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LOPEM-CEVSA的烟叶产量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邵小东 蒋样明 +11 位作者 王拓 赵辉辉 侯秋强 李利平 杜鑫 李贤峰 官群荣 石冠伟 童耀民 凡荣 丁鹏 李庆伟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3,共9页
为解决传统烟叶产量遥感监测模式依据因素单一,未考虑不同品种根、茎、叶各部位干物质比例等难题,提升监测精度,本文基于烟草碳循环过程及生理生态学特征,建立GLOPEM-CEVSA烟叶产量遥感监测模型,将生态系统过程模型CEVSA和生产效率模型G... 为解决传统烟叶产量遥感监测模式依据因素单一,未考虑不同品种根、茎、叶各部位干物质比例等难题,提升监测精度,本文基于烟草碳循环过程及生理生态学特征,建立GLOPEM-CEVSA烟叶产量遥感监测模型,将生态系统过程模型CEVSA和生产效率模型GLO-PEM耦合,实现烟草碳周转、碳固定、碳分配等碳循环过程模拟,实现GPP、NPP与烟叶产量估算。结果表明,成熟期烟草NPP在99%置信级别与烟叶鲜质量显著相关(r=0.94),遥感监测模型估算的产量与样方实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度(Ⅰ类烟误差为9.644%,Ⅱ类烟误差为4.316%,Ⅲ类烟误差为8.495%),表明该估产模型可以较好地完成烟叶产量估算,研究有助于烟叶制定种植计划,强化收购管理、宏观调控与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glopem-cevsa模型 烟叶产量 烟叶产量遥感监测 烟草NPP
下载PDF
2000–2018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50米空间分辨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集
2
作者 王军邦 张秀娟 叶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量化陆地生态系统光合生产的关键指标,随着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空间异质性较高的陆地生态系统长期时空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提供关键数据基础。应用遥感-生态过程耦合模型G...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量化陆地生态系统光合生产的关键指标,随着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空间异质性较高的陆地生态系统长期时空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提供关键数据基础。应用遥感-生态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以2000–2018年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反演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FPAR)数据为输入,得到2000–2018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50米空间分辨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集,并通过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开放共享。通过数据共享,以期为三江源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三江源 遥感数据 glopem-cevsa模型
下载PDF
2000—2012年淮南煤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广洲 李鑫海 +2 位作者 焦利锋 汪家权 顾康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3,共8页
采用基于遥感-生态过程耦合的GLOPEM-CEVSA模型模拟计算2000—2012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基于宏观角度从时空两方面分析其演变规律,分析年NPP总量与主要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掌握淮南煤矿... 采用基于遥感-生态过程耦合的GLOPEM-CEVSA模型模拟计算2000—2012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基于宏观角度从时空两方面分析其演变规律,分析年NPP总量与主要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掌握淮南煤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进行矿区生态系统的调控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与MODIS NPP数据和基于粮食产量的农田NPP估算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表明了该文模拟数据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年NPP总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均值法和差值法分析了NPP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Person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分析了年NPP总量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年来矿区植被年均NPP(以C计)为697.64 g?m^(-2),区域总体NPP的年均值为1.389 Tg。年NPP呈波动缓慢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1.103 Tg?a^(-1)缓慢增加到2012年的1.452 Tg?a^(-1),年平均增长量为0.023 5 Tg。从空间分布看,NPP分布格局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矿区的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NPP显著降低;在农业耕作区内,NPP呈微弱增加趋势。与同期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年NPP与年均气温呈弱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25(P=0.683),与全年降水量呈中等强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522(P=0.067),与年日照时数呈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淮南煤矿区 glopem-cevsa模型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4
作者 左婵 王军邦 +5 位作者 张秀娟 芦光新 叶辉 王春雨 张志军 李英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59-5573,共15页
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生态系统状况、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以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对象,利用GLOPEM⁃CEVSA耦合模型,以1981—2018年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反演的FPAR数... 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生态系统状况、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以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对象,利用GLOPEM⁃CEVSA耦合模型,以1981—2018年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反演的FPAR数据为输入,分别估算仅气候驱动的潜在NPP(NPP_(CL))和气候遥感共同驱动的现实NPP(NPP_(RS)),以二者之差厘定人类活动影响的NPP(NPP_(HA)),进而探究全球气候变化下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NPP_(RS)多年均值为309.70 g C m^(-2)a^(-1),占NPP_(CL)的61.65%。其中,黄河源、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园区NPP_(RS)分别为249.88 g C m^(-2)a^(-1)、140.18 g C m^(-2)a^(-1)和330.55 g C m^(-2)a^(-1)。(2)全区NPP_(RS)以2.00 g C m^(-2)a^(-1)速率显著增加,高于NPP_(CL)(1.74 g C m^(-2)a^(-1)),其中黄河源、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园区NPP_(RS)增长速率分别占各自NPP_(CL)增长速率的89.13%、90.23%和77.43%,澜沧江源园区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3)气候影响方面,年降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共同可解释全区NPP_(CL)和NPP_(RS)年际变化的51%和73%,可分别解释黄河源、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园区的48%和58%、52%和69%、42%和50%,其中气温对NPP年际变化趋势影响更大。(4)人类活动在大部分区域呈负影响,存在西北向东南负面影响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但2000年前后人类活动对生产力变化趋势呈负影响的面积从79.12%降低到56.34%,NPP变化量从-71.41 Tg C降低到-38.72 Tg C,作为主导因子的变化范围从18.73%增加至38.76%,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措施促进了植被生产力增加,但需进一步实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国家公园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glopem-cevsa
下载PDF
近40年三江源区高寒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春雨 王军邦 +4 位作者 张法伟 李英年 李红琴 杨永胜 罗方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2-687,共16页
科学评估三江源区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是有效开展草地资源利用和实施生态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其核心区是重... 科学评估三江源区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是有效开展草地资源利用和实施生态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其核心区是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公园以外的传统利用区是当地牧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支撑区。本研究基于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1981–2018年三江源区草地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析了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结果表明,近40年三江源区平均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别为852.56和1 357.14 kg·hm^(-2),草地的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62.82%,且呈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国家公园3个园区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在61.92%~66.42%。除国家公园所在县域及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的唐古拉山乡外,东、南部各县仍有约35%的气候潜力,即505.53 kg·hm^(-2)的草料潜力和每公顷0.44标准羊单位(SU·hm^(-2))的载畜潜力。因此,建议在东、南部水热条件较好地区,合理开展退化草地修复工作,提高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草地生产力,承接分担国家公园区域畜牧生产压力,进而在保护国家公园脆弱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基础上,促进整个区域牧民生计、畜牧生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草量 气候资源利用率 理论载畜量 时空动态 glopem-cevsa模型 三江源
下载PDF
基于遥感-过程耦合模型的1988~2004年青海三江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被引量:77
6
作者 王军邦 刘纪远 +3 位作者 邵全琴 刘荣高 樊江文 陈卓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69,共16页
三江源区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我国甚至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作为提供物质基础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文应用已在碳通量观测塔验证,扩... 三江源区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我国甚至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作为提供物质基础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文应用已在碳通量观测塔验证,扩展到区域水平的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以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1km分辨率的AVHRR遥感反演的FPAR数据为模型主要输入,模拟并分析了1988~2004年该区NPP时空格局及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平均NPP为143.17gC·m–2·a–1,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以森林NPP最高(267.90gC·m–2·a–1),其次为农田(222.94gC·m–2·a–1)、草地(160.90gC·m–2·a–1)和湿地(161.36gC·m–2·a–1),荒漠最低(36.13gC·m–2·a–1)。其年际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NPP表现为增加趋势,每10a增加7.8~28.8gC·m–2;而中、东部表现为降低趋势,每10a降低13.1~42.8gC·m–2。根据显著性检验,NPP呈增加趋势(趋势斜率b>0),显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43%和20.34%,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NPP呈降低趋势(趋势斜率b<0),显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0.75%和3.77%,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以该区长江和黄河等沿线区分布更为集中,变化显著性也更高。三江源NPP的年际变化趋势的气候驱动力分析表明,整个区域水平上该地区植被生产力受气候变化的主导,西部地区暖湿化趋势,造成了该地区生产力较为明显的、大范围的增加趋势;但东、中部地区则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长江、黄河等河流沿线,是人类居住活动密集的地区,造成这些地区放牧压力较大、草地退化严重,而该地区暖干化趋势加剧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三江源 净初级生产力 遥感-过程模型
下载PDF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
7
作者 WANG Chunyu WANG Junb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4期814-825,共12页
Under global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tions,determin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BIM)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dent... Under global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tions,determin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BIM)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dentifying yield-limiting factors,making adaptiv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lans,and improving yields.Based on the GLOPEM-CEVSA model,through an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LAI simulation,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and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water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BIM from 1982 to 2015.Three types of cropland NPPs were considered:actual NPP(NPPA),NPP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water(NPPWT),and NPP on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NPPT).Ou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factor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NPP level in the BIM.Temperature variability was found to be conducive to NPPT,exhibiting an increasing trend of 10.66 g C m^(-2) yr^(-1).However,this trend was partially offset by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resulting in a net increase of 0.96 g C m^(-2) yr^(-1).In comparing temperature-driven NPP to temperature and water-driven NPP,water stress caused NPPT to decrease by 65.46% compared to NPPWT for the entire region.Cropland NPP in northwestern India and the central Deccan Plateau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water stress.Moreover,the influence of water on NPP in the BIM exhibited a substantial upward trend from 1982 to 2015,with Myanmar experienc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The gap between NPPWT and NPPA in BIM demonstrated a notable de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same period,underscor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NPP.Inferences drawn from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tional and efficient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there is a 36.80% potential improvement in NPPA compared to NPPWT in the BIM region,with India and Myanmar showing potential increases of 39.20% and 38.29%,respectively.These insights provide guidance for practical measures aimed a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to enhance cropland productivity in the BIM,and they present a methodology for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t a region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water stress glopem-cevsa model BANGLADESH INDIA Myanmar
原文传递
2000-2008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51
8
作者 赵国帅 王军邦 +1 位作者 范文义 应天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1-630,共10页
利用GLOPEM-CEVSA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000-200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以4个森林生态站点(大兴安岭、老爷岭、凉水和长白山森林生态站)为例研究了东北地区森林NPP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驱动.结果... 利用GLOPEM-CEVSA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000-200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以4个森林生态站点(大兴安岭、老爷岭、凉水和长白山森林生态站)为例研究了东北地区森林NPP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驱动.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东北地区植被年均NPP为445 g C.m-2.a-1;整个研究区沿长白山山脉到小兴安岭山脉地区以及三江平原部分地区的NPP最高,沿长白山山脉到小兴安岭山脉西侧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和大兴安岭地区次之,西部稀疏草原和荒漠地区的NPP最低.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NPP最高,其次为灌丛、农田和草地,荒漠最低.森林生态系统中,针阔混交林年均NPP最大(722 g C.m-2.a-1),落叶针叶林年均NPP最小(451 g C.m-2.a-1).研究期间,森林NPP无显著年际变化,其中2007、2008年较往年NPP大幅增加,很可能与该地区期间气温上升有关(较往年偏高1℃~2℃).东北地区森林自北向南生长季开始时间逐渐提前,生长季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季节变化 净初级生产力 植被 遥感-过程模型
原文传递
江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被引量:21
9
作者 丁庆福 王军邦 +5 位作者 齐述华 叶辉 黄玫 徐跃通 应天玉 陶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6-732,共7页
应用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模拟了2000—2006年江西省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本模型模拟数据与样点实测数据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85(P<0.001)。在全省主要植被... 应用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模拟了2000—2006年江西省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本模型模拟数据与样点实测数据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85(P<0.001)。在全省主要植被类型中,常绿针叶林的NPP最高(1091.38gC·m-2·a-1),其次是常绿阔叶林(846.09gC·m-2·a-1)、灌丛(596.62gC·m-2·a-1)和草地(325.50gC·m-2·a-1)。不同气候梯度上的NPP分布状况分析表明,在降水低于1900mm的地区,随降水量增加NPP略有增加但幅度较小且波动较为剧烈;在降水量为1900~1950mm的地区,降水越多NPP也越高,且增加显著;但在降水高于1950mm地区,NPP则随着降水的增加而降低。在气温低于17℃的区域,温度越高NPP也较高,而在温度高于17℃的区域,NPP则随温度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分析低(<17.25℃)、均(17.25~18.55℃)、高(>18.55℃)3个气温区内空间上NPP与降水的关系发现,低温区和均温区主要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NPP较高,而高温区则以农田和灌丛为主,NPP较低且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 空间格局 气候 遥感 过程模型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 被引量:36
10
作者 叶辉 王军邦 +1 位作者 黄玫 齐述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37-1247,共11页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PUE)是反映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2000-200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以97个野外草地样点实测地上净...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PUE)是反映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2000-200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以97个野外草地样点实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对模拟NPP进行验证,模拟NPP与ANPP线性显著相关(R2=0.49,p<0.001)。利用降水量空间插值数据,分析了近9年青藏高原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的PUE及其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2000-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植被年平均PUE沿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和气温对植被PUE有着重要的影响;PUE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较大,其中农田PUE最高,高寒草甸PUE高于高寒草原。在不同降水区域植被PUE与降水量的关系不同,降水量低于90mm的区域,植被PUE值最低((0.026±0.190)gC·m-2·mm-1,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最大(变异系数CV=721%),与降水量和气温不相关(p=0.38)。降水量为90-300mm的地区,植被PUE较低((0.029±0.074)gC·m-2·mm-1,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较大(CV=252%),与降水量和气温显著相关(p<0.001),降水量和气温能够解释PUE空间变化的43.4%,其中降水量的影响是气温的1.7倍。降水量为300-650mm的区域占整个研究区的45%,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原,植被PUE较高((0.123±0.191)gC·m-2·mm-1,平均值±标准偏差),CV为155%;植被PUE的空间变化与降水量和气温极显著相关(p<0.001),降水量和气温能够解释植被PUE空间变化的97.8%,但以气温影响为主导,其影响是降水量的1.5倍。降水量为650mm的区域,植被PUE达到最高(0.26gC·m-2·mm-1)。降水量为650-845mm的区域主要是西藏林芝地区,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PUE最高((0.210±0.246)gC·m-2·mm-1,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最小(CV=117%);降水量和气温可解释植被PUE空间变化的93.1%(p<0.001),降水量的影响是气温的3.5倍,但其影响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PEM—CEVSA模型 降水利用效率(PUE)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