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血清学G试验、GM试验、真菌涂片培养在ICU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1
作者 刘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4期19-21,46,共4页
目的分析真菌血清学G试验、GM试验、真菌涂片培养在ICU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ICU疑似真菌感染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 目的分析真菌血清学G试验、GM试验、真菌涂片培养在ICU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ICU疑似真菌感染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IFI组(n=155例)及非IFI组(n=47例),所有患者均行G试验、GM试验及真菌涂片培养。分别比较两组ICU患者的G试验、GM试验及真菌涂片培养的单独试验结果,G试验、GM试验联合试验结果以及G试验、GM试验、真菌涂片培养试验联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三种检测试验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IFI组G试验阳性率为88.9%,GM试验阳性率为66.7%,涂片培养阳性率为80.5%,G试验+GM试验阳性率为95.8%,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7.2%;非IFI组G试验阳性率为17.7%,GM试验阳性率为8.5%,涂片培养阳性率为19.2%,G试验+GM试验阳性率为14.6%,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0%。此次研究对202例ICU患者进行痰涂片培养,其中检出数量最多的前三位为白假丝酵母菌(47%)、光滑假丝酵母菌(15.2%)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1%),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单独试验结果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GM试验联合的敏感度高于单独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P<0.05),但阴性预测值与单独G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试验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试验结果(P<0.05)。结论G试验、GM试验和真菌涂片培养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ICU患者IF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医生早期用药治疗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试验 GM试验 真菌涂片培养 ICU重症患者 侵袭性真菌感染 敏感度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基于GM(1,1)模型室内加速试验下钢筋混凝土服役寿命预测
2
作者 乔宏霞 宋彦宁 +1 位作者 付勇 刘志超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3,67,共7页
为研究西部盐渍土地区钢筋混凝土损伤劣化规律及服役寿命,设计了干湿循环、盐类侵蚀、紫外线辐射及太阳照射耦合因素下的室内加速试验,定期测试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RDEM)、相对质量评价参数(RQEP)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等宏观指标及扫... 为研究西部盐渍土地区钢筋混凝土损伤劣化规律及服役寿命,设计了干湿循环、盐类侵蚀、紫外线辐射及太阳照射耦合因素下的室内加速试验,定期测试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RDEM)、相对质量评价参数(RQEP)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等宏观指标及扫描电镜(SEM)与X射线衍射(XRD)等微观指标来表征钢筋混凝土损伤劣化规律及腐蚀机理,同时利用GM(1,1)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服役寿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RDEM、RQEP及icorr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混凝土损伤劣化过程,RDEM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RQEP表现为缓慢增长-平缓下降-加速下降三阶段变化特点,而icorr呈现缓慢增长-加速增长两阶段变化。利用GM(1,1)模型预测C35试件钢筋与混凝土失效时间分别为175 d和231 d,C40试件失效时间分别为273 d和49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加速试验 寿命预测 耐久性 GM(1 1)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时空分析与预测
3
作者 何刚 吴婷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9-48,共10页
基于“经济-社会-自然”模型,构建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和综合指数法测算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指数;借助Sen+MannKendall检验、标准差椭圆、GM(1,1)-Markov模型,分析2012—2022年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时间趋势... 基于“经济-社会-自然”模型,构建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和综合指数法测算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指数;借助Sen+MannKendall检验、标准差椭圆、GM(1,1)-Markov模型,分析2012—2022年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时间趋势及其空间特征,预测2023—2027年淮河流域安徽段的生态脆弱性指数。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安徽段2012—2022年生态脆弱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生态脆弱性指数突变点处于2016—2017年。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指数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各地区生态脆弱性重心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增强,且在重心的迁移范围上,南北方向的收缩态势要强于东西方向。安徽段2023—2027年生态脆弱性等级处于第Ⅱ等级,并且有向第Ⅰ等级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标准差椭圆 GM(1 1)-Markov
下载PDF
血清IL-17联合血清GM试验和BALF-GM试验对ICU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白吉佳 郑磊 +2 位作者 李刚 尹磊 丁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50-753,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监测ICU内具有真菌侵袭高风险的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17水平、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及肺泡灌洗液(BALF)-GM试验变化,探索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ICU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肺部感染且具有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 目的通过监测ICU内具有真菌侵袭高风险的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17水平、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及肺泡灌洗液(BALF)-GM试验变化,探索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ICU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肺部感染且具有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为确诊+临床诊断IPA组(30例);对照组为拟诊IPA组(30例)。分别进行年龄、危重度评分、血常规(淋巴细胞绝对值)、血清IL-17水平、血清GM试验、BALF-GM试验、BALF真菌培养鉴定和细胞学检测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并采集数据。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GM试验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7水平、血清GM试验以及BALF-GM试验诊断IPA的效能;进一步评估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IPA的效能。两两指标联合为血清GM试验联合BALF-GM试验、血清IL-17联合血清GM试验、血清IL-17联合BALF-GM试验。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IL-17、血清GM试验以及BALF-GM试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联合BALF-GM试验对IPA诊断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852,高于血清IL-17联合血清GM及血清GM联合BALF-GM检测。结论IPA患者血清IL-17高表达,且与BALF-GM试验联合检测,能提升IPA的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血清GM试验 BALF-GM试验 侵袭性肺曲霉病(IPA) 诊断
下载PDF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大学生体质动态预测
5
作者 贾凯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体育锻炼意识也不强。灰色预测模型适合研究某个样本量较小、已知信息较为贫乏的系统,并从中发现其发展规律,因此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发展趋势进行预... 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体育锻炼意识也不强。灰色预测模型适合研究某个样本量较小、已知信息较为贫乏的系统,并从中发现其发展规律,因此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与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准度、科学性和实用性,预测结果可作为进一步优化体育课程的依据,也可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提供参考,用于学生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预测模型 体质健康测试 预测 发展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对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王艳珠 吕丽娟 +1 位作者 秦笑 李军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对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4年1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疑似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痰培养、(1-3)-β-D-葡聚糖(G)检测试验(简称G试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对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4年1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疑似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痰培养、(1-3)-β-D-葡聚糖(G)检测试验(简称G试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试验(简称GM试验)。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微生物检验对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确诊阳性88例,阴性12例;痰培养检出阳性74例,阴性26例;G试验检出阳性78例,阴性22例;GM试验检出阳性81例,阴性19例;联合检验检出阳性87例,阴性13例。联合检验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痰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与G试验、GM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与痰培养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培养、G试验、GM试验联合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肺部曲霉菌感染 痰培养 G试验 GM试验
下载PDF
基于GMS的矿井涌水量预测
7
作者 郭海 张安银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矿井涌水是矿山安全开采中难以解决又必须面对的问题。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具有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实现了地质模型、水文地质参数等的可视化,提供的自检功能为调试模型提供了极大方便。以宁夏某矿为例,应用GMS对其水文... 矿井涌水是矿山安全开采中难以解决又必须面对的问题。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具有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实现了地质模型、水文地质参数等的可视化,提供的自检功能为调试模型提供了极大方便。以宁夏某矿为例,应用GMS对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和水文地质概化模型,通过MODFLOW模块对其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三维地质模型具有很好地可视性,研究区地层能够更加直观的得以展示,模拟所得水位与实测水位拟合效果在置信区间内,模拟区首采面的涌水量的预测值为1450 m~3/h。为矿山开采、工程建设中涌水量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更为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 自检查 三维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涌水量预测
下载PDF
基于时变参数的灰色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海青 马彦凤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针对传统灰色GM(1,1)预测模型拟合和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时变参数的灰色模型。首先介绍了传统灰色GM(1,1)和二阶GM(2,1)模型的建立过程;然后基于时变参数优化灰作用量的原理,建立了基于时变参数的灰色GM(1,1)模型和GM(2,1)模... 针对传统灰色GM(1,1)预测模型拟合和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时变参数的灰色模型。首先介绍了传统灰色GM(1,1)和二阶GM(2,1)模型的建立过程;然后基于时变参数优化灰作用量的原理,建立了基于时变参数的灰色GM(1,1)模型和GM(2,1)模型;最后以两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为例,利用不同灰色模型方案进行预测对比,并评定了灰色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时变参数的GM(2,1)模型预测精度最高,灰色模型精度检验等级为Ⅱ级,说明该模型更加贴合矿区地表监测数据变形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GM(1 1)模型 灰色GM(2 1)模型 时变参数 精度检验
下载PDF
组合模型下陕西科技人才需求数量预测
9
作者 罗静 屈静雯 杨睿娟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基于陕西省科技人才发展现状,运用统计年鉴动态数据,结合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预测2021—2025年陕西省科技人才需求数量。研究表明:与灰色GM(1,1)模型相比,时间序列模型对规上工业企... 基于陕西省科技人才发展现状,运用统计年鉴动态数据,结合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预测2021—2025年陕西省科技人才需求数量。研究表明:与灰色GM(1,1)模型相比,时间序列模型对规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预测精度更高;陕西省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能够有效预测陕西省科技人才需求数量;陕西省科技人才需求数量将呈指数趋势显著上升,到2025年达26.7万人。以此从关注陕西省重点产业、完善陕西省科技人才管理方案和充分利用陕西省科技人才3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GRANGER检验 GM(1 1)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纤维混凝土腐蚀劣化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戎泽斌 王成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29-2438,共10页
将体积掺量为0.3%的聚乙烯醇(PVA)纤维掺入C30混凝土,分别开展不同浓度溶液作用下的全浸泡-烘干试验,从而探究PVA纤维混凝土的抗劣化性能。以劣化试验数据作为原始样本值,分别建立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GM(1,1)-BP神经网络组合... 将体积掺量为0.3%的聚乙烯醇(PVA)纤维掺入C30混凝土,分别开展不同浓度溶液作用下的全浸泡-烘干试验,从而探究PVA纤维混凝土的抗劣化性能。以劣化试验数据作为原始样本值,分别建立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GM(1,1)-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精度对比,并对35~50次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数值做出预测,分析整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在10倍基准浓度溶液下的评价指标变化最稳定,表明PVA体积掺量为0.3%的试件在高浓度溶液下的抗劣化性能较好;GM(1,1)模型对样本的整体趋势变化预测较为准确;BP神经网络模型对样本单一点的变化趋势预测较为准确,整体精度最高;而组合模型克服了两种单一模型的不足之处,预测值与测试值的变化趋势一致,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劣化试验 GM(1 1)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组合模型
下载PDF
港口散货辐射量远程监测系统开发和试验研究
11
作者 胡慧慧 练毅 +1 位作者 傅鹤朋 王新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9-737,共9页
开发了基于FPGA平台的港口散货辐射量远程监测系统。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运用高速轮询和接口定制技术实现了辐射剂量数据的在线采集和远程传送,运用线性回归算法优化了GM管的监测数据。台架试验和现场试验表明,GM管和TH232监测值线性... 开发了基于FPGA平台的港口散货辐射量远程监测系统。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运用高速轮询和接口定制技术实现了辐射剂量数据的在线采集和远程传送,运用线性回归算法优化了GM管的监测数据。台架试验和现场试验表明,GM管和TH232监测值线性相关系数达0.995,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相对误差小于10%,在现场实测中表现较为稳定可靠,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成本低、体积小、稳定性高等优点,用户能够简单、快速地搭建应用系统,为港口散货状态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量 远程监测 GM管 嵌入式 FPGA 试验
下载PDF
通用汽车电气组件环境试验标准的说明与分析
12
作者 张超 《环境技术》 2023年第7期147-152,共6页
基于国外车企的先进环境试验标准的研究,有助于国内环境试验理论创新与技术发展。本文对通用汽车的电气组件的环境试验标准进行了说明,并对其环境试验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描述。最后,以车载显示器试验流程为范例,对通用汽车电气组件环境... 基于国外车企的先进环境试验标准的研究,有助于国内环境试验理论创新与技术发展。本文对通用汽车的电气组件的环境试验标准进行了说明,并对其环境试验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描述。最后,以车载显示器试验流程为范例,对通用汽车电气组件环境试验标准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未来环境试验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汽车 电气组件 环境试验 标准
下载PDF
融合人工智能算法的铁路路基沉降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振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首先利用三阶多项式拟合、GM(1,1)和BP神经网络等算法构建了铁路路基沉降单预测模型;然后基于误差法和熵值法,以合肥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融合三阶多项式拟合、GM(1,1)和BP神经网络构建了组合预测模型,实现... 首先利用三阶多项式拟合、GM(1,1)和BP神经网络等算法构建了铁路路基沉降单预测模型;然后基于误差法和熵值法,以合肥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融合三阶多项式拟合、GM(1,1)和BP神经网络构建了组合预测模型,实现铁路路基沉降的分阶段预测;最后,利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误差法和熵值法的组合预测模型能显著提高预测精度,预测相对误差均小于±5%,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1 mm,验证了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组合预测模型 模型试验 路基沉降 BP神经网络 GM(1 1)模型 三阶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挠性接头质量对陀螺交叉耦合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
14
作者 蔡曜 司玉辉 +3 位作者 王玉琢 郭伟 路世通 冯欣竹 《航天制造技术》 2023年第4期51-58,共8页
挠性陀螺作为二自由度陀螺仪表,受机械结构误差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交叉耦合。以挠性接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质量水平对交叉耦合的影响机理和程度,建立能够描述挠性接头误差引起交叉耦合成因的物理误差模型,能够定量计算挠性接头精度... 挠性陀螺作为二自由度陀螺仪表,受机械结构误差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交叉耦合。以挠性接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质量水平对交叉耦合的影响机理和程度,建立能够描述挠性接头误差引起交叉耦合成因的物理误差模型,能够定量计算挠性接头精度引起交叉耦合量值的数学误差模型。提出挠性接头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组合加工工艺方法和刚度对称性、静态间隙均匀性筛选工艺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数学误差模型能够定量分析挠性接头精度和交叉耦合的比例关系。经由组合加工、筛选工艺方法生产的挠性接头,精度和质量显著提高;挠性陀螺的交叉耦合稳定控制为不大于1%。这对提高挠性陀螺测量角速度精度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接头 挠性陀螺 交叉耦合 灰色GM(0 N)模型 间隙均匀性测试
下载PDF
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建丽 陈刚 +3 位作者 古力巴旦木 袁海龙 曲建华 王蕾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联合检测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联合检测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传统临床诊断结果分为IFI组50例,非IFI组128例,均行G试验、GM试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G试验、GM试验诊断临界值,分析G试验、GM试验及两者联合诊断IFI价值及诊断时间。结果:经ROC曲线分析,G试验临界值为147.37pg/mL,GM试验临界值为0.88ug/L;与G试验、GM试验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IFI敏感性明显提高(P<0.05);与临床诊断相比,G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均可缩短IFI诊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伴IFI诊断敏感性,缩短诊断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试验 GM试验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分辨CT联合GM试验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立鹏 刘灶松 +2 位作者 陈亮 魏新华 刘伟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C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含量检测(GM试验)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高度怀疑继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96例,确诊后分为感染组39例和非感染组57例,采用HRCT扫描肺部,分析CT征象,同... 目的探讨高分辨C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含量检测(GM试验)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高度怀疑继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96例,确诊后分为感染组39例和非感染组57例,采用HRCT扫描肺部,分析CT征象,同时GM试验检测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含量,分为阳性病例及阴性病例,统计肺部HRCT和血清GM试验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HR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6.7%、87.7%、78.8%、73.5%;血清GM试验分别是82.1%、91.2%、86.3%、88.1%;HRCT和血清GM试验并联分别是94.5%、82.5%、78.7%、96.0%;HRCT和血清GM试验串联分别是61.5%、94.7%、88.9%、78.3%。结论相对于HRCT和血清GM试验单独使用,HRCT和血清GM试验并联诊断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继发IP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更高,串联分析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更高,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CT GM试验 免疫功能低下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下载PDF
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宇 吴斌 +1 位作者 陈会欣 王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1,3)-β-D-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临床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200...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1,3)-β-D-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临床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2008年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及欧洲癌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修订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将患者分为IFI组(确诊、临床诊断)组与非IFI组(拟诊、排除真菌感染组)。分析G试验((1,3)-β-D-葡聚糖检测)、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收集的250例患者中,IFI确诊患者10例,临床诊断患者100例,拟诊患者32例,排除真菌感染患者108例。G试验以>100pg/mL为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65.7%,阳性预测值为63%,阴性预测值为76.6%,约登指数为0.402;GM试验以I值≥0.5为试验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83.5%,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68%;G试验联合GM试验,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阳性预测值为66.8%,阴性预测值为89.2%。G试验以≥100pg/mL为阳性,GM试验以I值≥0.5为阳性,G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95%置信区间为0.647~0.776);GM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95%置信区间为0.597~0.735)。结论GM试验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是IFI可靠的诊断方法,G试验相比GM试验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意义略强,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 (1 3)-β-D-葡聚糖 GM试验 G试验 侵袭性真菌病
下载PDF
南屯煤矿群孔奥陶系石灰岩放水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忠建 魏久传 +3 位作者 徐建国 王敏 郭建斌 张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0,共5页
为进一步查明南屯煤矿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正确评价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对下组煤开采的影响,本次研究利用井下现有的水文地质观测孔,对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进行了群孔放水试验,进行三个落程的放水,并应用GMS软件进行数值模... 为进一步查明南屯煤矿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正确评价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对下组煤开采的影响,本次研究利用井下现有的水文地质观测孔,对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进行了群孔放水试验,进行三个落程的放水,并应用GM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水文地质参数,预计奥陶系石灰岩疏水量。该结果表明,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放水基本上对十四灰含水层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奥陶系石灰岩水尽量采用避让措施,通过物探等手段寻找导水通道,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石灰岩 放水试验 数值模拟 GMS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及Spearman秩次检验的基坑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常茂 薛晓辉 刘盛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102,108,共6页
基坑的稳定性评价及预测分析,能及时反馈基坑的变形动态,对基坑工程的安全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及Spearman秩次检验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利用AR(1)模型剔除基坑原始变形序列的相关性,以探讨数据相关性对基坑... 基坑的稳定性评价及预测分析,能及时反馈基坑的变形动态,对基坑工程的安全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及Spearman秩次检验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利用AR(1)模型剔除基坑原始变形序列的相关性,以探讨数据相关性对基坑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随后,再利用灰色模型对基坑的变形进行预测,以分析基坑变形的发展趋势,验证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经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尖点突变分析与Spearman秩次检验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一致,均得出基坑变形将趋于稳定,且剔除基坑变形序列的相关性将使稳定性分析结果趋于保守和安全;同时,灰色模型外推4个周期的变形均呈减弱趋势,与稳定性分析结果相符。通过上述3种分析方法能从不同方面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及预测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尖点突变理论 Spearman秩次检验 GM(1 1)模型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杨村煤矿二、四采区奥灰水放水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迎秋 魏久传 +3 位作者 王敏 郭建斌 邵明喜 尚衍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防止杨村煤矿下组煤开采时发生底板突水事故,本文利用井下现有的水文地质观测孔,对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进行了现场小型放水试验,并应用GMS软件模拟了地下水流场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奥灰水与十三~十四灰水在天然状态下无直接... 为防止杨村煤矿下组煤开采时发生底板突水事故,本文利用井下现有的水文地质观测孔,对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进行了现场小型放水试验,并应用GMS软件模拟了地下水流场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奥灰水与十三~十四灰水在天然状态下无直接的水力联系,建议对十三~十四灰水采取疏水降压方式,对奥灰水采用避让措施,发现导水通道要及时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灰水 放水试验 数值模拟 GMS软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