,对HCC及其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GGTⅡ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本法检测HCC阳性率达 86 .6 % ,特异性为 95 .7% ;对直径小于5cm的HCC检测阳性率达 6 0 .6 % ,对AFP阴性或低浓度的HCC患者检测阳性率为 6 6 .2 %。结论 GGTⅡ特异膜免疫吸附检测法可作为AFP的补充用于HCC的辅助诊断和早期发现。有简便快速、微量灵敏和价格低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t HCC 免疫吸附 特异性抗体 患者 阳性率 血清 纯化 硝酸纤维素膜 PHA
下载PDF
血清GPDA-F/ALT、GGT-II与AFP同步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季颖林 倪润洲 +3 位作者 黄介飞 肖明兵 李立人 孟宪镛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90-390,393,共2页
目的 :探讨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GPDA-F/ALT)、r-谷氨酰转肽酶 (GGT- )和甲胎蛋白 (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8例肝癌和 130例良性肝病患者进行了 GPDA-F/AL T、GGT-II和 AFP3项指标联合检测 ,分析这些指标对... 目的 :探讨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GPDA-F/ALT)、r-谷氨酰转肽酶 (GGT- )和甲胎蛋白 (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8例肝癌和 130例良性肝病患者进行了 GPDA-F/AL T、GGT-II和 AFP3项指标联合检测 ,分析这些指标对肝癌的互补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 GPDA-F/ALT、GGT-II和 AFP3项指标均高于良性肝病 ;GPDA-F/ALT与GGT-II和 AFP之间无相关性 ;3项指标同步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的诊断敏感性。结论 :GPDA-F/ALT、GGT-II和 AFP3项指标对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能提高肝癌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GPDA-F ALT ggt—ⅱ AFP 检测 肝细胞癌 诊断
下载PDF
血清AFP,GGT-II及sICAM-1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威 窦科峰 +1 位作者 岳树强 杨雁灵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中AFP,GGT-II,sICAM-1以提高肝细胞性肝癌(HCC)的确诊率.方法:46例HCC患者,肝转移癌18例,肝硬化42例,各型肝炎30例,良性肝肿瘤38例及健康对照者46例.血清AFP,GGT-II及sICAM-1分别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自然不连续...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中AFP,GGT-II,sICAM-1以提高肝细胞性肝癌(HCC)的确诊率.方法:46例HCC患者,肝转移癌18例,肝硬化42例,各型肝炎30例,良性肝肿瘤38例及健康对照者46例.血清AFP,GGT-II及sICAM-1分别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自然不连续缓冲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检测法和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AFP,GGT-II,sICAM-1三者联合检测使HCC的检出灵敏度达到96%,正确率达到93%,高于单独检测其中任一肿瘤标志物,可明显降低漏诊概率.结论: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确诊肝细胞性肝癌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甲胎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HBV与AFB1诱发树鼩肝癌前病变过程中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覃柳亮 苏建家 +3 位作者 李瑗 杨春 班克臣 严瑞琪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黄曲霉毒素 Bl(AFB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鼩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 阳性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p21和 p53表达,探讨 HCC 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4组:A... 目的动态观察黄曲霉毒素 Bl(AFB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鼩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 阳性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p21和 p53表达,探讨 HCC 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4组:A 组 HBV 感染阳性和摄入 AFB1;B 组 HBV 阳性;C 组摄入 AFB1;D 组空白对照。采用 LSAB、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1)各实验组肝癌前病变 GGT 阳性灶数量、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A 组明显大于 B、C 组(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 IGF-Ⅱ表达,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A、B 两组动物肝组织中 HBsAg 阳性率高达92.1%;在树鼩肝组织中检出 HBxAg,阳性率达86.5%。结论HBV 与 AFB1协同致树鼩 HCC;HCC 发生早期就有癌基因 IGF-Ⅱ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BV 黄曲霉毒素B 肿瘤发生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分析
9
作者 齐金海 冯显红 李仙丽 《职业与健康》 CAS 2010年第18期2108-211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对45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5个月,了解肝癌发生情况,分析比较HS-AFP、GGT-Ⅱ和AFP预测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对45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5个月,了解肝癌发生情况,分析比较HS-AFP、GGT-Ⅱ和AFP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风险的价值。结果 HS-AFP、GGT-Ⅱ阳性组癌变率高于AFP阳性组,但前两者差异不明显;HS-AFP与GGT-Ⅱ及AFP之间存在互补性,其中HS-AFP和GGT-Ⅱ联合检测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达73.2%、93.1%、92.3%。结论 HS-AFP、GGT-Ⅱ和AFP对肝硬化癌变均有预测价值;HS-AFP和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优于AFP;HS-AFP与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相似;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 甲胎蛋白 肝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